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报纸排版设计图简约(报纸版面编排的手段)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编排手段是编辑安排版面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构成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

编排手段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几种手段。作为版面的编排手段,不同的字符、图像、线条、色彩具有不同的特点,对读者的视觉产生不同的刺激,引起不同的认识、感情和审美反应。正确认识各种编排手段的特点,对于安排版面是十分重要的。

1、字符

字符是报纸传递信息的主要符号。在版面编排中,字符的变化主要看字体与字号。字体可以显示稿件的特性,字号可以显示稿件的分量。

字符的形状称为字体。目前我国的报纸所用的字体有报宋体、活体字、仿宋体或黑体,标题所用的字体更是五花八门,有黑体、宋体、楷体、隶体、魏碑、粗圆、综艺体、琥珀体等,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风格色彩。宋体字正直大方,比较端庄;黑体字粗犷厚实,比较雄浑;楷体字流动自然,比较活泼;仿宋体纤细清秀,比较轻巧;隶书体古朴飘逸,比较曲典雅。在选用标题字体时,就应根据标题的内容,采用风格色彩相应的字体。对一张报纸来说,标题的字体越是简约,版面越是大气,过多地使用字体恰恰会给人凌乱的感觉。如文汇报的稿件大标题只用黑体和大标宋两种。

字符的大小称为字号。不同字号强势不同。一般来说,大号字要比小号字醒目而更具有强势;同一字号中,笔面粗的字体要比其他字体醒目而更具有强势。版面上表现稿件不同重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用标题字号、字体的不同强势。有时特别重要的稿件的正文,也可以采用较大的字号,以强调其重要性。如目前我国报纸正文大多是用小五号字,特别重要的稿件可改用五号字甚至小四号字。

2、图像

图像是指报纸上通过摄影或绘画手段所显示的形象,其具体形式有:照片、绘画、图表、题头(经过美术装饰的标题)、栏头(专栏名称)、刊头(报纸专刊上标出名称、期数等项目的版面)、版花(专作装饰用的小画)等。图像除能向读者传递信息外,还具有增加强势和美化版面的作用。

图像的画面是形象的、直观的,读者在一瞥之间就能迅速了解其内容;图像的画面大多有人物、动作,墨色往往是多层次的,在视觉上有动感和立体感,图像一般所占的面积比最大号的字大,而且墨色比较重。恰当运用图像,可以大大美化版面,使版面活跃而有吸引力。因此,与字符比,图像能给读者的视觉以更强的刺激,在强势上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大幅照片和绘画,其所具有的强势,即使与大字标题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图像是最具有强势的编排手段。重视图像已经成为当今报纸改革版面的一个趋势。

3、线条

线条分水线与花线两类,水线又有正线(细线)、反线(粗线)、正反线(一粗一细两行平行线)、双正线、双反线、网线、曲线和点线。花线是有花纹图案的线条。线条具有强势作用、区分作用、结合作用、表情作用、美化作用。

为了增加稿件的强势,可以运用线条把稿件包围起来。方式之一是:围框,即把稿件四周全用线条围住,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框。另一种是勾线,即沿着稿件的周边勾线,把稿件围起来,有的是围两面、三面,有的是围四面但不完全封闭。第三种是平行直线,即在稿件的上下或左右两边,各置一条线。上边三种方式的强势依次递减。

现在的报纸对线条的使用越来越简洁,只有人民日报等少数报纸还在用花线,绝大多数的报纸都只用粗线、细线和网线三种线条。粗线的特点是大气、庄重、硬朗,平衡力和分割力强。细线的特点是精巧、秀美、简洁,精致感和秩序感强。网线能够起到强烈的分割、平衡、加重、提示作用,多用于版面的视觉中心或者最主要的稿件上。能够起到区分、平衡、强势和美化作用的还有网块,以各种形状出现在版面各种区域,也可以作为一个大文章或小栏目的特殊符号,应用在底色、图片、提要、链接、小标题、编者按以及相关资料等位置。

4、色彩

色彩有红、蓝、黄三种基本色(俗称三原色),这三种基本色经过相互调配,可以调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不同色彩的刺激,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一般人都认为,红色是一种热烈、兴奋、庄严的色彩,往往象征着喜庆。胜利;绿色是一种安静、清新、愉快的色彩,往往象征着新生、青春、希望、繁荣、大自然;黄色是一种明朗、欢快的色彩,往往象征着光明、积极向上;蓝色是一种冷静的色彩,往往象征着广大无涯、高尚、尊严、和平;黑色是一种沉重的色彩,往往象征着严肃、坚毅、愤怒、悲痛。

