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大喜事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它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我认为现代人的四大喜事或可为:“进入了偶像圈子,成功时父母健在,呼吸着新鲜空气,有情人终成眷属。”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到过别人根据古代“人生四大喜事”,总结出一个另类版的“四大尴尬事”,即:久旱逢甘霖——屋漏,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阳痿,金榜题名时——重名。这事儿确实尴尬,好事都是他人,丢了老脸了。
不过,从“四大尴尬事”反观,可见“人生四大喜事”对古人的重要。这四大喜事,就是古人的人生理想,是单调乏味生活中的最佳调味,是人生天空中最耀眼的霞光,人生有此四遇,夫复何求?那么,这四件事为什么会成为古人的“人生四大喜事”呢?其原因与古代的环境极有关系。
如久旱逢甘霖:我们知道,古人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像今天,今天没水,有江河水库沟渠辅助,多水时泄洪,少雨时抽水,无论排涝还是抗旱,都是机器代替,机械化操作,在农业生产中受天灾的情况少了许多。而古人靠天吃饭,连晴成旱,久雨成灾,又没有现代化手段,天好则丰收,天坏则颗粒无收,因此对久旱逢甘霖特别欣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乡遇故知也是如此。古代代步靠骡、马、舟、船,公路水运条件又不好,出外一趟,稍近的地方也要十数天,跨省便是数月半年,这种缓慢的节奏,每每使在外的人生出羁旅之愁,这种时候如果遇到一个老朋友,则真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惊喜。
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就毋庸赘叙了,结婚是男人自立的开始,自是人生大事。而古人上升的途径单一,几乎就只有读书一途,倘若能考上进士,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甚至全家全族的命运都会因此改变,自是最大之喜。
关于当代人的“人生四大喜事”,也可称“新人生四大喜事”,听说过一些调侃,什么:“车子,房子,票子,妹子。”什么:“上大学,当大官,捞大钱,找小三。”什么:“毕业考上公务员,金银财宝堆成山。三千佳丽犹不够,步步高升做大官。”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敢爱就爱的疯狂,想吃就吃的嚣张,要买就买的畅快。”什么:“聊天得知己,逛街遇网友,微信点赞多,红包手气好。”什么:“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位高权重责任轻,秘书美丽属下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普遍反映人们的内心所向,也是一个时代人们的向往,尽管只是一种调侃,但也是八九不离十的调侃,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不过,这毕竟功利性太强太露,其实人生并非只有金钱和物欲,倘若让我去总结,我认为现代人的四大喜事是:“进入了偶像圈子,成功时父母健在,呼吸着新鲜空气,有情人终成眷属。”
人生三大事:
他乡遇故知
金榜名题时
洞房花烛夜
他乡遇故知: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个,今日又去打虎,谁知恰好遇见贤侄。邂逅相逢,真是‘万里他乡遇故知’可谓三生有幸!”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身处他乡能遇见一个故乡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同是飘零流浪人,却在他乡重逢,不仅仅是缓解内心思乡之情,更是自然而然从心底升起的亲近之感。更应促膝长谈,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重觅知音更是千金难换。
金榜名题时:
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尚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个叫崔绍的人在病中做了一个梦,梦见他漂游到了阴间,看见有金、银、铁三种榜。金榜名列将相;其次是银榜;州县官都在铁榜上。所以之后的人们就认为金榜代表着名利地位,是做官的象征。
金榜:古代揭晓科举考试殿试成绩的排名榜,“金榜题名”的真正来源是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体现了家长和考生对考中理想成绩的愿望,寓意着考试被成功录取,启示人们努力成为竞赛中的优胜者。
更是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功名的追求,每一位学者的最终愿望都是摘得桂冠!
洞房花烛夜:
北周·庾信《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相传,远古时期,陶唐氏尧称王不久。非常关心人民的生活。有一天他亲临民间问苦,忽然传来一般幽香,远处有一位漂亮的女子手执火种飘然而来,尧王惊呆了,一问才知是鹿仙女,从此尧王食不甘味,一心惦着仙女,决计下山寻仙。尧王带领四个大臣访仙于晋南“仙洞沟”,久觅不得。忽见一俏丽梅花鹿悠然从姑射仙洞走来,尧王知是仙女,便迎了上前去,正要接见时,一条大蟒突然窜出,直逼尧王,尧王措手不及。只见鹿仙女己近跟前,用手一指,大蟒顿时颤抖不己,仓惶而逃。尧王身材高大魁悟,相貌堂堂,仙女窈窕美丽动人,两人一见钟情,一段美好的的神话佳缘从此喜结成了。他们在姑射仙洞完婚,一时祥云缭绕,百鸟和鸣。到了傍晚,结鸾之时,一簇神火突燃于洞顶,耀眼夺目,光彩照人。从此,世间也就有了把新娘的房子称作洞房,把新婚之夜称作洞房花烛夜的习俗了。
美人在怀,相思在侧,岂不美哉?
