第六章:新闻材料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闻材料的种类以及如何选择运用新闻材料。教学重点、难点:如何选择运用新闻材料。教学内容:一、新闻材料所谓新闻材料,就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二、新闻材料与新闻事实联系与区别联系:新闻事实是新闻本源,是新闻信息的本质特征。新闻材料是构成新闻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区别:新闻事实是客观性的东西;而新闻材料是经过主观选择加工过,有主观性内容。新闻事实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无真假之分;而新闻材料则有事实与虚假之分。三、新闻材料的分类1.从材料的性质来分新闻材料从材料的性质来分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新闻事实材料,一类是背景事实材料,一类是言论性材料。①新闻事实材料新闻事实材料是指构成新闻事实本身,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中的人与物,如事件的称谓、规模、形态、原因、结果等具体情况的材料。事实材料是新闻报道中的主体材料,也是新闻评论的主要论据。②背景事实材料背景事实材料是为了衬托新闻事实而引用的与新闻事实有关的历史事实或现实生活中与新闻事实相关的其他事实材料。③言论性材料言论性材料是为了说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本质而引用的他人的言论,又叫理论性材料。2.从获取材料的方式来分从获取材料的方式来分,新闻材料分为 3类:即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和第三手材料。所谓第一手材料,即指记者亲自感知,不经任何中介转换,直接接触新闻事实时所得到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的特点一是直接,与事实直接联系;二是原始,没有经过加工。第一手材料的优势之一是可信度高。第二是可感度高。亲第二手材料,即指记者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儿得到的材料;第三手材料,即指记者从非当事人或非目击者那里辗转得到的材料。第一手材料也叫直接材料。第二、第三手材料也叫间接材料。四、新闻材料的重要性序列在新闻材料表现主题时,不论来自于第一,亦或二、三手材料,其中又可依对主题的表现程度划分成一个类别阶梯。由低到高级划为:一般材料、骨干材料、细节材料、点睛材料等层次。
1.一般材料系指在实际中存在的能够说明全局特征,但又不具典型特性的材料,它给整个报告之写作增加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立体框架。它是普通的生活画面。为整个写作带来生活的真实与形象的真实。2.骨干材料系指对新闻主题起骨干性支撑作用的材料,它是新闻素材中的主要材料。新闻报道的主题是靠有份量的事实来支撑的,没有这种主要事实,新闻主题就缺乏依托,立不起来。在新闻写作中,记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围绕主题准备充足的骨干材料。如果缺乏关键、典型的主要事实,记者应作补充采访,直至找到骨干材料。如果在二次采访后仍然没有找到好材料,那么就只能改换主题,或不作报道。3.所谓细节材料,系指能够表现主题的特殊画面,是指新闻报道中生动、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材料,它往往是有特色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事物的细部,却能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特征,增强新闻的感染力,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4.点睛材料。即点明主题的材料。这种材料特别要精选,要少而精。画龙点睛只是一笔。点睛材料可以是骨干材料,也可以是细节材料,甚至可以是一句话。五、新闻材料的鉴别在我们的采访活动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材料,其中有真实的,有虚假的。有时基本真实的材料中会有虚假的成分,而那些虚假的材料里有时也会包含一些有价值的真实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谨慎地加以鉴别。在鉴别新闻材料的时候,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来源:即这个材料是谁提供的,是自已亲眼目睹的,还是道听途说的?是第一手、第二手、第三手、第四手材料。2.确定性质:是物证材料还是人证材料?是口头材料,还是文字材料?是国家机关的正式文件,还是草案、未定稿?是采访过程中的正式谈话,还是随便聊天内容?这些也需仔细加以鉴别。3.确定形成时间:核实时间变化后的事实变动;4.确定原因与条件:必须重视材料产生的原因与条件;5.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材料比较、分析:
对所有材料进行分析比较。这样较易看出材料的真伪。六、新闻材料的选择选材的标准,或者叫原则是:首先,要选择真实的材料。其次,要选择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第三,要选择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第四,要围绕新闻主题选材。第五,要选择典型的材料第六,要选择最能打动受众的材料第七、选择主要材料,去掉次要材料、表面材料、枝节材料。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新闻材料
第六章:新闻材料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闻材料的种类以及如何选择运用新闻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选择运用新闻材料。
教学内容:
一、新闻材料
所谓新闻材料,就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第 1页
二、新闻材料与新闻事实联系与区别
联系:新闻事实是新闻本源,是新闻信息的本质特征。新闻材料是构成新闻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区别:新闻事实是客观性的东西;而新闻材料是经过主观选择加工过,有主观性内容。新闻事实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无真假之分;而新闻材料则有事实与虚假之分。
三、新闻材料的分类
1.从材料的性质来分
第 2页
新闻材料从材料的性质来分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新闻事实材料,一类是背景事实材料,一类是言论性材料。
①新闻事实材料
新闻事实材料是指构成新闻事实本身,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中的人与物,如事件的称谓、规模、形态、原因、结果等具体情况的材料。事实材料是新闻报道中的主体材料,也是新闻评论的主要论据。
②背景事实材料
背景事实材料是为了衬托新闻事实而引用的与新闻事实有关的历史事实或现实生活中与新闻事实相关的其他事实材料。
第 3页
③言论性材料
言论性材料是为了说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本质而引用的他人的言论,又叫理论性材料。
2.从获取材料的方式来分
从获取材料的方式来分,新闻材料分为 3类:即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和第三手材料。
所谓第一手材料,即指记者亲自感知,不经任何中介转换,直接接触新闻事实时所得到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 4页
第一手材料的特点一是直接,与事实直接联系;二是原始,没有经过加工。
