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浅谈美的起源600字(美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美”(读作měi)字的来历:美字其实并不是羊大为美,而是由象形字演变来的。古人当时喜欢在头上戴有羊角牛角之类的装饰品,用现代汉语说就是美的,漂亮的,威风的。所以美的象形字就是一个人,头上戴着一对牛角(羊角)或者多对牛羊角。美这个字在汉字的逐渐演变中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2],其古字形像戴着头饰站立的人,本义指漂亮、好看。“美”除了表示具体事物的美好外,还用来表示抽象意义。如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称为“美德”。美好的事物往往给人愉快的感觉,所以“美”有令人满意的意思,“美”有时也作动词使用,指赞美;又指使其漂亮。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美是个会意字。从羊,从大。段玉裁作注:“羊大则肥美。”羊肉味道鲜美,因而人们常常将“美”字拆成“羊”、“大”,说“羊大为美”。从图1、图2的甲骨文来看,“大”上部的构件并不是羊头,而是像羽毛之类的装饰物。一人(大)的头上装饰着高耸弯曲的羽毛或类似的头饰状,古人认为这样就是美,所以才拿来创造美丽、美好等意义。在图3的甲骨文中,羽饰下部多出一横;图4羽饰由四根变为两根,上部变得与“羊”相似。西周以后,这一构件已与“羊”非常接近。战国时已形成与小篆大致相同的主流结构,同时作为后代主要异体的从羊、从火结构开始出现,构件“火”初作图A,后作图B,是“大”的讹变。隶书主流结构承袭从羊从大的讹变形体,并且又进一步楷化为楷书的“美”;从构件火的作羙,其他变化大、有代表性的是构件“大”讹作廾。现代以“美”为规范字形。[2][4][15]

在中国古代,“美”作美丽、漂亮解,既可以用来形容女子,也可以用来赞美男人。例如:《诗经·邶风·静女》一诗,就有这样的诗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描写的就是女子姿容的漂亮。而《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则是邹忌问妻子他长得漂亮不漂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却是妻子称赞自己丈夫的。

美是一种感受,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评价。美感可以来自视觉,也可以来自味觉和触觉。如果视觉的感知称为“美色”,那么味觉的感知就可以称作“美味”。《韩非子·扬权》中说:“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指的就都是味觉的感

受。

“美”又用作名词,表示好事、善事,与“恶”相对,如《论语》“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还表示美丽的人或事物,如《公羊传》“晋侯之美也”,《管子》“天地之美生”。“美”也用作动词,表示称赞,如《战国策》“吾妻之美我者”;还表示变好、变美,如“美政、美田、美化”等。

美的基础、本质或后台老板是快乐!但狭义的或传统意义上的美主要是指视觉方面的快乐,而广义的快乐是指任何能够使人快乐的感受或快感。离开了快乐任何美的东西都会逐渐变得不美,反之,任何开始不美的东西如果总是与快乐联系到一起,迟早都会变美起来。

与美相对立的是丑,丑的基础和本质或后台老板是不快或痛苦。没有了痛苦任何开始是丑的东西都会逐渐变得不丑,反之,任何开始不丑(甚至是美)的东西如果总是与痛苦联系到一起,迟早都会变丑。

从哲学的深层意义上讲,快乐的本质又是平衡,因此美最终起源于平衡哲学(万物总是追求自身所是的平衡而避免不平衡),而丑的哲学基础是不平衡。

“美学”一词是由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从《对诗的哲学沉思》中造出来的,但是美学事实的存在却要比“美学”一词早得多,因为,即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能从更早的哲学家算起,那么至少可以说早在苏格拉底时代,希腊思想家们就已经开始对美和美的艺术进行思考了。所以,“美学”在它诞生两千多年以后,才获得自己的名字。“美学”起源的标志,首先是感性独立性,在《卡利亚斯—给克尔纳的信》第一封信中,席勒:“区分了四种解释美的方式,即依照美存在于事物之中还是存在于我们队它的知觉之中而分为客官的与主观的,依照它是一种经验的还是一种理智的性质,即由感官还是由理性决定而区分为感性的或理性的。他认为,博克的理论是主观而感性的,沃尔夫学派是客观与理性的,康德是主观而理性的,而他自己则是客观而感性的。”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浅谈美的起源600字(美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