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美学原理论述题(美学原理论述题什么是科学美它与自然美有什么关系)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论述题:

1、谈谈审美想象的类型与特点是什么?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审美使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做出一个评判的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当时的许多行为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极端的丑恶,而在当时的人们的心中则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表现。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们的审美观噪声影响。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的审美。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中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是人类所特有的。

审美的范围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就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是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2、结合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论述,谈谈你认为什么是悲剧?

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解释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3、结合美学史上关于美的论述,谈谈你认为什么美?

"什么是美”主要有"客观论”和”主观论"两种观点。主观论的代表斯宾诺莎说:"外物接于眼帘,触动我们的神经,能使我们得舒适之感,我们便称该物质为美;反之,那引起相反的感触的对象,我们便说它丑。”主观论经过发展,已经成为西方美论的主流。"客观论”则认为人们在客观事物的结构中发现的那些美的特征并不存在于欣赏美的主题之中,因而认为审美判断不受主体的偏见、个人爱好和主观任意性的影响。

4、儒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美善结合。强调人格之美。中和、中庸的评价尺度与情感方式。重视艺术的社会功用。

5、道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追求自然美、天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强调物我两忘的超越心态,追求精神的自由境界。具有相对性的美学观。

6、美学学科诞生的现代启示意义是什么?

答:理性大潮中的感性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启示意义。对现代社会的批判,社会和谐发展的启示意义。美学学科,人类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健全的启示意义。

7、审美活动的前提是什么?

答:审美需要的存在;审美心态的建立;审美能力的具备;审美客体的条件;审美环境的促进。

二、简答题

1、什么是优美?

答:主体和客体之间没有矛盾冲突的直接的和谐愉悦。它是一种单纯的情感。在内容和形式之间更侧重于形式,更侧重于感性。

2、什么是崇高?

答:主体和客体之间经过矛盾冲突后达成的一种间接的和谐愉悦。它是一种混合的感情。是主体无限性的象征。在内容和形式之间更侧重于内容,更侧重于理性。

3、喜剧的特点是什么?

答:喜剧是内容和形式之间一种"透明”的错位。它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错位。是一种后果不太严重的错位。是主动设置,大家都能看透的错位。

4、历史上主要的悲剧理论有哪些?

答:命运悲剧说;过失悲剧说;性格悲剧说;冲突悲剧说;日常生活悲剧说;社会悲剧说;社会悲剧说;历史悲剧说;价值悲剧说。

5、历史上主要的喜剧理论有哪些?

答:无害的丑;突然荣耀说;预期失望说;生命机械化说;形式大于内容说。

6、审美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个体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的矛盾统一;生理性与心理性活动的矛盾;形式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非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矛盾统一;费自觉性的矛盾统一。

7、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非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个体创造性。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审美的非自觉性

C.审美的具象性 D.审美的个性

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 B.通感

C.想象 D.表象

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 B.马克思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 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

C.美感的一般特点 D.美感的感觉特征

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

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 B.具体方法的意义

C.重要启示意义 D.实践意义

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

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

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

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 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

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 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

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

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

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

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

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

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

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人类的审美需要

27.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B.美在移情

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D.美取决于距离

2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休谟

C.博克 D.康德

2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

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 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

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

3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

A.心手相应 B.刻镂无形

C.胸有成竹 D.气韵生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2.布莱克说:"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说明审美是()

A.感性具体的 B.以小见大 C.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D.透过现象看本质 E.直观个别的形象

33.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A.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

B.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C.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

D.事物与人的关系

E.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关系

34.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

A.典型性 B.观念性 C.客观社会性

D.主客观统一性 E.具体形象性

3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

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

B.它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

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

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

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寓教于乐

37.美学研究的对象

38.生命的机械化

39.集体无意识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41.简述喜剧性的效果

42.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44.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美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 2.D 3.C 4.B 5.A

6.D 7.C 8.A 9.D 10.B

11.B 12.D 13.A 14.B 15.B

16.B 17.B 18.B 19.B 20.A

21.A 22.C 23.B 24.B 25.A

26.A 27.C 28.D 29.C 3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CDE 32.ABCE 33.ABD 34.CE 35.BE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

(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

(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

(4)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

(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

(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

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

(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

42.(1)区别:

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

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

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

②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

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彩。

(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

(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

(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潮儿"的对比联想。

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

(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3)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起创作的冲动。

(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应该是要进行现场手绘的吧。

科学美来源于自然美,但它不是指大自然的美的景色,而是指潜藏在感性美之后的理性美,并为理智所能领悟的自然界内在结构所显示的和谐、秩序、简单、统一的美,是审美者通过理解、想象、逻辑思维所体验到的美。科学美是中小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科学美的意义

科学美感是指具有科学美的事物作用于审美者。在其内心世界激起欢乐和愉悦等特殊心理感受。

在科学认识和探讨中能唤起科学美感,这对科学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这样做有用处。他所以研究它,是因为他从中能得到乐趣。他所以能得到乐趣,那是因为它美。”爱因斯坦在分析自己科学感受时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是美和真。”

科学美的客观存在是毋庸置疑的,科学家大都有科学美的审美感受。因此,科学学习就不但是一种科学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感知过程。如果在科学学习中,能把求知和审美结合起来,以美求知就会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增长才干,获得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2.科学美的内涵

科学美又称科学理论美,包括科学实验美。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是客观物质运动规律的反映和总结。因此,了解科学美还要从科学与美的联系和人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产生美感两个方面去理解。

