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是否可读、能否在报摊上吸引视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版面的设计。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版面吸引读者,主要是吸引读者的视觉,利用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波,牢牢勾住读者的眼球。《北京青年报》以“浓眉大眼”为特色,要求报纸放在报摊上能脱颖而出,读者在几米外就能首先印入眼帘。这就要求在版面设计中,创新多种编排手段体现主题,在读者的视觉感受上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
版面的布局和编排没有固定的公式,也不应该有固定的公式,一些版面处理在以前看是“犯忌”的,但读者包括不少圈内人士都认为很有特色,甚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也有根据版面内容需要,有意“触雷”,那不是犯规而是创新。比如杭州的《都市快报》面世之始,即以整期报纸无一竖题的面貌,出现于读者面前,以其标新立异与大方得体一目了然,很快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之后,又有几家浙江省有影响的报纸,纷纷选择了这一版式。这些报纸不受任何传统版式规则约束,创新了一种以横题为显著特色的全新版式,方便读者阅读,追求读者视觉和版面编排的结合点,报纸才得以常办常新。对报纸版式不断创新,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感受,这正是编辑工作的乐趣所在。
一、让眼球首先被吸引——营造版面视觉冲击波
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都会遵循这样的欣赏次序:先通观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于画面上的某一处,这个地方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视线才会移动,读遍全画。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从人类眼球的生理构造看,只能产生一个视焦,人的视线是不可能同时停留在两处以上的,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这一理论,运用于报纸编排,主要是加大版面视觉中心的处理,让读者在几米之外就能被它吸引。众多报纸放在报摊上,还要使本报的视觉中心成为众多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流览之下,读者的视线便迫不及待地停留在这个视觉中心上,掏出钱来,首先购买。从具体的编排手段来说,以下因素往往能突现视觉中心:
1、突出中心主题。
在零售市场上,报纸是对折放在报摊上的,只能展示版面的上半部分,因而将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标题放在版面上部,作突出处理,极为重要。通过加大头条稿件所占面积、加大头条文字的排栏宽度、拉长头条标题加大标题字号以及使头条标题反白等等……都能使头条成为视觉中心。同时要注意不能把版面处理得过于花哨而转移了读者对新闻本身的注意力,这样就能使我们在路过报摊时无意地一瞥,便留住了脚步。《新华日报》改版后标题与正文所占的版面比例在1:2左右,多用大图片、大标题、粗线条分割的办法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穿透力和震撼力。此外,版面表现重大事件时,往往在体现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还需突出一个中心。版面突出的中心就是编者最想说的话。采用多种编排手段,突出一个主题,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慧眼巧用图片。
现代社会是个“读图”的时代。图文并茂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图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报纸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对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形成版面的视觉中心有直接影响。照片为一天的新闻制造气氛,它诱使我们去读一条本来可能会被忽视的报道,或者刺激我们的视觉吸引我们去买一张报纸。由于照片在表现抽象的内容时作用极为有限,于是报纸编辑们寻找了一种新的“药方”:新闻图示。它的好处是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笔墨和最小的篇幅给读者最多的信息,包括图表、图解、地图等。
