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编写要点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
一、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二、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详细提纲举例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论历史美学与美育的基本范畴
历史美学是以普通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历史学中
客观存在的审美素材为研究对象,以历史社会美、历史人物
美、历史自然美、历史艺术美以及历史著述美等为主要领域,
来研究历史美的本质与因素、历史审美与美育、历史美与现实
美的关系及其创造等审美关系问题的学科。
历史美学与历史学既有联系又有明显不同。历史学为历
史美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历史美学则为历史学的研究开辟
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提供了审视历史的另一双眼睛。历史学
包含了历史科学和历史美学,历史美学则是历史学的一个组
成部分。
美育是应用美学理论的教育实践,在具体实施中,既要服
从美的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规律。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美
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历史美学可以指导人们自觉地运用历史
进行美育。
首先,是历史社会美。历史社会美是指历史上顺应社会
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方向,在特定的历
史条件下,对历史发展起一定促进作用的一切历史事物所具
有的美。当历史上的一种社会形态或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处
于上升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基本适应,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统治者政治清明,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关系基本和谐,这就是一种社会的优美。
如西汉前期的文景之治,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摇薄
赋、减轻刑罚,表现了一种清雅恬淡之美。又如唐朝的贞观
之治、开元盛世,政治安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强盛,
煌煌大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表现了一种富丽辉煌
之美。
历史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斗争。人类正是在这些斗争中
不断地使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从而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创
造着历史的壮美。那些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先进阶级、进步
力量在斗争中展现出自由自觉的创造力,他们本身是美的。
有时候斗争胜利了,正义战胜了邪恶,人民为之欢欣,历史回
响着英雄的赞歌。有时候斗争失败了,邪恶吞噬了正义,无数
的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流血牺牲。他们的精神感人肺
腑,他们的失败和牺牲,意味着有价值的、可宝贵的东西被摧
毁,表现出悲剧性的崇高美。在他们的身后,树立起人类解放
道路上一座座壮美的丰碑。
其次,是历史人物美。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人物美
在历史社会美中据最突出的地位。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历
史人物数百个,这是我们进行历史美育的重要内容。历史人
物美主要表现于其进步性、人民性、正义性和爱国主义。比
如,在中国历史上,伏羲神农教人渔猎耕稼是美的;大禹治水
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是美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顺应历
史潮流振国兴邦是美的;商鞅吴起王安石锐意变法革除积弊
是美的;陈涉吴广登高一呼解民水火是美的;孔孟老庄以睿智
启人教化万民是美的;屈原贾谊李杜苏辛不朽诗文惊天地泣
鬼神是美的;苏武持节牧羊、祖逖击楫中流、岳飞英勇抗金、郑
成功收复台湾是美的;李时珍遍尝百草著录药典为民除病祛
殃是美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是美的,关天培为国尽忠的
行为是美的“;六君子”慷慨就义的豪气是美的;孙中山奔走呼
号百折不挠的精神是美的;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
先烈们身上,更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之美、大公无私的
心灵之美、铿锵豪迈的语言之美、英勇献身的行为之美。这些
历史人物是人类社会几千年大浪淘沙产生出来的精英,在他
们身上集中体现着作为人的整体的人格美。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还有一些典型的反面人物。他们站
在历史潮流的反面,阻碍或延缓历史的进程。他们是丑恶的,
是作为真善美的对立物得存于史册的。在历史教学中揭露历
史上的丑,反衬历史上的美,是历史美育的重要手段和任务。
第三,是历史自然美和艺术美。在我们教科书中有大量
的历史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材料。历史自然美是指与人类历史
进程有关的自然或“第二自然”的美。如那养育人类古老文明
的泱泱大河是美的;那宜于耕种的冲积平原是美的;人类制造
的最古老的石器工具所具有的曲线和对称是美的。历史艺术
美主要是指作为历史知识重要组成部分的工艺史、美术史、音
乐史、文学史、建筑史中那些典型代表作品的美,这类内容不
胜枚举。
第四,是历史著述美。历史著述美是历史美育的重要方
面。图文并茂的历史教科书,那精美的插图、生动的文字给人
以知识,也给人以美感。历史教师的教学作为一种历史的
“述”,也应遵循美的原则,正确处理历史的真与美的关系。
历史教师研究历史美学自觉地调动历史审美情感,就能
赋予历史以血液、生命和灵魂,给历史教学带来活力和生
机,使之感奋人心,陶冶性灵,从而全面实现历史教育的社
会功能。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摘要: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研究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要解决这些障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分析,另辟奚径,,不仅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依赖于教育教学活动模式的变革。还要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重塑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心理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际关系有不同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有:
1.人与人之间相互认知,因而产生的吸引或排拒,合作或竞争,领导或服从等关系。
2.指在某一段时间里与某人经常保持的社会接触。
3.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借由思想,感情,行为表现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互动关系。
4.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广义的人际关系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过程方面亦是社会关系。
5.人际关系可说是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
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广义的说亦包含文化制
度模式与社会关系。
6.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3/10
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会很重视开始接触到的信息(包括容貌、语言、神态等),至于后面的信息就显的不是那么重要了,这种心理称之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启迪我们一方面要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又要在以后的交往中纠正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不全面的认识。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一次交往的印象对我们的认识所产生的影响。最近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一般而言,熟人之间的交往近因效应会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最近印象。
3、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从对方的某个优点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印象。光环效应往往对恋爱的双方起更明显的作用,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4、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假使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有时候,我们对他人的猜测,无形中透露的正是自己。所以,我们不要瞎猜别人的坏处,不要那么小心眼,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把对某一类人物的整体看法强加到该类的每一个个体上而忽视了个体特征。刻板效应有利于总体评价,但对个体评价会产生偏差。比如,农村来的同学认为城市来的同学见识广,而城市来的同学认为农村来的同学见识狭隘。
4/10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尊重原则
尊重包括两个方面: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自暴自弃。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人格和价值。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真诚原则
只有诚以待人,胸无城府,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没有人会喜欢虚情假意,多少夸夸其谈都会败下阵来。
3、宽容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冲突。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先犯我,礼让三分。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际纠纷,这样我们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也变得很自私自利变得很渺小。
4、互利合作原则
互利是指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能得到对方的报答。人际交往永远是双向选择,双向互动。你来我往交往才能长久。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既要考虑双方的共同利益,又要深化感情。
5、理解原则
理解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必要前提。理解就是我们能真正的了解对方的处境、心情、好恶、需要等,并能设心处地的关心对方。有道是“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海茫茫,知音可贵啊!善解人意的人,永远受人欢迎。
6、平等原则
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不要爱富嫌贫,不能因为家庭背景、地位职权等方面原因而对人另眼相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大学生美育论文1500字(高分求美学与美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