色彩最具有强势作用,并能够确定报纸的基调,塑造版面风格。色彩不仅仅只是一种美学符号,同时还是一种情感性的编辑符号。报纸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来传递对信息的情感意义,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之前,就产生相应的情感,引起共鸣。在版面上运用色彩有以下作用:首先,能够表达特定的感情,烘托气氛。例如,报纸在节日或报道喜庆事情时,往往套印红色,以表达欢快的感情。在报道植树活动时,往往套印绿色,以表达人们对建设家园的希望。其次,版面上色彩鲜艳的地方,往往是读者最先注视的地方,具有较大强势。因而,黑白两色报纸利用套色可以突出重要稿件。此外,适当运用色彩,可以美化版面。

目前,我国彩色报纸正逐步增多,但就报纸总数来看,黑白两色报纸仍有相当数量。黑色,就是版面上印有字符、图像、线条的部分,即着墨的部分。白色,就是未着墨的空白部分。读者看报,主要是阅读着墨的部分,但未着墨的空白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空白的作用有:

1.强势作用。着墨部分周围有较多空白,黑白对比就鲜明,引人注目,稿件就具有较大的强势。安排版面时,可以把加大空白作为加强稿件强势的手段。

2.区分作用。稿件与稿件之间的空白,在视觉上自然就成为稿件之间的分界线。因此,空白可以帮助读者顺利阅读,与稿件之间的线条有异曲同工之效。

3.美化作用。版面如果被文、图、线塞得满满的,黑鸦鸦一片,拥挤得令人感到透不过气来,自然没有美感。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则使人感到开朗、舒畅,产生一种审美的快感。因此,安排版面时,不能把留下适当的空白视为浪费。

总之,空白并非真正的一无所有,而是一种不着色的色彩,一种有力的编排手段。

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版面的编排手段应该突出强势的部分,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阅读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优秀的版面编辑必须有很强的新闻判断力和新闻价值观,同时他还需要具备艺术审美的眼光。通过运用不同的字体、标题风格、图表元素、照片大小、色彩和其他设计元素,设计出既能呈现新闻又有助于赋予意义的版面,不仅仅能够有效地吸引读者的视线,有时还能达到特殊的版面语言效果。

我想这门专业课会是我将来在实务实践时所起作用最大的一门课,它对我的专业能力方面也是非常大的提高,它激发了我对报纸编辑与排版的学习兴趣,它激励着我继续在这方面学习研究下去。

1、先说《北京青年报》。特别是前几年,该报追求超强度的“视觉冲击力”,版面设计追求感官刺激,“五步三秒”效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曾把读者买报的过程描述为“五步三秒”。要做到在五步三秒里,新闻标题和新闻照片直逼人眼,有极强的吸引力、冲击力,使读者一眼便可发现它,喜欢它,进而产生购买欲。因为倾向于商业性,前两年的《北京青年报》喜欢用大标题、大图片,犹不过瘾,还要大框套小框,框线还粗,还浓丽,当然前提是和谐好看的。想来,那帮美编每天都搞得很累。

话说人文地理。可以理解,北京大气,那北青报也不负北京的水土养育,做得就跟故宫和天坛似的,很有皇家的霸道气质。版面上以浓墨重彩和强对比来增加视觉冲击力,提高实际零售率。例如,版面采用框架式结构,整版都加上全封闭的粗实线。标题根据空间来决定字号,尽可能排满,甚至有通栏的大标题设计,还频繁的使用反白,灰黑色块的反衬使标题显得更加满当。正文的编排也尽可能的排满,几乎没有留白。但前提是,新闻本身好看(说到这,想起参观北京青年报社时,在底楼展示栏上看到的一句话:“新闻是有重量的”),否则,只是版面抢眼,也骗不过素质越来越高的读者。

但《北京青年报》今年作了版面调整,去掉了那些浓丽的粗框线,复归平民化,版面情绪温和多了,爽快多了,新闻版差不多只用细线(破栏问题,现场观摩)。而从阅读上来说,读者的眼睛不累。持续强刺激,再强壮的人也会趴下,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北青报聪明,尽管已做出了独有的风格个性,但还是改版,适宜市场需求,兼具政治性报纸和商业性报纸的特色,既追求利润,又追求政治效应。但仍是“浓眉大眼”的一张“脸”——疏朗大气的硬汉形象。

