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坏处:
1、信息的不真实性。
这点在网络特别明显,但也发生在报纸和电视,例如很久以前引起不良影响的“纸包子”事件,部分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惜欺骗受众,导致了受众对外界信息的误解。在网络上的假消息数不胜数,这和网络的管理也有很大关系。
2、不良信息散播。
现代传播媒介在商业化的带领下,为了有收视率而大量报道一些不良信息,很多媒体用黄色或暴力吸引观众眼球,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
3、个人权利得不到保证。
这点在网络上表现的问题比较多,有人肉搜索,从根本上讲,它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而且网络上还有很多人拿别人照片进行所谓的P图,诽谤。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电视上,有些媒体为了收视率报出未成年儿童的信息,也是犯法。
4、长时间与这些东西接触,健康会受损,甚至与有些人得了“电脑病”,对动手能力有些影响,使“眼睛”“耳朵”等各个器官的功能严重退化。
适度的广告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过度的广告投放将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造成资源的浪费。广告商投放广告可以增加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从而增加企业的销售量,对广告能够树立品牌形象增加其产品的销售额起到积极作用。
企业的广告投放一方面可以使消费者了解该产品并增加该企业的知名度,减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成本,通过广告直接对产品或者企业进行宣传;另一方面,由于广告投放具有竞争性,正如马歇尔所说的,企业投放广告之后增加的销售额是以减少同行业竞争者的产品市场份额为代价的。
所以其他竞争者为了减少这种竞争性对其销售额带来的损失,通过谈判或者是诉诸法律是不能凑效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也投入广告来夺回自己失去的市场份额。
因此,各类广告逐渐泛滥,为了跟同行竞争,似乎没有广告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某一行业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了该行业广告投放的规模的大小。
扩展资料
广告能够快速而广泛的传达信息,但是广告泛滥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或造成某种不良影响。我们经常会用“不要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这样一句话来调侃广告泛滥的现象,足以见过多的广告已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其实我们辩证的看待引发广告泛滥的因素时,我们可以发现这三者之间的潜在联系:除了消费者本身的需求标准提高、需求数量增多之外,广告人也在其中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广告人寻找新的卖点,重新划分了市场,使企业占据市场份额获得收益的同时也是在给消费者创造新的需求,一个原本可能不被消费者发现或重视的需求。
广告泛滥的时代,观众应该擦亮眼镜,判断广告的真实性,不能被洗脑式的广告洗脑,从而买到假冒伪劣产品,造成自己经济上或者精神上的损失。当然,许多广告的内容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内容简单,公司产品名称重复率高,都是为了让观众能够快速记住自己的公司和产品。
但是这种单一无趣的广告,并且一直不间断的播放在如今这个广告竞争激烈的时代还是会影响到大众对广告商的印象。如果长此以往,只会适得其反,让消费者不厌其烦。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媒体现象分析(如何看待媒体广告的泛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