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
我们国家的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对社会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既是由媒体的政治责任所决定的,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所要求的。坚持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我国媒体来说可谓极其重要。
一、新闻媒介反映并代表舆论。
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二、新闻媒介引发舆论
1、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三、新闻媒介引导舆论
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这是其强大影响力最明显的表现。
扩展资料:舆论的社会功能和主要目的:
1、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共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显示”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2、目的: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3、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实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即定的公共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形式之一。
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
一、新闻舆论导向的概述
新闻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
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党性原则;正面引导原则;真实性原则;分流原则;有度原则。
二、新闻舆论导向的价值
(一)新闻舆论导向的新闻价值
新闻是舆论最重要的载体。新闻可以反映、制造和调控舆论。我们所说的新闻舆论导向
,就是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手段来引导社会舆论。
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媒体只有充分挖掘出每一篇报道中蕴含的新闻价值
,才能在满足广大读者及时了解社会变化需要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
(二)新闻舆论导向的社会价值
新闻舆论是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有力手段,新闻舆论作用于社会舆论的过程,也是新闻舆论引导社会公众作出价值选择与判断的过程。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媒体舆论导向(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