2、《南方周末》的版面采用竖式的模块结构,这样的设计使得一个版面上多篇内容同时突出,各篇之间的对比不强,视觉冲击减弱,表现出《南方周末》公平分析、客观报道的风格。正文以外,淡化所有的装饰性设计。图片应用少,一般来说,一个版面上只配一两幅很小的图片(当然,特殊情况下也有大图片,如特刊,如第一版位置)。而对色彩的应用也是“吝啬”到极致,正文和标题一律用黑,除报头、分版报头和少数的图片外,整叠报纸不见颜色。

版面对装饰的克制,反而突出了文章自身的张力,表现出报纸的严肃性和对文章质量的极大自信。版面风格整体上看,平稳规矩,严谨有序,但不死板,很有灵性。这种灵性,主要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留白及标题字体的艺术运用。要掌握此火候,还要点功夫的。人家南方周末那帮人,就是文化底子高,且还悟性了得。

《南方周末》的文化版面为吸引读者,设计上强调趣味性、文化性,打破了很多版面设计的陈规旧矩,借鉴了期刊杂志新颖的设计手法,留白,像中国画一样。淡雅有韵味。(我们的彝海和旅游、文艺版等副刊是否可借鉴?原来做新闻周刊时,我们尝试用过)

《南方周末》——“清雅挺拔”的一张“脸”。

3、两年多以前,北京街头出现了一份叫《新京报》的报纸,它疏朗、大气、时尚而优雅的风格吸引了很多高端读者的目光,它不但在内容报道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在视觉上在国内同行中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新京报》是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创办的一张新型都市日报,是中国第一份得到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跨集团、跨地区创办的报纸,承载着中国新闻体制改革与创新的使命。

作为北京新锐主流媒体之一,《新京报》以其丰富权威的资讯、清新时尚的风格,得到了北京市民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化的报纸推广活动及策划特刊,引起了巨大的市场反响。

这次学习中,《新京报》视觉总监何龙盛,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十分欣赏他的文化底蕴、及把其文化底蕴在报纸版面上很好地表现出来。

他提出了全新的版面意识,即:不强迫阅读。

所谓不强迫阅读,就是说,犯不着追求强度的“视觉冲击力”,和版面设计上追求所谓的“轰炸”般的感官刺激。版面视觉设计要力求新颖大胆,在吸收国外报纸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中国文化”的融合表达。

我本人之所以一眼就喜爱《新京报》的版面风格,是因为它传达出这样一些符号感觉:大气、平和、理性、新锐、简约、时尚。

——事实上,《新京报》视觉总监何龙盛也谈道,《新京报》倾心于这样一种平衡:厚重,但不失其轻松;高端,但不失其亲切;主流,但不失其时尚。以简约细腻的版式设计理念,造就清新大气、优雅时尚的版面形象,让源源不绝的阅读快感,从第一印象开始。形式就是内容,形式放大内容,用设计提升报纸格调,让形式呈现出思想。

《新京报》从某种意义上承担着现代版面设计与视觉化整合运作的探索者角色。新京报的定位是时政类主流报纸,视责任感为使命和魂魄,这决定了报纸内容的严肃与主流。当然这不意味着报纸有理由板起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

《新京报》在图片运用、版面设计方面简洁大方,相当的现代。现代都市生活要求简洁清新的版面风格以方便人们的阅读,它们的设计理念、图片运用和视觉部的结构,代表了中国报纸的一种发展方向。(不单纯注重信息量,现代咨讯多,可上网,但报纸必须做好看的新闻)

90年代中后期以来,“扩版增张”成为综合性都市日报快速扩张的普遍策略,如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在一再扩版之后,现在日出报版数都在100版以上。

2003年才创刊的《新京报》,在创刊伊始,就定下日均80个版的高起点。可以说,我国报界在经历“单报种时代”和“多报种时代”之后,开始步入“厚报时代”。(像杂志样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在车上和地铁里都可以看)

“厚报时代”的来临,以及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预示着报纸的阅读方式将从传统的精读方式过渡到速读方式。报纸要做到向速读方式的转变,更多的以视觉方式传递新闻信息。