3、增加版面亮点。
有时报纸头条、二条会让位给政治性内容,读者不感兴趣。此刻,就要在版面的中下部突出读者爱看的稿件,增加版面亮点,使之成为视觉中心,从而改变版面上部大标题、长消息,下部小标题、短消息,报纸头重脚轻的不良版式。在突出处理中下部稿件时,可以采取局部的图案套衬、加大标题字号和所占版面的空间、突出的题图设计、标题形状的奇特变化、加大文章所占的版面空间、独特的花边形式、题图压衬等方式。还可采取“稀有因素”的对比,例如在许多垂直线中有一条斜线,或在许多斜线中有一条垂直线一样,稀有因素往往因数量对比的原因显得异常突出,在画面中成为视觉中心。对比关系是产生视觉刺激的基础,对比包括明暗对比、方向对比、大小对比、曲直对比等。此外,一条有声、有色、感染力强的标题,三言两语便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标题的编排形式多样,标题各行左端平头或右端平头、引题主题副题留白适当、黑白错落有致等均极富现代气息,吸引读者的视线。视觉中心理论能更好地活跃版面,较好地处理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甚至可以通过版面表现力的强弱,明确视觉层次,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编辑的要求,做到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但是,版面视觉中心不能过多,是在版面中需突出两条有时也可为三条重要的稿件或图片时采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版面编排形式,突出处理的稿件过多,也就谈不上视觉中心了。
二、刻画报纸“生动表情”——视觉美感的形成
精良的版式设计能够刻画报纸的“生动表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使报纸充满韵律,韵律不仅是指版式设计富有动感和流畅性,更重要的是编排的内容饶有趣致,既矛盾又统一,从标题的精心制作到内文的详略得当、图片的清晰有味和装饰的可圈可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创造版面美的前提,版面的美感是通过视觉感受到的,版面中各视觉因素结合起来,既统一又变化多样,从而使版面既不觉单调又不显杂乱无章,充满灵性、诗意和美感。
1、丰富新闻的“表情”。
不同的版面有不同的内在灵魂,把握住内涵就能刻画新闻的“表情”。现代的版式设计,已不再是几根线条和几块网纹的组合,它所体现的是报纸的个性,传达的是报纸对新闻的态度,这就要求编辑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有针对性的版面语言来描述新闻,创作出带有“表情”的版面。新闻版的“表情”力求凝重沉稳,处理版式注重大气、庄重,体现新闻稿件的分量和内在的震撼;文体版的“表情”力求活泼和激奋人心,琳琅满目的图片,展示扑面而来的强烈文化气息或观看比赛时的紧张刺激;生活副刊版的“表情”热情、时尚而轻松,透过充满趣味的编排方式,传达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2、视觉效果的多样统一。
现代的版式设计,是让读者在众多的报纸面孔中,不用看报头,一眼就知道报纸的名字,版面的名字,这就是报纸独特的个性风格。没有个性的版面是失败的,就像一张毫无个性的面庞,在视觉上不易让人记住。整张报纸的风格要有统一的设计,形成一个整体,报纸的整体视觉设计正如它的ci形象设计,应该从更深层次上体现报纸的定位、它的办报宗旨以及适应目标受众的欣赏口味;同时各个编辑还要在自己负责的版样上下功夫,在整体风格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又要形成各自的个性风格,逐日规划新鲜的、醒目的版面,达到多样统一的视觉效果。从版面的具体编排而言,各种元素的统一不仅是方便阅读的需要,也是产生视觉美感的需要,过多的变化只能是进一步加重负担,统一从视觉效果来看,更能体现秩序感。此外,有效地利用“节奏”也能使版面产生美感,节奏指同一现象的周期反复,例如,一般好的版式会让多个标题呈“梯形”排列,使得版面产生了音乐般的效果。
3、追求视觉的均衡。
