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是做什么的?先说下新媒体是什么,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比如报刊、杂志等出现的一些新型媒体,主流的有微信微博、公众号、小程序、社群运营、电商、抖音等短视频、头条、小红书自媒体等,让内容通过这些渠道传播出去,增加粉丝,流量,增加新用户,维护老用户,活动和品牌宣传,变现等
新媒体运营的岗位职责:
文案撰写(微信公众号撰写,微博文案撰写,各个自媒体平台文案撰写);
数据分析(对各平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每天浏览量多少,点击量多少,转化率多少,粉丝涨多少,什么文章导致涨粉,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做了哪些运营手段);
热点抓取(“蹭热点”,我们都知道哪件事上热搜,哪件事就会被各个公众号铺天盖地的写,然后阅读和转载就很多,甚至是10万+的爆文。经常混迹一些指数平台,如百度指数,微信指数,头条指数等)
平台玩法(运营任何平台,都要把此平台的玩法、算法都掌握。比如:该平台的推送机制,该平台的惩罚制度,该平台的人群画像等等)
视频渠道(短视频渠道:抖音、快手、秒拍等;中长视频:B站、腾讯视频、爱奇艺等)
辅助工作(会简单的做图、修图最好会简单的操作ps;会简答的视频剪辑、后期处理最好会简单的视频处理软件PR)
新媒体运营岗位涉及:文案策划、活动策划、网络推广、商务不懂、企业专员、短视频运营、网络运营等方面。
根据各大招聘网站招聘需求,新媒体运营的岗位职责有:
负责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的日常运营及推广工作;
独立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策划优质文章和宣传模式,有内容的文章和服务;
运营增加粉丝数,提高公众号(微博)关注度和粉丝的活跃度,经常性与粉丝互动;
分析和陪伴网友使用习惯、情感及体验感受,更新掌握新闻热点,有效完成专题策划活动;
紧跟微信(微博)发展趋势,与用户互动互关,创新运营模式;
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收集用户反馈,分析用户行为及需求;
有独到的眼光,撰写宣传文章,定期更新公司相关的最新活动,推进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新媒体运营主要工作一方面是媒体的推广,另一方面是媒体的管理和开发,具体的工作是针对新兴趣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个人媒体平台,主要工作内容是撰写宣传文章,定期更新公司相关的最新活动,推进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策划推进及组织协调公司重大运营计划、进行市场发展跟踪和策略调整;制定运营部部门战略发展和业务计划,协调各项工作,建设和发展优秀的运营队伍,制定运营指标、年度客户发展计划,推动并确保营业指标的顺利完成。
新媒体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网络视听新媒体增势突出
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为主要载体,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的产业类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外延而言,新媒体产业涵盖的范畴极其宽广。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媒体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2017年,市场规模增至7558.1亿元。
网络视听新媒体成为展示我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最近10年来,中国网络视听新媒体在与世界的交流互动中迅猛发展,惠及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也为世界网络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中国,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呈现四个特征。
一是传统媒体通过拥抱新兴媒体实现转型升级,成为网络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移动音视频服务成为网络新媒体产业新的增长点,中国网民通过手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比例高达76.7%,手机视频用户规模超过3.54亿;三是网络视听内容生产创新越来越强劲,最近一年新上线原创网络视听节目334万条,占在线视听节目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四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音视频内容成为互联网流量贡献率最大的应用领域,占70%以上。
新媒体行业发展将呈七大趋势
——发布主体多元化,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
信息传播正在从专业媒体主导的精英传播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大众传播转变,新媒体内容供给主体已形成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的格局。传统媒体基本完成以“两微一端”为主体的移动传播布局,政务发布基本形成覆盖中央部委、省、区、县四级发布体系;媒体要在竞合中以更专业的发布、更权威的信息和思想观点的输出,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同时与政务发布多协同,对自媒体则要以开放心态团结引领。
——与受众的关系正在发生重构,媒体的影响力取决于对用户的聚拢吸附能力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新媒体时代,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媒体与用户之间,随时都在进行信息、观点、情感的交流、交锋、交融。从简单交互,到深度参与,直至出现像微博、微信、抖音、快手这样几乎完全由用户提供内容的产品,媒体与用户日益成为信息传播共同体、价值判断共同体、情感传递共同体。用户的数量、停留时长、参与程度,代表媒体对受众的聚拢吸附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和行为塑造能力,构成媒体视为生命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从可读到可视,短视频将成为主要传播形态
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这是新媒体内容演进的一个重要方向;视频或将成为未来信息的主要传播形态。随着5G时代到来,拍摄、制作、上传的门槛大大降低,短视频将迎来爆发增长。由用户上传,将移动化和社交化相结合的社交小视频,将有可能创造增长神话。着眼这种趋势,国内主流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等正在准备上线视频聚合平台。
——新闻内容被重新定义,泛资讯产业快速拓展
不同的介质决定不同的传播内容,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传播介质变了,新闻资讯的内容也被重新定义。手机天然是一种伴随性、生活化的媒介形态,承载的内容注定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特别是近年来算法推荐的流行,助推了一些碎片化、浅阅读、消费属性的泛资讯内容快速拓展。目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资讯外,生活服务、健康知识、历史钩沉、娱乐视频等泛资讯大规模进入新媒体内容生态。这些内容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但也带来过度娱乐化和伪科学等问题。
——优质内容价值回归,付费阅读成为值得探索的模式
几乎与泛资讯内容扩张同步,付费阅读初现端倪。在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和消费信息的感官刺激中,人们开始寻找有价值的内容。一些媒体开始尝试付费阅读,问答平台也应运而生。据统计,去年中国付费阅读的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短期看,内容付费市场还不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互联网免费模式由来已久,二是真正值得付费的优质内容仍十分稀缺。
——移动端出现“马太效应”,平台化赢得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传统媒体的内容越做越好,商业平台却越做越大。在资本、技术的推动下,用户、流量都在“中心化”,少数几个产品瓜分了移动资讯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事实证明,能做出优质内容的不一定能做出平台级的产品,而缺少自主可控的平台,就很难掌握话语权和竞争优势。
——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人工智能由概念进入实操阶段
媒体和AI技术的结合,已经由早期概念进入产品形态。机器人写稿、智能推荐、语音识别、视频感应器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新闻生产和信息传播各个环节。例如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作大脑”,具备智能推荐、智能写作、智能分发、智能语音等四大功能,致力于帮助内容创作者提升内容生产和分发效率。某种意义上,移动互联网正在进入“下半场”,智能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蓄势待发。未来已来,行业有必要做好准备。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新媒体运营报告(新媒体运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