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的六大原则
我在英语学习方面是十分幸运的。在下过硬工夫的过程中,我从未感到英语学习的单调和苦闷,也未感到英语学习有多么艰难。我读过一些英语名家谈体会的书,其中有中文译本,也有英文原文本。这些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使我能够在结合自身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符合常识的学习方法,并上升到符合英语学习规律的原则。如果你能按照这些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和体味,那么你就定能学好英语。英语学习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一个人必须依据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决定问题和建立自己的行动计划。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你违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当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你的"努力"。这一次,你若按照常理去做,并且下工夫,那你就要成功了!(一)简单原则学习英语:从简单的开始运用英语:简单-好、更简单-更好、最简单-最好上大学的时侯,英语老师让我们大量阅读英语。有些同学就借来原著,第一页看下来就有20几个生词,第二页还有20几个……到了第五页已不知道第一页所云;到了第十页已不知道前九页讲的是什么。阅读变得异常艰难和单调,体会不到有任何收获,读英语原著变成了查英语词典、记忆生词的过程,变成个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就放弃了。其中有人又做了第二次努力,结果还是放弃。原因何在?我想它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常理。所谓"循序渐进"就要求你从"简单"开始。学习、使用英语都要遵守简单原则。当年,我碰巧是从英语简易读物开始的。现在,书店里有好多套把原著简写成的"简易读物"。我先读那些用500~800词简写成的读物,后来又读用800~1500词简写成的读物,再后来就读用1500~2500词简写的作品……我能读进去,因为我读懂了;读懂的感觉特别好。当一个人有了成就感时自信心就诞生了,并越来越强,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外国的英语文学作品仿佛带我走进了一个不同的国家,一个不同的文化,一个不同的生活,结识了一些不同的朋友。在走入另样的文化、生活、人物,风俗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神往,一种强烈的欲望。每时每刻都想读!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事情进行下去。英语阅读应遵守"简单原则",听、说、写都应从最简单的开始,因为简单原则有巨大的优点: 1、造就成就感,培养自信。 2、增加兴趣。 3、语言朗朗上口。 4、易于学以致用。但是很多中国学生对简单的语言往往不屑一顾,只求理解而不去尝试着使用自己学到的东西。中国学生在学英语中最喜欢追求一个字--"难"。尽管学了很多难的东西,却不会"用"。而事实上,简单的东西如能灵活、准确地使用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从口语来说,人们并不是看一个人会说多么难的单词,关键在于看他能否熟练运用最简单的单词、句型、语法来表达情感、思想。英语国家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过有限数量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型来完成的。 Plain English(简洁英语)在英语国家已成为趋势:即在说或写英文时都力求简单。而中国学生尽管学了很多难词,复杂的结构,但就连用简单词和结构来表达思想都做不到;有时用了很大的词,一方面不妥,再者也很难让别人明白。其实当你透彻理解英语中的"小词","简单表达方式"时,才能熟练地用简单英语交际。当然这并不是说"难的单词"和"复杂句型"一点儿也不能用,或者说没有用,我只是说应该少用或尽量不用。但目前"简单英语"即是"最好英语"的潮流是千真万确的。其实你同外国人面对面交流,你就会惊喜的发现,他们讲的英语是那么的简单,你甚至会反问自己学了多年的复杂英语用处何在?学会容易的东西,并把容易的东西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所在。(二)量的原则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中国人学习英文,精读、精听、精说有余,但泛读、泛听远远不够,大量的乱说就更不够了。没有量的变化,怎么能有质的飞跃?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在注重"精"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泛"。比如学习英语阅读,如果没有读到足够的数量,就无法熟练地阅读英语。若要学习听力,那就大量地听各种磁带,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看英文电影。如要学习英语口语,那就尽量多说英文。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质"的飞跃。量的积累是必须的。许多人学习英语时,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一本书就代表一个水平。比如,当读完一本初级阅读书时,就会说"我的阅读水平达到初级了",学完一本高级阅读书,便狂欢"我达到高级阅读水平了"。刚刚读了一本初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初级口语水平。读了一本高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高级口语水平。其实,英语学习有一个"点-线-面"的关系。一本书只是一个点,无数本书连成一条线,更多的线形成一个面。所谓"水平"就是面的问题。就拿阅读来说,首先要读大量初级书。当你读完30本初级读物书后,在你读第31本初级读物时已没有几个生词,能轻松地读懂,并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时,那你就可以读中级水平的读物了。