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机构所报道的、反映社会各种事件、事物、观点等信息的报道。新闻内容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目的是向公众传递最新的资讯和发生的事件,帮助人们了解当前的时事动态,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体裁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新闻副刊,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分类
1、按事实发生状态分: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国际性新闻、国内性新闻、地方性新闻;
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
5、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
6、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新闻的特点
1、及时性:新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件及时报道,力求第一时间传递信息。
2、真实性:新闻要求报道内容真实可信,不夸大、不捏造、不歪曲。
3、公共性:新闻是公共事务的报道,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是人们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来源。
4、多样性:新闻内容多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育、科技等各种领域,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5、阐释性:新闻不仅仅是简单地报道事件,还需要对事件进行解读和分析,向读者传递更深层次的信息和意义。
新闻报道 1。自主性。新闻界自主选择报道或者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活动。
不是依赖当局发表的材料写报道,而是记者亲自进行调查,逼近真相。
也不是像独家新闻那样只依靠单个的材料,而是通过彻底的调查采访,揭示事件的整体的情况。
2。新闻性。目标的选择是当前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3.科学性。它的威力与魅力建立在扎扎实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上。
4,费时、费力、篇幅长、分量重的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编辑本段]新闻报道的格式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
首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
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①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
1、故事化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华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2、人文关怀。
“华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与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3、贴近性。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从读者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最佳的新闻角度。贴近性越高,读者对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透过普通人这个点来深化有主题的面,一方面赋予了人情味,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4、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
“华尔街日报体”个性化的开头可以为记者节省大量笔墨,同时受众可以在轻松的阅读状态中获得丰富的信息。
“华尔街日报体”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比如说故事的真实性问题、新闻的严肃性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这种文体的新闻写作,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三贴近”报道原则是切合一致的,对丰富和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不无裨。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最后,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分!!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新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您可以搜索新闻事件、热点话题、人物动态、产品资讯等,快速了解它们的最新进展。
扩展资料
1.新近听到的事件,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件。
唐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诗:“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吴俗坐定,辄问新闻。此游闲小人,入门之渐,而是非媒孽交搆之端也。”《红楼梦》第一回:“当下哄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袁静《伏虎记》第四十回:“连长连长,大新闻哪,你这个大活人成了烈士了!”
2.新知识
宋苏轼《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3.宋时指有别于正式朝报的小报。
宋赵升《朝野类要·文书》:“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叛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
4.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随着通讯手段的丰富便捷,新闻的报道范围更为广泛,也有将新闻认为是:对正在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宋教仁《宋渔父日记》:“吾并将此文译为英、佛、露、独各文,送各国新闻登之。”老舍《茶馆》第二幕:“长辛店大战的新闻,买报瞧瞧长辛店大战的新闻!”曹禺《日出》第三幕:“我都想过,画报上一定登那么老大的照片,我的,胡四的,我们俩的,报纸每天登着我们蜜月的新闻。”
5.新版《辞海》的解释为:“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图片新闻、电视新闻等。”
参考资料新闻_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媒体报道新闻(新闻报道是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