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怎么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了400名大学生对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三个方面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主要是“寻找人生伴侣”、“因寂寞而寻找感情寄托”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和魅力”。选择恋爱对象时考虑的因素依次是“气质性格”、“发展潜力”和“相貌身材”。大学生开始恋爱或准备采取的恋爱途径主要是“自己找”。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天长地久的恋爱,并且认为要以学业为重。一直打算和大学时代的恋人将来结婚的学生并不多。当工作和爱情发生冲突时,绝大部分学生选择“要这份工作,也尽量维持爱情”。大学生对待恋爱中两性关系的发展较为慎重,并能理智看待失恋。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在恋爱观的一些方面有显著差异。男女生的恋爱动机、选择恋爱对象时考虑的因素有差异。对恋爱时可达到的亲昵程度,男女生之间、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学生之间、不同人格类型学生之间的恋爱途径均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结婚动机主要是“因为真心相爱”和“为了组建一个家庭”。择偶标准依次是人品、能力和爱情。大部分大学生表示“经济独立后才考...
1、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体现了传统的审美价值。
恋爱表达方式70%的女大学生继承了中国以持重、含蓄为特征的东方恋爱方式,社交时比较谨慎。在恋爱的态度上是持严谨负责的态度,爱情专一的恋爱方式。
2、带有鲜活的现代色彩,体现了现代生活的审美价值。
男性的个性气质是女大学生首选的标准,不看重对方的家庭条件、学历、职业、年龄硬件,也不相信门当户对,他们要看重个人能力这一充满了可变量的软件,普遍关注对方的事业、广博的学识和才气、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扩展资料:
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恋爱。
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恋爱而误了学业和自己以后的事业,培养自己恋爱的能力,对自己不喜欢的恋爱要及时的拒绝,对于自己希望的恋爱也要勇敢的向对方提出;
要端正恋爱动机,恋爱不是游戏,不是为了面子而恋爱,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正确处理恋爱挫折,不能让恋爱失败成为自己前进的累赘。
【摘要】通过对在校研究生婚恋观的调查,了解在校研究生婚恋观的现状和特点。分性别、年级、城乡等不同角度探讨研究生婚恋观的差异。【关键词】研究生;婚恋观;调查
婚恋观是男女两性的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是人们对男女两性婚姻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现代行为方式多样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传统婚恋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伴随着研究生队伍的日益壮大,研究生的婚恋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贵州大学为例,调查对象涉及理学、工学、农学、管理、艺术等八个学科门类的研究生。调查问卷涉及研究生的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性观念等方面。实际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28份,其中有效问卷224份,有效率93.33%。有效问卷中,男性问卷115份,女性问卷109份。
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并结合文献研究和个案访谈,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中,男性的最小年龄是22岁,最大年龄30岁,平均值25.01。而女性的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28岁,平均值为24.55。从中可以看出所调查的研究生的年龄差异不大。
(一)性观念
1.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研究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也比较开放,赞成婚前性行为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比例高达58.8%。认为婚前性行为可以理解但是自己不会实施的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5.7%。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学生仅占被调查学生的5.8%。
不同年级的研究生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性观念更为开放。硕士一年级的学生有48.6%的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硕士二年级的学生有55.1的赞成婚前性行为,硕士三年级的学生有74.6赞成婚前性行为。
2.两性亲密程度
在两性交往恋爱过程中,能接受发生性交行为的比例为43.3%。
不同专业类别的研究生,性开放程度不一样,,艺术类学生对两性的亲密程度的认识最为开放,认为能发生性交行为的比例高达93.4%,其次是体育类学生,认为能发生性交行为的比例也高达89.7%。工学类学生对能发生性行为的选择比例最低,比例为14.3%。
管理类研究生能接受抚摸的比例最大,为44.8%;文史类的研究生能接受亲吻的比例最大,为46.7%;工学类研究生能接受拥抱的比例最大,为21.4%。
