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证书(小红书运营种草营销篇)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在生活美妆等类目中,小红书目前是最好的引流的平台,其转化率更高,也更加容易实现变现。

小红书是一个拥有海量用户的平台,帐户即使没有粉丝也会有用户看到发布的笔记,对笔记感兴趣的用户会关注你并且收藏文章。

软性推广——“种草”

不少品牌商家没有理解种草的精髓,用广告思维去“种草”,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先策划品牌推广创意,然后创作出创意海报、视频、文案,最后与明星、网红、KOL、博主合作,由他们去传播。这种单纯由品牌独立控制的传播方式,只体现品牌的意志,已经不符合种草营销的特质。大部分品牌却依然不懂如何做好种草营销。

品牌也要不断学习新推广方法,要跟进时代和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一直使用一套营销方法是行不通的。种草的目的一是借助社交裂变,二是通过用户生产的内容,来影响更多用户的消费习惯。但内容偏传统硬性广告,平台给到的曝光度也会非常低,无法达到种草的目的。种草和硬广的目的都是传播,但两者区别非常大,传播的原则区别非常大。

软广硬广结合

不少推广从种草营销获得甜头,在种草上的信心大增,认为传统广告已死,只有“种草”才是趋势,这也是不对的。种草这样的软性广告相对更被动,而付费流量的硬广则相对更主动,可以表达企业的推广意图。软广增加热度,硬广覆盖目标受众,通过两者结合,促成用户快速成交,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虽然现在媒体平台多样化,但并不意味着硬广没有效果和市场。在营销中不同品牌和商品都有不同的推广需求,营销工具本身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可以满足商家多种不同的推广需求。

初创品牌知名度较低,广告转化相对更难,这时通过大量的产品种草,迅速提升品牌和产品口碑。知名度起来后,广告的转化效果也随之提升。同时增加广告投入,配合知名度提升,在整体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做出不错的产出比。

总之,广告和种草的营销目的是相同的,只是两者的投放形式有很大区别。从以下几点来区别两者、避开这一误区:

1、硬广是品牌营销意志的体现,与用户喜好有距离;

2、硬广大多是官方视角,种草则是拉近用户距离;

3、硬广内容注重目标,种草内容注重真实性;

4、硬广强化品牌意识,种草需要强调体验。

企业营销新渠道

想要多平台发展、拓展渠道或者创业,小红书是你不容错过的平台。小红书用户粘性较大,帮助企业快速打造品牌知名度,同样可以帮助成熟企业强化塑造品牌的形象。

熟悉平台规则

刚入驻小红书平台的品牌,在没有搞懂平台规则的情况下发文章,容易导致帐号出现违规问题。

账号注册

建议使用家庭网络,或者使用手机流量注册小红书账号,使用手机号码注册,并设置好账号密码。另外在同一个时间注册的时候不要一下子注册太多的号。

帐号兴趣选择

注册帐号后需要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这里挺关键的,一定要注意。兴趣决定了系统的推送内容,同时也对我们发布的内容有影响。所以不能乱选,要选择我们自己发布的内容分类,这样系统才能将我们的笔记推送给精准用户。

前期养号

无论注册哪一个平台的新号,都免不了养号这个环节(养号周期:15天)。如果注册后立即发营销型的内容,容易被系统判定为营销号,会被系统限流。研究真实用户会看什么笔记,到相关同行帐号下去活跃,进行适当的点赞和评论。

原创内容输出

原创、高质量的内容是小红书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撰写出更优质的笔记,抛弃胡乱写笔记的想法。在发布前要检测敏感词,违规后果往往很严重,会对帐号产生持续影响。笔记总字数尽量不要多,一百字左右我认为是比较合适的,配上表情符号,做到条理清楚,具有良好的阅读体验,就是一篇不错的笔记。

