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是视觉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画册设计中版面构成的主要语言。画册版面中任何元素都可以被归纳为点、线、面,我们可以把一个文字、一个图、一个按钮看成一个点。一行文字、一串画线、一行小图看成线,一段文字、一张图、无数图的堆砌看成面。除了可以归纳的看待所有元素,点、线、面还常常以纯粹的、无任何意义的本身的形态出现在画册版面中、因为从画册构成学的角度来说,它们自身也散发着无穷的魅力。点、线、面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形态特征,又相互影响、相互转换、相互协调,正因如此,才更直接地体现了形式美法则。一、点在几何学的定义里,点是线的开端和终结,是两线的相交之处。在这里,点只具有位置,不具有大小。但在界面中,点若无形便无法被感知,所以点具有大小、面积和形态。而面积多大是点,要根据画面整体的大小和其它要素的比较来决定。界面中,点、线、面的概念都是相对而言的,越小的形态越容易被理解为点:一个文字、一个图形、一个按钮等。就点而言,其大小绝不允许超越当作视觉最小单位的限度,超越这个限度,就失去了点的性质,而成为“面”了。点在画册设计版面中的主要作用归纳如下:1.点基本特性是聚集,容易起到强调、引起注意的作用,也容易成为视觉焦点,画面的视觉中心;2.点分布在界面中,形成一种散点式的视觉构成形式,让人感觉活泼悦动,起到点缀版面又平衡效果的作用;3.点有规律的排列形成方向性,给人造成一种由点的移动所产生的线化感觉,引导视觉流程和产生优美的韵律感;
4.大小不同的点,密集又分散地进行有目的的排列,小而分散的是点,大而聚集的是面,即点的面化,体现了界面的变化与统一、协调与均衡的形式美感。
二、线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是点的发展和延伸,它可以形成面的边缘和面与面的交界。在几何学中,线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实线和虚线,也可分为直线与曲线,直线主要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射线;曲线又可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等。不同的线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而在画册设计版面中,只要具有长度感、方向性,可以是由“点”连续形成的,或比“面”相对窄的具有长度感的,都可以称之为“线”,一行文字、一行图形、一条轮廓线等。这些“线”可以发挥它独有的形态特点,表示方向、分割位置、标示距离、构成形状轮廓、搭建空间。而且“线”也可平衡点与面,协调整个画面。线在画册设计版面中主要归纳如下:1.线是界面划分的重要元素,是形成比例,使界面产生协调统一视觉美感的重要元素;2.线是有方向性的,是引导界面视觉流程的重要元素。因为线的基本特征是视觉导向,线总是牵引人的视线运动;3.线是在点与面之间的调和剂,平衡画面比重的重要元素,使画面体量均衡协调;4.线可以等距离密集排列成面,可以疏密变化、粗细变化形成空间转换,也可以依据透视规律搭建成立体化的空间等。三、面面在几何学中含义是线移动的轨迹。在画册设计版面中,面是具有了面积的点和厚度的线、可以是一个点的放大,或无数点、无数线的集合,一段文字、一组图、一个色块都可以看成是面。在画册界面中具有一定面积和质量的对象都可以看成面,它占据的空间位置较多,因而相比点和线来说具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重的视觉效果。面的形态无限丰富,不同的面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几何形态的面显得规则、平稳和理性;徒手画的面具有丰富的艺术气质;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有机形态的面柔和、自然等。面在画册设计版面中的主要作用归纳如下:1.面相对于点与线来说,更容易使界面产生稳定、厚重的视觉效果,所以需要点与线的调和才能产生协调而不单调的视觉效果;2.面是版面中占据最大面积的对象,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常是画面的视觉中心。
书籍装帧包含三大部分:封面设计,包括封面、封底、书脊设计,精装书还有护封设计;版式设计,包括扉页、环衬、字体、开本、装订方式等;插图,包括题头、尾花和插图创作等。书籍装帧包含三大部分:封面设计,包括封面、封底、书脊设计,精装书还有护封设计;版式设计,包括扉页、环衬、字体、开本、装订方式等;插图,包括题头、尾花和插图创作等。
一、封面设计
假如书籍装帧犹如一组建筑,那么书籍封面无疑是这些建筑的外观。不管是西方哥特式的教堂,还是中国古典式的皇宫寺院,建筑外观都能体现出建筑的精神。而封面也是如此,将集中地体现书籍的主题精神,它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一个重点。
