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家族续谱庆典发谱仪式(祖堂庆典讲话稿大全)

求职攻略 admin 浏览 评论

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较为常见,分布颇广,今北京,天津武清,河北辛集,山西太原,山东平邑,济宁,梁山,鱼台,江西崇仁,江西九江,广东新会、博罗、阳江,广西田林,云南陇川,四川合江,江苏句容县,浙江义乌、诸暨、富阳、临安,福建的惠安、埕边、秀涂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白族、水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也有此姓。骆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是中原的巨宗大族,称王内黄,十分显赫。此后至隋唐,骆姓在今河南之洛阳、内黄等地繁衍迅猛,成为妇孺皆知的著姓之一。千百年来骆氏已经播迁到世界各地,虽其宗支繁衍,广布四海五洲,派系众多,但在长期的历史风雨的锤炼与洗礼中形成了自己一脉相承的骆氏文化。因内黄骆氏则是骆姓家族的最大种群,于是骆姓文化也就留下了深深内黄胎印。

一、内黄郡望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姓氏原有的以血缘论亲疏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而以家族地望明贵贱的内涵成了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所以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唐朝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太常博士林宝奉诏撰成的姓氏学专著《元和姓纂》记载:“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望出内黄、会稽。”春秋时齐国都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是骆姓最早的繁衍之地,出自姜姓的这支骆姓应是黄帝和颛顼、帝喾之后(见刘保才主编《颛顼.帝喾陵》14页,2001年3月编印)。骆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是中原的巨宗大族,那时骆姓在内黄聚族而居,人才辈出,冠盖连绵,门第高贵,家世显赫,称王内黄,为当地郡人所敬重和仰望。此后至隋唐,骆姓在今河南之内黄、洛阳等地繁衍迅猛,族大人众,成为妇孺皆知的著姓之一。据北宋太宗(赵光义年号,公元976——980年)时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史乐编著的《太平寰宇记》载:时相州内黄郡有“扈、路、骆”三大望族,并逐渐北移,在今河北、山西等地播迁繁衍。宋元两代,称盛于江浙一带的骆姓,播迁到今福建、广东,待成为闽粤两地的较大家族后,又逐渐播迁云贵等地。明初,山西骆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闽、粤等沿海省份之骆姓渡海定居台湾或东南亚地区。骆姓子孙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播迁,早已广布天下,然而“郡望内黄”却能一直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成为其寻根的重要依据。

二、内黄堂号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姓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是比郡望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骆氏就是一个把郡望作堂号的氏族,把本姓的堂号定为“内黄堂”(此外还有“才子堂”、“河南堂”、“瓯香堂”等)。“内黄堂”也普遍是骆氏一些宗族祠堂的堂号。在某些骆氏聚居区,我们至今仍旧可以看到一些骆氏祠堂悬挂着“内黄堂”的大匾,在祠堂的明柱上题写着崇拜祖先、继承祖风、光耀门庭等内容的楹联。有一幅宗祠通用联为:“内黄世泽,江国家声”。上联典出骆姓郡望内黄,下联典指唐右骁卫大将军骆奉先,累封江国公。

在闽南滨海,骆姓人家的门额题匾尽是“内黄世第”、“内黄衍派”,门联为;“四杰家声大,内黄世泽长”。上联句意指唐代文人骆宾王,他早初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闻名,合称“初唐四杰”。下联句“世泽”一词典出《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为内黄祖先的遗泽绵远流长、光被后世而感到骄傲。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的开放改革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堂号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内黄辈字

中国姓名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有的家族有“辈字”,从一个人的名字中就能体现出该人是该家族中哪一辈份的人。例如孔、孟、颜、曾,以及其他显赫名门望族、大姓人家的后人,都用由历代帝王御赐的,或由祖上按着一定文化蕴义排下来的,在以后各代中都用这个固定顺序排下来的字作为名字的用字,那一辈用那一辈的字,一代传一代不错乱,形成家族的名字文化。

目前的研究表明,骆氏没有一个统一的辈谱,但不同地区的分支却有自己的辈谱。其中重要的一支是“内黄骆氏辈谱”。

该支派是以姜尚之孙、姜国辅(赢氏)之子骆志豹为首,骆志豹之后代有二十字辈:“文鲜静德辅,可以登中国。转廷开科选,光显裕后荣。”

骆荣峰之四十八代玄孙骆宾王之后有二十字辈:“寿德廷芳远,荣思瑞应长。礼乐开科第,诗书启后祥。”