仅仅读过一本初级水平的读物,基础根本没打好,就急于读一个更高水平的读物,那必然就会"欲速则不达",自然不可能学好。也就是说,无论处于何等英语水平,在相应水平上的量的积累是必须的。英语听力、口语、写作的学习亦应遵循这一原则。语言的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而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俗话说水到渠成。同样的道理,达到了一定的量,"语感"就产生了。这时应再把感觉上升到理念,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英语就能运用自如。请注意量的积累在基础阶段最为重要。金字塔的魅力就在于它完美的建筑结构。有宽广深厚的基础,才能造就塔尖的辉煌。学好英文的道理是同样的。基础必须打牢,也只有在基础打牢的前提下,才能学好英文。在量的积累阶段,也应该遵循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阅读为例,一套简易读物分六级,每一级有五六本,一本只有100页左右,不超过一个星期就可以读完一个级的读物。你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太多拘泥于语法,可以偶尔体会一下语法的作用,但主要精力放在理解小说的主题上。要注意,我们是在通过英语获取信息,了解文化、生活,吸收新的思想。你要读进去,才能读得快。不要研究语言,要树立数量第一的观念,尽量快速地读。这样一来,坚持读三四个月,英语的阅读水平就会迅速提高。总有人问,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学好英语。这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没有衡量学好英文的标准,并且学习英语的速度也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你必须有正确的学习英文的方法。实际上,学习英语如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你很快就会入门。从入门到能用英语交际也就是一二年的工夫。因此,如果一直是按照正确的方法做,你很快就能学好英语。(三)重复原则英语有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复是技能之母)"。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学习任何一种技能的过程。无论是游泳还是骑自行车,都是重复同一类动作的过程。任何技能的获得,当然包括英语这项语言技能,均来自重复。一种事情重复多了,便产生了感觉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在发展英语技能时,也应该遵循重复原则。比如,在阅读时,当你读过20本初级读物后,就要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同样的,当你读过20本中级水平的英语读物后,就应该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学习听力和口语也要遵守重复原则。比如说,在听了20盘初级英语听力磁带后,就要在这20盘已听过的磁带中选出一盘,再把这盘磁带听上20遍。在刚开始学习英语口语时,重复原则就更为重要。因为,刚学习英语口语,背诵一些英语后,就找同伴来练,反复重复已学内容。"重复原则"与"量的原则"缺一不可,要有机地把两者统一起来。学习英语中的任一项技能:阅读、听力、口语、写作,都必须在量的原则的基础上,再反复重复。英语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的很透并且已经掌握了的单词或句型,你可以灵活自如地使用它们来交际。请注意,这些熟练掌握了的词和句型一定是你重复过无数遍的,这些被重复的东西已经变成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们运用自如了。重复是人记忆的最重要途径,重复使人准确、深刻理解事物本质、内在规律。量的原则要求你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强调一个"泛"字。而重复原则要求你将同一件事做很多遍,也就是强调一个"精"字。如此看来两者相互矛盾。但是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我想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一定是矛盾的。因为只有两个矛盾体,才能产生最大的动力使主体前进。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也应力求矛盾的统一。既要有数量的积累,把面铺开,又要同时将一本阅读书、口语书、一盘磁带、一部电影学透彻。在量的基础上把部分内容学"精",这是很重要的。(四)模仿原则语言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的认同符号,其运用"规则"可依。孩子学语言是个模仿的过程,他们每天模仿父母、周围的人、电视等一切可以模仿的东西,并且模仿得越来越象,突然有一天,他们停止模仿了,并且逐渐形成融合自己个性特征的语言方式。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模仿已有的东西,不经历到位的模仿的"创新"意味着错误。创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你通过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语的灵魂、精髓,然后,才可能谈到自己的语言风格。学习英语时,模仿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学习语音时,要大量地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句子和文章。而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如果你要学习英语口语?模仿亦很重要。在学口语时,要尽量模仿你已经读过的东西和已经听过的东西。当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经用"重复原则"所读过的和所听过的,效果就会更好。