精选封面图

做一张吸睛的封面图,在封面加上标签,能够引起用户的点击欲。

关于发布时间

根据部分作者的经验,发布时间建议在晚上8点到10点之间,这个时间点基本都是处在下班阶段,更多会活跃在该平台,笔记的曝光量会更好。这个没有特别准确的参考数据,我们可以留意发布时间与笔记数据的关系,确定自己一个自己的发布时间。

大概很多品牌方也感受到了,一年前还能拉出GMV的打法,最近越来越吃力,甚至开始入不敷出。

市场环境一直在变,几年前声名鹊起的完美日记,同一套打法放在今天可能就打不出去了。

并不完全是因为流量变贵了,而是我们的玩法要更新换代啦!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在2023年针对小红书内容种草这件事,市场环境有什么变化,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去应对。

PART01从种草下单到回搜下单

在以前,小红书的转化路径是“看到-被种草-下单”。

用户在刷小红书时,看到我们投放的内容,被种草于是进入天猫或其他电商平台下单。这就完成了一整个收割动作。

但现在用户的选择太多了,同一个需求有成百上千的替代品,甚至其他完全一致仅仅是某个细节部位的配色不一样,都能让他们犹豫停留。

加上用户对广告的甄别能力越来越高,即便是软广,他们对博主种草的信任度也有所下降,谨慎选择是必然。

到了现在,除非是某些低价快消品类,已经很难再实现一步触达就转化了。

于是用户的收割路径变成“看到-兴趣-回搜-被种草/对比-下单”。

整个线路被拉长了。

他们在看到我们投放的内容后,对我们产生了兴趣,继而搜索我们看看更多用户的反馈,深入了解我们是不是符合他的需求或期待。

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真正被打动种草,当然也可能与其他品牌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论产生下单或放弃的选择。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用户的完整路径。

所以,在今年的种草中,更要求我们对结果有耐心并更加精细化地布局内容。

PART02从被安利到被记住

刚刚说了,绝大部分用户并不会在浏览的时候一看到就下单,而是要经过搜索对比,深入了解后才下单。

但这个过程,并不一定会连续立刻发生。

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不会在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立马就去搜索然后下单,这不是一个瞬时动作。

所以,为了应对这一间断的时间差,对于我们内容的触达目的也有了更深层的要求——被他们记住。

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发现页也好,搜索页也好,只要他们看到我们,就需要给到一个点让他记住我们,以便他想搜索或找我们的时候,能够快速从记忆中把我们提取出来并通过这个点找到我们。

这个点既可以是品牌词,前提是我们的品牌词非常好记或者有一定知名度,也可以是某个特征,外观、颜色、功能、效果等等。

比如麦当劳的汉堡猫窝,即便我忘了是什么品牌,是肯德基还是汉堡王,但我记得那个猫窝是汉堡外观,只要搜索汉堡猫窝就能找到。

这个特征不一定是和产品功能相关,而是最能够被用户记住的,需要我们在内容中进行强化。

能否被记住,会是接下来品牌提高转化率和人群覆盖的重点。

PART03从品类需求到使用场景

我一直强调搜索这件事在小红书发挥的作用。

尽管小红书大部分流量都聚集在发现页,但从转化端口看,超过60%的消费都是发生在搜索页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除了刚刚说的,用户的转化路径变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阅读目的。

什么意思呢?

小红书作为一个内容型社区,尽管承载着安利种草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个社区。

这就决定了,用户在浏览时更多是抱着休闲消遣,看看别人的生活以及最近发生的新鲜事。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心理诉求是【了解】和【观望】,而非【购物】。

是没有明确目的的。

即便在内容中看到了博主们的爱用物,更多的也是抱着【我知道了】的想法,而不会立刻切换到【我也要买】这个诉求,除非他们原本就有这个产品对应的需求并且正在寻找相关的产品。

而在搜索页就完全不一样了,用户很清楚地知道【我想了解什么】和【我要什么】。

攻略也好,测评也罢,还是某个产品某个品牌,他们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所以,搜索页的触达是我们决不能忽视的,精细布局这部分内容能够让我们更高效地实现转化。

解释了这么多,回到我们的标题——从品类到需求场景。

和刚刚解释的有什么关系吗?

