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自己的文章火起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新的价值传递给读者。
一篇能传递有价值的文章,才算好文章。
那么,什么才算有价值的文章呢?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价值一:观念的更新;
价值二:方法的更新;
价值三:信息的更新。
有价值的文章,不一定都能涵盖上述三方面的内容,一般能体现其中的1-3个就足够了。
当然,能全部都涵盖的,那效果更好!
价值一:观念上的更新。
第一、向读者传递一种新的观念,这种观点是读者过去或现在都没有想到过的。
第二:读者过去有想到过的,但是没有深度,而你想的更全面,更有深度。
第三、读者想到了这个观点,但是不一定是正确的,而你想的更准确。
对于你写的文章中的观点,你的论证逻辑必须要非常严谨、非常有力量的,才能够充分地说服读者。
如果你的文章,能达到这种至高的境界,读者看完后,他们会觉得,你的观点带给了读者新的启发,带给他们一些价值,他们就会喜欢。
价值二:方法的更新。
如果你的文章,能传递给读者一些,他们不知道的方法和技巧,他也会认为,你传递了新的价值给他们。
比方说,
过去不会的,你把他们教会了;
过去读者们会一点儿的,你传递给他们更好的解法;
或者你指出了他们过去,在思考和方法上的一些错误。
上述这些都能带给读者一些方法的更新,从而产生相应的价值。
对于观念的更新,这要求我们去提升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方法的更新,要求你需要要提升专业能力,需要去下苦功夫。
价值三、信息的更新。
一篇文章,如果能传递一些新的信息给读者,它也是有价值的。
比如说,
你想要写一些娱乐八卦的文章,如果你能挖出很多信息,这些信息是读者们不知道的,但其实也是能够在网络上挖出来的,这也有价值的文章。
又比如说,
一个新的热点事件出来后,你快速地将它写出来,读者们都还来不及知道,而你让他们知道了,而且给他们更多的细节,这也是在传递价值。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能传播的文章,能得到读者的好评与赞同,那一定是有价值的文章。
因此,在写每一篇文章之前,最好要想清楚,这篇文章到底能传递什么价值。
比如说,
写教程方面的文章,就要尽量写出更全面,更仔细,更有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文章。
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请教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多跟他们交流。多去看书阅读,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的训练,你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写观点方面的文章,一定要写得更有深度、更有启发性,先弄一个思维导图出来,或者列举出一个结构框架,多去琢磨,多去参考别人的观点,不断寻找素材去论证,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
具体的观点确定好以后,就需要努力去突破。
对自己要有一定的要求,至少能做到让自己基本满意吧!
自己都挑不出很明显的一个毛病,自己都感觉这篇文章很有价值。
那么,这样写出来文章,才是有价值的文章。
作为一个刚入门新媒体运营的新手,常常困扰新媒体运营文案怎么写的问题。每当看见别的新媒体运营的文案常常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真是好生羡慕。我自己以前在学校上学的时候作文也是写得还不错,常常被当做范文,也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作文比赛。获过奖,拿过奖牌。
可是自从学了新媒体运营,我愈发不太懂写作了,更摸不太准新媒体运营文案怎么写。既然新媒体运营基本都是文字创作的这种呈现方式,为什么人家的文案能写得那么优秀,而我自己的却总是“没内味”呢?