第一手材料的优势之一是可信度高。第二是可感度高。亲
第二手材料,即指记者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儿得到的材料;
第三手材料,即指记者从非当事人或非目击者那里辗转得到的材料。
第一手材料也叫直接材料。第二、第三手材料也叫间接材料。
四、新闻材料的重要性序列
第 5页
在新闻材料表现主题时,不论来自于第一,亦或二、三手材料,其中又可依对主题的表现程度划分成一个类别阶梯。由低到高级划为:一般材料、骨干材料、细节材料、点睛材料等层次。
1.一般材料系指在实际中存在的能够说明全局特征,但又不具典型特性的材料,它给整个报告之写作增加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立体框架。它是普通的生活画面。为整个写作带来生活的真实与形象的真实。
2.骨干材料系指对新闻主题起骨干性支撑作用的材料,它是新闻素材中的主要材料。
第 6页
新闻报道的主题是靠有份量的事实来支撑的,没有这种主要事实,新闻主题就缺乏依托,立不起来。
在新闻写作中,记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围绕主题准备充足的骨干材料。如果缺乏关键、典型的主要事实,记者应作补充采访,直至找到骨干材料。如果在二次采访后仍然没有找到好材料,那么就只能改换主题,或不作报道。
3.所谓细节材料,系指能够表现主题的特殊画面,是指新闻报道中生动、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材料,它往往是有特色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事物的细部,却能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特征,增强新闻的感染力,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
第 7页
4.点睛材料。即点明主题的材料。这种材料特别要精选,要少而精。画龙点睛只是一笔。点睛材料可以是骨干材料,也可以是细节材料,甚至可以是一句
对于新闻框架的“建构”的理解:根据以上众多学者对框架的理解,可以归纳出新闻框架“建构”的含义。第一层:新闻框架的建构主要是“框限”,也就是决定新闻取材的范围,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就是使用的是选择的策略,在新闻报道中选择不同的事实或事物的不同属性来加以提示或者凸显。第二层:在新闻报道中要注意“内在结构”,主要就是“重组策略”,即在即将要报道的内容之间对新闻内容各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系统的联系与组合,由此建构了新闻文本的意义。
对于新闻叙事学的理论框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齐爱军在《关于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思考》中给出的定义是:新闻叙事学是以新闻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新闻的叙事行为和叙事策略进行的科学研究。他说在此定义中,包含了新闻叙事学的三个基本理论界面:新闻文本及话语结构特征研究;新闻叙事行为研究;新闻叙事策略研究。这三个理论界面构成了新闻叙事学的主要理论框架。⑧
蔡之国认为有必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点,从叙事原理和叙事方式入手,建立新闻叙事的理论体系,构建起“新闻叙事学”框架,以促进新闻学的深入发展。根据叙事学一般可以分为故事、话语、叙述三个层次,他从这三个层次出发,以新闻事实为基点,对新闻叙事学“故事”“话语”和“叙述”进行了研究。新闻叙事学里的“故事”,是被叙述的内容,它由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事件组合而成;新闻叙事学里“话语”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字词和句子应用的分析,并以此来解构貌似客观公正的新闻话语背后隐匿的意识形态;新闻叙事学中的“叙述”是产生话语的行为或者过程,是隐藏在叙述者话语中的独特叙事角度的创造性动作。新闻叙事故事、新闻叙事话语和新闻叙事策略构成了新闻叙事学的理论框架。⑨
新闻叙事学的建构是一个正在探讨中的命题。实际上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基本上可以说出现了两种比较大的建构思路。一种以话语分析的路径为路径,使得新闻叙述学成为一种关注话语表层背后的意识形态建构的语言技术分析性很强的学问;一种把新闻叙事学理解为对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性成分的分析,高度靠拢文学叙事学。
新闻叙事学是新闻学和叙事学紧密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对于新闻叙事学学科框架的建立一定要参考新闻学和叙事学的诸多理论甚至是学科建构,但毕竟新闻叙事学不等于新闻学或叙事学,因此新闻叙事学的理论框架一定要有自己核心的理论作为支撑,以自己的学科特点作为建构的标准。叙事理论将叙事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故事”即“什么人碰到了什么事”;一个是“话语”即“这个故事是怎样被人讲出来的。”新闻叙事(报道)也面临着这两个问题,即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因此可以将新闻叙事分为新闻叙事事实(何纯称为新闻叙事语法)和新闻叙事话语。新闻叙事学不同于叙述学。这个区别不在于研究范围的宽狭,而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新闻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文本和方法。新闻叙事是真实的客观报道,但在客观报道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有一定的立场,新闻的报道过程是一个阐释意义的过程,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建构的过程。因此新闻叙事人的研究也应该是新闻叙事学要研究的重要方面。如果从动态看新闻报道的传播过程,新闻报道过程还存在着一个报道接受的终端环节,报道接受者和接受行为也应该在新闻叙事学的研究范畴之内。因此,新闻叙事学的理论框架应该包括为四部分:新闻叙事人;新闻叙事事实;新闻叙事话语;新闻叙事接受。此部分包括了新闻叙事的主要方面,从动态来看也是信息传播的流动过程,因此构成了新闻叙事学的理论框架。
注释
①黄挺学好新闻叙事学军事记者 2003年第1期
②黄挺学好新闻叙事学军事记者 2003年第1期
③何纯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
④齐爱军关于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思考现代传播 2006年第4期
⑤张寅德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⑥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⑦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张寅德.叙事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⑧齐爱军关于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思考现代传播 2006年第4期
⑨蔡之国新闻叙事学框架的构想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7月出版第4期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新闻报道框架分析(新闻叙事学的框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