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传播学资深体验户前来凑答。就我目前五年的传播学学习体验而言,我觉得传播学就=啥都学=啥都学不深。
本科的时候,在新闻传播学这一级学科下吧,不学点新闻采写和中外新闻史简直说不过去,学了新闻采写又不能不学学摄影和录视频吧,纸媒和电视媒体都得平衡嘛,不然厚此薄彼多说不过去。然后还有公关关系、作为与社会学严重交叉的学科还要学社会学,然后是专业课:传播学教程、人际传播、国际双语传播、新闻传播法律与法规、健康传播、发展传播……哦对,突然想起来还有西方文化概论。
总的来说本科阶段的传播学就是一个大而化之的笼统学科,非常尴尬,新闻采写比不过新闻学,摄影实操比不过广播电视新闻学,只有理论深一点,但问题是,本科阶段学那么多理论有啥用呢,又不搞学术。
研究生阶段的传播学学习才让我觉得有一种在学点东西的感觉。我觉得学传播学的话,只有对它的发展历程、三大范式、几大学派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了之后,才能算是入门了。(想要对传播学的范式有所了解的话此处荐书刘海龙的《大众传播:范式与流派》)
因为传播学的研究范式非常多嘛,既有经验主义的也有批判主义的还有诠释主义的,每种范式的研究方法还都不一样,所以与本科很明显的区别是会多一个研究方法的学习,然后就是绕不开的量化和SPSS。(想着考研不考数学而对传播学趋之若鹜的小伙伴可能将死于心碎)
关于都研究些啥,就我目前的观察而言,发现传播学是啥都可以研究。报道框架、传播史、人际传播、网络中的传播现象、热点、媒介记忆、游戏空间……无所不包。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传播学做不到。遥想去年浙大一个传播学硕士论文还写了吸猫……
以上祝好~
四川大学有哪些学校如下:
1、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在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该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2、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四川成都。
3、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
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学科特色与优势日益凸显。学校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形成了大气科学、信息技术、管理经济三大学科群。
5、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现坐落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师大路1号(华凤校区)和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育英路76号(北湖校区),学校学科优势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现有81个本科专业,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学院现下设中国文学系、中国语言学系、新闻学系、广告与传播学系、影视艺术系、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系等6个教学系,另设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史研究所、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广播电视研究所、符号学与传媒学研究所、新媒体研究所、西部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文学艺术研究中心等13个科研机构。现有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学人类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14个教研室。序号教研室名称所属系别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室成员 1文艺学中国文学系阎嘉阎嘉(兼任)冯宪光、傅其林、刘文勇、马睿、任真、阎嘉、赵毅衡 2中国古典文献学罗鹭何剑平、刘长东、罗鹭、伍晓蔓、项楚、张勇、尹富 3中国古代文学黄勇丁淑梅、何江南、黄勇、李瑄、吕肖奂、王红、谢谦、张朝富、周裕锴 4中国现当代文学陈思广陈思广、冯勤、干天全、黄峰、姜飞、靳明全、李怡、毛迅、唐小林、张放、周维东、朱彤 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邱晓林曹顺庆、刘亚丁、卢迎伏、邱晓林、王晓路、张怡 6语言学及对外汉语中国语言学系谭伟刘颖杜晓莉、李宇凤、刘春卉、刘颖、杨文全、朱姝、 Valeria Petrone(莉丽) 7汉语言文字学谭伟顾满林、郭萍、蒋宗福、雷汉卿、谭伟、王彤伟、肖娅曼、杨光荣、俞理明、郑春兰、周仁平 8新闻学新闻学系操慧操慧、陈雪奇、黄顺铭、姜英、蒋晓丽、罗飞、吴建、徐沛、张玉川 9广播电视学李宜篷蔡尚伟、侯洪、李静、李宜篷、欧阳宏生、魏薇、曾娅妮、朱天 10广告学广告与传播学系杨效宏杨效宏(兼任)曹邑、丁浩宸、黄海荣、刘平、彭虹、杨晓明、杨效宏 11编辑出版学白冰白冰、陈翔、段弘、李苓、王炎龙、吴琳、张艳 12戏剧影视学影视艺术系黎风黎风(兼任)曹峻冰、黎风、王彬、肖薇、易丹 13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学人类学李春霞李春霞、李祥林、梁昭、徐新建 14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系吴兴明吴兴明(兼任)陆正兰、吴兴明
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是依托于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博士点,按照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重新规划研究方向,实行人员优化组合,面向全国招聘人才而组建的新型研究机构。我校的俗文化研究一贯具有优势。项楚的变文、歌辞、白话诗研究,其卓越成就为国内外所公认。其《敦煌文学丛考》获原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一等奖,《王梵志诗校注》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一等奖。周裕锴的俗文学和禅宗偈颂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也很有影响,其《宋代诗学通论》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二等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三等奖。俞理明教授、雷汉卿教授、张勇教授等也曾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此外,近10年来,两个博士点的青年科研人员开拓了民间信仰研究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取得很大成绩。1999年6月,根据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由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学科点对原有研究方向重新规划,对原有学术力量实施优化组合,建成了本所。并邀请国内名牌大学的杰出教授加盟,实现强强联合,如清华大学的王小盾教授、浙江大学的张涌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董志翘教授皆是学坛翘楚。目前全所科研人员少而精,大都承担着本领域的国家或部省级项目,整体力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本研究所由项楚教授任所长,周裕锴教授、李诚教授任副所长。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成立于 1981年,本所在汉语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学人类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郭沫若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和散文的研究亦蜚声海内外。其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文系合办并具体承办的学术期刊《中外文化与文论》自 1996年出版以来,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研究所目前承担有国家、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10余项,所长冯宪光。