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胆量大,敢于尝试。00后一代从小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在职业选择上更加开明和勇于尝试,敢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岗位,而不拘泥于传统和其他人的看法。
2.野心勃勃,追求速成。00后一代渴望成就感和获得感,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功和荣誉,心态上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所以在职场上表现得更加急于求成,追求速度和短期回报。
3.现代思维,接受新事物快。00后一代生长在现代社会中,思维方式更加现代和开放,可以更快地接受新技术、新工具和新事物,在职场上可以更快掌握新技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轻松胜任新兴岗位。
4.个性张扬,重视工作与生活平衡。00后一代更加注重个性表达,有work-life balance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不想被工作绑架。所以在选择工作时更看重个人兴趣,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生活平衡这些因素,而非仅以高工资和晋升机会作为首要考量。
5.网络思维,擅长在线工作。00后一代成长于网络时代,网络生活深入日常,拥有较强的网络思维和在线合作意识,比较擅长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等在线岗位的工作,所以这些互联网和在线岗位也成为00后一代较为青睐的选择。
综上,00后一代的胆量大、野心勃勃,现代思维和重视工作生活平衡的性格特征,使其在职场上更具创新精神和变革意愿,同时,又拥有较强的网络意识与能力,这些都是00后整顿职场的重要原因。这股青春新浪潮正重塑着职场版图,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 CEO产生了“被00后颠覆”的担忧。
第一:是谨防标签效应让社会对“00后”产生刻板印象。
社会本应对这些新鲜血液期待万分、公司企业都纷纷“跃跃欲试”广撒招聘网,希望他们带着不畏吃苦、虚心学习的心态开启自己的职场之旅。但随着“00后整顿职场”的话题传的沸沸扬扬,模糊了很多年轻人的职场定位的同时,也让很多企业“谈虎色变”。部分企业直接带着“偏见”将00后新人拒之门外,从根本防止“被整顿”。社会在感叹00后果敢和勇气的同时,却也带着00后“不服管”“惹不起”的刻板印象,就连那些懵懵懂懂、在新环境想沉淀学习的00后也被强行归类到这样的人设中去,成为和谐又不和谐的存在。
第二:是谨防标签效应让“00后”产生“摆烂”心理。
不论是否是00后,在刚步入新环境、面对新工作都应尊重领导同事,带着“空杯”心态虚心求教,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而网络上“整顿职场”标签下的例子真真假假,这无形中驱使着本没有“整顿职场”概念的新人在单位对自己负责的工作项目不上心,除了想着怼领导,就是想方设法抓住公司的“小辫子”,当那所谓的正义“仲裁侠”,自己每天在工作上“躺平”。标签之下他们忘记了求职本就是双向选择,是劳动与利益的同等互换,维权和质疑可以有,但不意味着可以滥用,也不是自己工作摆烂的借口。还未建立起与公司的羁绊,就开始怼天怼地,最后的结果不是辞退就是直接“摆烂”,对工作不负责的同时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第三:是谨防标签效应引发“过度管理”。
在“00后整顿职场”的话题流传前,企业单位一直按着之前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来经营,但面对“00后站出来整顿职场”“职场不平一声吼,劳动法随时拿出手”的声音愈演愈烈,社会的眼睛也被贴了标签,只听那些少数“整顿职场”00后的声音,而大多数00后正能量的声音却被自动过滤掉。虽然许多公司担忧着“被整顿”的情况,却也有公司“正面迎战”,如广东某企业就设立了“新一代”部门,旨在用来接收00后新同事,并称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职场管理进行,违反甚至会进行处罚。这种将00后都归为这样的刻板印象,出台更严格、只为“治”住00后而采取过度管理,打破单位各个年龄段之间的和谐不说,更是对00后新入职员工带着有色眼镜,是极不信任的表现。
所谓“00后整顿职场”,多半只是希望让职场更合法合理合情的一个调侃而已。
00后也开始大学毕业、步入职场了。和每一代人一样,00后也拥有了自己的顺口溜:80后在加班对领导唯唯诺诺,90后在摸鱼装模作样,只有我们00后在整顿职场。
00后职场人,到底做了什么?
00后职场人:“我的胃口差,大饼吃不下”
第一次看到“整顿职场”这个梗,是网上流传的一张朋友圈截图:“……只有我们00后在整顿职场。工作一年仲裁4家公司,告倒闭两家,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后来,这个tag(标签)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有人“整顿职场”的方式是拒绝面试过度收集隐私,面试时拒绝填写紧急联系人等涉及隐私的信息,如果HR还出言嘲讽,00后就反手举报公司消防设置不合规,公司就被要求停业整顿了;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00后整顿职场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00后整顿职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