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倾斜构图?“倾斜构图”是版面整体或部分元素以倾斜的角度呈现在画面上,打破常规构图横平竖直的视觉思维,可以产生不稳定的动感,画面显得更具创意性。“倾斜构图”是用更自由和个性化的视觉去表达信息和情感,画面充满活力,也更有视觉冲击力。倾斜构图的作用倾斜构图能打破平衡感与稳定感,可以根据主题需要,搭配相应的视觉元素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动感、冲击力倾斜被视觉感知为从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偏离,会产生不稳定的视觉感受,通过这种不平衡感产生了“动感”。所以倾斜构图常运用在体现具有对抗性、速度感、力量感和冲击力的版面中。活泼、欢快将画面以倾斜的角度处理会为版面带来跃动的心理感受,能够传达出轻松活泼的印象,配合跳跃、欢快的元素,可以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如在促销页面经常可以看到倾斜构图的使用。紧张、刺激倾斜的画面充满了不确定性,让人感到焦虑紧张,经常用来营造惊悚、叛逆、惊险刺激与危机感的氛围,在影视剧海报中多有体现。倾斜构图的角度将版面加入倾斜角度变化,打破常规的观看视角,增强了版面的趣味性,也产生良好的视觉冲击力。最常用的方式是将设计元素倾斜15°至45°,既能够让画面变得活泼起来,又不会影响到图文的识别性,设计时也比较容易把控。也可以尝试变换不一样的倾斜角度,如当图片倾斜旋转90°时,产生了新颖的视角,版面显得更具创意,能够给人带来的崭新视觉印象。当图片以旋转180°的角度呈现时,给人视觉错乱、颠倒的印象,这种表现手法常出现体现时尚、个性和艺术性较强的版面中。倾斜构图的形式“倾斜构图”通常使用的形式为整体画面的倾斜或者画面中局部元素的倾斜(主体倾斜、文字倾斜或辅助元素的倾斜),在实际设计中,要根据现有的素材和资料来决定使用哪种倾斜方式来表现。但要注意无论画面中的元素如何倾斜,都要保证版式的整体是平衡的。一、整体倾斜把画面所有元素进行倾斜,使画面呈现出不稳定的动感,整体又可分为”同一方向倾斜”、“双方向倾斜”和“多方向倾斜”。“同一方向倾斜”是各视觉元素按同一角度有规律的倾斜,版面具有单纯的结构和井然有序的的组织,呈现出统一和谐的整体性和秩序感。“双方向倾斜”是设计元素朝两个对立的角度倾斜,产生了方向上的对比,可以形成视觉冲突,营造出空间立体感。“多同方向倾斜”是版面中视觉元素朝多个不同的方向倾斜,视觉效果丰富活跃,具有强烈的对比。为了避免版面杂乱,需要形成一定的倾斜规律,让丰富的元素具有一定的秩序,达到版面的稳定。二、主体倾斜主体是版面中占据面积最大、传达信息最直观的视觉元素。将主体进行倾斜处理,其他元素使用稳定的横竖排列,形成动静对比,既能保持画面的稳定性,又能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三、文字倾斜文字在版式设计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图片素材受限的情况下,使用文字倾斜破除规范稳定的版面,是打破画面呆板印象的有效方法。四、元素倾斜在不改变整体视觉感受的情况下,运用部分装饰性元素或背景元素的倾斜打破画面的平衡感,还能起着强调、装饰画面的作用。 1.“倾斜构图”是版面整体或部分元素以一定的倾斜的角度呈现在画面上,打破常规构图横平竖直的视觉思维,可以产生不稳定的动感,画面显得更具创意性;2.倾斜构图能打破平衡感与稳定感,可以根据主题需要,搭配相应的设计元素营造具有动感、活泼欢快、紧张刺激的氛围;3.将最常用的倾斜方式是将设计元素倾斜15°至45°,既能够让画面变得活泼起来,又不影响到图文的识别性。也可以尝试变换不一样的倾斜角度,使版面具有更新颖的视角;4.倾斜构图通常使用的形式为整体画面的倾斜或者画面中局部元素的倾斜
图书版式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直排,楹联直置是中国传统的形式,只有直排形式才能与楹联形式相吻合对应。
(2)用四号长仿排楹联,使其清秀、醒目,且具传统书籍用字特色;题目用三号正楷,着意突出中国书法手写体的风味;作者名用四黑,这种字体是现当代创造的字体,以此暗示这些楹联的撰写者是当代人。
(3)全书所有书页版心,都以文武边框圈围之,因为中国传统书版中,文武边框是最富特色的形式之一。
(4)书眉的书名、景点名用一号扁书宋,这种字体是古代所没有的,也意在暗示这是一本当代人所撰的楹联书。
平心而论,难以要求每位设计师设计出的每部书,都有独创的版式设计,但对所设计的每部书都要认真动脑筋,却不是过分的苛求。要求每一位设计师都对于形式美感有极敏锐的嗅觉,这是难以做到的,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去进行设计,却不是无理的要求。要求每一本图书的版式设计都要倾心尽力到呕心沥血的地步,这是办不到的,但决不允许对一本书籍版式设计漫不经心。
特征如下几点:
1、思想性与单一性
排版设计本身并不是目的,设计是为了传播客户信息的手段。设计师自我陶醉于个人风格以及与主题不符的字体和图形之中,这一般是造成设计平庸失败的主要原因。