骆祯祥之后有二十字辈:“先陛文武辅,光辉富贵荣。勤学朝天子。诗书治大国。”

骆治平和骆赋合并取名骆百总,后有有八十字辈:“百大酉朝金,图源汝以先。在世安邦国,光前裕后荣。兰桂腾芳显,永远扶明君。启述增辉连,明德应家祥。同登仁义训,永迪效忠良。雄伟高科志,全通文武强。圣贤傅仕第,富贵显荣昌。锦秀诗书礼,辅仁镇法纲。”

总计起来,骆姓的内黄辈字有一百四十之多,居所有支派之首,彰显出骆氏与内黄的特殊情结及历史渊源。

四、内黄儿女

魏晋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政权更迭,势力扩张,无一不伴随血腥的杀戮,人民流离失所,飘泊天涯,以求一方净土,得以安身养命。时江东偏僻,人口稀少,又有长江天堑阻隔刀兵,于是骆氏离开望地内黄大批南下,天各一方。但是无论他们飘落何处总时代牢记自己是内黄儿女,心底永远耸立着最神圣的丰碑——内黄。

从庆祝马来西亚骆氏同宗社成立75周年的庆典活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骆氏宗亲们的“内黄儿女”情怀。2004年8月31日,骆氏宗亲在槟城湖内国际体育竞技中心举行了名为“内黄之夜”的大型庆祝活动,马来西亚各社团代表、社会贤达、新闻记者以及海内外各地骆氏宗亲代表团莅临庆典。会上进行了剪彩、击鼓、鸣锣仪式和骆氏宗亲社与海外宗亲团互赠纪念品等活动和充满浓郁民族风味的舞蹈与舞龙表演。场面宏大,热烈隆重,宴开250席,盛况空前,打破槟州有史以来血缘性组织活动的记录。骆氏同宗们兴奋异常,一个个挥毫泼墨,写诗赋文寄托他们对故土内黄的幽思。台北骆姓宗亲会总干事骆金榜先生在诗中写道“缅怀祖泽流芳远,中外内黄誉大千”;香港骆氏宗亲联谊会代表团的贺词是“内黄儿女多奇志,敢闯四海谱新篇”;香港骆氏宗亲会骆汉生、骆汉瑜在诗序中写道“内黄盛会,四海亲朋。云集槟州,欣然有感。借诗助兴,赋此同庆。”于是他们题七律两首,诗中有“宗人海外内黄系,社典囊中渭水流”和“椰水香江万里尘,结亲尽属内黄人”的佳句;;惠安张坂下宫罗振祥、骆炳江先生在贺诗中写道“内黄堂上存根本,创业史中记姓名”;惠安张坂沂元公宗祠庆贺团骆玉森、骆榆先生在贺词中写道“氏号内黄未改名,邑人相约槟城来”;福建骆维藩先生贺词的题目是“发扬内黄宗族四大光荣传统精神”……“内黄”二字叫的那么响亮、那么亲切、那么神圣!这就是骆姓儿女对“内黄”母亲的呼唤!

五、内黄精神

内黄历史文化悠久,是华夏文化发祥之地。四千五百余年前,华夏始祖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建都并安葬于此;殷商王朝的第十代王太戊、第十三代王河亶甲、第十四代王祖乙均先后建都于内黄毫城,称相土或故殷城,早于安阳殷墟;内黄是春秋时期伟大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商鞅,南北朝时期冉魏皇帝冉闵和唐代大诗人沈全期的故里;是公元前207年楚霸王项羽夺军救赵“破釜沉舟”之地;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童年时代居住读书的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熏陶和风沙洪涝恶劣生态环境的砥砺造就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内黄人文精神。骆姓早年在这块古老大地上聚族而居,生生不息,繁衍蕃盛,既是“内黄精神”的创造者,又是“内黄精神”的传承者。由于改朝换代的战乱兵燹与黄河泛滥的重灾大害,骆姓带着永不泯灭的内黄之念,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古老的发祥地,走向东西南北、天涯海角,走向那陌生神秘充满诱惑的梦幻之乡。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无论是在华夏内地还是异域天涯,骆姓子孙都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内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衍化为“忠孝节义,冒险犯难,刻苦耐劳,团结互助”(见骆志煌《骆姓在福建》)的内黄四大传统。他们在陌生的土地上开拓、生存、发展、繁衍,拓荒一片片处女地,创造出遍布全球的无数个新“内黄”。例如骆姓就是我中华民族胼手胝足开辟东南亚功臣之一。骆姓历代祖先忠于国家,孝于民族,存天地正气,树千秋楷模者,史不绝书,人文蔚起,贤豪辈出。

噫嘻!美哉,骆姓!

