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时性
即时性是网络(互联网)新闻传播时效性强的形象表述。上世纪末,网络(互联网)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就不断创造了发稿时效第一的记录。如:1999年5月8日清晨 5点50分(北京时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导弹袭击。国内新闻网络(互联网)站点中第1个对此作出响应的是人民网。该网络(互联网)站点 9点25分发布了使馆被炸的第一篇报道;11点55分发布电话采访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的现场目击,报道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已殉职。中央电视台在12点的《新闻30分》中加以报道,新华社在午后才向新闻媒体发稿。近几年来,滚动快讯让网络(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进一步体现。随着网络(互联网)图文直播、音频直播和视频(video)直播的显示,网络(互联网)新闻的即时性日臻完美。网络(互联网)媒体为凸现新闻时效性,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时甚至将新闻电头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即使是日常新闻报道,新闻内容页面一般都标注了精确到秒钟的发布时间,多个新闻列表的每一个标题后也标注发布时间。
二、海量性
网络(互联网)媒体能实行全天24小时发稿,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络(互联网)站点和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络(互联网)站点实行全天候发稿已有近10年时间。网络(互联网)媒体的每日发稿量(包括条数和篇幅)远远大于传统媒体,如新浪网仅新闻频道首页的新闻链接总量就高达80 0多条,各栏目还源源不断地滚动播出新闻,发稿量能见一斑。单击打开(OPEN)任何一条网络(互联网)新闻网络(互联网)页面,呈现给读者的除该新闻的内容之外,还有关键词、相关新闻和新闻专题等链接,广为集纳追踪报道和相关信息,全面报道事件始末,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外延和背景资料,让读者充分享受新闻盛筵。除非人为清理或服务器在木有备份的情形下遭到破坏,理论上网络(互联网)媒体所发稿件将以数字形式长期保存在资料存储容量巨大的服务器上。在这样意义上,网络(互联网)媒体简直就是1个浩瀚的新闻数据库。
网络(互联网)媒体新闻传播的海量性,还体目前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及易拷贝、易存储等特点。谷歌、baidu等专业搜索引擎及多个网络(互联网)站点自有的检索工具,使网络(互联网)上查找新闻变得十分便捷。读者能通过拷贝粘贴、下载(DownLoad)、收藏、打印网络(互联网)页面等方式拷贝、存储所要资料。
三、全球性
网络(互联网)媒体的传播范围远远大于报纸、广播和电视,是全球性的。“网络(互联网)传播无国界”,网络(互联网)传播空间理论上木有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任何1个国家或地区,假如不采取特其他技术措施对境内外个别有害网络(互联网)站点实施封锁(事实上通过代理服务器能突破封锁),世界上任何1个网络(互联网)站点登载的内容,都有能能供全球网民访问、浏览和下载(DownLoad)。同样,世界上任何1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地方,均能轻松浏览全球网络(互联网)站点。1998年,美国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的“克林顿性丑闻”调查报告首先通过公诸于世,著名网络(互联网)站点Yahoo!、AOL等以最快时间转载,长达 4个多小时的克林顿供证录像视频(video)在上随后播出,斯塔尔报告的主要内容通过电子email广为传播,这一案例成为世界新闻传播史上史无前例的“第一次”。网络(互联网)媒体新闻传播的全球性,在使多个网络(互联网)媒体“走出国门”的同时,使多个目标受众为特定语种读者的网络(互联网)媒体提升了全球影响力。如香港的星岛环球网、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等中文网络(互联网)站点,纷纷跃入全球华人的视野范围内。
四、互动性
网络(互联网)媒体新闻传播是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多向性、互动性传播。互动性又称交互性,包含“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体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是网络(互联网)媒体的特性和优势。网络(互联网)论坛(BBS)、讨论区、留言板、聊天室、电子email、ICQ及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等,吸引着大量网民积极参与传播信息、评论新闻、讨论新闻话题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网络(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1999年5月9日,人民网开通“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BBS)”,不久改版为“强国论坛(BBS)”,截至目前,已有482004人注册为该论坛(BBS)用户,同时在线浏览人数最高达到209211人。近年来,网络(互联网)论坛(BBS)在“刘涌案”、“孙志刚事件”、“宝马撞人案”以及“虐猫女事件”等几起社会新闻事件上,发出了强大的声响,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多媒体性
网络(互联网)所拥有的一大特性是多媒体性,它使网络(互联网)媒体有能力在技术上实现多媒体传播。网络(互联网)传播的多媒体性是指络运用数字技术,兼容报纸、广播和电视多种媒体的传播手段,全面刺激受众的多种感官。网络(互联网)传播采取文字、图、音频、视频(video)、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报道手段,使新闻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增加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冲击力。由于传统媒体只可以以实现单媒体传播,受众选取了啥媒体,就只可以以选取这媒体所具有的传播方式,因此报纸、电视和广播一直处于一种“三分天下”的格局之中,彼此不成以涵盖,而网络(互联网)媒体集文本、声响、图像等传播形式于一体,这就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使网络(互联网)媒体作为1个整体的概念,不再有现实生活中传统媒体三足鼎立的势力划分。
1、纸媒体,比如报纸、杂志等;
2、电视传播,在电视频道上做广告宣传;
3、广播电台等广告宣传;
4、楼梯内、小区里面等的广告宣传;
5、告诉广告塔等;
6、自媒体宣传渠道;
7、城市里面的电子屏;
8、商场内的宣传等渠道
异于传播渠道。