成功的排版设计,首先要明确客户的目的,深入了解、观察、研究与设计有关的各方各面,简要的咨询是设计良好的开始。版面离不开内容,要体现内容的主题思想,用来增强读者的注目力与理解力。做到主题鲜明突出,一目了然,才能达到版面构成的最终目的。
2、艺术性与装饰性
为了使排版设计更好地为版面内容服务,寻求合理的版面视觉语言则显得很重要,是达到最佳诉求的体现。构思立意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设计作品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主题明确后,版面构图布局和表现形式等则成为版面设计艺术的核心,是一个艰难的创作过程。
读图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汇集了大量的图片信息,对图像的组合与设计也显得格外重要。相应地,对文字设计也应做灵活的处理,从大小、字体、排列等方面进行不同的设定,使文字与图像组合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版式。
在设计中,如果将图与文并举,对它们进行同等的强调,其结果往往显得版面杂乱无序,两方面的表现力都会被削弱。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力求对文字与图像进行适当的布局,文字紧凑、图形灵活,以形成阅读中的节奏和层次。
3、趣味性与独创性
排版设计中的趣味性,主要是指形式的情趣。这是一种活泼性的版面视觉语言。如果版面本无多少精彩的内容,就要靠制造趣味取胜,这也是在构思中调动了艺术手段所起的作用。版面充满趣味性,使传媒信息如虎添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传神功力,从而更吸引人,打动人。
趣味性可采用寓意、幽默和抒情等表现手法来获得。独创性原则实质上是突出个性化特征的原则。鲜明的个性,是排版设计的创意灵魂。试想,一个版面多是单一化与概念化的大同小异,人云亦云,可想而知,它的记忆度有多少。更谈不上出奇制胜。
轻松、休闲的现代风格正在成为许多媒体界面设计的主导风格,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活泼的图片辅以文字,版式新颖,亦庄亦谐。风趣、生动、活泼甚至张扬的个性化风格,不断出现在版式设计中。
4、整体性与协调性
排版设计是传播信息的桥梁,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这是排版设计的根基。只讲表现形式而忽略内容,或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表现,版面都是不成功的。
只有把形式与内容合理地统一,强化整体布局,才能取得版面构成中独特的社会和艺术价值,才能解决设计应说什么、对谁说和怎样说的问题。强调版面的协调性原则,也就是强化版面各种编排要素在版面中的结构以及色彩上的关联性。
从视觉的适应能力上讲,处于深色背景上的反白文字最易于识别。在版式设计中以深色或黑色为底色,配以浅色的文字,这样强烈的对比效果会给版面带来冷峻高雅的气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穿插组合,清新简洁的表现手段,合理的版面结构,力图与受众交流互动,带来了阅读过程中全新的感受。
设计中的结构是内敛而隐蔽的,它们藏匿在漂亮而感性的图式背后,无声地体现着设计中理性的规范。本文将从图像与文字、叙述与直白、交流与互动、时尚与趣味、建构与解构、图示与诗意这六个方面,对当代版式设计风格进行分析与诠释。
扩展资料
现代版式设计是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结合。
思想根源:科学的思辩与逻辑数理来探求设计的本质,用明晰的思路与有规律的秩序去把握设计的内涵,强调标准化与批量化,最终把功能和效益作为终极目标。
是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结合。
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主题(需要传达的信息)。
第二步:寻找、收集和制作用于表达信息的素材-含文字、图形图像。
文字表达信息最直接、有效,应简洁、贴切。
应该根据具体需要确定视觉元素的数量和色彩(黑白、彩色-色系)。
第三步:确定版面视觉元素的布局(类型)。
第四步:使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制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版式设计(现代设计艺术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现代版式设计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版式设计的特点包括哪四个(现代版式设计的特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