骆姓大统为一宗

骆姓主要有三大支:任姓、姜姓、嬴姓。

1.出自任姓。黄帝之后有十二姓,其一为任姓。任姓之后有谢、章、舒、洛等氏族,而洛姓氏族就是骆氏族,古时洛、骆通用。

2.出自姜姓。据《姓谱》和《元和姓纂》所载,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骆,子孙以其名为氏。

3.出自嬴姓。殷商王朝纣王时期,有大臣嬴恶来,其玄孙名叫嬴大骆,嬴大骆的长子为嬴成,建有大骆国。其后子孙以国名为姓氏。

骆姓源出会稽,世绍内黄。依历史推衍,可能为夏禹王之后裔;而夏禹王又是黄帝的三子骆明的孙子,《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又是禹之父,可见骆明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的儿子。南宋罗汉专事记录上古传说的《路史》称:“鲧父之国,京兆宜寿县有骆峪,故周至也。”清乾隆《周至县志》说:“骆峪盖古骆国也。”民国《广曲两志》记载:“五帝时,鲧父骆明封于骆,为骆国。”《西安通览》说:“骆峪湖南有石墙断垣,相传大禹之祖父骆明氏之国。”但有明文记载者,则为周代齐太公姜子牙之后,据各地《骆氏家谱》记载,公子骆为齐太公的世子,庶子,四子,可能是古代都用毛笔写在竹简上,字迹辨认模糊,或者是逐辈口传造成以误传误。有网络文章明确指明,齐太公姜子牙之后的公子骆,源自黄帝三子骆明在骆峪袭封的骆国的后代嫡孙,为骆国的骆氏公子,成为公子骆,商末周初,各路诸侯纷起伐纣,公子骆投奔姜子牙任裨将,并拜姜子牙为义父,屡获战功。周武王分封公子骆于齐国营丘,后世以骆为姓,数千年来散居全国,并拓殖海外,实为我中华民族胼手胝足开辟东南亚功臣之一。虽其宗支繁衍,派系众多,但皆一脉相传,极少别支杂系渗入。历代祖先忠于国家,孝于民族,存天地正气,树千秋楷模者,史不绝书,真是人文蔚起,贤豪辈出。

依照司马迁《史记》的说法,老早便繁荣滋长于江、浙一带的骆姓,统统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的后裔,而当时的越国,是传自四千多年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由此推溯,则南方骆姓人家,当是有大功于中华民族的疏九河,平水土夏禹王(姒姓)的后裔,夏禹王又是黄帝三子骆明的孙子,家世背景,光彩无比。

内黄,会稽”。则与前说禹王有关。按史记载禹王东巡,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遂葬于此,陵在今绍兴城东会稽山,笔者家谱头序亦载《吾族源出会稽》,而祖庙神主牌上额刻有“内黄郡”三个大字。现在浙、闽、鄂诸省宗亲,皆以公子骆为始祖,都可见其正确无误.

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坚实的土地,充满着生机。田里的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坚强,冬天就是这样一个季节,表面上冷酷,其实却孕育着希望。

2017年农历十一月初二日,美丽的大沙河畔的青草镇徐漕小学,喜庆红幅横空而立,遍地彩旗招展,十丈高红球悬天。各地宗亲远道而来,本地宗亲人山人海。界五、顺安等安保组宗亲引导着八方来客的车辆停放,井井有序!人们欢歌笑语,这一天阳光明媚,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次续修颁谱庆典大会在徐漕小学广场隆重举行。颁谱庆典会场主席台布置庄严、祥和。先祖若木公、偃王、竹牖公、斌佐公画像于正前方,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两旁有文曰:源流东海徐氏先贤千秋彪炳彰青史;派行南州沙河后昆万代昌荣续华篇。

沙河徐氏始祖竹牖公自江西迁潜,居沙河,开疆拓土,图强奋发,人称沙河徐氏,竹牖公支下尧均廷斌四大房,斌佐公传久让公,久让公支下瑛珵蓝璨四房,伯瑛公房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瑛公幼颖异及长勤学,孝友处家丰富,轻财重义,道德文章。景泰间,边境告荒,公恻然输粟于京,以活民命。帝悦,授文林郎七品服色。成化间,凤阳流民觅食饥饿,公悯之,乃计其数三百余人,给衣散米至麦秋,泣拜而去,道逢巡按刘公疑而赴之,皆曰:我凤阳流民,寄食潜山义士徐伯瑛家以活今归。巡按刘公欣然曰:有此盛德士乎及潜,延而礼之,命有司以羊酒绡绢帛送归。赞曰,山川钟秀笃生我公,东海之表王国之桢,田连三郡有子十一人,捐财输粟名达天庭。