我们的人生一定是精彩的,它总会有各种事情,就像海面不会永远的平静,当我们遇到人生大事时固然开心,但也要三思而后行,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也不要放弃,人生的精彩在于起伏,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走下,总会迎来光明,认真对待生活,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老百姓常讲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大喜事是人生中最欢喜的事,也是古代人常说的四大喜事,但对于这“四大喜事”出自哪里,很少有人知道。
对于人生“四大喜”源头,历史有过争论,有说是出自北宋汪洙的《神童诗·四喜》,汪洙,字德温,是北宋末期的诗人,此人九岁时就能作诗,因此有“神童”之称。据说汪洙才华横溢,写了很多绝句诗,有些诗都是些小孩便于记的短诗。
因为当时私塾把汪洙写的30多首五方绝句编成集,叫作《汪神童诗》,这些诗读起来简单易懂,便于推广,与《三字经》一起成为古今奇书,流传很广。而汪洙诗中四喜也提到现在常说的四喜。
还有人说“人生四大喜”出自宋朝的洪迈写的《容斋随笔》,其中《四笔卷八·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无论出自哪里,汪洙和洪迈都是宋朝人,可见“四大喜事”出自自宋朝。
金榜由来
对于“人生四大喜”,究竟出自何人之手,那是考古学家的事了。咱们来看看“四大喜事”中的第四喜“金榜题名时”,这里所说“金榜”是什么样榜,为何没有银榜、铜榜之说?
五代时期的王定保在他的《唐摭言》第三卷写道:“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要了解古人所说的金榜,首先要知道古代科举考试一些知识。古人间交往,常对某官员或者某位才子介绍时,经常带有“某某是两榜进士”出身。而且我们看古装剧中,科举考试有“放榜”之说,考试后会有人喊“放榜了!”,于是一帮学子就涌向衙门,在衙门张贴的大榜中看自己考试取得名次。这个习俗也一直延续现在的高考。
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合格的叫作“秀才”,也叫“生员”,这两个身份虽然低,却是进入第二阶段考试的基础,只有取得秀才身份才能再接着往下考,然后参加乡试、会试和殿试的三级考试。
而每个省的生员、监生、贡生则参加各省城举行的三年一次乡试,考试合格称为“举人”。朝廷公布每个举人的榜又被称为“乙榜”,又叫“乙科”、“一榜”,考上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乡试,然后第二年到京城参加礼部主办的会试,而会试全,也有资格参加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只有在殿试中考中了才叫“进士”,而这个进士榜又叫“甲榜”,也称为甲科和金榜,这就是古人关于金榜的由来。
两榜由来
刚才我们提到了“两榜进士”,那所谓的“两榜进士”出身到底是指什么呢?据史料记载,两榜就是常说的甲榜和乙榜,既考中举人,又考中了贡士,然后再考中进士,因此才有资格称为“两榜进士”了。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认为考中举人是一榜,那么考中进士就是“两榜”,“两榜”也有进阶之意。
但如果这样理解“两榜”,就与元朝科举考试中叫法有所冲突了。元朝时举行的科举考试很少,当时分为左、右两榜。因为元朝把人分为等级,最高一级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第三汉人及南方汉人及其他民族。元朝把蒙古人和色目人列一榜,称为“右榜”,汉人和南方汉人则列另一榜叫作“左榜”。但元朝的两榜,与古代所指的“两榜进士”不是一码事。
放榜由来
科举考试的结果出来了,朝廷就进行公布,让天人都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放榜”。
古代科举考试后公布录取的名单,叫放榜。乡试的结果叫“桂榜”,而会试的结果叫“杏榜”,而皇帝主考的殿试结果叫可以叫作“金榜”。这里所说的“金榜”,与之前所说的中进士的“金榜”其实是一码事。
杜牧有一首《及第后寄长安故人》的诗:“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人走马回。”《南部新书》记载:“新进士放后,翌日排光范门,候过宰相。”这些都说放榜后的中榜的考生热闹景象。
朝廷“放榜”与我们现在高考公布方式差不多,但这是皇帝彰显皇恩,让天下人都知道,皇帝有爱才之心。只要有才,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就会享受荣耀,也被朝廷重用。
除了放榜,我们在看影视剧时,也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中了进士的人,穿红色衣服,骑着高头大马,甚至朝廷还派人鸣锣开道,十分风光。这也是一种放榜的形式,不过据说最初的放榜更隆重热烈。
科举考试已经结束近百年了,虽然后来科举考试被认为有其弊端,但古代很重要,是国家选拔人才重要手段。五四快要到了,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名人,其实有些经历过科举考试的学习阶段。如果没有我国传统知识基础,他们也成不了名人。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喜事图片(四大喜事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