在传播学中,它是指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各种通道,如人际传播渠道、组织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渠道。不同的传播渠道需用不同的传播媒介相配合,而不同的传播媒介又对不同的传播渠道进行定型。例如,人际传播渠道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决定了只能使用人体器官媒介(如发射媒介——嘴,接收媒介——耳)和空气媒介。
但是,信息一旦通过广播、电视传播,就又是大众传播渠道了。人际传播媒介可以随意进入各种传播渠道,并与其间的特定媒介配合使用,而不会改变其渠道形态,但大众传播媒介则完全不同。可见,传播媒介并不等于传播渠道。
代表媒体:
1)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简称AP)
2)合众国际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简称UPI)
3)路透社(Reuters Ltd,简称Reuter)
4)法新社(Agence France Press,简称AFP)
5)俄罗斯通讯社(简写ITAR-TASS)
6)卫星通讯社(Sputnik news agency& radio,简称Sputnik)
7)德意志新闻社(Deutsche Presse Agentur,简称DPA)
8)新华社
拓展资料:
1、路透社
路透社的创立者保罗·朱利叶斯·路透(1816—1899年),在哈瓦斯通讯社当翻译。1849年离开该社,在德国的亚琛设立通讯机构,利用信鸽向布鲁塞尔传递商业及股票行情,但效果并不理想。
1850年,英吉利海峡海底电缆铺设成功。第二年,路透于伦敦正式创办了路透社。其传播的内容,大部以商业消息为主,订户多为银行家及证券经纪人,后来才逐渐增加政治及外交消息,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消息报道。
路透社一开始得不到伦敦报界的支持,处境艰难。如《泰晤士报》便是反对路透社最力的一家。
1858年,伦敦《广知晨报》在路透的鼓动下,成了该社的第一个报纸订户。紧接着《每日电讯报》、《前锋晨报》、《晨间邮报》、《标准报》等相继成为路透社的经常客户。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泰晤士报》也不得不采用路透社的消息了。
在得到伦敦报界的支持后,路透社的业务迅速膨胀起来。美国的南北战争、欧洲的法德关系,成了其国际报道的重点。同时,路透社还将触角伸向了未被开垦的亚洲、非洲、大洋洲,并同欧洲其他两大通讯社展开竞争。
2、美国联合社
1848年,墨西哥战争期间,为了及时报道这场战争,纽约市的6家大报成立了一个联合采访部。战争结束后,那6家报纸又出于共同采访国外新闻的目的,在联合采访部的基础上,合股组织了“港口新闻联合社”。
这6家合股人,共租用两条船,迎接入港的欧洲船只采访新闻,所需经费由合股人分担。1856年,港口新闻联合社改组为纽约新闻联合社。此后,纽约新闻联合社便迅猛地发展起来。
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社、路透社的最初出现,是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个人企业来创办的,与报界并无直接关系。
而纽约新闻联合社,一开始就是以报纸之间合作社性质的组织出现的;其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不在乎营利,而在于为报纸提供消息。
3、法新社
全称为法国新闻社,成立于1944年,是与路透社、美联社和合众社齐名的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讯社之一。前身是由夏尔·哈瓦斯于1835年创建的“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是西方四大通讯社中资格最老的。
英国路透社创办人朱利叶斯·路透,德国沃尔夫通讯社创办人伯恩哈德·沃尔夫都曾在该通讯社工作过并加以仿效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瓦斯社的业务迅速发展,仅在巴黎就有工作人员300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沦陷,但哈瓦斯社并未停止工作。1944年8月,巴黎解放,为战争所迫而离开新闻社的工作人员纷纷返回。后哈瓦斯社与在抵抗运动中成立的几个通讯社合并在哈瓦斯社原址上成立了法新社。
同年9月,法新社以法令的形式获得临时公共机构地位。法新社名义上是独立的报业联营企业,实际上是法国官方通讯社。
法新社领导机构包括三个组织:(1)管理委员会是法新社最高领导机构,委员任期三年,管委会由社长兼总经理主持;(2)高级委员会负责监督法新社章程的实施;(3)财务委员会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和财务管理。
法新社业务上分三大部:新闻部、总务部、技术部。而摄影部较小,从属于新闻部。总社每天通过各条线路用各种文字编发新闻稿。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新闻稿订户约3500家。
1957年1月10日,法国政府发布一项法令,规定法新社应准确、迅速、清晰并完全独立地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向全世界各地发消息,报道世界政治、金融、体育新闻和传送各种图片。报道分别用法、英、西、德、阿、葡文供稿。
其中法文稿11条线路,占所发消息文字的60%,英文稿3条线路,占所发消息文字的15%。英、西、德文稿在总社编译,文稿在开罗中东社代为译发,葡文在里斯本和圣保罗翻译。
4、塔斯社
俄通社和塔斯社都是俄罗斯新闻通讯社的简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月22日签署命令,在塔斯社与俄新社的基础上成立俄罗斯新闻通讯社,简称俄通社。
同时,俄通社中建立独立的塔斯社机关,负责协调独联体各国新闻事宜。自1992年1月30日零点起,塔斯社播发的新闻稿已正式采用俄通社-塔斯社电头。
5、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现任社长、党组书记李从军,总编辑何平,副社长鲁炜、周锡生、周树春,中纪委驻社纪检组长刘越,秘书长张锦。
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创建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在延安改为现名。70多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华社的职能逐步加强和拓展。新时期新华社主要担负着党的耳目喉舌、国家通讯社、消息总汇和世界性通讯社的职能。
履行上述四项职能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图表通稿、专线稿、专特稿,国内、国际参考报道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兴起的网络、信息、音频、视频、手机短信等业务;三是社办报刊。新华社现有工作人员13,000多人。
6、合众社
合众社:合众社全称为美国合众国际社,是美国第二大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简称UPI。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商业通讯社。由著名报人斯克里普斯创立于1902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展势头强劲。1958年,与赫斯特创办的国际社合并组成了合众国际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通讯社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媒体专题(媒体宣传方式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