庆典大会由理事会副会长敬东主持,宣布开幕,理事会会长少峰致词,理事会办公室主任复员作财务收支报告,顽强代表伯瑛公房宗亲发言,各地来宾分别致贺辞,尔后,分别隆重颁发族谱。

庆典后,来宾与宗亲们观看了桐城市黄梅戏剧团演出的热闹欢庆的黄梅戏戏《夫妻观灯》、《杨三笑闹黄府》等节目。徐漕村村民自发的舞狮队、青草镇的腰鼓队登台表演。

   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次续修,历经三年四载,理事会宗亲力排艰难困苦,跋山涉水,寻找远迁宗亲录入族谱,无畏无私执着,付出了艰辛劳动,劳苦功高。尤其是编录宗亲高生、金富等全力以赴,特别是少峰会长,以身作则,亲临外地,走访宗亲,研究谱文细慎,解惑答疑,制作世系表,一丝不苟,无私奉献,副会长敬东出资出力,任劳任怨,硕果累累。九续修谱卷三十七本,甚称巨匠之作,参与宗亲忘我无私辛勤工作,贤达至尊。

九续修谱得到了桐城市青草镇传承家谱制作室蒋景龙先生大力支持,在此致谢。

在续谱期间,徐晓、徐浩宗亲出资十万元铺修沙河徐始祖陵园公路,又出资十万元修建飞雁渡湖地久让公陵园,功勋盖伦,贤德无量,伯瑛公陵重新修缮,历历在目,沙河徐氏祠堂复建在即,众策众力,众心所向。沙河徐氏各房族贤精诚所至,续谱、复祠,无往不胜,弘扬正能量宗族文化,在胜利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祖堂庆典讲话稿大全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跟讲话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讲话稿是讲话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场合上表达自己想要讲的话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祖堂庆典讲话稿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祖堂庆典讲话稿大全1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宗亲、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迎来了宋隆冷水西华里新酒堂落成的大喜日子,此时此刻,我们全村男女老少心情十分高兴,尤其荣幸的是眼前看到有众多的兄弟村代表敲锣打鼓前来祝贺。在此,我谨代表西华里全体宗亲族人对各位嘉宾、亲戚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嘉宾、亲戚朋友的捧场祝贺致以崇高的敬意。

国有宗庙,族有宗祠,家有酒堂。西华里早在__年前,祖先们就团结梓里,奋发有为,在冷水乡选址兴立社公、兴建门楼、祖堂、祠堂、酒堂等许多公共活动场所,为西华里的兴旺昌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产。这是我们祖先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西华里文明、兴旺、发达的象征,祖先的功德将永远铭记在族人心中。

随着形势的发展,西华里人丁旺盛,喜事连连,现有的酒堂远远未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顺应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新农村建设,方便和满足广大群众共享天伦的需要,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经大家商量,一致同意,通过集资、捐资等方式筹措资金,分期对西华里的酒堂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今天落成庆典的是酒堂建设的一项新建工程,该项工程共投入资金260万元,其中集资70万元,捐资190万元。选址在陡岭梅塘,占地面积6838平方米,一幢两层建筑面积共1228平方米,工程于__年2月吉日兴工,在__年12月吉日竣工,历时近2年时间。酒堂顺利建成,是冷水村的百年盛事,是西华里族人的无尚光荣。

尽一片丹心,造福乡亲荫梓里;出几分微力,铸成功德裕后人。新酒堂的建成,是西华里全体族人热心公益、积极参与、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新酒堂筹建过程中,全体族人有一分力,发一分光,不分贫富老小,每人都集资100元,正是大家全员参与、积沙成塔、集液成裘的善举,终于促成新酒堂的顺利落成。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宗亲兄弟不仅积极响应集资,还慷慨捐资,为酒堂建设多出一分力,捐资少则几百过千,多则几千过万,其中捐资1万元以上的.有邓应尧、邓肇能、邓建强、邓建明、邓裕亨、邓伟林、邓逢佳、邓裕忠、邓少昌、邓少文、邓少洪、邓镇宇、邓永兴、邓肇财、邓嘉如、邓嘉岳等十六人,特别是邓应尧先生,慷慨捐资100多万元,平时生意忙碌,还亲自参与酒堂建设事务,经常会同酒堂筹委会的邓少昌、邓元昌等热心人士,从组织开会、发动集资、捐资到选址勘测、设计施工、质量监督都全程跟进,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献,出钱出力,廉洁务实,全副身心投入到筹建工作的精神令人敬佩。在此,我再次代表西华里全体宗亲为新酒堂建设作出贡献的兄弟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他们慷慨解囊,热心梓里的善举更加激励后人奋发有为。

