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英文Interaction Design,缩写为IxD,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人造物,即人工制成物品,例如,软件、移动设备、人造环境、服务、可佩带装置以及系统的组织结构。交互设计在于定义人造物的行为方式(the interaction,即人工制品在特定场景下的反应方式)相关的界面。
交互设计师首先进行用户研究相关领域,以及潜在用户,设计人造物的行为,并从有用性,可用性和情感因素(usefulness, usability and emotional)等方面来评估设计质量。
历史、渊源
Bill Moggridge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交互设计的概念。初始名为”SoftFace”,后改名为交互设计。
在1989年,Gillian Crampton-Smith在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创建了交互设计的硕士学位教育(初始名为“计算机相关的设计”,后改名为”交互设计”)。2001年,她在Ivrea创建了交互设计研究所,专门从事交互设计的研究和教育。目前,全球众多的教育机构已经开展交互设计的教育。
交互设计解决的问题和目前发展状况
交互设计在任何的人工物的设计和制作过程里面都是不可以避免的,区别只在于显意识和无意识。然而,随着产品和用户体验日趋复杂、功能增多,新的人工物不断涌现,给用户造成的认知摩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人们对交互设计的需求变得愈来愈显性,从而触发其作为单独的设计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的呼声变得愈发迫切。
然而,由于交互设计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来自不同领域,而且这个领域本身尚在创建阶段,因此人们往往对某些问题尚未达成共识,甚至对类似和相同的问题本身的理解以及解决方式也可能有不同方案,且相互矛盾。比如交互设计的基本元素包含什么,现在也还在讨论中。
但是人们依然形成了一些不相互否认的共识,比如,交互设计是设计人和物的对话(dialog),而交互设计研究和实践的本质可能是隐藏于这个对话中的。交互设计的目的包括,有用性,易用性和吸引性的设计和改善。
特别是进入数字时代,多媒体让交互设计的研究显得更加多元化,多学科各角度的剖析让交互设计理论的显得更加丰富。现在基于交互设计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投入市场,而很多新的产品也大量的吸收了交互设计的理论。
相关领域相关的设计领域
平面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
与界面设计的关系
用户界面是交互设计的结果的自然体现,但是不能说交互设计就是用户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的出发点在于研究人在和物交流(dialog)时候,人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并在此研究基础上,设计人工物的可提供的交互方式,来满足人对使用人工物的三个层次的需求(usefullness, usability and emotionality)。从这个角度看来,交互设计是设计方法,而界面设计是交互设计的自然结果。同时界面设计不一定由显意识交互设计驱动,然而界面设计必然自然包含交互设计(人和物是如何进行交流的)
需要指出:交互性不限于技术相关的系统。人和人之间天然是需要交互的。因此,交互设计可以应用到和人相关的各种活动中,比如服务。这类交互的设计者,会以不同的名目用到交互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交互设计和产品开发的关系
在没有提出交互设计和体验设计以前,产品设计总是将交互设计以某种方式交给相关人员去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产品的设计从来就包含交互设计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然而,当人们意识到简单的界面规划不能满足人的使用需求的时候,交互设计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阶段出现。并且有研究者和实践者提出,交互设计需要在制定初步产品的策略之后技术设计以前实施,这样可以避免低效的交互给产品的开发和发布造成过多的损失。
相关研究交互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般而言,交互设计师都遵循类似的步骤进行设计,为特定的设计问题提供某个解决方案(注意,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案)。设计流程的关键是快速迭代,换言之,建立快速原型,通过用户测试改进设计方案。
如下是交互设计步骤的要点:
用户调研
通过用户调研的手段(介入观察、非介入观察,采访等),交互设计师调查了解用户及其相关使用的场景,以便对其有深刻的认识(主要包括用户使用时候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从而为后继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
概念设计
通过综合考虑用户调研的结果、技术可行性、以及商业机会,交互设计师为设计的目标创建概念(目标可能是新的软件、产品、服务或者系统)。整个过程可能来回迭代进行多次,每个过程可能包含头脑风暴、交谈(无保留的交谈)、细化概念模型等活动。
创建用户模型 Scenarios/Personas/Profiles
基于用户调用得到的用户行为模式,设计师创建场景或者用户故事或者storyboard来描绘设计中产品将来可能的形态。通常,设计师设计用户模型(persona)来作为创建场景的基础。
创建界面流程
通常,交互设计师采用wireframe来描述设计对象的功能和行为。在wireframe中,采用分页或者分屏的方式(夹带相关部分的注解),来描述系统的细节。界面流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的操作流程。
开发原型以及用户测试
