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是很好入选的。
比如在传承的基础上,要突出个人风格,这个很重要。如单纯摹仿某一家字体,恐怕很难入的去。有了自己的风格,而且很成熟,达到了艺的境界,入展机会非常大。
国展投稿参赛用纸,笔墨,落款和内容,都是有讲究的。各种书体不同,当然用纸也就不同。写楷书应选择半生熟的宣纸,行草书则必须用生宣。参赛内容,不要写大家都熟悉的唐诗宋词,尽量写有文化品位的内容。评委们最讨厌参赛者写所谓的老三篇,这类作品,一般初选就被淘汰了。
用赵孟頫草书投国展不可以。
当今书坛的流行书风还是草书,尤其是大尺幅的草书,赵孟頫这种小行书与其说是行书不如说是行楷,字的体势,粗细变化,整体的章法都比较平,属于赵孟頫那个时代的文人气较多,所以说在展览上基本上没有写赵体的,因为可操作空间太小了,所以不建议用赵孟頫草书投国展。
投国展的技巧:
首先,国展创作要走好“三部曲”,对于书法创作首先要“尊重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根基,以古为新,同时也要对书法创作含有一颗敬畏之心,古人的“法”就是一种主导,所有的点画都要依此生形,正如我们通常说的书法要有古法、古朴、古拙等等审美情趣一样,这也是书法的最佳格调。
其次,要善于谋划,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刺耳,实际就是这个理,要谋划好有意味的情趣,在国展中往往是形式决定命运,其实善于谋划就是一种大智慧,无论在哪里都是这样,在谋划形式的过程中,一定要重大局,“红心要有,两手要准备”。
再次,要有手心合一的书写技巧,有些有过投稿经历的朋友经常说道,评委们很“好色”,纸张的颜色选择和搭配要做到有机的统一,有些时候是有感而发,最好能够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综上所述,国展创作要走好这“三部曲”,心态是基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书法的格调,进一步确定其布局形式,这是精心准备的要求,这些做到位了,在书写的过程中才能有感而发,可见,国展投稿也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更不能省略不予考虑。
书法国展作品拼接注意事项:
裁割的纸要成直角。
色宣是深色叠压浅色。
叠口要细小。
另:切勿用双面胶粘贴。
补充:'深色的焗条'不论用在那,首要条件是不脱色,黏合的叠口要细小。做法是先横后竖,在浅色的作品背面黏合,干透后翻转作品成正面朝天,抹浆糊在深色的焗条上,贴上另一幅作品。
处理接缝特别明显的办法:在钱松岩的《砚边点滴》上找到解决方法。就是把要对接的纸的边用钝刀(不要太伤纸),慢慢地刮薄,注意不要弄破弄通,然后把两条刮好的纸边对叠整齐,用小锤轻轻的锤打,一直到粘牢为止,不用浆糊和胶水就行。要用一点水。试过,效果比裱师的顺眼好多。我看过前几届美展的作品集,大幅作品都是拼接的,而且是竖接,痕迹比较明显。
中国的书法是关于中国文字表现的艺术,首先在于它是方块字,它的点画使转、间架结构,形成了独特的书体,所以它首先是一个形的问题。但是,书法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到了现代,其实用性越来越小,已经慢慢演变成为一门纯艺术,而随着近年来展览效应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以及展览竞争的不断强化,书法家热衷于在作品形式上下功夫,在视觉感上做文章,也是书法创作的主要潮流。
所以,同许多姊妹艺术一样,书法的色彩元素的增多,无疑也成了现代书法的又一表征,从这点看,拼接是当前书法界无法规避的艺术现象,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必然。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书法投展(市级书法投展作品好入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