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我们经常在媒体听到这样一种论调,那就是像Facebook、Instagram、微信、微博这些社交媒体正在毁掉年轻人,因为有不少研究证据表明,频繁的使用社交媒体会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比如说就在不久前,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子刊《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就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科学家追踪了1万多名13~16岁的英国青少年,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使用情况,与心理健康数据,结果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与心理健康程度呈负相关,也就是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越高,就越有可能面临心理困扰。
尤其对于女孩子,这种关联就更加显著了。这项研究最近也被国内外媒体都报道过,可能就是在这类报道的影响下,不论是中国还是国外的父母,都越来越把社交媒体,还有它的载体智能手机都当成洪水猛兽。
在一些敏感的父母眼里,给孩子一部智能手机可能无异于扔给孩子一包毒品。但是刊登在科学美国人网站上的一篇报道,却对这种社交媒体毁掉年轻人的论调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文章的作者就是科学作家李蒂安德姆斯,他就指出,对社交媒体的这些指控都是建立在非常不可靠的证据基础之上的,证据的不可靠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指标的采集很不精确。
比如说现在有的研究,大多是让被调查者自己报告,使用多少时间的社交媒体,但事实上这种测量很不精确,而且里面还会有系统偏差。
比如说一个人心情越好,就会越低估自己在社交媒体上花了多少时间。那么这样采集到这个数据,就一定能够得出社交媒体用的越少,心里越健康这样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显然不可信。
第二,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只评估了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和持续时间,而没有考察媒体的内容。
你在微博上刷了一个小时小猫小狗的照片,而我在微博上花了同样的时间学完了一节名校公开课,同样的媒体因为内容不同,对你我的心理影响可能完全不一样,但现有的研究却几乎完全抹掉了,浏览内容上的差异。
第三,也是最要命的一个缺陷,因果关系不明确。
在这些关于社交媒体的研究里面,80%都是基于相关性的,比如说一边计算出你每天多少时间刷微博,另一边测量出你的焦虑水平,然后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可即便得到这个结果是两者相关,比如说刷微博时间越久越是焦虑,这也不能说明到底是谁导致了谁。
事实上,有一组加拿大的研究者,曾经对600多名青少年和1000多名成年人进行了一项持续很多年的跟踪研究,其中一个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并不能预测一个人多抑郁,但抑郁症状却可以预测出一个青春期女孩在未来更可能频繁的使用社交媒体。
也就是说,即便在心理健康与社交媒体使用,有直接的因果关联,也有可能是心理健康状况下滑,导致了人们更爱去使用社交媒体。正是因为现有的研究里有这样一些相当严重的缺陷存在,所以即便其中有一些结果,他暗示社交媒体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我们也不能据此轻易得出社交媒体正在毁掉年轻人这种论断。
那么可靠的结论可能是什么呢。
科学美国人这篇文章里又提到,针对上面说的这些缺陷,有几组科学家最近正在开展几项方法上更加严谨、漏洞更少的新研究,而他们得到的初步结论是社交媒体的使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可能有正面的,也可能有负面的影响。
当然但是很重要,影响非常微小。比如说其中有一篇论文就发现数字技术使用情况的变化,仅能预测青少年幸福感变化的0.4%。另一篇论文的作者则说,一年内社交媒体使用的变化情况,只能预测生活满意度变化的0.25%左右。
换句话说,人的心理状态受到生活里很多因素的调节,而社交媒体调节幅度微乎其微。事实上是否接触毒品、是否受到欺凌,这样的因素与幸福感的负面联系要远超过社交媒体的影响。
而充足的睡眠和定期吃早餐,这些积极行为,对提升幸福感的作用也比社交媒体大得多。所以目前我们可以给出的建议是,担忧社交媒体像毒品一样毒害青少年的家长们,成年人们,你不妨放松一点,社交媒体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他只不过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成千上万个因素中并不十分特殊的一个。
只不过对于不少成年人来说,社交媒体是一个在自己成长过程里不曾存在过的全新事物,于是就不由自主的多看了他一眼。当然了,相关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所以你也不妨持续关注相关的科学进展。
感谢点赞+评论+转发,我们下期见!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正面作用
1、方便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
2、通过社交媒体做志愿者或参与非盈利组织或慈善机构活动。
3、通过分享想法、音乐和艺术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4、方便与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朋友,特别是异地朋友交流。
负面作用
1、社交媒体可以成为网络欺凌和可疑活动的中心。
2、人们可以很容易在网上分享他们不应该分享的东西。
3、个人信息遭泄露,人们更容易受到伤害。
4、产生不正确的攀比心理,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和社交网络的普及给教育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以下是其中一些问题以及可能的应对方法:
1.分散注意力: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络时可能会分心,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育机构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设置明确的规则和限制,限制学生在教室或学习时间使用手机或访问社交媒体。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虚拟欺凌:社交网络的普及使得虚拟欺凌现象更加普遍。
教育机构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开展针对虚拟欺凌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虚拟欺凌的认识。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受到虚拟欺凌的学生应对和解决问题。
3.资源不平等: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可能会加剧资源不平等问题,因为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网络连接和设备。
教育机构和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供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以便学生能够访问网络资源。
-提供贫困学生或家庭的电子设备和互联网接入的资助计划。
-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背景和资源差异。
4.虚拟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可能不准确或不可靠,这对学生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挑战。
教育机构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强调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教授学生如何搜索、筛选和利用可靠的信息资源。
总之,应对新媒体技术和社交网络带来的教育问题需要教育机构、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限制、提供教育和宣传、提供资源和支持,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并确保学生能够健康、积极地利用新媒体技术。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