交互设计师通过设计原型来测试设计方案。原型大致可分三类:功能测试的原型,感官测试原型以及实现测试原型;总之,这些原型用于测试用户和设计系统交互的质量。原型的可以是实物的,也可以是计算机模拟的;可以是高度仿真的,也可以是大致相似的。
实现
交互式设计师需要参与方案的实现,以确保方案实现是严格忠于原来的设计的;同时,也要准备进行必要的方案修改,以确保修改不伤害原有设计的完整概念。
系统测试
系统实现完毕的测试阶段,可能通过用户测试发现设计的缺陷;设计师需要根据情况对方案进行合理的修改。
交互设计的原则
认知心理学为交互设计提供基础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心智模型(mental model),感知/现实映射原理(mapping),比喻(metaphor)以及可操作暗示(affordance)。这些原则大都在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中被提及。
可以应用交互设计的领域
交互设计师通常在如下领域活动:软件界面设计、信息系统设计、网络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务设计以及综合性的系统设计。上述领域各自需要自身的设计特征同时,也会用到通用的交互设计的原则和实践。
交互设计和其他产品相关活动的关系
交互设计师通常需要参与到团队中不同的活动中,比如图形设计、程序设计、用户心理、用户测试,产品设计等等。因此,交互设计师需要对上述领域有相当理解,以便于和不同领域专家开展合作。
人际交互设计
由于联网设备的普及催生了人际交互交互设计(Social interaction design, SxD)。人际交互设计关注人之间的交互以及人和设备直接的交互。人际交互的关键要素诸如人际交流、口头交流、书面交流、交谈的语用学等等。这些相关要素已经不能完全用认知科学的原理进行描述,为此,需要引入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来作为设计师设计的支撑。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的目的是使产品让用户能简单使用。任何产品功能的实现都是通过人和机器的交互来完成的。因此,人的因素应作为设计的核心被体现出来。交互设计的原则如下:
1)有清楚的错误提示。误操作后,系统提供有针对性的提示。
2)让用户控制界面。“下一步”、“完成”,面对不同层次提供多种选择,给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多种可能性。
3)允许兼用鼠标和键盘。同一种功能,同时可以用鼠标和键盘。提供多种可能性。
4)允许工作中断。例如用手机写新短信的时候,收到短信或电话,完成后回来仍能够找到刚才正写的新短信。
5)使用用户的语言,而非技术的语言。
6)提供快速反馈。给用户心理上的暗示,避免用户焦急。
7)方便退出。如手机的退出,是按一个键完全退出,还是一层一层的退出。提供两种可能性。
8)导航功能。随时转移功能,很容易从一个功能跳到另外一个功能。
9)让用户知道自己当前的位置,使其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决定。
视觉设计
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参照目标群体的心理模型和任务达成进行视觉设计。包括色彩、字体、页面等。视觉设计要达到用户愉悦使用的目的。视觉设计的原则如下:
1)界面清晰明了。允许用户定制界面。
2)减少短期记忆的负担。让计算机帮助记忆,例:UserName,、Password、IE进入界面地址可以让机器记住。
3)依赖认知而非记忆。如打印图标的记忆、下拉菜单列表中的选择
4)提供视觉线索。图形符号的视觉的刺激;GUI(图形界面设计):Where,What,NextStep
5)提供默认(default)、撤销(undo)、恢复(redo)的功能
6)提供界面的快捷方式
7)尽量使用真实世界的比喻。如:电话、打印机的图标设计,尊重用户以往的使用经验。
8)完善视觉的清晰度。条理清晰;图片、文字的布局和隐喻不要让用户去猜。
9)界面的协调一致。如手机界面按钮排放,左键肯定;右键否定;或按内容摆放。
10)同样功能用同样的图形。
11)色彩与内容。整体软件不超过5个色系,尽量少用红色、绿色。近似的颜色表示近似的意思。_、先了解一下交互设计的基本概念:
交互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设计,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是在围绕着用户行为去设计的。交互设计师通过设计用户的行为,让用户更方便更有效率的去完成产品业务目标,获得愉快的用户体验。
_、交互设计在项目流程中的位置和任务:
项目前期的流程和节点:
职能的细化就是为了让产品在每个专业环节都做到极致,提高竞争力。如果是为了走流程,每个环节都是任务式的交付,臃肿的分工除了增加成本和拖慢项目进度,没有实际意义。所以交互设计需要做的足够好,才能将这份工作做的有意义。
_、交互设计的具体职能: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交互设计主要干三件事:
①定义部分需求②定义信息架构和操作流程③组织页面元素,制作原型demo
①定义部分需求
以前的惯性思维是需求应该由产品人员负责,设计人员只是实现和改善界面体验。而产品的真正需求不仅仅来源于业务,还包括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在情感分析方面,交互专业是具有优势的,举个例子:
一个增值服务的宣传模块,业务模型可能是这样子:
考虑到情感因素后,需求模型会不断完善:
上图仅仅是举个例子,真正的产品人员不会将业务模型想的如此简单。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一下产品的需求设计不仅仅是业务模型,还需要考虑用户情感、用户行为和运营数据。当产品人员考虑不周全的时候,交互设计师有责任对需求进行修订和完善,这样的目标导向设计才是完整的。
②定义框架
这部分的内容属于交互设计师的核心工作内容,也就是我上一章节所讲的框架设计阶段。这个阶段的产出质量直接影响到业务目标和转化率。如果框架混乱,接下来的界面怎么优化都是无效的。这好比大型超市的走道设计,如果路线规划的不好,再多再大的指引图标都是低效的。交互设计做什么?让用户快速完成目标,提升操作效率,这才是框架设计的意义所在。
破洛洛文章简介:本章主要详述一下交互设计的职能——交互设计师具体做哪些内容?