封面的形式要素同样包括了文字和图形两大类,封面设计也同样需要突出主体形象。但从构思到表现都讲究一种写意美。表现在以文字为主和以图形为主的设计上,都是如此。
封面上简练的文字,主要是书名(包括丛书名、副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这些留在封面上的文字信息,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丰富画面,可重复书名、加上拼音或外文书名,或目录和适量的广告语。有时为了画面的需要,在封面上也可以不安排作者名有出版社名,让它们出现在书脊和扉页上,封面只留下不可缺少的书名。说明文(出版意图、丛书的目录、作者简介)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者名、书号定价等,则根据设计需要安排在勒口、封底和内页上。充满活力的字体何尝不是根据书籍的体裁、风格、特点而定,字体的排列同样象广告设计构图中所讲述的,把它们视为点、线、面来进行设计,有机地融入画面结构中,参与各种排列组合和分割,产生趣味新颖的形式,让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封面上的图形,包括了了摄影、插图和图案,有写实的、有抽象的、还有写意的。具体的写实手法应用在少儿的知识读物、通俗读物和某些文艺、科技读物的封面设计中较多。因为少年儿童和文化程度低的读者对于具体的形象更容易理解。而科技读物和一些建筑、生活用品之类一画册封面运用具象图片,就具备了科学性、准确性和感人的说明力。
有些科技、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封面设计,有时很难用具体的形象去提炼表现,可以运用抽象的形式表现,使读者能够意会到其中的含义,得到精神感受。
在文学的封面上大量使用“写意”的手法,不只是象具象和抽象形式那样提炼原著内容的“写意”。而是似象非象的形式去表现。中国画中有写意的手法,着重于抓住形和神的表现,以简练的手法获得具有气韵的情调和感人的联想。有人把自然图案的变化方法也称为“写意变化”,在简练的自然形式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追求形式美的表现。进行夸张、变化和组合。而运用写意手法作为封面的形象,会使封面的表现更具象征意义和艺术的趣味性。如《少年文艺》封面“少”字的大特写,好似飘扬的红领巾,给人一种联想,从构思到形式上都体现了《少年文艺》的个性。而变形的儿童读物封面,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中能找到童话、神话和寓言故事中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些具有写意的中外古今图案,在体现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上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3.封面整体
封面其实并不只是正面,诚然,人们关心的主要是正面。但是出于审美的高要求,不应当将反面弃之不顾,再看书脊在书架上也同样发挥着广告和美观的作用。因此,封面的正反面和书脊都应纳入封面设计的范围。整个封面是书籍装帧大整体中的一个小整体,正反和书脊的相互关系有着统一的构思和表现,这种关系处理得成败,同样影响着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效果。
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种类型:
a.正反面设计完全相同。或大体设计相同,但文字有所变动,正面出现书名,反面采用拼音、外语,或极小的责任编辑、装帧设计人员名字。正反两面色彩、设汁有所变化。
b.以一张完整的设计画面分成封面、封底和书脊,分别装饰文字。
c.封底以封面缩小的画面,或小标志、图案与正面形成呼应。
d.书脊应该是封面设计的体现,尤其在厚厚的书籍上,表现尤为如此,而不应满足于排列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通过与正面书名相同的字体,在狭长的面积内,安排好大小、疏密关系,有些运用几何的点、线、面和图形进行分割和与正反面形成呼应,并与之形成节奏变化。
e.书脊的设计可以独居一面,可以用文字压在跨面的设计上。在精装的书籍上,常常还有护封,既能起一种保护作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是一种小型广告。护封设计纸张、印刷精彩,表现力丰富。有护封的封面可以简洁些,达到变化的效果,同时又因为封面运用了亚麻布、漆布、皮革等装帧材料和印刷工艺的制约,故采用简洁的表现式。护封的勒口也需精心设计,成为封面整体的一部分,并可利用其刊登内容提要、作者介绍、出版信息,丛书目录等。护封分全护封和半护封,半护封的高度只占封面的一半,包在封面的腰部,故称为腰带,用来刊登书籍广告和有关书的一些补充各项,也起着装饰作用。
海报构成三大要素分别是什么?
