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是课标规定的语文课程内容,任务群的学习,必须分解成专题。专题进入教材就以单元的形式呈现。“单元教学”是课标和教材规定和倡导的教学模式。“单元教学”包括“单篇教学”和“群文联读”,二者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双新”背景下的教学,秉持“中庸之道”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专题教学单篇教学群文联读
在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人们对“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单篇教学”的概念认知不清,导致理论场域充满各种似是而非的观念,教学现场呈现各种顾此失彼的教学摇摆。因此,有必要正本清源,揭示概念的内涵,梳理彼此的关系,厘清毗邻的概念,探究教学的策略。
一、核心概念和逻辑框架
“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标准里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一种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归、以学习主题为内容板块、以任务驱动和言语实践作为学习方式的语文课程内容体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都把“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的内容。高中的18个学习任务群分成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种类型,分布在高中三个学段中。义务教育阶段的6个学习任务群分成三个层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可以说,“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顶层设计,它是教材编写、语文教学和考试评价的“国标”。
“单元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论视域中的传统概念。作为教学模式,20世纪90年代就有人在实践它,并且硕果初结。如今在“双新”(特指新课标、新教材,下同)背景下,“单元教学”有了新的含义。更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大单元整体教学”,这里专指在使用统编教材中,以大单元的视野统整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专题,展开语文学习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单元教学”在统整单元教学内容方面,跟“双新”背景中的“单元教学”应该是源流一致的,只是现在倡导的“单元教学”更具有专题性、辐辏性和综合性特点。专题性,是指一个单元分解成几个专题(项目、课)进行教学;辐辏性,是指每个专题都从不同角度、专题、指向,来落实单元的“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目标;所谓综合性,就是指每一专题(项目、课)都要实现“双环扣”(既实现单元人文主题,又呼应相应的学习任务群)。如果说统编教材视野中的“单元教学”与传统的“单元教学”稍微有所不同的话,是因为统编教材的“单元”,是根据“人文专题”和“学习任务群”这两条线索组织文本设计活动的基本模块。根据模块的性质,“单元”可以分为阅读单元(包括整本书阅读)、语文实践活动单元和古诗词诵读单元,“单元”的下位概念是“课文”和“活动”。“课文”又分成“单篇成课”和“群文组课”两种类型。所以,“单元教学”在传统语文教坛上,只是个体性、探索性的教学模式,而在“双新”背景下的今天,“单元教学”就成了普适性和规定性很强的教学模式。
“单篇教学”是个承上启下的概念。传统教材不存在“群文组课”,所以教课文,就是教一篇文章,“单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常态和常模。统编教材“单篇成课”和“群文组课”各占“半壁江山”,此时的“单篇教学”,参照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我们是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视野中言说“单篇教学”的,因此,这个“单篇”是“单元”一个重要、有机的组成部分。不但占50%左右的“单篇成课”的课文需要“单篇教学”,就是另一半的“群文组课”,也不能完全排斥“单篇教学”。当然,纯粹的“单篇教学”是不存在的。在“一课一文”为主的传统教材中,我们尚且常常会组织与课文相关的外围材料,组成参读的文本,今天,“单篇成课”需要“单篇教学”,“群文组课”也需要“单篇教学”(在组成课文的一组文章中,我们总是进行有取舍、有轻重的差别性处理,那种作为核心文本的文章,即使在“群文阅读”中,也要进行“单篇精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篇教学”就是指教学的对象只是一篇文章的教学,透彻地、整体地理解“这一篇”,是“单篇教学”的目标。
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三个概念的逻辑关系梳理一下。“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规定的语文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任务群”的学习,可以分“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基于教材的学习,一条是教师自己开发的专题学习。基于教材,就要尊重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体例进行学习,那么“单元教学”就浮出水面。无论是文选阅读型单元,还是实践活动型单元,“单元教学”是新课标和新教材规定和倡导的教学模式。又因为教材有“群文组课”“单篇成课”两种类型,所以,“单元教学”包括“单篇教学”和“群文联读”。“单篇教学”也要引用外围材料作为参读文本,“群文联读”对核心文本也要“单篇精读”
一、主体不同
1、fpga:是在PAL、GAL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2、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制成。
3、嵌入式: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
二、作用不同
1、fpga: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
2、单片机: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
3、嵌入式: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三、构成不同
1、fpga:采用了逻辑单元阵列LCA这样一个概念,内部包括可配置逻辑模块CLB、输入输出模块IOB和内部连线三个部分。
2、单片机: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
3、嵌入式:是一个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的嵌入式处理器控制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FPGA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片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嵌入式
一、主体不同
1、模块:为完成某一功能所需的一段程序或子程序;或指能由编译程序、装配程序等处理的独立程序单位;或指大型软件系统的一部分。
2、类模块:没有可见的用户界面。可以使用类模块创建含有方法和属性代码的自己的对象。
二、特点不同
1、模块:指模块跟外部环境联系的接口(即其他模块或程序调用该模块的方式,包括有输入输出参数、引用的全局变量)和模块的功能;内部特征是指模块的内部环境具有的特点(即该模块的局部数据和程序代码)。
2、类模块:可以设定类所具有的方法、属性等,比如一个叫animal的类模块,里面有public的方法eat,属性有Hp,Mp等。
三、功能不同
1、模块:有各种类型,如单元操作模块(换热器、精馏塔、压缩机等)、计算方法模块(加速收敛算法、最优化算法等)、物理化学性质模块(汽液相平衡计算、热焓计算等)等。
2、类模块:主要是存放全局变量和函数,供所有模块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类模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模块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单元式和模块式的区别(模块与类模块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