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各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环境,广告设计需要寻求相对于以往更广阔的突破与创新,它不拘泥于以往人们所熟悉的传统媒介下所呈现的广告形式,用更迅速、准确、且更具趣味性地广告形式将信息传送到受众那里,同时这也要求设计师们顺应时代的需求,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来更完美地诠释创意和构想。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又可称之为数字化新媒体,常见的新媒体形式有数字影视媒体、触摸式媒体、数字化传统媒体等,它利用网络、数字等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局域网、卫星等渠道,向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终端提供信息与服务,由此可见,新媒体形式多样,种类多,同时从现在市场看来它还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随着各种新媒介的相继出现和普及,社会相对稳定的传播体质和结构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新媒体参与现代广告设计的原因分析
目前广告业变化巨大,以前的广告比较简单明了,目的是为了说服客户去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公众不会对这些广告抱有太大的希望,他们清楚广告商想通过这些广告得到何种回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抓住观众的眼球越来越难,尤其是在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印刷品、广告牌、电视等媒体的老式传播方式在这种广告业的形势下开始分崩离析,然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样的局面,另一方面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变革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受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与自由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同时受众从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成了主动选择接受信息的角色,受众会更青睐于新颖的广告形式,他们可以自主的,轻而易举地跳过不感兴趣的广告,基于广告业现状,加之电视广告和印刷品广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现在的市场需要广告能够灵活变通、富有创意,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有效吸引客户,成为广告设计创意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新媒体背景下先进技术的发展让原先的设计有更多形式的发展成为可能。
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
现代广告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表现手段变得更多样化。其中它能够将传统媒体中相互分离的元素如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进行信息的传输与显示,基于这些元素的结合,广告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范围相对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扩展,并且这样的设计能够涵盖人类全部感官,使受众拥有不同的视听感受,加深广告对客户的影响力。由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的表现形式有多种,笔者这里从新媒体时代广告的特征方面入手,将广告设计具有创意和启发的形式进行总结。
1.新媒体技术下以高技术性的手段表现广告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广告图形中很大一部分设计都变得极其精细、抽象,是一种用传统手绘方式很难绘制的有机图案。例如越来越多的广告开始使用矢量图作为广告创作的元素,既能够体现其原创性,相对于以往的摄影图片和图库图片又更具有表现力,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设计时,不再只限于图库,或者是摄影图片,利用计算机创作的矢量图片可以任意倍数的放大或缩小,但画面的品质不会随之受到影响,这类图形相对传统手绘图形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且结合夸张的色彩,营造一种时尚、前卫的氛围,让广告在现代社会能够很快地吸引目标受众,完成诉求。
2.更注重用户的感受以互动的形式表现广告
新媒介背景下的广告设计相对于传统媒介下的广告设计来说,其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以往传统媒介传播的方式是单方面的向受众提供广告信息,受众群体范围较大,信息的接收方处于被迫和被动的地位,在新媒体背景下受众这种被动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变为由需要信息的接收方主动去寻找信息,更加强了广告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很多广告商会将产品植入到网络游戏中,由于用户玩游戏的过程中会与道具或者一些虚拟形象发生接触,将广告植入到道具中,让用户参与游戏的同时直接与产品产生互动,通过这种由用户本人来自主选择、接触、控制和使用的广告形式,将产品信息在用户主动的情况下能更有效地输送给用户;新媒介互动性广告形式让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得到了空前解放,让受众有更多的选择性与参与性,并且是在一个多媒体的环境下,使得这种交互设计给受众提供更多方位的感官体验,目前网络上有很多运用这种互动形式来制作的广告。例如,在奥迪的官方网站,用户不仅可以了解奥迪的车型、车型配置、产品价格、多媒体体验等,还可以配合鼠标的控制对车的外观和内部的结构进行360度展示,数字技术让一个主题能够有多维度的互动展示,这种展示让受众对产品有更深入、客观、且清晰的了解;这种人机互动方式,让用户能更全面的了解产品,体验产品的品牌价值;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互动方式也不仅仅停留在人机互动方面,更有人人互动和个性定制互动的方式,互动的传播方式能够激发受众的参与欲望,让消费者更有兴趣去了解产品,这些新媒体下的互动广告设计不是简单的传达信息,还能更准确地传递自己的意愿,在这种广告形式下能更有效的吸引有共同意愿的消费者,对于品牌文化的建立与消费者的忠诚度的加强都是有效的。
3.以动态化的方式表现广告
在新媒介广告设计中,广告形式除了继续沿用二维和三维的静态表现方式,另外新媒体动态化这一特点在广告设计中被运用地更为广泛,这种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印刷媒介的范畴,将各种用来传递信息的动态元素进行有机地组合,在新媒介中动态元素主要有动画、音频、和视频文件等,其中音频在多媒体技术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除了用来传递信息外,还能配合动画或视频文件,用来增强整个广告的表现力,背景音乐和动画在广告中的运用可营造出一种感染观者的.更具表现力和情节感的氛围,观者在浏览广告的同时,会被这些动态元素唤起某种特殊的情感,从而能加强对该广告的印象,动态广告可以作为局部的视觉元素出现,在页面的某处滚动播放,也可以是将文字图形以闪烁的样式在网页页面的小面积范围出现,或特定者采用全屏形式,在打开网页的同时在网页中央弹跳出广告动画的形式等。例如,日本三得利墙植广告,就运用了动态元素,并以全屏的形式展现,打开网页,背景音乐是蝉鸣声,广告主色调设置成土黄色,给人炎热的感觉,此时画面会提示“你是否知道‘墙植’是什么意思?(Doyouknowwhat‘Midorie’is?)”受众如果点击“不知道(NO)”,整个画面就会以动画的形式在屏幕上种满植物,接着网页的广告文字都会变成绿色,整个搭配又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新媒体背景下这些动态元素和视觉语言的丰富与革新,给已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让受众有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和体验。
4.以非线性的方式表现广告
非线性是一种相对于线性编辑来说更为便捷的剪辑手段。线性编辑意味着叙事方向的单一性,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则是从任何一点开始,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非线性”既是数字媒介的技术特征和编辑手段,也是视觉传达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视角。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时代的设计师都在探索最适合这个时代的视觉表现形式,以便让信息在这个时代环境下能更有效的传播,通过掌握受众所熟知的视觉符号,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视觉表现形式,非线性的表现形式就是基于对现代社会环境和人群需求的理解而产生的,此形式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中得以发展和普及,超链接等方式的存在允许接收方可以在任何时刻跳转到更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上,一个页面跳转至另一个页面只需点击即可,这种便捷的方式让用户可更自由且更快地得到连接的广告详细信息。
