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深浅互补、全时在线、即时传输、实时终端、交互联动。
简介
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扩展资料架构
1、全媒体传播:以全媒体渠道,进行内容的多渠道、多媒体、多平台发布,实际上是对传媒形式的重新架构,并以此进行跨界人群的更广泛覆盖。
2、全媒体采编:针对不同的媒体渠道特征,进行媒体采编流程的重构,并使信息形式和结构发生本质的变化,使不同阅读或收视习惯的受众,都得以满足。
3、全媒体运营:在完成媒体架构和用户积累后,运营将是全媒体产品的终极目标,而随着媒体形式的多样化,新的商业机会将会出现,广告运营的绩效会得到大幅提升,而淘宝类的在线交易、携程类的中介服务、搜房类的专业渠道,都将得以应用。
媒体的平台将向应用型转移,资讯内容将整合成商业元素,产生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媒体时代
新老媒体互动形成舆论新格局,呈现舆论的新特点是?
正确答案:1.自发性。网民自发爆料,相对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这样形成的舆情是民意真实的表达。尽管这种民意有好有坏,有优有劣,都表达出网民的真实意愿,于是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威慑力。2.突发性。网络事件爆发很突然,长则数天,短则几个小时上传的事情演变成网络事件。3.鲜明的指向性。有近一半的舆情事件指向政府或政府官员。4.诉求明确、直接。网上舆情的诉求,80%以上都是基于利益——公众维护自身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安全利益,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一旦这些利益得到基本实现,舆论很快就平息了。5.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传播符号的娱乐化。在网络舆情事件中,有近70%的事件都有戏剧化的情节。有53%的事件采用煽动性、娱乐性传播符号,主要做在标题上,尽可能吸引网民眼球,也便于口头传播。例如躲猫猫、打酱油等等。。。6.网上网下开始频繁互动,而且发生几率在上升所谓网上网下互动,是指网民从网络舆情事件延伸成社会群体事件,诸如静坐,集会,游行,甚至诉诸暴力抗争。这种网下群体性事件往往因为网上诉求得不到满意解决。
1.新媒体突破了国别、区域边界,实现了国际传播的跨越时空、超越疆界,即刻传递、海量传送、互动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特性。
在全球联网、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多媒体融合应用、零成本(或低成本)、自媒体等众多的新型技术和应用基础上,新媒体天然具有跨越时空约束的能力。借助于智能终端设备、通讯技术、新型应用,任何个体都可以变成新闻事件现场的第一报道者,将信息通过具有全球联网功能的公共信息平台迅速传播到全球。这一优势在新闻突发事件中尤为明显。
2.强大的互动、互融性特点,强化了国际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影响力。网络媒体以其与生俱来的自媒体和全球开放的优势,将信息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可以几乎无成本的、便捷的获取和传输信息。这种优势可以完全打破传统媒体环境下弱势国家无法施展国际传播的局面。任何一个国度,只要接入网络,就可借助新媒体平台突破媒体界限,输出本国信息,放大本国声音,扩大本国影响力。
以信息技术、新型通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使媒体的影响力从区域转向全球,从新闻信息封锁转向开放的信息众筹,从信息传播的不对称转向公开开放的信息共享,可以说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缺陷。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全媒体时代舆论格局的变化包括(传播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