如果你要学习英文写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你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复地读过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丝不苟地去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常识。我的一位朋友英语口语很棒,当他谈到学口语的秘诀时,他总是说"外国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外国人怎么写,我就怎么写。"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五)突击原则若想学好英语,需要采取一个个"速战速决"策略,找到"快速进入角色"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把学习坚持到底。你还记得你是如何学会骑自行车、游泳或开车的吗?你是否是通过短时间的"大量突击"练习才掌握这些技能的呢?学习技能的要素是一样的,那就是去无数次的突击训练。当然,学英语或许不像学会骑自行车、游泳那么简单,但驾驭和使用英语语言的确是掌握和培养一种技能。学习一种技能,突击原则是最重要的。我在学习英语时就运用了这种突击强化的方法。我最初开始学习英语,先突击英语阅读三个月。从简易读物开始,坚持天天最大量地来读。通过突击英语阅读,不但学到了词汇,还熟悉了各种语法现象,更了解了一些西方的生活、文化和思想。紧接着,又去强化听力,经过三个月的听力突击之后,再回过头强化英语阅读。强化完阅读后,再强化听力。强化完听力后,再强化英语口语。按照这个原则,进行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的突击强化。按照这种方法来学英语,进步是飞快的。英语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化正确意念的过程:强化单词发音的意念,强化单词用法的意念,强化句型的意念,强化组织思想的意念。比如,你若要突破语音,就应该安排一段时间(比如15天)。在这15天内,天天学语音,听语音,模仿语音,学"死去活来"。15天之后,感觉语音有了大的进步,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停下来。请注意,在模仿的同时,你还应该把自己的语音给录下来,认认真真地找出自己发音的问题,加以纠正。过一段时间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来突击语音。你这样反复突击五到六次,你的语音定将成为最棒的。句型、阅读、语法、听力、口语也都要有这样一种反复突击强化的过程。一个人的精力不可能总是充沛的,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就会变得单调,因此就要采取间隔突击强化的方法。英语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一个个强化突击阶段所组成的。(六)兴趣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如果你对英语没有兴趣,那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英语学习将很难坚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对英语有了兴趣并努力地发展这一兴趣,那么,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去做,带着强烈的欲望去读英语,听英语,说英语,写英语。你就会主动地找人去练英语,找一切可以提高你英语的机会去提高你的英语水平。不知不觉中你的英语就会提高。不知不觉中你就把英语学会了。所以"兴趣"对学好英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尽管知道兴趣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培养和发展自己对英语的兴趣。那么,应如何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呢?发现和挖掘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兴趣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条件。我对小说很感兴趣,我当年学英语是从大量阅读英文小说Charles Dickens(查尔斯·狄更斯)的简写本读起。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及思想情感在狄更斯的小说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进入英语的天地,我畅游在狄更斯的世界里。不知不觉中我学到了许多语言及语言以外的东西:我不仅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各种各样的语法规则,而且对英国人的生活、文化、习俗也有了深刻的了解。我入迷了,天天读,从狄更斯到马克·吐温再到海明威,这些小说带我进入一个英语世界,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英语。但在阅读时,我根本不想自己正在学习英语,只是努力地读进去。后来,我看了大量的美国电影,电影使我着迷。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不去想自己是不是在学英语。因为我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做这些事情的,所以做得特别投入,大脑积极地工作,无意识的记忆效果最佳。我同意这种说法:在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才是你学习得最多的时候。但请记住,前提是你正从中得到最大乐趣。我有一个朋友很喜欢股票。他到了美国,每天24小时都有股票电视节目,他就兴致勃勃地去看,但无论如何都看不懂,于是跑来问我。我对中文讲述的股票行情都很困惑,更不必说英语了!于是就对他说我也不懂,但告诉了他如何学会看懂的方法。我说:"你首先找一份报纸的商业版,然后再借助字典阅读所有的内容,这样你就积累了关于股票的简单语汇。此后,你有空就去看股票的电视节目,这些语汇很快就会从纸上活起来,出现在你的耳边,再加上你有股票方面的知识,很快就能看懂那些节目了。"于是,他真的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了,因为他对股票的确很有兴趣。等我再去看他时,股票节目他全都看懂了,还边看边给我讲解。另外,通过学习看电视股票的节目,他看别的英语节目时,能听懂的也多了。