版面设计就是组版元素在版面上的计划和安排。优秀的版面设计,都表现出其各构成因素间和谐的比例关系,达到视觉上的均衡。在绘画的构图理论中,均衡指画面构成要努力使各种力量均等,从而获得一种稳定感。黑格尔说:“在较大幅的构图里,最好的办法是把整体划分为若干容易认出的部分,而同时又不使它们显得零散。”在版面设计中亦是如此,必须把版面中的组版元素作为视觉力感、数量因素、物理因素来考虑,使它们在画面中的分布能够上下左右大体相等。体现对比、统一、平衡、节奏、动感的原则,并处理好主次与聚散、图与地(即背景)、群组与间距、四角与对角线、空白与版面率等等关系。此外,比例法则也是实现形式美感的重要基础,达·芬奇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版面的比例,我们可以采用“三三黄金律”(两条垂直线和两条水平线交汇的四点,是视觉中心);“四分法”(版面作纵三横四分割,几个相邻矩形组合一起,形成美丽的匀称和平衡);“黄金分割”理论(长宽之比为1:0.618,以此设定字号的大小、线条的粗细、围框的大小、点线面组合的比例)等,达到版面视觉的均衡。
三、以视线流畅为出发点——减轻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社会,现代的读者又是多元化的读者,是匆匆忙忙的读者。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谁能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谁就是赢家。大众传播学理论将新闻传播的过程,即从记者采写到读者接受的过程解释为编码和译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如果存在“噪音”,就会影响受传者对传播者传递的信息理解。因而这一过程越短、越简明,传播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我们设计版式,必须服从于简洁易读这一原则,减轻读者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不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从生理学的研究我们知道:眼球只有停下时才看到字,跳动时看不到字;视线由一行读到另一行,眼球在跳动,也看不见字;每次眼停时最多读6个字,眼球跳动次数越多感觉越疲劳……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设计出视线流畅的版面。
1、简化版面的构成要素。
从近几年获奖版面所体现出设计风格,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版面都在尽可能地舍去甩来甩去的走文,繁褥的花线,变来变去的字体,可有可无的花网,追求粗眉头(大标题)、小文章、大眼睛(大图片)、轮廓分明(块面结构)的阳刚直率之美,行文上很少拐弯,不化整为零,字体较少变化,线条又粗又黑。《北京青年报》较早地采用了这种“粗题短文多板块,钢筋结构大窗户”的版式。记者、编辑想说的话非常清楚,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即能一目了然,提高了单位时间、空间里的读报效率。此外,空白也可以使人在读报时产生轻松、愉悦之感,标题越重要,就越要多留空白;而照片上面的空白千万不要随便派用场。美国一位报人对报纸上的空白有过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说:“读者在密密麻麻的版面上看到空白,有如一个疲倦的摩托车手穿过深长的山洞后瞥见光明。”彩报也是如此,如今,有不少彩报编辑热衷于色彩的使用,凭喜好罗列一些漂亮的颜色,涂抹在版面上,色彩过于“凸出”或“凹陷”,翻开报纸,读者有一种在百货公司流览各种颜色面料的感觉,视觉极易疲劳。高明的编辑从不滥用色彩,只是让报纸的颜色更接近于自然,正如达·芬奇所说:“如果你希望使相近的颜色并且排得又要美观悦目,就请注意组成霓虹的阳光的次序”。
2、模块式编排。
模块式编排,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莫恩教授作了这样的解释:“模块就是一个方块,最好是一个长方块,它既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包括正文、附件和图片在内的一组辟栏,版面都由一个个模块组成。”,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方便读者阅读。现代读者读报时,视线在版面上停留往往只是瞬间。因此,每篇稿件或者把意义相近、相反的稿件都框起来,独立成块,不与其他稿件交叉,就能将读者的视线锁定,产生简化而规整的美感。读者读完一栏自然转到下一栏,不用无规则地穿插跳跃,在读完一栏文字后往往要搜寻下一栏。从视觉心理上分析,模块式有其特定的优势,格式塔派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根据这个命题,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模块设计的优势。如果将一组意义相关、相近或相反的稿件散拼在版面上,那么它们也仅仅是一篇篇独立的稿件;如果将它组合在一个“方阵”之内,就可能产生一种不用文字表达的新信息,甚至出现“1+1大于2”的效果。此外,模块式编排基本上以横题横排为主,从生理学上分析眼球的转动可知,横向阅读比直向阅读省力。本文开头介绍杭州报纸创新的横题编排,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读者在这种版式上阅读稿件,视线以横向阅读为主,移动基本顺畅,用不着因为稿件的藏头露尾而东寻西找,阅读省力。