西华里新酒堂的建成是弘扬冷水村的历史文化,是西华里公共设施、文化建设的一个起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分。今后,我们仍要一如既往,继续关心和支持西华里乃至全村的公共事业,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冷水村建设成为美丽、文明、和谐、富裕的新农村。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胜意!祝西华里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人才辈出,万代昌隆!谢谢!

祖堂庆典讲话稿大全2

各位嘉宾、各位长辈,各位宗亲、朋友们:

大家好!

锣鼓喧天,鞭爆齐鸣.今天是_年1月9日,是一年中较为寒冷的隆冬时节,但这里气氛却如同春风扑面,春意盎然.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相聚在大岭头村,隆重举行大岭头村利氏宗祠落成典礼,这是我村利氏子孙千载难逢、盼望已久的一件盛事!在此,我谨代表宗祠理事会全体成员向宗祠的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参加这次典礼的四方来宾、朋友和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宗祠建设工作的各位父老乡亲、各位宗亲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宗祠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大岭头村利氏宗祠重修工程,总耗资近百万元,从奠基到竣工历时不到一年,由理事会策划,村中父老、村两委会及村小组长配合,得于顺利完工,其周边环境也被修葺一新,古香古色和现代气息兼备,并赋予了祠堂文化新的内涵,形成了以之为凝聚力的村民文化中心和老人活动中心,成为缅怀祖德、追念宗功、传承文明、弘扬正气、构建和谐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阵地,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善莫大焉!

饮水思源,我们修建宗祠就是为了寻根问祖,光前裕后.慎终追远,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资料表明:我们的祖先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从南雄珠玑巷迁到东莞开基,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明朝初年,云野公从东莞大沥迁往博罗岑坑,看到此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块宝地,就扎根于此,也有近600年历史.明末清初,旭秀公从岑坑移居大岭头,并世代生息繁衍至今,历经近400年.没有先祖的.睿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康,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根本,不能忘记祖宗的恩德.

大岭头利氏宗祠的落成,不但长了我们利氏家族的志气,重振利家的雄风,让我们的后代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场所,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聚族议事、宗伦叙亲、交流信息的平台,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重建宗祠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事之举.

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各位朋友,大岭头村利氏宗祠,是我们利氏家族的共同财富,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小家一样,爱护宗祠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我们在祖宗恩泽的荫庇下,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我们利氏家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祝愿所有来宾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谢谢大家!

祖堂庆典讲话稿大全3

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__氏各地各支的宗亲

现场的各位宗亲、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20__年新年,首先祝各们宗亲、来宾、朋友们新的一年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样一个吉祥喜庆的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__宗祠竣工典礼。落花送走了春天,黄叶送走了夏天,随着纷飞的雪花和骤降的气温告诉我们真正的冬天来了。然而我要说:这个冬天很温馨,因为我们的列宗列宗有了自己的家,我们这些__子孙也有了精神家园,还因为我们__家族又一次的盛大热火聚会。

各位宗亲,来宾朋友,参加这次奠基典礼的有来自全国__氏各地各支的宗亲代表、中华__氏安徽去脉理事会常务理事、执行理事和理事、本地区热心宗族事务的普通宗亲,还有为__宗祠建设贡献技术力量的企业界朋友,对各位在百忙中来参加__宗祠竣工庆典表示热列欢迎和衷心感谢!

今天的__宗祠竣工典礼有以下议程:

第一项:仪式正式开始,介绍来宾,引导来宾至贵宾席就位。

第二项:“__宗祠”揭匾及各地宗亲捐赠仪式(已捐物品)

第三项:名誉理事长__宣布典礼开始

第四项:中华__氏安徽支脉宗族理事会常务理事长__讲话

第五项:其他地区宗亲代表讲话

第六项:家祠首祭仪式

第七项:仪式结束欣赏锣鼓队表演

祖堂庆典讲话稿大全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李氏宗族父老乡亲:大家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金秋十月,在举国上下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四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们怀着万分激动和自豪的心情,欢聚一堂,在株潭黄塘隆重举行“李氏裕和公祠”落成庆典活动,宗祠落成主持词。国庆和家庆在这里相融,亲情和友情在这里交汇,理想和愿望在这里放飞,爱国、爱族、爱家的情怀在这里体现。