一个人如果能够准确界定自己的兴趣、所爱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这个兴趣与一个长远的目标相结合,那么他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很简单了。喜欢电影就看英语的,爱看小说就读英语的,热衷于广播就听英语的……只要通过英语这个媒体做他喜爱的事,他就走向了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两个人在一起谈如何学会游泳,谈一会儿就烦了。但是,如果他们能到水里体会一下游泳的感觉,并努力地去学着游,他们就会渐渐爱上这项运动,一旦爱上了这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要做。我小的时候就很爱游泳,有的时候为了游泳甚至都逃学。兴趣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你对一种事物的热爱在实际运用中产生,并变得越来越深。如果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你能够尽早地尝试使用所学的英语的快感,那么你学习英语的兴趣将日益增加。具体地说,就是你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找机会来用英语。比如说,你刚开始学英语,就去找"老外"聊天,很快就学会口语了。还有,你想提高听力水平,恰巧你喜欢听新闻。那末,如果你坚持每天听英语的新闻,很快就会把听力提高上去。和热爱英语的人在一起"爱"是可以相互传递的。如果一个人对英语充满了热爱与激情,与他在一起的你对英语也自然而然就产生喜爱。我在大学的几个朋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英语是没有条件的。别人那种爱英语的疯狂会使你也深深爱上英语。所以你的确应该与喜爱英语的人交朋友,这样,你们对英语的爱就会相互影响、变得更强烈。比如,你有几个喜好学英语的朋友,你们就会组成英语学习小组,一起学习阅读、口语、写作。几个朋友在一起,就用英语聊天,一起讨论英语学习中的体会,相互问问题。如果其中的一个英语水平显著,那么其他人都可以向他的水平看齐。当然,水平高的也可以学习其他人的优点。这样一来,每人的进步都会很快。树立目标做事想要成功,就必须树立目标。一旦有了目标,你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好英语。长远的目标应该把学英语同民族的强大、祖国的发展联在一起,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联在一起。当然,还应该有无数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通过一个英语考试,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英语。短期目标也可以是去世界上任何一个英语国家求学,在出国留学之前,你也要下工夫学习英语。短期目标还可以到世界上各个地方去旅游,找到一份更令人满意的工作。比如成龙,因为会英语,他不仅可以在中国拍电影,还可以到英语世界去拍,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更加缤纷的世界。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一个具体的想象,看到自己学好英语之后的灿烂的未来,即使他学习英语有挫折,也会坚持不懈地学下去,直到学好为止。投资增加兴趣我对美术作品很感兴趣,我买的艺术品越多,我对它们的爱就越深,因为这样我才有机会真正深入到我喜爱的东西中去:"陷得越深,爱得越深"。如果你喜欢听英文歌曲,那就去买磁带、CD,你的兴趣会随着欣赏不同的音乐而增长。如果你喜欢英语,你就要买各种各样的英文书籍,各种各样的英语磁带,各种各样的英语报纸杂志,你还要参加不同的培训班,这些投资会使你找到英语的趣味性,并使你发现英语给你带来的奇妙世界。当你体味到英语内在的趣味之后,进入英语语言所带来的信息世界,你的英语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综上五条,英语学习的关键是找到突破口。你喜欢阅读,那不妨从简易读物开始,你喜欢歌曲,不妨就从英语歌曲听起,你喜欢报纸,就从报纸读起,你喜欢电影,就先看英语电影。记住,做任何事情兴趣是最重要的!
高级英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高级阶段(本科)的精读课,属于必考课程。以下是我整理的高级英语常见词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吃顿美食说very good;
看完电影说very good;
喝杯奶茶说very good;
心情愉快说very good;
啥好都说very good!
也许你比强一点,还知道awesome.但是,就没有别的高级表达了吗?
这不,我发愤图强学了18个awesome的同义词,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
1、thriven and thro
极好的,卓越的
Thriven here appears to derive from the sense meaning‘advanced in growth’, but thro is not found– instead it was used in the 14th, 15th, and 16th centuries to mean‘stubborn’. Together, as‘thriven and thro’, they were an epithet used in alliterative poetry to call someone excellent.
这里thriven的含义由‘快速生长’而来,但是并没发现thro从何处演化而来——相反,在14、15、16世纪它意为‘固执的’。‘thriven and thro’放到一起,在头韵诗歌里用来称赞某人是卓越的。
2、gradely
出色的,漂亮的
Although the earliest known sense of gradely probably referred to people and meant‘ready’or‘prompt’, by 1400 the word could be used to refer to objects– to label them awesome. You might not be understood if you said this in London or Cornwall, but it’s still wide in use in the north of England.