3.性教育程度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7%的学生只是偶尔接受性教育,有33.0%的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分户籍而言,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学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城镇的学生偶尔接受性教育的比例是71.7%,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农村中偶尔接受性教育的比例39.4%;而农村中从来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的比例竟然高达51.9%,城镇中从来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的比例仅为16.7%。
(二)择偶观
1.对于恋爱对象的学历要求。
男女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男性主要要求自己对象的学历为本科生,占被调研总数的77.4%。女性对于恋爱对象的要求主要以研究生为主,占被调研总数的51.4%。男性和女性对于恋爱对象的学历要求符合莱斯利的“择偶梯度理论”。
2.择偶标准
研究生对于择偶标准的选择以看重对方的人品为主,占总回答次数的28.6%,其次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占总回答次数的23.8%,再次是看重对方的相貌和身材,占总回答次数的18.2%。分性别而言,男性和女性在择偶标准方面差异不大。男性的主要选择也和总体情况类似,主要集中在对方的人品、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看重对方的相貌和身材三个选项。女性的选择和男性类似。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择偶标准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选项上,但是独生子女更注重对方的相貌和身材,被调查者的131个研究生中,有79个独生子女主要看中对方的相貌和身材,占总数的60.3%。这个比重比非独生子女要高出将近15%。
分户籍而言,来自农村的学生与来自城镇的农村,主要也是选择同样的三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要比来自城镇的学生更注重对方的家境,来自农村的研究生要比来自城镇的研究生注重对方家境的比例高出大约8个百分点。
3.择偶对象的年龄差距
年龄相差不大即可占被调查总体的45.1%,男方比女方大,但大的不要太多占总体的28.1%;女方比男方大,但是不要太多的占16.5%。
4.择偶目的
缘分使然,情投意合占回答总数的77.2%;想稳定下来好好的生活,占回答总数的72.3%;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家里人催的紧占回答总数的67.9%。总体而言,研究生的择偶目的明确相对理性。
分年级而言,,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情投意合,缘分使然为主,研二的学生主要以想稳定下来好好生活为主,研三的学生也主要是以缘分使然,情投意合为主。其他的选择在三个年级之间相差不大。
(三)恋爱观念
1.对于异地恋的态度
认为虽然分割两个,仍然可以维持感情的占被调查总数的41.7%。位居第二位的是为了爱情可以放弃工作。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感情还是第一位的。
2.恋爱消费应该由谁买单
有41.1%的学生认为最合理的买单方式是AA制,有35.3%的学生认为谁有钱谁买单。
分性别而言。男性认为谁有钱谁买单的比例占被调查的115名男性总数的35.7%。而被调研的女性认为最合理的买单方式是应该AA制。
分年级而言,研一的学生认为应该谁有钱谁买单的比重最大,占总数的47.2%。研二和研三的学生认为最合理的买单方式是AA制。
3.恋爱对象是否会是自己的结婚对象
有53.7%的学生认为不清楚自己的恋爱对象是否会是以后的结婚对象,有4.6%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校期间的恋爱对象不会是以后的结婚对象。也就是有58.3%的调查对象对于自己现在的恋爱对象和以后的结婚对象持消极态度。
(四)婚姻观念
1.恋爱对象是否会是以后的结婚对象
有53.7%的学生认为不清楚自己的恋爱对象是否会是以后的结婚对象。有4.6%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校期间的恋爱对象不会是以后的结婚对象。也就是有58.3%的调查对象对于自己现在的恋爱对象和以后的结婚对象持消极态度。
2.失恋(离婚)后怎样与对方相处的态度
在被调查者中有31.2%的学生在分手或者离婚后与对方保持好朋友的关系,有26.8%的学生和对方断绝一切联系,成为陌路人。
但是分性别而言,男性学生和女性学生是有差异的。男性中,频数最多的是和对方保持好朋友,占被调查男性的34.8%。女性学生频数最多的是断绝一切联系,成为陌路人,占被调查女性的26.8%。
(五)贞操观念统计分析
有42.4%的被调查者认为女方是处女对于婚后的生活很重要,有38.8%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但是分性别而言,男性选择较同意的比重是45.2%,女性选择较同意的比重是39.4%
可见男性研究生和女性研究生对于女性是否是处女现象的态度有明显的差异。
三、小节
贵州大学在校研究生的婚恋观总体是健康、积极的。传统性道德的束缚与现代的性解放思想同时影响着在校研究生,一方面他们认同婚前性行为,另一方面又赞同处女观。择偶标准相对理性,且恋爱主要以结婚为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纪秋发.北京青年的婚恋观[J].青年研究,1995,(7):19.
[2]张小炜.北方民族大学未婚研究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J],2011:93-94.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大学生择偶标准调查问卷(在校研究生婚恋观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