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汉语言文学美学学什么(汉语言文学中美学的主要内容)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学习现代汉语、基础写作、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西方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当代文学名著选读、外国文学名著选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当代文化评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美学原理、逻辑学等课程。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良好,发展空间较大。随着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度的提升,学好汉语言更是贯穿在中小学各个学习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学校以及教育机构上的对于汉语言人才上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汉语言专业人才每年的就业率也是非常高的,是非常值得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自学考试属于国民教育序列,学历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同学们可根据自身情况或意向选择专业和院校。在这里也要提醒各位同学,因为自考难度太大,对于没有什么学习底子和知识储备的考生来说,可能考很多年都无法顺利毕业。建议可以参加小自考,通过小自考拿到自考学历。小自考的难度低于大自考,但不论大自考还是小自考,学历证书都是一样,证书上面没有写“大自考”和“小自考”的字样。

美学考核知识点:

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美学

识记:1、美学学科的基本性质。2、美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领会: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1、中国当代美学家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四种不同观点。2、全面、准确地理解美学研究对象。

领会:领会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第三节美学研究的方法

识记:1、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2、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领会:领会唯物辩证法与美学研究的关系。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立

识记: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

领会: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美论

第一节美的问题的性质

识记:美的问题的性质。

领会:美和美的东西之间的基本差异。

第二节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一些探讨

识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领会:1、西方美学家探讨美的本质问题的基本思路及其各自的核心内涵。

2、狄德罗关于“美在关系”的论断的历史贡献和局限。

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的价值和缺陷。

4、马克思主义美论的逻辑起点。

简单运用: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1、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中探求美这一做法的积极意义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综合运用:1、“愉快说”、“移情说”、“距离说”的理论有效性及其局限。

第三节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

识记:1、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的争论中的代表性人物及学说。

第一节对美的本质的逻辑性建构

识记:1、“人是‘世界的美’”。 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美是自由的形象”。 4、“美在创造中”。

领会:1、人的本质属性的主要逻辑层面。2、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下定义的原因。3、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的必要性。4、在美的观念问题上应实现何种变革。5、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内在关系。

简单运用:1、对美的本质的逻辑性建构不能采取简单化的求解方式的基本原因。

2、举例说明美的形式和创造依赖于哪些基本层次。

综合运用:1、在美的可定义性问题上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

2、立足于人生相和创造相求解美的本质。

第三章美感论

第一节美感的产生

识记:1、人的美感与动物快感的本质区别。

2、美感诞生的前提、基础和历程。

2、美感诞生的逻辑因素。

第二节美感的生理基础

识记:1、西方一些著名学者对感觉器官的作用的分析。

领会:1、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基本原因。

简单运用:1、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的特征。

2、人的美感的生理机制与动物性感觉的区别。

第三节美感的心理功能

识记:1、感受和直觉的作用、特征。2、情感。

领会:1、想象和联想。

简单运用:1、理解在美感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心理功能的关系。

2、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和表象对客观世界的转化途径。

1、通感的性质、作用与形成原因,并能结合具体诗文加以分析。

第四节美感欣赏活动表层的心理特征

识记:1、审美欣赏与日常品味的联系和区别。

综合运用:1、美感欣赏活动表层的心理特征。

2、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特征

识记:1、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特征。

理解:1、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特征。

第四章审美范畴论

第一节崇高

识记:1、在西方美学史上,朗吉诺斯、博克、康德、黑格尔等人对崇高的看法。

领会:1、崇高的本质及特征。

简单运用:1、谈谈崇高范畴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优美

识记:1、优美的本质。

综合运用:1、能结合自然和艺术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优美的表现及其特征。

第二节悲剧性

识记:1、西方悲剧形态及其观念的历史变迁。

领会:1、悲剧性的本质。

综合运用:1、能结合具体的悲剧性作品或现象,说明悲剧性的效果

第四节喜剧性

识记:1、霍布斯、康德、斯宾塞、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人对喜剧产生原因的看法。

领会:1、喜剧性的本质。

简单运用:1、举例说明喜剧性的效果──笑的特征。

第五节丑

识记:1、丑的美学意义。2、丑的历史发展。

领会:1、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简单运用:1、丑是近代精神的产物。

第五章艺术论(一)

第一节艺术与艺术品

识记:1、八种流行的艺术定义。

领会:1、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运用:1、具体分析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艺术是如何向非艺术领域渗透的

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领会:1、艺术品四个结构层次的内涵、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简单运用:1、能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其四个结构层次。

第三节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

识记:1、意象的定义、主要类型。2、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的过程。

简单运用:1、以艺术品为例,说明意象的结构及生成。

综合运用:1、对艺术意象的四个基本特征,能举例说明。

第四节意境

识记:1、意境的内涵。2、意境与意象的关系。

领会:1、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

简单运用:1、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意境的存在形态。

第五节艺术的功能

识记:1、艺术的多元化功能。2、审美功能在艺术的功能中的核心地位。

简单运用:1、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审美功能在艺术作品中的首要地位。

第六章艺术论(二)

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

识记:1、艺术存在的三种方式。

2、了解作为存在方式的艺术品的三个基本特征。

领会:1、理解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

综合运用:1、能举例说明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的原因。

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

领会:1、理解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2、理解意象的孕育、创造、生成过程。

综合运用:1、能举例说明意象物态化和生产过程。

第三节艺术的天才与创造力

识记:1、了解艺术天才、灵感等范畴及其特征。

领会:1、理解艺术的敏感及其特征。

简单运用:1、能举例说明想象力在意象生成中的作用。

第四节艺术创造的操作与技巧

识记:1、了解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关系。

领会:1、理解艺术操作在意象生产中的作用。

简单运用:1、能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与形式的审美价值。

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

识记:1、艺术接受的核心、本质和过程。2、艺术品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领会:1、理解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

综合运用:1、能举例说明在鉴赏过程中艺术意象是怎样重建的。

第七章美育

第一节西方美育思想史述评

识记:1、了解西方美育思想发展的基本历史线索。

2、了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席勒、马克思等人的美育观。

第二节美育及其特点

识记:1、美育的基本性质。

领会:1、理解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2、能结合中西方学者的观点说明美育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美育的目的和作用

识记:1、美育的目的。2、美育的作用。

第四节美育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途径

识记:1、美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简单运用:1、能结合具体事例说明美育如何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

第五节美育的方式:自然、社会和艺术

识记:1、自然美对人的审美教育作用。2、社会美对人的感化作用。

简单运用:1、能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艺术美对人进行审美教育的特点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方法;古典美学概论及探索研究历史;美的模式和本质;审美关系;美感论;艺术美论;美育论;美学未来;中国的美学发端以及发展。

第一节、什么是美学:识记:1、美学学科的基本性质。2、美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领会: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识记:1、中国当代美学家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四种不同观点。2、全面、准确地理解美学研究对象。领会:领会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第三节美学研究的方法:识记:1、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2、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领会:领会唯物辩证法与美学研究的关系。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立:识记: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领会: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美论

第一节、美的问题的性质:识记:美的问题的性质。领会:美和美的东西之间的基本差异。第二节、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一些探讨。识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领会:1、西方美学家探讨美的本质问题的基本思路及其各自的核心内涵。2、狄德罗关于“美在关系”的论断的历史贡献和局限。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的价值和缺陷。4、马克思主义美论的逻辑起点。简单运用: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汉语言文学美学学什么(汉语言文学中美学的主要内容)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