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典的电影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故事和剧情:一个好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剧情是电影的核心。这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线情节和有趣的角色,以及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2.角色塑造:电影中的角色需要深入人心,让观众产生共鸣。主角需要具有吸引力和复杂性,同时配角也应该具有特色和深度。
3.导演和演员:一个好的导演和出色的演员是制作经典电影的重要因素。导演需要能够将剧本生动地转化为视觉影像,而演员则需要投入情感和表演技巧来充实角色。
4.视觉效果:视觉效果可以增强电影的吸引力。这包括摄影、布景、服装、化妆和特效等方面。好的视觉效果应该与故事情节相协调,提升电影的整体质量。
5.音乐和配乐:电影配乐能够营造氛围,增强情感,使观众更加投入。一些经典的电影配乐已经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6.深度和主题:一部经典的电影通常会探讨一些深刻的主题和问题,如爱、死亡、人性、社会等。这使得电影具有深度和思考价值。
7.时间和地点:电影中的时间和地点应该与故事情节相吻合,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氛围。这有助于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所传达的情感。
8.营销和宣传:即使一部电影的质量很高,如果没有适当的营销和宣传,也很难成为经典之作。成功的营销和宣传可以帮助电影获得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和口碑。
这些因素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观众对电影的品味和喜好都不同。然而,这些因素确实为制作出具有普遍吸引力的经典电影提供了指导方向。
在一部成功电影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所有创作人员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同时也要求很多电影元素相互作用,而导演在整部影片的创作全过程中是一个枢纽,也就是说导演是摄制影片过程中最重要的创作力量。当电影从发明到成为一种艺术时,也就转变成为电影导演以及影片创作者的艺术。电影导演在创作他(她)的电影艺术作品时,编剧、演员、摄影师、录音师、剪辑师以及其他剧组创作成员都在电影导演的指导和协同下进行影片的摄制。
虽然,从客观上看创作一部影片的过程是大同小异,然而,由于每一位电影导演对电影元素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电影艺术中就相应的出现不同导演风格的影片。并且,每位电影导演的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导演本人对电影元素的认识和理解不断的深入,或者认识和理解的角度变换等都会直接或间接促成导演风格的转变。
电影主题是每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影片思想内容的核心。打个比方,也就是在写议论文时一定要有个议论主题,不能只靠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任意发挥,所以电影导演想表现的意图通常是导演本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思想。而且这种意图即主题,往往贯穿或者重复于同一位电影导演的影片中。当然,如果导演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思想有所变化时,他(她)所表现的主题也就会在改变。
编剧就是对电影或故事的处理是电影风格的第二元素。一般来说电影剧本主要部分由编剧所完成,而编剧一定要贯彻和了解导演的主观思想,以导演的主观为基础,才能和导演及其他创作人员很好的合作,但电影分镜头剧本通常由导演本人亲自创作或者导演与其他创人员进行联合创作,但不管剧组选择哪种电影剧本创作方式,最终是以体现电影导演的意图为主。
电影艺术又称之为视听艺术。一个完整的电影镜头是包括画面元素和声音元素的。如果一位电影导演没有丰富而且专业的视听积累和经验,是不可能创作出一部具有专业水准及成功的影片,也就谈不上在电影艺术领域有何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电影导演对电影画面的处理主要体现在对摄影运动方式的处理,不同的电影导演在选择摄影运动方式时,有的擅长于静态摄影,而有的则喜欢运用运动摄影,更有的则把静态摄影和运动摄影创造性的结合起来。然而,电影毕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这方面的元素有时几乎已经反客为主,许多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对画面和音响的追求已经超过了对电影本身主题的了解,其实当电影发展到今天,不管是传统的胶片电影,还是现代的数字DV电影,都是把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相结合起来,将电影导演想表达的思想以视听语言为方式传递给观众,但仅仅是对电影主题的辅助,我想这也是每一位优秀导演的初衷.
