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播音主持是个热门行业。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可以张扬自我的舞台,因为这是一个热情奔放的年代!80后,成长在电视机前的80后,善于表现并且渴望表现自我的80后,他们正在一步步成为社会的栋梁,他们不做深巷里的美酒,他们追求自我的展示和能量的释放,所以出现了全民选秀,使得多少人一夜成名,似一个闪亮的星划过夜空,他行,我也行!歌唱,表演,还有什么,可以让我实现梦想?那就是---播音主持!
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快速发展于改革开放以后,现在正在稳步推进,迈向新的时代,发展到现在,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已经初步具备完善的体制和运作方式,人们分工合作,为大家奉献“声画精神食粮”,这其中,数以万计的播音员主持人功不可没,随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壮大,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那么,现在中国的播音主持专业院校究竟有多少,这个市场的需求量到底有多大,学生毕业以后能否找到工作呢?我们一一予以解答。
首先,说一说中国的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随着这个专业的升温,除了中国传媒大学这个行业老大外,各个省市院校也纷纷开设此专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具体讲来,全国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有将近百余所,每年招生人数在5000人左右,质量方面,无疑以中国传媒大学为最,其次是浙江传媒等一批开办时间较早的院校,但是同时也需要指出,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虽然大致相同,培养方向和重点却千差万别,不尽相同,以河北大学为例,播音主持隶属于新闻传播学院,全称是“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播音主持方向”,他的侧重点在于培养新闻类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所以课程设置方面,在学习播音发声、节目主持等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学习新闻学的课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外文学史、公共关系学、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等等,目的在于培养采编播合一、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使毕业生在多方面发展,一专多能,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有些院校则侧重学生的专业,力争使学生在专业上达到更高水平,更注重语言的表达技巧,着重训练声音(音质和音色),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相抗衡,这样的培养模式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技术,没有深度,笔者认为不可取。
其次,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如何呢?说到就业,重要方面之一是市场需求,从现在传媒的发展速度来看,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当广阔,原因如下:
一、目前,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很快。全国省或直辖市级广播电台43家,各省台又分信息、交通、经济、都市、文艺、娱乐、旅游等几家甚至十几家系列台。电视台频道分化细致,数量明显增加。这无疑给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尽管竞争激烈。除去省级台,全国还有近千座省辖市和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市级广电媒体虽不被毕业生普遍看好,但他们机制灵活,求才若渴,人才普遍面临断层,名校毕业生难以聘到,骨干主持人常有跳槽。这个背景下,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很快会被提拔到中层,可以一展才华。各地广告收入逐年递增,传媒从业人员的收入提高较快,地方台的优势很明显。
不可忽略的是各级广播媒体。广播是不可替代的现代电子媒体。随着各台增加直播时间,增建系列台,广播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其车数量的增加,轮上广播、流动收听人群大量增多,广播市场看好。广播在特殊时间,利用特殊音响手段形成的特殊收听氛围,对听众有着别样的吸引力。尤其是广播和有线电视可以资源共享,并借助共线光缆推出数字广播,其清晰度、传播质量绝非传统广播可比,发展前景广阔。广播人长期自强不息,致力于改革,使广播拥有了自己越来越庞大的听众群。广播人的收入也逐年提高。
二、除了传统媒体,现代传媒的发展势头同样强劲。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车载移动电视正在向我们快步走来,公交车、火车、候车大厅等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移动数字媒体,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广播电视也将作为新兴媒体逐渐在传媒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其需求量可与传统的广播电视不相上下,还有手机媒体等等,科学技术走多远,传媒的发展就有多远,播音主持毕业生的生命就有多远!
三、传媒行业的发达还体现在语言艺术方面,播音员主持人不只是可以做主播主持,还可以从事和有声语言相关的其他工作,比如影视配音、广告配音等等,只要肯开拓,就业机会总是有的。
总之,市场需求很大,但是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进步,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生存的砝码,社会越来越透明,竞争越来越激烈,“能者上,劣者下”这句话将越来越有用!“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这个问题也就不需要解答了,因为答案已经很明朗:能力决定一切!
开拓就业门路,应从入学时开始。着眼于自我培养,力争成为复合型人才。发挥优势,培养强项。主攻播音的同时,学学写作;主攻新闻写作的同时,练练播读。声音一般,可以在语言表达上下一番功夫,练练脱口秀。不同特长的人才,在媒体的不同栏目、不同节目样式中,都能找到适应点。
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如下:
中国是一个影视大国,有着众多庞大的影视机构和遍及各地的培训学院和机构,每年就有上万部影视剧搬上银幕和荧屏。中国还有十几亿的观众,这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但是中国是个文化小国,甚至不及韩国。
韩国凭借15万电视剧大军在2005年使我国370多个电视台同时播放他们的电视作品。相比之下,我国目前有70万人从事电影、电视剧的创作,但影视文化产业直到现在盈利还不及韩国百分之一。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预示着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即将到来。专家预测,在未来20年中,影视文化产业将是持续高效发展的阳光产业。
中国影视行业发展趋势
在中国政策注重内容端输出的背景下,影视行业创作者们将从创作立意、作品创作模式、作品篇幅、连贯性与协同创作等方面提升影视产品的质量,内容提质是行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影视作品契合的不同目标人群,影视作品的的篇幅、节奏、内容紧凑度会有一定的差异。
内容丰富度的提升将是趋势所在。未来,影视作品的创作分工将更为明确。影视作品创作团队将明晰作品创作排期及各个内容分工,包括潜在风险发现、影视作品政策合规性审核、突发事件处理等。
——2022年中国广播市场供需现状分析供需增速均有下滑【组图】
广播电视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广播电视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广电网络(600831)、湖北广电(000665)、贵广网络(600996)、广西广电(600936)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广播节目制作时长数据,中国广播电节目播放时长数据
覆盖率稳步增长
在广播电视覆盖率方面,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广播电视重点惠民工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8%,比2020年提高了0.10个百分点。
广播节目制作规模下滑
广播节目作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的重要组成者,对我国广电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近年来,我国广播市场整体发展较为平稳。
据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广播节目制作规模呈现低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到2021年,全国广播节目制作总时长为812.71万小时,较上年同期小幅回落。
从制作节目类型构成来看,目前我国广播节目制作主要集中在新闻资讯类、专题服务类以及综艺益智类三大类型。
2021年,全国制作新闻资讯类广播节目时间145.72万小时,同比增长0.31%,占全国广播节目制作总量的17.9%;制作专题服务类广播节目时间222.61万小时,占全国广播节目制作总量的27.4%;制作综艺益智类广播节目时间193.86万小时,同比下降1.98%,占全国广播节目制作总量的23.9%。
广播节目播放时长基本持平
从广播市场节目播放情况来看,市场需求增长整体放缓。据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广播节目播放规模呈现低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到2021年,全国广播节目播放总时长为1589.49万小时,较上年同期增长0.55%,整体增速进一步放缓。
从广播节目播放类型构成来看,目前我国广播节目播放主要集中在新闻资讯类、专题服务类以及综艺益智类三大类型。
2021年,全国新闻资讯类广播节目播放时间为313.33万小时,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占全国广播节目播放总量的19.7%;专题服务类广播节目播放时间为336.47万小时,占全国广播节目播放总量的21.2%;综艺益智类广播节目播放时间为354.33万小时,同比下降2.7%,占全国广播节目播放总量的22.3%。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广播电视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022年广播行业发展趋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