海报构成三大要素分别是文字、图案、色彩。
1、文字。文字具有说明作用,如果海报设计中没有文字,将无法说明准确的传递信息。
2、图案。海报是视觉艺术,可以通过产生强烈的艺术形象,达到宣传的目的。
3、色彩。色彩具有象征性。
海报设计就是运用设计手法将某种健康文化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体现出来,张贴在公共场所,宣传公共道德,公共法规,社会文化等内容。
海报设计的作用:
海报设计就是不带有明显的商业目的的设计制作过程。具有无限创意的经典电影主题海报设计欣赏。
海报不同于商业海报,它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商业目的和利益,海报是为了公共的利益出发的,最终的目标是保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海报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社会保护与群体素养提升为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海报构成三大要素是什么?海报的构成要素有标题、正文和落款。
1、标题
海报的标题写法较多,大体可以有以下一些形式:
第一,单独由文种名构成。即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海报”字样。
第二,直接由活动的内容承担题目。如“舞讯”、“影讯”、“球讯”等。
第三,可以是一些描述性的文字。如“×××再显风彩、××寺旧事重提”。
2、正文
海报的正文要求写清楚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活动的主要项目、时间、地点等。
第三,参加的具体方法及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等。
3、落款
要求署上主办单位的名称及海报的发文日期。以上的格式是就海报的整体而讲的,实际的使用中,有些内容可以少写或省略。
海报除了需要有夺人眼球的画面外,文字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拿过一张海报首先关注的文字信息,因为文字信息是一个海报主题元素传达的最有效的方式。可想而知,一个创意的文字会让海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海报设计的表现手法:
1、借用比喻法
“以此物喻彼物”,比喻的事物与主题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某一点上与主题的某些特征有相似之处,因而可以借题发挥,进行延伸转化,获得“婉转曲达”的艺术效果。
2、幽默法
幽默法通过人们的性恪、外貌和举止的某些可笑的特征表现出来,体现喜剧化的特征。把某种需要肯定的事物,无限延伸到漫画的程度,造成一种充满情趣,引人发笑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
3、以小见大法
以小见大法是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4、联想法
联想法是从的心理学角度出发,人们在审美对象上看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经验,与海报本身融合为一体,在产生联想过程中引发了美感共鸣,其感情的强度总是激烈的、丰富的。
5、直接展示法
它将某产品或主题直接如实地展示在广告版面上,充分运用摄影或绘画等技巧的写实表现能力。细臻刻划和着力渲染产品的质感、形态和功能用途,将产品精美的质地引人入胜地呈现出来,给人以逼真的现实感,使消费者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
海报构成三大要素海报构成三大要素是:文字、图案、色彩。文字具有说明作用,如果海报设计中没有文字,将无法说明准确的传递信息。图案是视觉艺术,可以通过产生强烈的艺术形象来达到宣传的目的。海报海报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上海,是一种宣传方式。旧时,海报是用于戏剧、电影等演出和活动的招帖。海报中通常要写清楚活动的性质,活动的主办单位、时间、地点等内容。海报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形式要做到新颖美观。正规的海报中通常包括活动的性质、主办单位、时间、地点等内容,多用于影视剧和新品宣传中,利用图片、文字、色彩等要素进行完整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