本来也是刚刚入门,在尝试的进行了一些创作之后还是不得其法,于是又开始在苦苦寻找如何破解。
在学习新媒体运营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很详细地看了很多关于如何撰写文案的方法,比如 AIDA法,它是指: Attention(注意), Interest(兴趣), Desire(欲望), Action(行动)。
这是文案写作的经典法则,放之四海皆准的模板,可以指导任何文案的写作。
但我却觉得它挺抽象的,我认为它也不完全是模板,只是很笼统的说明了要点,给我们新媒体运营者指明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假如一个文案可以做到上面几点本身就是一个优秀文案了。但是反过来说这只能说是一个好文案的几个特点,这套方法并不一定能指导文案写作。
于是,出于这个矛盾,我找到了一套“6+1”写作法。我发现大家对这种写作方法了解不多,那么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帮助大家解决新媒体运营文案怎么写这个难题。
所谓6+1是指: 6个步骤加1个原则。只要按照既定逻辑思路写下去,创作出优秀的文案也很容易。
在进行新媒体运营文案写作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如何让用户接纳我们还是挺难的。自认为文案写得不错可是用户反映平平。那是因为用户面对不那么熟悉的产品时总是先保持一个谨慎的态度和一个安全距离。在阅读之前是带着怀疑的,那么在试图得到用户关注前,我们可以做一件事情回答用户的疑问,表明来意。说明:我是谁,我今天给你带来了什么,这个对你有什么好处。
用户得知了你是谁,你的来意和对自己的益处之后肯定会放下一些戒心、放下偏见听你说话了。
比如上图,是我们经常接到的推销短信,“【XX教育】暑假班开始招生啦!即日起报名,报两科送一科,免费试听一周还有礼品相送,地址XXXXX”
我们来用AIDA法分析一下这篇文案:
Attention(注意)
这个短信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见了他的文案。
Interest(兴趣)
报名两科还能送一科,看起来确实很优惠,我要是个孩子家长我也挺感兴趣。
Desire(欲望)
假如我是个孩子家长我确实会很想联系这个机构咨询一下。
Action(行为)
我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我并不是他们的目标用户。二是我觉得他没有理由让我信服,我对这个机构完全不了解。
在这条短信中,缺少了几个很重要的元素:你们为什么联系我?我为凭什么要相信你能教好孩子? 上下文背景是整个信息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即使法则运用得再出色,用户也不会采取行动。
AIDA法则最大的不足是认为行动会产生兴趣,然后产生欲望,最后采取行动。但是却缺了最后让用户真正去行动的动力重要的一块:背景。
6+1模式
我们再来看看改良版的AIDA法则,也就是 6+1模式。
在第一步,我们就需要将背景和用户讲清楚。就像是上面那个教育机构,假如他能说清楚自己的来意和机构的优势,回答用户“你是谁?你为什么联系我?我凭什么相信你?”这个问题。那我相信用户还是愿意回拨电话咨询一下的。
苹果的这则广告一开始就能通过一些简单的文字,让用户知道是谁给他发的短信,原因是什么,我们有什么产品。
在内容中将自己的优势写出来,再在文案后面添加一个网址告诉用户点击后了解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这样用户才会有往前再走一步的路,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既然把背景建立起来了,用户肯定要更容易相信和注意一些产品了。
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标题来引起用户注意。假如有吸引人的图片那么会更好,一定要足够吸引人眼球才可以。
对于开头如何引起注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用一些人性的缺点:
好奇——“当世界是一个平面,会发生什么?”
恐惧——“明日多地将有台风天气,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
痛苦——“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骄傲——“不涂口红的女人没有前途”
懒惰——“5分钟带你读完《时间简史》”
愤怒——“是时候给“港独”分子一次彻底的教训了”
贪婪——“如何用最少的钱买到大牌包包?”