美国主流大报《华尔街日报》向来忽视图片的使用,但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也开始尝试使用图片报道形式。而大量使用图片、强调速读和易读性的《今日美国》报,如今则成了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据统计,《今日美国》)平均每个版面的“视觉要素”,74%是新闻图片),并且其办报准则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美国其它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报纸。厚报时代为视觉传播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我们深知,一份现代报纸的品质不只系于内容,真正的高水准,必然是内外兼修,形神俱备,厚实的报纸内容和艺术的版面设计并重,理性的文字传播和感性的视觉传播并重。基于对报纸视觉传播流程的整体优化,他们致力于成就一份可读——易读——悦读的报纸。

特征如下几点:

1、思想性与单一性

排版设计本身并不是目的,设计是为了传播客户信息的手段。设计师自我陶醉于个人风格以及与主题不符的字体和图形之中,这一般是造成设计平庸失败的主要原因。

成功的排版设计,首先要明确客户的目的,深入了解、观察、研究与设计有关的各方各面,简要的咨询是设计良好的开始。版面离不开内容,要体现内容的主题思想,用来增强读者的注目力与理解力。做到主题鲜明突出,一目了然,才能达到版面构成的最终目的。

2、艺术性与装饰性

为了使排版设计更好地为版面内容服务,寻求合理的版面视觉语言则显得很重要,是达到最佳诉求的体现。构思立意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设计作品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主题明确后,版面构图布局和表现形式等则成为版面设计艺术的核心,是一个艰难的创作过程。

读图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汇集了大量的图片信息,对图像的组合与设计也显得格外重要。相应地,对文字设计也应做灵活的处理,从大小、字体、排列等方面进行不同的设定,使文字与图像组合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版式。

在设计中,如果将图与文并举,对它们进行同等的强调,其结果往往显得版面杂乱无序,两方面的表现力都会被削弱。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力求对文字与图像进行适当的布局,文字紧凑、图形灵活,以形成阅读中的节奏和层次。

3、趣味性与独创性

排版设计中的趣味性,主要是指形式的情趣。这是一种活泼性的版面视觉语言。如果版面本无多少精彩的内容,就要靠制造趣味取胜,这也是在构思中调动了艺术手段所起的作用。版面充满趣味性,使传媒信息如虎添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传神功力,从而更吸引人,打动人。

趣味性可采用寓意、幽默和抒情等表现手法来获得。独创性原则实质上是突出个性化特征的原则。鲜明的个性,是排版设计的创意灵魂。试想,一个版面多是单一化与概念化的大同小异,人云亦云,可想而知,它的记忆度有多少。更谈不上出奇制胜。

轻松、休闲的现代风格正在成为许多媒体界面设计的主导风格,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活泼的图片辅以文字,版式新颖,亦庄亦谐。风趣、生动、活泼甚至张扬的个性化风格,不断出现在版式设计中。

4、整体性与协调性

排版设计是传播信息的桥梁,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这是排版设计的根基。只讲表现形式而忽略内容,或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表现,版面都是不成功的。

只有把形式与内容合理地统一,强化整体布局,才能取得版面构成中独特的社会和艺术价值,才能解决设计应说什么、对谁说和怎样说的问题。强调版面的协调性原则,也就是强化版面各种编排要素在版面中的结构以及色彩上的关联性。

从视觉的适应能力上讲,处于深色背景上的反白文字最易于识别。在版式设计中以深色或黑色为底色,配以浅色的文字,这样强烈的对比效果会给版面带来冷峻高雅的气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穿插组合,清新简洁的表现手段,合理的版面结构,力图与受众交流互动,带来了阅读过程中全新的感受。

设计中的结构是内敛而隐蔽的,它们藏匿在漂亮而感性的图式背后,无声地体现着设计中理性的规范。本文将从图像与文字、叙述与直白、交流与互动、时尚与趣味、建构与解构、图示与诗意这六个方面,对当代版式设计风格进行分析与诠释。

扩展资料

现代版式设计是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结合。

思想根源:科学的思辩与逻辑数理来探求设计的本质,用明晰的思路与有规律的秩序去把握设计的内涵,强调标准化与批量化,最终把功能和效益作为终极目标。

是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结合。

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主题(需要传达的信息)。

第二步:寻找、收集和制作用于表达信息的素材-含文字、图形图像。

文字表达信息最直接、有效,应简洁、贴切。

应该根据具体需要确定视觉元素的数量和色彩(黑白、彩色-色系)。

第三步:确定版面视觉元素的布局(类型)。

第四步:使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制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版式设计(现代设计艺术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现代版式设计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报纸排版设计图简约(报纸版面编排的手段)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