我们在以往的投放中,更关注的是品牌和品类搜索词。

我拿王饱饱这个品牌做例子。

我们日常在投放时,不管是什么内容,除了单篇笔记的互动外,最为关注的就是王饱饱这个品牌词,或者王饱饱麦片这个词,能搜索出多少和产品有关的内容。

代表我们在小红书的讨论度越高,用户能看到的内容也越多。

这没有错,品牌回搜领域的内容表现确实对提高我们的转化率很重要,但太窄了。

用户会搜索品牌词,意味着他们对我们已经有一定认知和兴趣,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精准品牌意向用户。

那基于我们刚刚说的,用户在搜索页的目的导向,想要扩大收割用户领域,在搜索端我们要把握的就不仅仅是品牌的意向用户了,触达新用户的途径也绝不满足于靠系统推送。

在用户已经有明确需求的流域去做种草,远比在兴趣阅读流域做种草高效得多!

所以,我们在搜索端的布局要从品牌/品类延展到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景。

比如还是刚刚的王饱饱麦片,用户的需求可能是减脂和代餐,使用场景可能是早餐、下午茶、加班充饥、夜宵、健身等等,除【王饱饱麦片】外,我们同样需要关注在这些需求和场景搜索下,王饱饱麦片的内容表现。

用户能不能看到我们,我们的呈现是什么样的等等,由此提高我们的内容转化率。

PART04从单项种草到双向互动

越来越多企业号开始了人设建立,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和消费者情感链接的重要性。

作为品牌,尤其是发展中的品牌,在小红书高高在上保持高冷和神秘是不太能行得通的。

但我们忽略的一点是,互动是发生在用户和品牌间,并不是用户和品牌号之间。

什么意思呢?

我们之所以在运营品牌号时,会有意识地加入人设感和互动内容,是因为品牌号代表了品牌,但能够代表品牌的并不只有品牌号。

在我们每一次植入的内容,产品露出,用户体验甚至售后维护,都是品牌的一部分。

我们的互动感和与用户的沟通需要出现在任何一个阶段,也就是每一个被用户看见的时候。

同时,基于小红书平台原本的社交定位,内容的可阅读性远比我们所谓的种草力重要的多。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想,我做小红书投放就是为了种草,没有种草力的内容对我没有丝毫作用。

首先,可阅读性>种草力,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对种草力的提升,而是提醒我们,在强调种草力的同时,花更大的精力去顾及内容的阅读体验。

他不是选择题,而是加法和递进。

另外,用户都不愿意看的没有互动的内容,在以社交属性为主体的小红书又能有多大的流量呢?

如果你只想要打广告,那建议你直接开屏,电视广告,电梯广告等等,这些足够你选,但小红书内容绝对不是直接打广告的地方!

怎么判断单篇笔记的阅读体验呢?很简单。

在公司楼下奶茶店咖啡店便利店随便找一个女生,看她能不能看完你的内容。

阅读性并不会因为这个人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而完全丧失,除非我们的产品对标用户相对小众,是在特定的兴趣爱好下产生需求,或者有特定的身份标签。

比如你找一个20岁的小姑娘问她为什么不能看完一篇新手妈妈待产包的清单安利,她当然不会看完也不想看,因为她目前的身份完全不需要。

而绝大部分的产品,都不会因为用户是不是你的转化用户而有影响。

比如泡泡玛特,或者某些IP垂类周边制品,甚至是彩墨这种小众爱好领域。

即便完全不是这个领域的消费人群,看到内容时也会迸发“哇好可爱好好看点进去了解一下吧”类似的心理,他是能从我们的内容中获得共鸣性和阅读欲望的。

这个共鸣就是阅读性!