科学理论是科学家的头脑对自然界内容美的反映。科学理论的发现过程,就是科学家对自然界的内容美的审美感受过程。科学美是客观存在的,正如现代物理学家扬振宁教授所说:“科学中存在美,所有科学家都有这种感受。”科学家一旦创造性地发现了自然界的内在规律,理解了自然界内在结构的惊人的秩序性、统一性与和谐性,这种有机统一的自然图景同审美者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达到情景交融时,就会产生科学美感。正如科学家巴斯德所说:“当你终于确实明白了某件事物时,你所感到的快乐是人类所能感到的一种最大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指科学美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学生经过刻苦地学习实践,从而掌握科学知识和规律,增强了学习兴趣,这其中就体现了科学美。

3.科学美的特征

前面我们已经对各学科的科学美内容及现代科学家对科学美的体验和论述,可以把科学美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和谐、简单、对称和新奇为标志的4个方面。

①科学美的和谐方面。美学家大都主张美是和谐。科学理论美是自然中存在的和谐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它指的是理论内在和谐结构和外在和谐功能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前者是说理论的“逻辑结构合理匀称”,使概念清晰明白,简洁优美;后者表现为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符合观察实验事实及其他正确理论的检验。如物质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这些理论本身是协调一致的,同时与各个学科都有广泛的联系。凡是一种理论,它的普遍适应性越广,它的审美坐标就越高。

自然界的长期进化过程表明,它本质上是最优化的,最和谐、均衡、统一的。凡是能表达自然这种内在特征的理论都具有和谐美。例如,解析几何的美学价值在于它把代数、几何和逻辑学有机地统一起来;牛顿力学的美学价值在于它把宏观运动统一起来;元素周期律把物质世界的元素井然有序地统一起来;生物进化论则把几百万种的生物起源统一起来。

和谐是指事物的各部分配合得当,协调一致,均衡舒畅,多样性统一。科学理论能否反映自然这种和谐,是其美学价值重要标准之一。

②科学美的简单方面。爱因斯坦认为,评价一个理论美不美,标准是原理上的简单性。这里的简单性是指科学理论、定理、公式的简单形式与其深广内涵的统一。这两个方面必须联系起来去理解,就是说,要从尽可能少的假设或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演绎概括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因为,“理论的前提简单性越大,它所涉及的事物种类就越多,它的应用范围就越广,给人们的美感就越深”。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简单性不是指学习这种理论时产生的困难最少,而是指理论赖以建立的独立的假设或公式最少。例如,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微观、宏观、宇观无数质能变化的规律,但形式却十分简洁,具有很烈的审美价值。我国出版纪念爱因斯坦的邮票上,印上了这个简洁的公式,它代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人类贡献的精华。

③科学美的对称方面。科学理论的对称性来源于自然界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图景所具有的广泛对称性。凯库勒的苯分子结构理论之所以美,不仅因为它与实验事实相符合,也因为它采取双轴对称的几何图形,给人以美的魅力。自然界的原子、分子以及生物结构都具有这种对称美。这种均衡、稳定给人以美感。因此,凡能反映自然这一特征的理论也是美的,如平衡理论、对称理论、对偶理论、稳定理论都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科学理论中,对称性的美学意境,引起很多科学家心驰神往。如空间对称、时间对称、性状对称、守恒对称(各种守恒定律)等,一旦被发现,常令科学家因窥到自然奇异美丽的内部而兴奋不已。生物学上的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化学上的合成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物理上的电场与磁场,波粒二相性,负电子与正电子等都是因有很美的对称形式而受到欣赏。数学上,一个完美命题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就是这一命题的对称美。为了数学的发展,许多数学家为追求命题的对称美而耗尽毕业生的精力。

④科学美的新奇方面。培根说:“没有一个极美的东西不是在匀称中有关某种奇异。”科学理论美的新奇特征来源于科学思想的独创性和科学方法的新颖。富有独创性,是科学理论生命力的所在,也是审美价值的所在。新奇与和谐是对立统一的,新奇的内容必须具备和谐性才能显示出科学理论的新奇美。

科学理论在原则上是向人们提供关于自然界的新知识。如果科学理论阐明了人类知识背景所没有的知识,提出了人们意料之外的科学假说,并能在前人可靠的科学成果基础上获得新颖的成就,这种重大的新奇理论将导致科学的革命,将推动科学向更高一级发展,这种理论的审美价值就更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规律就是这种新奇美的典型。

新奇之所以被看作是科学美的重要特征,因为它体现了科学理论发现中的艺术因素。新奇的科学思想可以在观察或实验中启发和萌发,但在本质上是创造思维的结晶,单纯的观察实验无论积累多少资料,都无法直接地、必然地导出独创性的思想来。如生物学史上,18世纪的生物学家林奈,用毕生精力从事生物考察和分类工作,积累了大量有关生物性状的材料,却得到一个物种不变的结论。而19世纪的达尔文在考察了不同生物性状和环境的关系,产生了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思想。在化学史上,同样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研究,对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来说,是反观察的结果用来修补陈旧的燃素说;而法国拉瓦锡从实验中却悟出了氧化学说的新理论。

总之,科学美是以和谐、简单、对称和新奇为其主要特征的,而和谐简单是科学美的最基本的因素。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美学原理论述题(美学原理论述题什么是科学美它与自然美有什么关系)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