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起社会重视
每一个重大的事件中总少不了新闻媒体的身影,而正是这些新闻媒体才会引起社会重视,使得受害方得到更多的帮助。
2、关注事件发展进程
很多战场上都有战地记者,他们奋斗在第一线,就为了获得第一手的新闻,这些新闻媒体关注了事件发展进程。在电影中,两个美国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去拍摄了卢旺达大屠杀的真实情况。
3、记录事件始末
新闻媒体会记录事件始末,它们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供后人参考,留下教训。在电影中,两个美国记者拍下了卢旺达大屠杀的惨状,而留下的资料深思。
4、宣传正义力量
有些国家的统治过于残暴,于是就有反抗军,而一些电台或电视报道可以使这些反抗力量聚集在一起,发挥巨大作用。在电影《揭竿而起》中,帕特里克就是通过电台才加入到反政府军中去的。
扩展资料
常用术语
1、受众: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
2、刊例:是媒体提供的可以发布在其上的广告形式和报价手册。我们通俗的可以理解为:刊载在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媒体、户外媒体)上的广告的例子。
3、广告: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4、目标受众:目标受众也可以称为目标顾客、目标群体或目标客群,指营销或者传播针对的接受人群。
5、收视率: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占总目标人群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
有很多因素会发挥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1媒体:传媒是社会舆情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可以通过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微博、博客等方式传递信息,影响公众的看法和态度。
2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Facebook等,可以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大量的人群,并且可以引起群众的共鸣和讨论。
3公众情绪:社会舆情的形成往往与公众情绪密切相关。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人们的情绪和态度会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引起更多的讨论和争议。
4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一些重大事件(如天灾人祸、政治事件等)往往能够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引起舆论的热议。
5偏见和刻板印象:人们的看法和态度往往受到偏见和刻板印象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舆论的扭曲和失实。
综上所述,社会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新闻媒体因迅速、准确地报道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而在业内和公众中确立自己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样,新闻媒体也会因自己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中,为社会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发挥积极作用而赢得公众的认同和赞誉。总结国内外新闻媒体在报道公共突发事件中积累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反思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中新闻媒体发挥作用给我们的启迪,笔者认为新闻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和控制中具有如下重要功能:第一,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控制中具有实现群众知情权的功能人民群众既是灾害破坏的受体,也是抗御灾害的主体。灾害发生后及时让群众了解灾害发生的情况,是他们积极参与抗灾救灾重要前提。因此,遇有突发事件发生,新闻媒体应该保障让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第二,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控制中发挥独特的社会作用政府、传媒和公众是大众传播系统的三个角色,传媒在公众与政府之间构筑了一个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政府是社会公民权利的代表,代表人民管理社会公共事物,代表人民利益对发生的灾害进行应急处置。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市场可以失灵,而政府却绝对不能失灵。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设置舆论焦点塑造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良好形象,并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过程中保持社会正常运转。任何突发事件发生时,总会形成一定的舆论焦点,影响人们的观念。灾难消息传播,不同于一般新闻的传播,它是在极大时间压力下对不确定状态做出的无章可循的传播。新闻媒体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大局意识,保持冷静,不能在公众群情激愤的感染下失去理智,迷失方向,要讲究艺术,在不知不觉中传达政府的声誉,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政府的形象,在正确引导中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第三,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控制中具有输导群众情绪的功能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积极引导事件影响区域内广大群众的情绪,使之朝着有利于抗御灾害的方向发展,是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处置之中应当发挥的重要功能。媒体或许不能直接告诉人们怎样想,却能告诉人们想什么,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如果能针对其特性进行引导,将有利于舆论的理性化、多元化、舆论一方面通过大众媒介合理表达自己的声音,一方面客服国民的惯性思维,多一点冷静,少一些冲动;多一点理智,少一些盲目。这样,舆论与大众媒介才能形成良性互动,构建一个成熟的公共领域。我们应该坚定这样的信念,灾害发生时,“我们唯一要恐惧的东西不是灾害,而是恐惧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