虽然gradely原意指人,意为“准备好的”,“迅速的”,但是到1400年时这个词就用来指物,说明某物是极好的。如果你在伦敦或者康沃尔使用这个词,人们可能无法理解你在说什么,但是在英格兰北部,这个词仍然被广泛使用。
3、eximious
优良的,卓越的
Eximious comes from Latin eximius, meaning‘select, choice, outstanding, exceptional’. And it was common in 17th-century literature as a way of describing someone distinguished.
Eximious由拉丁单词eximius演化而来,意为“精选的”、“仔细推敲的”、“杰出的”、“超常的”。Eximious形容某人卓越优秀,在十七世纪的文学中被广泛使用。
4、jelly
优秀的
Around 1560, according to current research– jelly may be related in some way to jolly, although the phonetic change has no parallel. The use is also a little different– describing someone excellent, but with a high opinion of themselves.
1560年左右,根据当时的一个报告,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把jelly和jolly联系在一起,虽然两者的发音并不相同。但是jelly的用法有一点不同——他指某个人很优秀,但是主观色彩浓厚。
5、topgallant
最高的,最佳的
Originally a nautical noun, relating to the head of the topmast, the adjective later developed from this literal sense to a figurative one, to designate anything lofty or grand.
Topgallant原本是一个描述航海的名词,指的是中桅的最高处。其形容词词义后来从其字面意义发展为比喻意义,指某物崇高或者伟大。
6、prestantious
卓越的
From the Latin praestāntia, meaning‘excellence’, this adjective has the distinction of being both rare and obsolete– with only one instance recorded in the OED.
Prestantious由拉丁词汇praestāntia演化而来,意为“卓越”,“优秀”。这个形容词还有“稀少的”和“老式的”的意思——仅在牛津词典中有一个收录的例子。
7、gallows
美妙的,卓越的
The earliest sense of the adjective gallows means‘fit for the gallows’– that is, deserving to be hanged. In the same way that wicked and bloody have come to mean their reverse, gallows became a slang adjective meaning‘excellent’, first found in 1789.
形容词gallows本意为‘适合绞刑架的’——也就是说应该被绞死的。Wicked和bloody的意义也与其本意相反,同样1789年俚语gallows作为“优秀的”的含义第一次被发现。
8、budgeree
绝妙的,顶好的
This Australian colloquialism dates back to the 18th century, and derives from an Aboriginal language.
这个澳大利亚方言可以追溯到18世纪,是由土著居民的语言演化而来。
9、supernacular
极好的
Particularly used to describe drinks, supernacular is the adjective equivalent of the slang noun supernaculum, meaning‘a drink to be consumed to the last drop’.
专指酒,Supernacular是名词俚语supernaculum的形容词形式。supernaculum用来形容一饮而尽的酒。
10、jam/ jam-up
极好的,卓越的
From the adverb jam or jam-up(meaning‘closely, in close contact’) developed the adjectival meaning‘excellent, perfect, thorough’, in colloquial use. One could thus, conceivably, jam up jam-up jam, if you were stacking shelves of awesome strawberry preserve.
在口语中,该词由副词jam或者jam-up(意为‘亲密的,紧密联系’)演化为形容词,意为‘卓越的,完美的,详尽的’。
11、boss
卓越的,精巧的
The adjective boss, meaning‘excellent, masterly’, developed earlier than one might imagine from attributive use of the noun in collocation with occupational titles, e.g.‘boss shoemaker’,‘boss carpenter’, etc.— the first truly adjectival use recorded in the OED is from 1881:‘No country in the world could make such a boss-show as the United States.’
形容词boss意为‘卓越的,精巧的’,其发展历史要比其作为名词定语,置于职业名称之前的历史还要长。例如,‘卓越的制鞋匠’,‘卓越的木匠’等。据牛津词典记载,boss第一次作为形容词使用是在1881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像美国一样做出如此卓越的表演。’
12、fizzing
卓越的
Many verbs have come to have an adjectival slang sense of‘excellent’– such as ripping, topping, and rattling. Fizzing is another example.
许多动词的形容词都有一层俚语含义,意为‘卓越的’。例如,ripping、topping、和rattling。Fizzing也是一个例子。
13、bad
好的,令人敬畏的
Bad can, of course, be the antonym of awesome, but its slang use to mean‘good’ is well-known– popularized by the 1987 Michael Jackson song‘Bad’.