今天,对于黄塘来说,是一个子姓腾欢、载入史册的日子;

今天,对于裕和裔孙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永生难忘的时刻。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裕和公全体裔孙,对光临庆典活动的各位来宾,表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首先有请作武先生宣布庆典开始,主持稿《宗祠落成主持词》。(鸣炮、奏乐)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祖祠重辉光日月,楼宇焕彩耀黄塘,古朴雄伟的“李氏裕和公祠”,是李氏子孙联宗睦族的象征,是力量和智慧的展示,是李氏后裔敬宗爱族、传承祖德的平台。祖祠重建历时一年,耗资三十余万,她凝聚了裕和裔孙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裕和裔孙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今日黄塘,熠熠生辉,高朋满座,八方来贺。

下面有请裕和公裔孙包根先生致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的盛会,不仅牵动着湘赣毗邻地区李氏大家族的心,也牵动各方亲友和乡邻的情,他们有的不顾千山万水,有的不顾工作繁忙专程赶来,就是要表达一份祝愿,一份亲情。

下面有请湘赣李氏联谊会会长李琦先生讲话

下面有请万载李氏联谊会会长兴汉先生讲话。

下面有请陈氏祖婆尊亲代表先生致贺词。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以上各位深情的祝福,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树高千尺必有其根、水流万派总有其源,寻根敬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裕和宗祠落成大典,意义十分重大。我与大家一样,深深相信,宗祠的落成,必将激发族人敬祖崇宗的热情,把中华民族敦亲睦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最后,衷心祝愿裕和一脉,螽斯蛰蛰,瓜瓞绵绵,事业兴旺,祝愿天下李氏子孙同脉同心,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代同进步,与国运共昌隆。让我们携起手来,增进友谊,增进族情,共创美好未来!

再次深情的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光临!并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宗亲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庆典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鸣炮,奏乐)

祖堂庆典讲话稿大全5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宗亲乡贤: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__.__.__不辞辛苦来到这里,与我们一同见证大黄家岭黄氏宗祠的落成典礼于清明祭拜,也非常感谢很多远在外地的黄氏宗亲能在百忙之中专程赶回来参加这一场盛会,更感谢各位乡贤父老对黄氏宗祠的建设完工所给予的大力关注与支持。

作为黄姓一员,我曾于__年参加了在武汉江夏区举办的“世界黄氏宗亲总会十届二次恳亲大会”,随后又参加了河南潢川、固始举行的“潢川黄氏宗庙”、“固始黄氏大祠堂”落成庆典及大型晚会,来自海内外的3000多名黄姓精英齐聚一堂,盛况空前。

走遍天涯路,最爱家乡水。亲历这一场盛会,更引发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对修建黄家岭黄氏宗祠的一些想法:黄姓作为当今中国大陆第七大姓氏、台湾岛第三大姓氏、海外华人中第四大姓氏,一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荣勤勉的传统,是否可以通过在家乡修建黄氏宗祠,从而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第一:传承黄氏宗亲文化,弘扬黄氏千古芳德,为黄氏宗族提供一个祭祀先祖、举办宗族事务、修编宗谱、议决重大事务的重要场所;第二:振兴天门黄氏宗亲文化、密切黄家岭黄氏联系,吸引遍布国内的黄家岭黄氏宗亲积极回到家乡参与新农村的建设、积极改善黄家岭父老乡亲的生活品质?

出于这样的想法,兄弟黄毅热情很高,马上打电话,黄姚林也积极响应,于是基本思路定夺,终于在黄小明、黄协章诸位乡里热心人士共同沟通了这一思路,大家都很认同并支持,在各位的大力协助下,今天黄氏宗祠终于能够以崭新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我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黄协章、黄小明等各位的辛勤努力与无私奉献。

黄氏一脉,源远流长,天下黄姓,就是一家。希望我们的黄氏祠堂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为家乡带来美好的变化,为我们的子孙带来长效的激励,从而让黄氏一脉更加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最后我以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

豫朝楚暮又何为?浪迹海涯黄岭堆;

更有椿楦崔我辈,笃行树德学吃亏。

祝父老乡亲,各位前辈、兄弟姊妹及后生身心康健、智慧人生。

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家族续谱庆典发谱仪式(祖堂庆典讲话稿大全)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