而内容优化方向,你完全可以从她【为什么看不下去】的反馈中得出结论。

再过渡到品牌,整体的阅读性也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说的品牌词搜索页下出现的内容。

就像一个人,走在街上远远看过去,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你走近了围着他转了一圈,还是只能看到他有两个眼睛一个鼻子,那我走近并尝试了解他的这个动作完全是无效的。

对于品牌也是这样,比如说这个品牌。

搜索词下的内容千篇一律,只是换了不同的博主说着同样的话,完全的复制黏贴,我不用点进去都能知道他说了些什么。

给不到用户更多的参考和灵感,那这个搜索动作对他是无意义的。

同时,他去搜索你想要了解更多跟你相关的内容,从而决定要不要购买的这个目的也达不到,那很大概率就直接pass掉了。

PART05从阅读到观看

我们一直说,高颜值的产品在小红书上更受宠。

因为人,尤其是女性,是视觉性用户。

我们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去抓取记忆点和心动点。

同样的,这一点换算到卖点呈现上也同样适用。

从概率上说,彩妆比护肤好种草易收割,为什么?

比如腮红、眼影,你能通过图片、视频等很快就get到产品给我带来的收益,也就是产品卖点,是什么颜色,适合什么肤质,画出来是什么效果等等,但护肤品不行。

你没办法从一个博主使用乳液的过程,或者一瓶精华的外观中获取到产品的卖点和真正能够给“我”带来的反馈,是变白了还是皮肤更好了,不油腻还是更适合敏感肌等等,即便博主放上使用一段时间前后的对比图。

而我们纵观这些卖点,用文字去表达就是——【

可以有效进行种草的公司,分为两类。

1、需要打造品牌的公司,通过种草来做真实的口碑营销。

2、在电商平台有店铺的公司,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种草,带来电商平台的销量增长。

目前小红书和知乎是最主流的种草阵地,原因在于推广成本更低,也更容易把ROI做起来。并且长尾效应强,百度收录权重高,可以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持续获得商业回报。

小红书,生活美学分享平台,目前效果最好的图文分享平台,专业度要求不高,注重素人打造口碑;知乎,知识型问答平台,目前最有深度的知识分享平台,专业读要求高,长尾效应强,注重塑造品牌。

接下来就以介绍小红书种草为主~

一、了解小红书

我认识有很多朋友在小红书做营销的时候,都会遇到小红书笔记不被收录的问题,或是被拉黑、违规、限流等问题,其实都跟社区规则有关。

小红书规则:

1、检测机制

2、公平机制

3、监测机制

检测机制,是主要为了检测笔记是否包含营销信息,包括引导、诱导、卖货、引流等等违规内容,轻则限流删文,重则封号封品牌。

公平机制,因为现在小红书已经从一个小众平台发展成了一个独角兽社交平台,每日笔记生产量非常大,平均每秒在一个话题下就会更新5-10个笔记,所以为了公平起见,避免笔记排名更新幅度过大,所以设置了排名延迟更新,这也是为什么笔记发布之后,要过一周或者半个月才能看到排名效果。

监测机制,主要为了核查笔记的互动数据真实性,笔记原创率。

以下是在内容运营中会常踩的坑:

1、笔记含有营销信息,如引流微信号、价格、下单链接、站外链接等等涉及影响平台生态的词汇,以及不能出现赚钱、兼职、减价、福利活动等等涉嫌诈骗的内容。还有强烈推荐、剁手必买、安利等内容。

2、种草文≠硬广,这个需要有内容运营经验的专业人来判断。

3、不能诱导关注、点赞、评论。

4、标题中禁止带品牌或产品名称。

当内容监测没有问题就可以进行发布了,平台会对内容进行推送给用户,这里也就是小红书的推荐机制。

笔记发布之后,平台用户浏览喜好进行推送到一个流量池,比如你的是护肤产品,并且在笔记中添加了护肤相关的话题,那么就会把笔记推送给浏览过护肤的用户。

当笔记在这个流量池中获得了不错的互动数据,那么平台将会继续对笔记进行推送。而互动数越高,笔记也有更大概率在搜索结果置顶。

二、案例研究

近几年进行种草营销大获成功的,必须当属完美日记。

完美日记成立仅5年不到,凭借自身的新媒体营销策略,稳坐彩妆品牌销量TOP前10,可以称得上国货之光。

2017年,PerfectDiary完美日记正式上线并开设网店,2018年A轮融资完成时,估值1亿美元,到了2019年其估值达到10亿,2020年则高达20亿,到了2020年11月,其正式在纽交所敲钟上市,成为新国货美妆第一股。

