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的定义
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计量学。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确定变量和数学关系式-模型设定;分析变量间具体的数量关系-估计参数;检验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模型检验;经济分析和预测-模型应用
#分布滞后模型估计的困难有哪几个
A.自由度问题。自由度过分损失,到时估计偏差增大,显著性检验失效。
B.多重共线性问题。滞后变量常存在多重共线性。
C.滞后长度难以确定。
#工具变量法
1.与所代替的解释变量高度相关
2.与随机扰动项不相关
3.与其他解释变量不相关,以免出现多重共线性
#虚拟变量的基本概念
虚拟变量是人工构造的取值为0和1的作为属性变量代表的变量
#联立方程模型的区别
A.联立方程组模型由几个单一方程组成。被解释变量不只一个。
B.模型里有随机方程,也有确定性方程,但必含有随机方程。
C.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不仅是单向因果关系,也可能互为因果。
D.解释变量可能与随机扰动项相关。
#非完全多重共线性后果:
1.参数估计量方差增大
2.对参数区间估计时,置信区间趋于变大
3.严重时,假设检验容易作出错误判断
4.严重时,可能r2较大和f检验显著性高,但t检验可能不显著,得出错误结论
#多重共线性检验:
1.简单相关系数检验
2.方差扩大因子法
3.直观判断,如回归系数标准差大,或与经济理论背离
4.逐步回归法
#自相关:
经济系统的惯性。经济活动滞后效应。数据处理造成的相关。蛛网现象。模型设定偏误。零均值,低估参数估计值的方差,对模型预测的影响,高估t,f,r2不可靠,对模型影响,降低预测精度。
#异方差:
模型中省略某些重要解释变量。模型设定误差。测量误差的变化。截面数据中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无偏,一致,非有效,夸大估计参数的统计显著性,对预测影响,Y的预测非有效。
经济学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经济学模型有:
1、数理模型。数理模型在数理经济学中所使用的经济模型。九个基本经济数学模型有边际分析模型、弹性分析模型、最大利润模型、最优批量模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风险型决策数学模型、工序质量控制数学模型。
2、计量模型。计量模型在计量经济学中所使用的经济模型。计量模型把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结合在一起,来确定经济关系中的实际数值。主要内容:建立模型、估算参数、检验模型、预测未来和规划政策。
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类型:时间序列数据、面板数据、截面数据、虚拟变量数据。
拓展知识:
一、时间序列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所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这类数据反映了某一事物、现象等随时间的变化状态或程度。很多计量经济学的模型也用到了时间序列数据。比如2000-200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就是时间序列数据。
二、面板数据:
面板数据,其有时间序列和截面两个维度,当这类数据按两个维度排列时,是排在一个平面上,与只有一个维度的数据排在一条线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整个表格像是一个面板,所以把panel-data译作面板数据。
但是,如果从其内在含义上讲,把panel-data译为时间序列-截面数据更能揭示这类数据的本质上的特点。也有译作平行数据或者TS-CS数据(Time-Series- Cross-Section)。
三、截面数据:
经济计量学专用名词。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列。与时序数据相比较,其区别在与组成数据列的各个数据的排列标准不同,时序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横截面数据是按照统计单位排列的。
因此,横截面数据不要求统计对象及其范围相同,但要求统计的时间相同。也就是说必须是同一时间截面上的数据。与时间数据完全一样,横截面数据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包括价值量的计算方法)也应当是可比的。
四、虚拟变量数据:
虚拟变量又称虚设变量、名义变量或哑变量,用以反映质的属性的一个人工变量,是量化了的质变量,通常取值为0或1。引入哑变量可使线形回归模型变得更复杂,但对问题描述更简明,一个方程能达到俩个方程的作用,而且接近现实。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经济统计学模型有哪些(经济学模型有多少种分别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