四、结语
传统的广告设计遇到了一个全新时代,设计师的创意与想象在新媒体背景下得到了更有效的实现,新媒体时代相较于传统媒介广告信息传播的枯燥性、延迟性以及非互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运用了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无线技术后,改善了受众群体对广告信息冗杂和质量低不感兴趣的劣势,让受众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信息,形成了市场、受众,市场反馈的良好循环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了信息的冗余,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网络是高新技术的象征,会有很多待开发提高的地方,现有的广告形式不是全部,如果使用广告形式老套,广告的受关注度定会下降,因此设计师应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创作出更多新的广告作品。
;做自媒体,文章和照片,最好是自己的。因为,文章是自己写的,照片是自己照的,这样的自媒体到什么时候,都是有说服力的。比如我发表的所有作品,都是自己写、自己拍。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自己写、自己拍。那么,素材要怎么样找呢?
首先,要多看,不一定必须把看过的文章都照抄照搬过来,可以从中悟出一些东西来。转换成自己的语言,结合自己的自媒体特点,让文字成为助力自己自媒体的工具。
二是,结合自己的自媒体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拍摄功能,拍摄一些与自己的自媒体密切相关的照片或者视频。
三是,可以到自媒体平台提供的正版图库里面选择适合自己自媒体需要的摄影作品。
新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摘 要:伴随信息工业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与教学融合发展,已成为教学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新媒体技术可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新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促进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课堂教学;互联网;结合;创新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地创新,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平台,通过微视频、微课堂等网络媒体制作与教学方案结合,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并逐渐将新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增加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与课堂教学的效率[1]。本文将结合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与新媒体技术的引入,探究如何做好新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为课堂教学提供更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落后当前主要的教学模式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形式,教学内容以理论授课为主。沿袭了运用课本、黑板、简单教具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练习内容不能与社会发展现状同步,通常是一些假设性的命题,学生只能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去接受知识,思维局限于课本和黑板上。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不适合现代教学的理念,不利于集中注意力去听课,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2]。(二)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众多学校的现状,填鸭式教学方式只是教学理论“传递—接受”和“刺激—反应”简单结合,仅限于“教”与“学”的单一关系。在课堂教学上,传统教学观念完整保留,教师单方面口述教学内容,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偶尔互动也是师—生间单一互动,课堂氛围紧张、乏味、困倦。一些课程的抽象教学内容无法展示,学生学习与理解存在困难,易导致学生兴趣素然直至丧失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散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培养出的学生成为背书能手,而不是解决问题能手。
(三)纸质教材内容单薄学生用的教材多以纸质课本为主,其承载知识量、信息量少,图、表场景表达能力差。现各门课程知识体系发展快速,内容越来越丰富,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多。这就对传统纸质课本教材的课程设置和编写带来不小的挑战[3]。知识、信息、图表内容增加,字数也会随之增多,使得学生课本厚度和重量都会增长,增加了学生“负担”。纸质教材的内容更新落后于课程发展,无法与时俱进,限制了教师的眼界、知识量、信息量及对课程的理解,也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教师使用新媒体技术的经验不足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进入教育领域时间短,尽管大部分学校配备了新媒体技术相关的软硬件设备,但教师使用相关设备和技术的能力不足,新媒体技术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得到充分挖掘和释放[4]。学校应加强教师使用新媒体的资源、技能、技巧、语言、表达方式的培训,切实重视新媒体技术应用,把新媒体技术的知识量、信息量、展示等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形成依托新媒体技术平台的教师—新媒体—学生互动新教学模式。利用动画、音视频、海量图片、数据等资源,支撑课堂教学脱离紧张、乏味、困倦的局面,让课堂活起来,生动起来。
二、新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拓课堂教学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固步自封、单调乏味的封闭系统,以开放格局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使课堂教学延伸到教室外,对接大数据、图片库、音视频库、标本库,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新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可便于教育工作者及时发布新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利用QQ、微信、微博、教学相关的APP、小程序等新媒体平台来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多学科交叉式教学,一个课堂施教过程达到多种教学目的。
(二)有利于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新媒体可以存储海量的信息并能在线共享,使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复习,各章节、知识点、图文资料、音视频、经典实例、结题思路、学习方法等教育内容,还可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疑问实时共享。新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资料,声情并茂地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便于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实时在线功能,同教学水平高的学校课堂连线,增加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眼界[5]。
(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多会产生枯燥、乏味、困倦的感觉,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新媒体技术的音视频、图片、动画、数据等,能够把抽象、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通过共享参与其中,平台内所有教师和学生活动成为新媒体网络,多地、多校资源共享。新媒体平台不再是单一的信息共享平台,而是一个交互式的平台。同样,学生也不再是单方面的信息接收者,还可以成为信息的提供者,新媒体技术平台为学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新媒体图库(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