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五六十年代结婚场景(一辈子不结婚现实吗)

婚庆设计 admin 浏览 评论

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发表于1943年,是被尊为人民作家赵树理的成名作,至今,这篇不足万字的小说已经时过77年,今天读来,对中国目下的乡村来说,这篇小说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尤其,对当代书写农村生活的作家们来说,这篇小说仍然可借鉴,有启迪。

在今天,各类描写农村的小说中,就《小二黑结婚》的艺术成就来说,这在过去的77年中,还没有哪位作家创作的那部中短篇小说超过小二黑结婚。对于年轻读者来说,你可能觉得这篇小说土里土气,土得就像一个没有出过村,还穿着一身粗布衣服,粗布鞋,辫子上还插了一朵野花的村姑。

但正是这样扎根于农村现实生活,抒写了那个特定时代农村场景,概括了那个处在新旧时代嬗变中的农村里的众生相。所以要欣赏感受到这篇小说丰富多彩的内涵,就要先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

下面从这五个方面,阐述一下,最近重读经典《小二黑结婚》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

《小二黑结婚》的时代背景:经典小说都有其政治意义,离开了政治,就脱离了时代,怎么能打动读者?

1.时代背景

小说里提及的边区,是1941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后,八路军政权在晋冀鲁豫创建发展的一块最大的根据地。边区以太行山为依托,连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交界。

部队有刘邓指挥的八路军129师,边区在抗日战争中根据地不断扩大,为了管理改造边区190多县域的乡村,边区政府派驻到各村的村公所村长,在土改中开展反封建思想,推行边区新政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肃清乡村里黑恶势力土匪残余,收获了卓有成效的硕果。

小二黑和小芹两个边区新人物新青年,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晋冀鲁豫边区在1948年8月撤销,组建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华北人民政府。

也正是边区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在各个村庄里开展的兵民运动,新思想,新文化,新法律的推行实施,才有了“解放区的天蓝又蓝”;也正是有更多像小二黑和小芹这样的农村青年,不断进步,成了八路军的兵源,成了后来陈毅元帅感慨的“淮海战役”是支前民工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支前民兵。

2.政治意义

《小二黑结婚》创作的时代,正是赵树理在边区机关从事宣传工作时期。在那个读书看报听书听戏是边区农民唯一能受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赵树理创作了大量的曲艺文本。小二黑结婚这篇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当然也会带有政治宣传的意义。

有些作家总自命清高,认为文学作品应该远离政治,但文学要写人要记录时代,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政治中,脱离了政治还怎么能书写时代?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也要暗喻政治。

更别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些古典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了。水浒里108条好汉,那个不是受到朝廷或者是地方强权恶霸欺凌后逼上梁山的?三国里,各路诸侯连年征战,不都是围绕汉末朝廷做文章?小说,这种被称为历史补遗的文本,永远是政治的附庸,作家承不承认,那是作家个人的观点。

因此,个人认为:时代政治是小说的艺术生命,植根于时代的文学作品,才有生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说故事梗概,建议连读三遍原文,体味什么叫语言艺术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晋南农村刘家峧前庄上的农民刘修德绰号二诸葛,和后庄上的农妇三仙姑,都是附近村有名人物。他们的名气起源于:二诸葛相信阴阳八卦,不论干啥都要掐指算算;三仙姑每月初一、十五都要装神弄鬼,还为人请神下坛看病。

二诸葛二儿子小二黑和三仙姑闺女于小芹一对青年自由恋爱,遭到双方家长反对。二诸葛反对的理由:一是儿子和小芹生辰八字不合,二是三仙姑风流韵事多,名声不好,为小二黑领了童养媳,小二黑不从;三仙姑反对小芹嫁给小二黑主要理由,是她这个老来俏发骚,喜欢小二黑,才托媒为小芹说了一个丧妻后的老退役军官,被小芹拒绝。

刘家峧一带农民因以前的村官作恶多端,对边区新政府来选举村官,正经人都没不干。村里恶霸金旺兴旺兄弟俩看准了这个掌权的机会,毛遂自荐要做村官。村民们就顺水推舟选举了这俩。他们提名村青抗队长有小二黑担任,小二黑爹二诸葛不愿意,但惹不起金旺兴旺,敢怒不敢言。