汉语史研究所成立于 1990年。含汉语史、文字学、汉语辞书 3个研究方向,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是其主要研究方向,在全国高校中居领先地位。近年来,该所创建并不断健全了中古汉语语料、资料库。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永言教授,现任所长为俞理明教授,成员有张永言、赵振铎、向熹、蒋宗福、雷汉卿、杨文全、杨光荣等教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成立于 1998年,主要研究比较诗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外文学关系。主要成员有曹顺庆、杨武能、赵毅衡、徐新建、王晓路等学者,所长为曹顺庆教授。文学艺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涉及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系、影视剧创作与制作中心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在艺术美学、中国古代艺术史、艺术人类学、艺术符号学、艺术文化设计等方向上形成了丰富的学术积淀和鲜明的自身特色,近五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国内艺术学领域权威期刊《文艺研究》发表论文12篇,国际A&HCI检索论文数篇。此外,本学科学者不仅先后获11项国家专利授权和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还多次参与金沙博物馆、成都宽窄巷子等全国知名的重要文化艺术产业策划。现任主任为曹顺庆教授。新闻传播研究所成立于 1994年 12月,其学术特色重在研究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方面的实际问题,紧密为新闻实际工作服务并在报业研究方面颇具特色。首任所长邱沛篁教授,现任所长欧阳宏生教授。广播电视研究所成立于 1995年。该所所为高校师生科研、实践作品成果提供及时发表、出版的机会,在“教学、科研、实践”上开创了一条社会与高校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新路子。现任所长为蔡尚伟教授。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创办于2003年12月,是集研究、咨询、培训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活动于一体的学术机构。中心的宗旨在于综合发挥四川大学的学科优势,联合国内外有关学术力量,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面向地方与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的文化研究。承担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接受地方委托决策咨询任务、培养和培训有关专门人才。中心以四川大学为依托,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由高校优秀管理专家、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以及企业共同参与,以自觉推动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传播为己任,致力于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现任所长王炎龙副教授。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四川大学所属的从事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管理决策理论研究的跨学科、跨院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中心的宗旨是发挥各学科综合优势,深入研究世界文化产业特别是亚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走向,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与方案,提供有关决策咨询服务,培养和培训有关专门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现任主任为蔡尚伟教授。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文学与音乐传播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该研究所是为促进文学与音乐学科间的互动交流和交叉融合,实现跨学科研究与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为国家培养文学与音乐专业的高级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经两校共同协商而建立的一个学术研究机构。该研究所所长曹顺庆教授,成员有四川音乐学院柴永柏教授、易柯教授、敖昌群教授、宋名筑教授、甘绍成教授、胡晓教授等六位学者担任副博导工作,通过合作方式联合培养“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自2009年成立以来,该研究所围绕“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制订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开设相关课程。迄今,共培养了10余名“文学与音乐跨学科研究”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从2013年起,该研究所开始招收艺术学学位“艺术与文学”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腾讯新媒体研究所 2009年5月成立,是四川大学与著名IT公司、新媒体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依靠新媒体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策略等。现任所长为蒋晓丽教授。娇子创意产业研究所研究所是整合四川大学校外内从事文化产业、广告营销及品牌传播以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学术力量和专家队伍,进行创意产业研究、相关学术交流、组织合作攻关的高校学者与行业专家自由结合型的非正式编制的研究机构,也是发展四川大学对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创意产业进行适时观察与研究的机构。现任所长为杨效宏教授。
研究所的基本任务:适时观察和注视当前正在蓬勃发展的我国创意产业的动态、尤其是我国在产业领域的创新理念、创新人才和创新模式的最新进展,并依此建立创意产业文献资料和信息档案库。同时寻求与产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和组织的合作,进行相关方面的科研课题和组织学术活动。
本所中长期目标是加强与产业领域内相关企事业单位与组织的合作,进行产业创新理念与实施效果的研究和创意人才的研究与评估等专业学术活动。今后的目标为扩展国家级或省部级研究课题立项,召开有国内外同行学者参加的学术讨论会,加强与国内外创意产业领域研究机构学术联系与交流,创办学术刊物或专业网站,逐步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在创意产业领域的研究基地。
研究所的任务方向:为政府提供创意产业的政策咨询;为创意产业企业提供市场策略咨询;为创意产业市场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研究;为创意产业提供原创性的内容及成果。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2008年12月创立,隶属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由赵毅衡教授主持。该研究所系统把符号学方法扩展至传媒学、文化研究、叙述研究,以及中国典籍研究,拓宽了符号学运动的封面。出版专业辑刊《符号与传媒》(Signs&Media)建立网站“符号学论坛”,编辑电子刊物《符号学-传媒学研究动态》编辑《符号学丛书》、《符号学开拓丛书》出版《当代符号学译丛》开设符号学与符号叙述学课程,并招收硕博士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媒体融合与文化传播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系所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