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艺人,演员是为导演而表演,通过导演认可的演员,才能够去完成他(她)扮演的角色。并且衡量一位导演的能力,如何控制驾御演员的表演是很关键的因素。从本质上看,是导演自己在创造角色,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改造演员,演员只有在完全领会导演的意图下,才能去进一步创造角色,发挥自身的表演才能。一名出色的演员在贯彻主题的同时也能对导演创作思维进行直接的影响和改变.所以一名天才的演员和一名天才的导演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当电影导演在完成电影分镜头剧本的时候,这部影片的剪辑风格就已经形成了。一部影片的创作过程进行到后期制作时,剪辑师便在导演的创作意图下进行影片的剪辑。电影导演和剪辑师在剪辑影片时,往往比较关心时间、节奏、视听关系等元素。通过交叉蒙太奇可以延长或压缩一个动作的时间,而运用光学效果能够连接不同的场面,从而来控制影片时间长度、故事跨越时间、观众心理时间。而在剪辑师和导演共同控制影片时间时,一个相应的问题就会出现--节奏。所以当我们在观赏影片时,有的影片给观众的感觉是节奏慢,有的影片给观众的感觉是节奏快。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视听要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观众对画面和声音的关心已经超过了对电影作品本身的了解追求,但一部电影的视听是服务于作品本身的主题,一名优秀的导演是把主题和主观思想传达给观众,而不是用感官刺激去取悦于观众,我想这也是他(她)的初衷.
*****************************************************************************************************
结言:
一名成熟的导演都会有自身独特的体系风格,通常都会体现在主题、电影剧本、视听语言、表演、剪辑等上述诸多元素中。而当作品受到观众和媒体接纳和好评时,再想转变其自身的风格,是难上加难的,一方面是受导演本身电影素养的有限,二则观众已经对他(她)的作品风格了然于胸,如果突然转型,难保不会成为票房毒药.
*****************************************************************************************************
第一次和多多合作写文,真是非常的高兴,在论坛时间也不算短了,并且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承蒙不弃,上尉影评一直得到许多碟友的关心和批评.在今后的时间里,上尉和多多会不定期地推出作品,我们也希望大家能继续给予意见和建议,你们的动力是我们前进的脚步.
成就好电影的因素在于有钱,进而可以促使大家工作认真努力,创作出好电影。以下具体分为7个主要因素:
1.剧本
好的剧本前后要没有矛盾(conflict);对话(dialogue)能自然真实地展现人物角色和故事;能引领我们的剧情(plot),剧情可以复杂又无法预测,也可以简单精妙;最后是有一个潜在的主题(subtext),这可以是深刻的寓言,也可以是简单的中心思想。
2.角色(character)
角色往往是有渴望(desire)和flaw(缺点),渴望是角色行动的动机,缺点是阻碍他们成功的障碍。
3.表演(performance)
好的角色需要好的演员。要抓好情绪(emotion),对其他人、事、物的反应(reaction),真实性(authenticity),和时间把握(timing)。用好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把角色演活。
4.时间把握(timing)
好的情节叙述顺序(order)很重要;掌握好结构(structure),如合理分配前期铺垫和后期结果;要掌握好叙事节奏(pacing),有时要缓慢抒情,有时要快速紧张。
5.声音(sound)
对话(dialogue)展现剧情;好的音乐(music)带动我们的情绪,渲染气氛,体现风格,带领节奏;掌握好气氛(ambience)(繁忙或宁静)的渲染;
6.视觉(visuals)
摄像机(camerawork)的控制:移动(movement),构图(composition)(就是摄像机位置的选择),和镜头(lens);场景位置(location),灯光(lighting),道具(props),服装(custom)。
7.故事(story)
故事好比大树的主干,以上6点都是它的树枝。不同的电影制作人对这6点会有不同的侧重,这样才能拍出特点不同、多种多样的电影。结论:不要纠结于电影的好坏,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就对了。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电影吸引人的要素有(一部经典的电影需要具备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