金旺兴旺,仗着村官这个名头,瞒着区上派来的村长,干尽坏事。金旺贪婪小芹俊俏,趁小芹独自在家,来调戏小芹,被小芹赶跑,就对小芹对象小二黑怀恨在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村干部开训练会,担任青抗队队长的小二黑发疟疾没来。金旺兴旺商量说,小二黑去勾引小芹,不来参加训练,于是派人去捆绑来小二黑要斗争;并且让当村里妇救会主席的金旺老婆,说小芹败坏村里风气一同捆绑来斗争。村长知道后,告诉金旺兴旺,小二黑确实是发疟疾,跟小芹谈恋爱没有错。阻止了这场斗争。

怀恨在心的金旺兴旺暗中监视小二黑和小芹。在小二黑和小芹商量怎么对付自己父母,怎么到区上领证的村边破窑洞里,再次抓了小二黑和小芹,并且五花大绑送到区上去法办。

这时,区上正好调查清楚金旺和兴旺的恶行,把栽赃陷害小二黑和小芹的俩恶霸关押起来。传唤来二诸葛和三仙姑,对他们干涉年轻人自由恋爱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让他们认识了错误。

区上派人来刘家峧公审金旺兴旺,根据金旺兴旺犯下的恶行,被边区政府判刑15年。

小二黑和小芹结婚,欢欢喜喜大团圆。

特别提示:文末有《小二黑结婚》链接,有兴趣可点击去阅读,这篇不足10000字短篇,连读三遍,体味什么叫语言的艺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聊聊小说中两个忍俊不禁的人物

1.三仙姑:没有母性的渣女,跟闺女小芹争风吃醋。看看作家赵树理在小说中是如何讲述三仙姑的:

三仙姑爱的是青年们,青年们爱的是小芹。小二黑这个孩子,在三仙姑看来好像鲜果,可惜多一个小芹,就没了自己的份儿。她本想早给小芹找个婆家推出门去,可是因为自己声名不正,差不多都不愿意跟她结亲。开罢斗争会以后,风言风语都说小二黑要跟小芹自由结婚,她想要真是那样的话,以后想跟小二黑说句笑话都不能了,那是多么可惜的事,因此托东家求西家要给小芹找婆家。

在《小二黑结婚》中,作家赵树理没有写出三仙姑的姓名,她只是于福的老婆,这也符合封建社会里,“老婆没姓地无主”封建社会里女性从夫的附属地位。15岁嫁到于福家的三仙姑,因长相俊俏,生性风流,招来前庄后庄一大群青年小伙。

公爹看不下去了,把这些年轻小伙骂跑。可三仙姑怄气躺床不吃不喝,无奈请神婆来驱邪,三仙姑却神仙缠身中了斜,每月初一十五要神仙下坛。三仙姑从此以神婆身份做掩护,继续她的风流韵事。以至于:

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也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三仙姑这样的神婆,在今天的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竟然还有人去向神婆求医问药?在这求医问药的人群中,也不乏年轻人。为什么,赵树理在70多年前鞭挞嘲弄的神婆,70多年后的科技信息如何高度发达繁荣的互联网时代,这些迷信依然存在?

在今天,我们应该怎么铲除封建迷信的土壤?这也是我们今天文艺作品中,艺术形式的任务与使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2.二诸葛:封建家长式的人物,今天的农村没有了么?

在今天的农村,像二诸葛这样的“掐指算卦”“相信风水术”的唯心迷信之人,几乎是村村都存在一部分。例如盖房要请人看宅子;埋人请人看坟地等等。当然像二诸葛那样种地也要看日子的“不宜栽种”者的确很少很少了。但是,如《小二黑结婚》小说中二诸葛这样类似的人物,在农村还真不少。

还有像二诸葛这样的“家长专制”在农村还不少。重男轻女,重权轻农,农民身份的自卑,巴望着翻身做市民等等,包括包办婚姻等等依然存在。就说家教吧!例如鼓励子女读书,常挂着嘴边的一句话: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当官了,俺能享点福。等等这些,这不正是二诸葛们封建家长制的思想遗存么?

所以说《小二黑结婚》这篇小说,至今扔没过时,还有其现实意义。

3.之所以耐读,从细节体味作家赵树理对小说人物描写的一致性:三仙姑和二诸葛,这两个人物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这完全得益于作家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感知世界里。

咱先说三仙姑:像下上霜后驴粪蛋的老脸,还想勾引小青年,结果发现来她家的小伙子是冲着女儿小芹的,便醋意大发。基于此三仙姑的一系列行动:赶快托媒把小芹嫁出去。

小说还插叙写到:

小芹当两三岁时候,就非常伶俐乖巧,三仙姑的老相好们,这个抱过来说是“我的”,那个抱起来说是“我的”,后来小芹长到五六岁,知道这不是好话,三仙姑教她说:“谁再这么说,你就说‘是你的姑姑’。”说了几回,果然没有人再提了。

