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婚礼仪式流程:
1、主持人开场
主持人上场,做简短的开场白,带动气氛。
2、伴郎伴娘入场
伴郎伴娘一对一对挽着手结伴入场。
3、新郎上场
新郎上场可以欢快一些、搞怪一些。主持人还可以配合的采访一下结婚的感受。
4、新娘入场
新娘挽着父亲的手入场,不要将手全部插进臂弯里,留点空隙,姿势才会优雅。
5、交接仪式
父亲把新娘的手交给新郎,父亲会说一下祝福或者嘱托的话,也可以不说。
新郎下跪鲜花,别马上接,也要等个三秒。然后父亲退场。新娘挽着新娘慢慢的走这段T台,要提醒新郎在走路时,用挽着你的那只手帮忙提一下你的婚纱。
6、誓言环节
誓言环节可以去掉传统的问誓,换成双方自由誓言。为了防止紧张忘词,可以准备誓言卡写在上面,在读誓言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眼神交流。
7、花童送戒指
在仪式前,由花童的妈妈保管戒指。妈妈一定要在旁边,不然年纪较小的孩子会比较不受控制。可以坐着玩具遥控车送戒指噢。交换戒指的时候,新郎先为新娘带,然后新娘再为新郎带。带的时候也是慢慢的推上去,给摄影师留2秒的抓拍时间。
9、拥吻
新人拥吻的时刻也是全场的焦点,时长控制在8-10秒就可以了,一定要闭眼睛,睁开眼睛太奇怪了。
10、感恩父母
这个环节也是婚礼的最感动的一个时刻。可以说说对父母之前一直没讲的话,也可以送他们一些礼物。
11、封酒仪式
切蛋糕和浇灌香槟塔这些传统的仪式逐渐被去掉,可以封存红酒。把彼此的誓词和一起选购或亲酿造的红酒封在盒子里,等到纪念日的时候打开,回想起结婚时那份甜蜜,也是非常有爱的一个仪式环节。
12、抛手捧花/生菜
提前要交代一些人一定要上台,防止没人就太尴尬了。新娘可以抛也可以直接送。男生那边可以抛生菜,寓意升官发财。
婚礼礼仪知识
在婚姻典礼时,新娘要站在新郎的左边。
古时候,盎格鲁撒可循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出佩带在右手的剑,英勇击退敌人。
钻石订婚戒指要戴在左手无名指。
古人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通心脏,中古世纪的新郎把婚戒轮流戴在新娘的三支手指上,以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把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于是左手无名指就成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提出来象征爱的信物,以稳定心上人的心。当时许多绅士送手套给心上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求婚。
新娘要戴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早年,基督徒的新娘戴着白色面纱,已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的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的春节。据说,当年玛纱?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乐斯在结婚时别出心裁的披着白色的围巾,掀起一时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的习俗的由来。当年玛纱的未婚夫见她站在蕾丝窗帘后,惊为天人,赞欢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戴白纱的灵感。
新娘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着还清。在一八五零年到一九零零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就远超过其他。
婚礼仪式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
2.兄弟姐妹团入场(无兄弟姐妹团,此环节可省去)
3.新郎出场
4.新娘出场(岳父带出场,也可伴娘陪同出场,或者自已出场)
5.新郎迎娶
6.新郎、新娘隆重登场
7.介绍新娘
8.问誓
9.新郎拥吻新娘
10.交换戒指
11.证婚人致辞(无证婚人时,此环节可省去)
12.新郎感言
13.感恩父母(是否要向父母敬茶仪式?)