可想而知,bad是awesome的反义词,但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Bad’,使bad作为‘好的,令人敬畏的’的含义为众人所知晓。
14、deevy
极好的
Deevy is an alteration of divvy, which is(in turn) a slang abbreviation of divine. Early uses cited in OED include examples from the works of Elinor Glyn, Vita Sackville West, and E.F. Benson.
Deevy是divvy的变形,divvy是divine的俚语缩写形式。其早期的用法在牛津词典中有所提及。
15、v.g.
极好的
V.g.– as an initialism for‘very good’– may well not be new to you, but you might be surprised to find that it’s been par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ince at least as far back as the 1860s.
V.g.是‘very good’的首字母缩略词–这可能对你来说并不新奇,但是你会很惊讶的发现至少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v.g.就已经是组成英语的一部分了。
16、bosker
极好的
This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slang adjective, of unknown origin, also appears in the form boscar and boshter. More familiar will be the similar bonzer(also meaning‘extremely good’), which– it has been suggested– may be an alteration of bonanza.
Bosker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形容词俚语,出处不明,也以boscar和boshter的形式出现。我们可能更加熟悉bonzer(也意为‘极好的’),据说它是bonanza的变形。
17
jake
卓越的
This originally American adjective is now used further afield. If you want some alternatives,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slang have jakeloo, jakealoo, and jakerloo.
Jake作为一个美国的形容词,现在在更加广泛的地区使用,如果你要找一些jake的替代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俚语中的jakeloo, jakealoo,和jakerloo都是不错的选择。
18、bodacious
极好的
Although dating back to the 19th century with the sense‘complete, thorough’, this adjective later appeared in American slang as a synonym for awesome. The word was greatly popularized by the teen film Bill and Ted’s Excellent Adventure(1989).
上溯到19世纪,bodacious意为‘完全的,整个的’,后来这个形容词作为awesome的同义词出现在美国俚语中。《比尔和泰德历险记》使bodacious这个词开始流行。
论高级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
论文关键词:高级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论文摘要:由于高级英语中的课文难度大、内容长、哲理深,既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又要使课堂不乏趣味性,依据任务型教学法合理地设计课堂活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活动的具体设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实际需要,按照针对性、任务梯度性、评价性和全面性等原则进行,全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各项任务,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展示学习效果,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形成师生互动共进的局面。
一、高级英语课程的特点
高级英语是针对英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在语音、语调和语法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词汇储备,并具备了相应的自学能力,基本上能够借助词典及其他工具书理解和,或通过网络、其他各种资料收集背景知识。学习高级英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应用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了解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并能用简易英语解释不常用词组,用文章中的长而难的句子,还要求能使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1]
如果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而全部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或者只是单一地采用问答式授课方式,势必导致课堂沉闷无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实践表明,突破传统模式的任务型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实现这些目标,而且能使课堂活跃起来;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及时检测,及时改进教学。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种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2](71)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setting)等要素组成。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3]任务型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一定的学习任务,布置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展示教学效果的过程。学生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感受成功[4],发展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进一步改进教学。此外,还要求所设计的内容必须具有真实性,即学生通过真实的参与或合作运用语言完成一定的工作。
三、高级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
设计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特征等学习需求分析,设计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教学过程、英语教学策略、英语教学技术,并进行评价反馈,以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5]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并收到切实的成效。
1.针对性原则
教学活动的设计首先要针对大纲要求,针对考试目标,针对学习内容,针对学生实际需要,也就是要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参加专业英语八级考试的现实需要。针对该考试的考核目标和题型,活动的设计其一是要在难度上加以匹配,其二是要在内容上加以覆盖。依据这样的原则设计的活动,学生才能放心地参与完成,不用身在曹营心在汉,担心完成了任务而耽误了考试。
2.任务梯度原则[2]72