这样的农村场景讲述,现在仍然存在,如果没有丰厚的农村生活基础是再怎么也编造不出来的。小二黑和小芹谈恋爱被恶霸村官金旺们抓走,三仙姑去找二诸葛理论:

二诸葛还没有看清是谁,三仙姑就一把把他拉住,带哭带闹说:“刘修德!还我闺女!你的孩子把我的闺女勾引到哪里了?还我……”二诸葛老婆正气得死去活来,一看见来的是三仙姑,正赶上出气,从炕上跳下来拉住她道:“你来了好!省得我去找你!你母女两个好生生把我个孩子勾引坏,你倒有脸来找我!咱两人就也到区上说说理!”两个女人滚成一团……

三仙姑去寻二诸葛理论以至于跟二诸葛老婆扭打,根本不是为了女儿小芹的幸福;而是“逞逞闹气的本领,”“遮遮外人的耳目”,她还知道自己是个娘?“小芹吃一吃亏她很高兴”,闹完就回家安稳地睡了。

咱再来说说二诸葛:二诸葛作为一个封建家长,他是爱小二黑的。通过小二黑被金旺提名当青抗队队长,他不愿意,自然是担心小二黑的安全和名声;为小二黑找童养媳,也不同意儿子跟小芹搞对象,因为八字不合,担忧儿子;三仙姑名声不好,影响他的脸面当然也影响儿子的未来。

二诸葛这种以封建家长制护犊子的行为,到小二黑被绑到区上的一系列行为推到了高潮。以至于被传唤到区上,还一口一个“恩典恩典”,求区上的干部袒护小二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个人觉得一辈子不结婚是不现实的。

2022年,00后也已经22了,再过几年就是会出现第一批00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当然,现在很多很多人都说不会结婚👰🏻,但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选择也许就变了。因为我是女生,所以,这篇文章我是站在女性来写的,当然仅代表我自己。

首先,不是不结婚就不好,我认为的结婚就是碰到值得你爱的人,然后一起共度余生。♥(。→v←。)♥

如果没有遇到喜欢的人或者很正直的人,一个人生活比两个人更好,那还不如一个人生活。网上也发生了很多让女生恐婚恐育的事情,我本人也是非常害怕,所以也引起了一大波单身风波。

但是我也看到很多美好的爱情❤️,让我向往爱情,慢慢不害怕结婚和恋爱👰🏻,看到她们被爱的时候真的很幸福快乐!所以大家如果碰到你值得爱的人一定要把握机会啊!

其次,你不结婚👰🏻,父母亲戚会支持你的选择吗?

我曾经跟我奶奶说过,我这辈子不结婚了,一个人挺好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我奶奶说,哪有不结婚的,都要结婚的,要不然老了没有陪伴的人。

父母为什么想让自己的孩子找对象,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在他们不能照顾孩子的时候,有人陪伴我们,有人爱我们。起码在别人家庭欢聚一堂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孤独。谁能真正说服自己的父母,我想大多数最后的结局都是相亲、恋爱、结婚。

最后,那些嘴上说一辈子不结婚的长者最后怎么样了?

在没有碰到我对象的时候,我就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但是,真的碰到爱情的时候,我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开始去幻想未来的家庭,也许你会说这是恋爱脑,我并没有这样觉得,两个人一起进步的感觉真的很好。

我老姑年轻的时候也是经常说,不结婚,但是现实上她却在30多岁的时候成家了。我们现在00后嘴上说着,一辈子不结婚,结婚太恐怖了,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碰到你的“白马王子”。

综合以上三点原因,我认为一辈子不结婚是不现实的。我结婚是因为我遇到合适的,而不是因为结婚而结婚。

如果一个人可以活得很好,那么也不一定非要结婚,当然也要承受很多压力。不过,无论你什么选择,你都是你生命里的一束光。

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好玩”这个词,说来有点轻佻,这是现在小青年随口说的话,形容鲁迅先生,对不对呢?

现在我这样子单挑个所谓“好玩”的说法来说鲁迅,大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我不管它,因为我不可能因此贬低鲁迅,不可能抹煞喜欢鲁迅或讨厌鲁迅的人对他的种种评价。我不过是在众人的话语缝隙中,捡我自己的心得,描一幅我以为“好玩”的鲁迅图像。

什么叫做“好玩”?“好玩”有什么好?“好玩”跟道德文章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要强调鲁迅先生的“好玩”?