一般报纸的文字大小是5号或小5号。
1、报纸标题的字体与字号报纸标题的用字讲究字大小要根据文章内容、版面位置、篇幅长短进行安排,字体上尽量追求多样化。
编排报纸在考察选购字处理系统时,非常注重字体的品种数量,字体要配齐全,否则不能满足编排报纸的需要。
公文的标题用字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文头字,二是正文标题字。文头就是文件的名称,多用较大的标题字,标宋体、大黑体、隶书、美黑体或者专门的手写体字,正文大标题多采用二号标题宋体或黑体,小标题采用三号黑体或标题宋体。
2、字号规格印刷文字有大小变化,字处理软件中汉字字形大小的计量,目前主要采用印刷业专用的号数制,点数制和级数制。
3、正文排版中的行距文字的行与行之间必须留出一定的间隔才方便阅读,这种行与行之间的空白间隔就叫“行距”。版面正文之间的行距应当选择适当,行距过大显得版面稀疏,行距过小则阅读困难,行距一般是根据正文字号来选定。
扩展资料:
开张:全张报纸面积的大小。是以白报纸的开张来称呼的。半张白报纸大小的报纸,叫对开报,就是大报;四分之一张白报纸大小的报纸,叫四开报,就是小报。
版面:指各类稿件在报纸各版平面上的布局整体,它集中地体现报纸编辑部的宣传报道意图,被称为“报纸的面孔”。我国的报纸,通常为四个版到八个版,也有超过八版的。第一版为“要闻报”,其重要性居各版之冠;其他版为“分工版”(如“地方版”、“副刊版”、“国际版”等),无分主次。
版位:版面的地位,表示这些地位受读者重视的程度如何。根据文字排列的走向,人们的视觉生理,以及读报的习惯等因素,通常上比下重要,左比右重要(直排报纸则右比左重要)。
版心:指一个版面除四周白边以外的可排文字或图片的地方,即版面的容量。一个版面容量的大小,由报纸的开张、分栏的情况、基本字体的大小等因素决定的,各报并不完全相同。
报头:报纸第一版上放报名的地方,通常放在版面上端(横排报纸的报头除报名外,报头地位还刊登报纸创刊日期、总期数、当日报纸版面数和出版日期,有的还注明,它是某一组织的机关报等。
报眼:报名旁边的一小块版面。通常刊登一些单独的、比较重要的文字稿和图片稿,也有刊登当日报纸的内容提要、天气预报和日历表等的。
中缝:报纸相邻两个版面中间的空隙(如第一版与第四版、第二版与第三版),一般刊载知识性小文章、电视节目、电影广告、启事等。
头条:地位指各版版面的上半部分,横排报纸以左面为重,直排报纸以右面为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报纸
一般对开报纸的版面尺寸是390mm(宽)x540mm(高)。
4开纸的尺寸是:正度389mm*546mm,大度444mm*597mm.版面的大小称为开本,开本以全张纸为计算单位,每全张纸裁切和折叠多少小张就称多少开本。
开张:全张报纸面积的大小。是以白报纸的开张来称呼的。
半张白报纸大小的报纸,叫对开报,就是大报;四分之一张白报纸大小的报纸,叫四开报,就是小报。前者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闽西日报》;后者如《参考消息》、《新民晚报》、《海峡都市报》。
扩展资料:
开本指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即一张全开的印刷用纸裁切成多少页。常见的有32开(多用于一般书籍)、16开(多用于杂志)、64开(多用于中小型字典、连环画)。
常用纸张的开法和开本通常用户在描述纸张尺寸时,尺寸书写的顺序是先写纸张的短边,再写长边,纸张的纹路(即纸的纵向)用M表示,放置于尺寸之后。例如880×1230M(mm)表示长纹,880M×1230(mm)表示短纹。印刷品特别是书刊在书写尺寸时,应先写水平方向再写垂直方向。
未经裁切的的纸称为全张纸,将全张纸对折裁切后的幅面称为对开或半开;把对开纸再对折裁切后的幅面称为四开;把四开纸再对折裁切后的幅面称为八开,……。通常纸张除了按2的倍数裁切外,还可按实际需要的尺寸裁切。当纸张不按2的倍数裁切时,其按各小张横竖方向的开纸法又可分为正开法和叉开法。
参考资料:报纸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报纸的排版布局图空白图(一般对开报纸的版面尺寸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