为了让学生始终就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的设计应当遵循从易到难的梯度原则,让学生逐步适应,然后再提高要求,变化形式。一方面可以防止学生产生疲劳而降低了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学生能力在不断提升的现实。此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公平,可以确保始终有学生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3.评价性原则
如果只有学生的参与,而没有相关的评价,学生的成就就得不到应有的肯定,能力也不能得到逐步的提升。在学生展示完活动成果之后,同学的评价和教师分析必不可少。将评价原则贯穿整个活动设计的始终,可以帮助活动者提高,也可以促进效仿者学习。评价的内容可以涉及语音语调、活动的组织、的整理、团队的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的标准以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为宜,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的是既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也要培养全面学生的能力。学生全面的能力包括团队能力、配合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全面学生的能力指要顾及每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尽量获得同等的参与机会。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安排。
5.创新性原则。
如果每次活动的模式总是一成不变,相信到最后师生都会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不断对活动的展示形式加以创新显得十分必要。教师设计的活动形式也应当不断加以改进和改变。当然,创新的前提是所有的学生已经完全熟悉了原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二)活动设计的类型
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以及活动设计的各项原则,将班中同学进行合理地分组是重中之重。总的来说,可以由学生自愿按4—5人一组进行自由组合,辅之以教师的个别调整。此外,活动参与的形式可由个人陈述和集体分工合作相互补充的方式进行。根据高级教材的内容特点,活动的形式根据上述提及的四项基本原则,可按以下方式加以开展。
1.News Report and Note Taking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Mini-lecture部分一直是学生们倍感头痛的部分。如何将这种摘记重点笔记的能力培养融入到课堂当中来呢?教师可以在每堂课上安排一个学生朗读,除了要求朗读者解释相关的生词,以适当的语速朗读新闻和重复新闻外,还要要求听新闻者做笔记,将新闻中的涉及重点信息的名词、数词和动词快速记下来。朗读之后,朗读者就新闻内容提出问题,随机点取同学回答。回答的正确与否就能反映理解与否及参与与否。这种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摘记能力,还要求全身心投入,集体参与,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效率,而且针对了考试,正可谓“一箭多雕”。
2.背景知识介绍
针对八级考试中的人文知识部分,可以安排由4—5个学生组成合作团队,其中的一人负责课文背景知识介绍,其余的同学分管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归纳、技巧讨论等。收集背景资料的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一定的方式展示出来。然后师生就陈述者的仪态、所述内容的正确性、板书的条理性、语音语调的正确性等方面作出评价,便于其本人改进和他人效仿。
3.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归纳
高级英语课后有大量关于文章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练习题。一般情况下,任课教师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但学生作业的质量并不高。学生在没有一定积累的情况下也常常会无从下手。不妨让学生在讲解完课文之后直接参考答案手册,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加以整理后陈述出来。学生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了这些技巧,还于无形中学会了这些技巧,日后也会逐步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了。
4.技巧“对对碰”
作为八级考试的必考项目——英汉互译,在日常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任课教师都不赞成学生参考翻译答案,而是多半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翻译。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翻译能力,但中国式英语的表达却是屡见不鲜。翻译水平的高低跟翻译者对源和目标语言的精通程度成正比,翻译者所积累的词汇和表达越多,选择也越多,语言的地道性也相应增强,在学生还不能十分熟练地进行双语互译的时候,与其让学生去拼凑句子,不如引导学生两两分组,进行翻译“对对碰”,也即一人朗读,一人翻译,然后互换角色进行,要求他们直接掌握各种句子表达,也许效果会显现得更快、更直接。毕竟,他们的积累是相对有限的。不可否认,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得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翻译,以便教师检测其学习效果,也便于学生加强自我认识,改进学习。
5.改错篇章自主设计
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八级考试中的短文改错也颇为伤神,如果由学生自己通过改动、删除、替换等手段来自主设计篇章中的错误,或者挑选同学作文中有错误的篇章用作改错素材,不仅能增加一点学习乐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其中的解题技巧,增强解题的能力。改错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不犯错,因此,为了防止学生过多地接触错误的句子影响学习效果,改错练习的频率务必控制得恰到好处,更多地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地道正确的短文,以培养正确的语感。
四、结语
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日趋提高的今天,突破传统的填充式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有效地教学方式显得迫在眉捷。任务型教学法旨在走出“课堂小天地”(classroomese),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6]依据任务型教学法,按照相关的原则,针对学习内容和考试目标,有效地设计课堂活动,可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测学习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改进教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经伟.高级英语[M].陕西:西安大学出版社,2007.(专著).
[2]鲁子问,康淑敏.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1,(专著).
[4]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82,(专著).
[5]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专著).
[6]夏纪梅.现代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3:99,(专著).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热门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快速发展的高级英语表达(高级英语常见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