什么是框架设计呢?这要分成两部分内容:
1.关于结构导航的设计
把我们的产品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我们需要帮助用户(有目的性的、目的不明确的,无目的性的)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图书,怎么帮助用户准确的寻找完成目标任务,这就是导航设计。导航的设计任务一般在新项目或重构项目。
导航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导航、关联导航、可用性导航
在框架设计的阶段,交互设计师主要关注于结构导航的设计。
结构导航分两种:全局导航与局部导航。全局导航一般是指无联系的信息结构做的一级大分类,方便用户以最快速的方式了解整个网站有什么大概内容。而局部导航则关注于用户最方便的快捷操作和业务引导操作。
交互设计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业务内容信息组织分类,划分出主次关系,根据业务目的和用户习惯定义规划全局导航和局部导航的设计。那应该怎么规划呢?
回到第一个增值服务页面的例子(虚拟案例,非真实案例):
将需求梳理后(怎么梳理,请google抽屉整理法),我们可以确认全局导航:
再详细规划局部导航:
局部导航的层级可以不断往下延伸,通过树形目录或面包屑的方法帮助用户浏览时不至于迷路。
2.关于流程的设计
之前的案例我们已经基本上确认了模块需求有哪些页面,页面大概会放什么内容。但真实的用户任务并不是在一个页面上完成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流程的方式把任务变得清晰和包容用户的各种误操作。
虚拟案例:
在流程的规划设计中要遵循:1.以业务目的为主要导向;2.兼容到用户的习惯;3.尽量让流程做减法,多一个流程就会丢一部分用户;4.任务是连贯和清晰的;5.考虑实现方式的复杂程度;欢迎补充
③组织页面元素,制作原型demo
经过了需求的完善和框架的设计,之前的这些工作还是停留在抽象的想法阶段,怎么把想法转达给项目组的其他人员呢?交互还需要把想法和规划表达出来,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制作原型demo。把demo做出来,让产品,开发,测试直观的看到产品的雏形,再广泛的接受意见,对原型进行不断的修正,改进,做简单的用户测试继续挖掘情感需求。
那么怎么去组织页面元素,制作原型demo?哪些表现层面是交互设计师该重点表达的内容呢?原型的制作又有哪些章法可循呢?这个。.还是等下一个章节再讲吧!
交互设计专业所学的课程一般包括界面设计、互动媒体设计、计算机与设计等。
交互设计专业所学的课程一般包括界面设计、互动媒体设计、计算机与设计、用户模型的设计、信息架构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信息图表设计、创意思维、设计心理学、数字影音设计、交互技术等,当然各个学校也会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设置课程。
大多数采取的是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的形式办学。之所以采取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是因为前期交互设计属于新兴的前沿科技,在这方面,高校的老师并不擅长,高校擅长的是培养学术型的研究人才,而交互设计等前沿科技行业需要的实践型、技术型的专业人才。
交互设计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从梳理用户需求、平面设计到静态页面的实现等等都要学,涉及到美术基础、设计心理学、广告学、图形设计等方方面面的知。
交互设计主要是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设计及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交叉专业学科。
交互设计有两大方向:
1、艺术类(平面设计专业):不少做视觉比较好的同学会转做交互,这样的同学会美感把握会更好。
2、是工程类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是最接近交互设计的专业,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产品(手机、家电等实物)设计,也包含了界面设计。因为互联网交互设计从表面看就是界面设计。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交互设计主要做什么(交互设计专业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