以我私人的心得,所谓“好玩”一词,能够超越意义、是非,超越各种大字眼,超越层层叠叠仿佛油垢一般的价值判断与意识形态,直接感知那个人———当我在少年时代阅读鲁迅,我就会不断不断发笑。成年以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我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来读去,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我相信,他这样写,知道有人会发笑。

我常会提起胡兰成。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因此他成为一个旁观者。他不是左翼,也不是右翼,他在鲁迅的年代,是个小辈,没有五四同人对鲁迅的种种情结与偏颇。四九年以后,他的流亡身份,也使他没有国共两党在评价鲁迅、看待鲁迅时那种政治意图或党派意气。所以他点评鲁迅,我以为倒是最中肯。

他说,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

“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我们先从鲁迅的性格说起。

最近我弄到一份四十多年前的内部文件,是当年中宣部为了拍摄电影《鲁迅传》,邀请好些文化人的谈话录,当然,全是文艺高官,但都和老先生认识,打过交道。几乎每个人都提到鲁迅先生并不是一天到晚板面孔,而是非常诙谐、幽默、随便、喜欢开玩笑。夏衍是老先生讨厌责骂的四条汉子之一,他也说:老先生“幽默得要命”。

我有一位上海老朋友,他的亲舅舅,就是当年和鲁迅先生玩的小青年,名叫唐弢。唐弢五六十年代看见世面上把鲁迅弄成那副凶相、苦相,就私下里对他外甥说,哎呀鲁迅不是那个样子的,还说,譬如老先生夜里写了骂人的文章,隔天和那被骂的朋友酒席上见面,互相问起,照样谈笑。除了鲁迅深恶痛绝的一些论敌,他与许多朋友的关系,绝不是那样子黑白分明(谈他与郑振铎的关系)。

我所谓的“好玩”是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它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在回忆老先生的文字中,似乎女性比较能够把握老先生“好玩”的一面。近年的出版物,密集呈现了相对真实的鲁迅,看下来,鲁迅简直随时随地对身边人、身边事在那里开玩笑。江南的说法,他是个极喜欢讲“戏话”的人,连送本书给年轻朋友,也要顺便开个玩笑(给刚结婚的川岛的书: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汇出一只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那种亲昵!那种仁厚与得意!一个智力与感受力过剩的人,大概才会这样的随时随地讲“戏话”。我猜,除了老先生遇见什么真的愤怒的事,他醒着的每一刻,都在寻求这种自己制造的快感。

但我们并非没有机会遇见类似的滑稽人,平民百姓中就多有这样可爱的无名智者。我相信,在严重变形的民国人物中,一定也有不少诙谐幽默之徒。然而我所谓的“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定义它,它的效果,决不只是滑稽、好笑、可爱,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好玩,不好玩,甚至有致命的力量———希特勒终于败给丘吉尔,因为希特勒一点不懂得“好玩”;蒋介石败给毛泽东,因为蒋介石不懂得“好玩”———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豁达的,游戏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严肃,一旦愤怒激烈,一旦发起威来,不懂得好玩的对手,可就遭殃了。

投枪匕首式的文章可能“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也是一种得意,一种“玩”的姿态

依我看,历来推崇鲁迅那些批判性的、匕首式的、战斗性的革命文章,今天看来,大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譬如鲁迅书写的种种事物,反礼教、解剖国民性、鼓吹白话、反对强权等等,前面说了,当时也有许多人在写,其激烈深刻,并不在鲁迅之下,时或犹有过之。然而九十多年过去,我们今天翻出来看看,五四众人的批判文章总归及不过鲁迅,不是主张和道理不及他,而是鲁迅懂得写作的愉悦,懂得调度词语的快感,懂得文章的游戏性。

可是我们看他的文字,通常只看到犀利与深刻,不看到老先生的得意,因为老先生不流露。这不流露,也是一种得意,一种“玩”的姿态,就像他讲笑话,自己不笑的。

我们单是看鲁迅各种集子的题目,就不过是捡别人的讥嘲拿来耍着玩,什么《而已集》啊、《三闲集》啊、《准风月谈》啊、《南腔北调集》啊,真是顺手玩玩,一派游戏态度,结果字面、意思又好看,又高明。他给文章起的题目,也都好玩,一看之下就想读,譬如《论他妈的》、《一思而行》、《人心很古》、《马上支日记》等等等等,数也数不过来。想必老先生一起这题目,就在八字胡底下笑笑,自己得意起来。《花边文学》中有两篇著名的文章:《京派与海派》、《南人与北人》,竟是同一天写的,显然老人家半夜里写得兴起,实在得意,烟抽得一塌糊涂,索性再写一篇。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五六十年代结婚场景(一辈子不结婚现实吗)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