14.交杯酒
15.主婚人(新郎爸爸)致辞
16.夫妻对拜(备选)
17.蛋糕塔
18.香槟酒
19.抛手花
20.礼成退场
婚礼注意事项
1、选好地点以及司仪
先选好仪式的地点和请好一位司仪,因为费用和具体的要求因地而异,你有必要事先问好该地点有哪些限制和具体的开销。
询问一下,仪式中标准的服务都包括哪些?比如:音乐、清洁、装饰、通道地毯等,以及那里对音乐和摄影有没有什么限制。
2、座位安排
新人家属的座位安排
你需要在前排留出一部分座位给你最亲近的家人。按传统来讲,新娘的父母要和祖父母、兄弟姐妹坐在左手边的第一排。如果新娘的父母已经离异希望可以分开坐,那么新娘的母亲可以和她现在的丈夫坐在第一排,父亲和他的妻子可以坐在第二排。其他特别的亲属也可以坐在第二排、第三排上。新郎的家人也是以同样的形式在右手边就座。
3、伴郎把宾客引到座位上
在你的宾客到达之后,伴郎会带领他们到自己的座位。和新娘的家人一样,新娘的客人也坐在左手边,新郎的客人坐在右边。但是如果一方的人来得比较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在两边随便坐,这样他们就都能有一个很好的观礼视线。
一位伴郎应该用右手把女宾客请到座位上,男宾客就不需要顾虑这些。如果同时到了一大批宾客,就是年长者优先。
4、入场顺序
伴郎从大门进入,由矮到高一对一对行进。如果人数是单数,就请最矮的单独走在最前面,后面是一对一对的跟随进入。每一对之间隔3-4排的距离。
接下来,伴娘进入,与最后一对伴郎保持4-5排的距离。如果伴娘团人数少于5人,就采取排成一队入场,否则看起来就不协调了。如果人数为单数,最矮的走在前面带队。年轻的姐妹团成员走在主伴娘的前面。如果你有两个主伴娘,一对走和单独走皆可。
在新娘和其父亲进入之前是戒童和花童。待这些人在通道上站好之后,新娘挽住父亲的左臂步入礼堂。如果新娘穿着的是长裙裾婚纱或是有长长的头纱,可以安排2个人为其在身后拖住婚纱。
5、证婚仪式
(1)站立位置
在踏上地毯走进通道时,新娘一般站在左边,新郎站在右边,面对司仪。伴郎站在新郎的旁边,戒童和伴郎们站在他的右边。主伴娘站在新娘旁边,其他的伴娘团成员和花童站在她的左边。
(2)选择音乐
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渲染你婚礼仪式的气氛了。仪式音乐很严格地分为3种:序曲、入场曲和退场曲。序曲,可以在仪式前45分钟奏响,用一些古典、经典的曲目供宾客们欣赏。歌唱家的现场演唱适合安排在入场曲响起之前。
(3)退场顺序
在仪式结束时,一对新人率先退场,身后是戒童和花童。姐妹团成员和伴郎团各成一队,两两一对。伴娘要先走,走在伴郎的右手边。如果人数不平均,一位伴郎要护送两名姐妹团成员离开;多出来一个伴郎便单独走,两个便组成一对同时行进。当队伍走到门口或仪式现场的后面时,指定的伴郎要回到里面护送新人的母亲、祖母和一些尊贵的客人退场。
6、宣读和祈祷者
这个特别的环节可以把本是极为苛刻的宗教婚礼仪式变得个性化。你所能选择的程度依赖于司仪的要求,在选择时要和他进行商讨。一旦你想到了要宣读或由祈祷者传达什么信息后,这时你的司仪会帮你确定一个最为合适的选择。对于一个非常严格的宗教婚礼来说,你应该选择圣经中的经典段落。没那么传统和正规的仪式可以选择一首能很好地表达你对婚姻情感的诗。
7、互许誓言
你的誓言可以写到什么程度这也要根据司仪的要求来定。但是就算是最传统的婚礼誓言你也可以加进自己个性化的现代词语,来使你的誓言和你的心愿相契合。
古代结婚流程从说媒开始到提亲定亲、准备“三书六礼”(三书:聘书、礼书、迎书;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完成以上步骤即可拜堂成亲,最后还有一个贺郎酒环节。
1、说媒
在古代,如果你看上了哪家姑娘,不会和现代一样自己上门去追求,而是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媒婆为你去姑娘家说媒,如果姑娘也对你有好感就会对父母说:“终生大事全凭父母做主”,而如果姑娘对男方不是很满意则会对父母说:“还想再给父母尽两年孝”。
2、提亲
古话有云:“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新人们在结婚之前,男方一定要先去女方家进行提亲,当双方互换儿女的生辰八字,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测算之后,认定男女双方适宜结婚,并且门当户对,此时才能开始议亲。
3、定亲
当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后,确定男女双方适宜结婚,这时两家就可以进入到定亲的环节了。在定亲环节中,男方要给女方家送“过书”即为定亲的凭证,俗称“红绿书纸”,而女方需要给男方送“回帖”进行认可,俗称“文定”。在定亲之时,除了有书面的定亲之外,双方还需商讨嫁娶吉日,为新人们讨得一个好彩头。
4、三书六礼
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情况下,男方就要开始准备三书六礼,其中三书指的是:聘书(订亲的证明,在六礼中纳吉的时候交给女方),礼书(相当于现在的彩礼清单),迎书(相当于现在的结婚证,证明姑娘已经嫁给男方)。
六礼则是指纳采(男方要送将近30种礼物给女方)、问名(将男女的年庚八字进行匹配)、纳吉(将庚贴于神前请示)、纳征(彩礼和嫁妆)、请期(确定结婚吉日)、亲迎(接亲)。
5、拜堂
当花轿到夫家进门时,出轿小娘需要迎接新娘出轿。随即走向结婚的主厅堂内开始繁琐的拜堂仪式。拜堂仪式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拜天地、拜父母、拜夫妻。并且这些仪式都需要新人们正儿八经的跪在地上磕头,而不是如今的面对面鞠躬即可。
6、贺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叫“贺郎酒”。在贺郎酒上,新娘必须依次挨桌的向长辈们以及宾客们逐一的斟酒,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新娘在给大家斟酒时,酒是需要斟满的,但是一定不能洒出来。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婚礼仪式详细流程(婚礼仪式流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