其实完美日记早在2017年开设电商网店的前几个月,是一直没有什么销量的,这个时候的完美日记还没有创建抖音号、微博号、B站号。

而后来的转折点就是在2018年初的时候,开始重点布局小红书渠道的运营,并且加大了平台营销力度,随后其销量才开始迅速增长。

目前完美日记在小红书上坐拥200w+粉丝,同比雅诗兰黛的46万粉丝,花西子的19万粉丝,完美日记远远走在前面。

并且其企业号已经发布1200+篇笔记,互动数接近600w,也远超同类竞品。

同时,现在小红书上足有24W+的相关笔记,足以看到完美日记在小红书的投放力度。

完美日记投放策略研究

针对完美日记的「探险家十二色动物眼影」营销策略专门做了一个调研,我发现其在每一个短的周期都会着重打造1-2个爆款产品,目标非常明确,并且大部分的产品都能打造成功,其大致的推广步骤如下:

自制

这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投放策略,可以有效运用人们的「跟风、追梗」心理。

首先与明星(如朱正延)以及知名KOL(如李佳琦)进行少量的合作,在为产品造势的同时,并为品牌产品进行信任背书。

其次,由一定数量的头部达人跟风明星进行宣传,继续扩大声势。然后再由大批量的腰部KOL和初级KOL继续向外传播。最后营造出所有人都在用完美日记的火爆场景,最后再由用户跟风晒产品。

完美日记爆款产品打造案例

针对完美日记的「探险家十二色动物眼影」营销策略专门做了一个调研,我发现其在每一个短的周期都会着重打造1-2个爆款产品,目标非常明确,并且大部分的产品都能打造成功,其大致的推广步骤如下:

上市前期(3.5-3.15):「探险家十二色动物眼影」在天猫展开预售,多位百万级别的KOL发布种草笔记,博得大量眼球。

上市中期(3.16-3.31):完美日记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个品牌话题#探险家动物眼影#,添加话题发布笔记转发,即可参与抽奖活动;同时多位5w-50w粉丝的KOL跟风发布种草笔记,包括但不限于:横向竖向测评、效果分享等类型。

上市后期:以大量的初级博主和素人的种草为主,内容方向以产品体验科普、妆容科普为主;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中腰部博主出现继续维持热度。

做个小总结,完美日记在每年的3月4月和9月10月回上架大量新品,然后挑选出重点产品,在各大社媒开始投放打造爆款,基本每次的营销周期都在1-2个月内完成,包括从前期造势到后期运营收尾,比较有规律性。

最重要的是在做营销的时候,并不会直接引导购买,而是通过种草的形式打造品牌认知和产生购买欲望,最终在天猫平台上产生成交。有优点也会有缺点,这样营销会有一个小缺点就是:无法准确数字化某个KOL在本次营销中产生了多少作用。

其次就是在爆款打造过程中所做的营销,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完全消失,此后很长的时间维度里,用户每当有相关需求的时候都会去各大社媒搜索产品,还是会在搜索结果产生丰富的长尾流量,这也算是长效增长。

并且还会利用618和双11的剁手盛况,将产品销量推到更高的水平。

营销归营销,再牛的营销还是要回归产品的。如果把产品比做是1,那么营销就是1后面的很多个0,完美日记在每次的爆发增长之后,并没有出现滑坡式的下降,反而会有阶梯上升的趋势,这足以说明完美日记的产品质量和用户需求的把控能力之高。

种草营销应当一件细水长流的策略,来日方长,切勿急于一时。

———————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证书(小红书运营种草营销篇)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