色欲——“这10种让人爽的方式,90%的人都没试过”
这样的标题引起用户注意。
不得不说市场的现实是:即使能成功引起用户的注意,但是用户的注意力也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在你的产品上,现在短平快的各种信息狂轰滥炸,人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最多给你十五秒。
那我们就必须把握这十五秒,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兴趣。让这种兴趣变成渴望。
看一下天猫的文案:理想生活,上天猫。试问谁不想过理想中的生活呢?这样的文案不仅有吸引力还让人有欲望一探究竟,这样就很巧妙。
走到了这一步,我们引起了用户的注意,创造了欲望。这时候你要让用户采取行动。需要告诉你的用户——你用了这个产品,后果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不用这个产品,后果是什么样的。这个环节称之为建立落差。
落差=痛点问题+解决方式
例如痛客这个网站的文案,其中既说明了痛点也暗含了自己平台的实力。这个案例可以很好的强调双方用户的痛点。
运营者一旦建立了落差,要迅速过渡到你的解决方案。说你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短时间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上面就是墨刀的文案,让用户知道了仅仅用10分钟就可以设计出一个APP。不需要耗费太长时间,而且操作简便,让人跃跃欲试。
最终目的是想让用户采取行动,这需要文案非常直白的进行呼唤,明确地告诉用户让他们采取行动。
上图这腾讯广告平台尾部的CTA,可以看得出非常直白了。
以上几点都是营销的文案技巧,想要最后成功,就是要靠诚信。
假设读者不相信你说的话,上面几步文案写得再好,用户也不会理你。想要用户觉得你诚信,就必须做好用户调查和用户体验。
在新媒体运营的文案中可以诉诸于常识(你说的应该是合理的),表明得到了大家的共识(有多少人已经体验),展示你的专业性(你的业界权威和荣誉),并尽可能提供风险保证(风险在我不在你)。
在各个环节努力逐步建立你的信誉,用户才会最终对你产生信任。
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给更多的新媒体运营者带来帮助,也能让大家更加清楚新媒体运营文案怎么写。也希望大家学以致用,成为更好的新媒体运营者,撰写出更好的新媒体运营文案。
在新媒体写作兴盛的时代,你应该听过甚至亲眼见到过不少,靠写作变现为生的人。
提起写作变现你可能会打心眼里羡慕,但同时你更多的是对于写作变现的不自信和迷茫。
设想一下这两种场景,第一种:你每天除了朝九晚五的上班,就是不停地写那种流水式的、逻辑混乱、毫无章法的文章,由于始终没有多少人看,你一边抱怨一边继续这种生活。
第二种场景:你对于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善于观察生活细节,随时都在搜集写作素材,学习优秀文章写作的架构、选题等等,把对人生的感悟,洞察并捕捉到的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以自己的独特观点,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受到很多人点赞和关注。然后你发现写作这种兴趣爱好,不仅让你的人生更丰富,还能慢慢的发展成副业、变成钱。
很显然,不少人一定更喜欢第二种场景。也许你现在对于写作满腔热情、满怀希望,然而你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更不知道如何迈出优秀写作的第一步。
到底什么是好的写作标准?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文章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潜能,只要你能结合自身优点就意味着你能提高写作能力,其关键点在于如何抓住写作的几个重点。
《爆文制造》就是一本专门针对写作问题的书,能够一步步地帮你提高写作能力。书中给出了非常多实用的方法和案例,帮助你学会写一个标准的新媒体标题、学会写作行文的架构、如何切入一个观点独特的选题点,抓取适合素材内容、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拥有“读者思维&后退思维”的具体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虢雪,多年身处一线改稿,他结合新媒体写作平台的特点,和无数篇质量层次不齐的投稿文章,将大量写手们存在的症结提出来,起到了纠正很多人错误的写作方法的作用,同时还以大量千万级阅读量的爆文及其前后修改的逻辑为基点,给你一个启示:“再普通的人,也能成为文字的英雄”。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介绍。
接下来,我将用4天的时间和你一起学习这本书的4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脱颖而出”的文章,离不开这3个关键点。
第二个要点,3个方法,让你的文章与众不同。
第三个要点,掌握3个底层逻辑,讲出好故事。
第四个要点,做好这3件事,写作变现才不会成为一个口号。
常听人说:“七分构思,三分写作”,高尔基也曾说过:“没有构思,艺术性是不可能的”,表明构思是写作的命脉。
因此,写一篇文章,首先需要进行构思,也就是思考文章的架构问题。
架构一词,来源于建筑学,本意是指建筑体的承重骨架,用于文学,则是一篇文章的框架,包含了标题、大纲、开头结尾等的布局。
写作时,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总觉得自己写出来的文字都很重要,不愿意修改哪怕一个字。但却不反思为什么你的文章始终没有人看呢?
原因就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观点不明确,缺乏逻辑自洽,结构混乱的问题,经常是写着写着就变成了描述感受、说大道理;
还有就是论点和主题无关,案例和论点无关的情形,出现写“飞”了的情况。
这些都跟没有做好文章的架构有关。
因此,做好一篇文章的架构是写好文章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要做好一篇文章的架构,只需做好以下3个步骤:
作者通过研究两千个优秀标题后,归纳总结出好标题的遵循标准:
(1)五大范式
好标题的五大范式分别是:数字呈现式标题;“新观点”式标题;场景聚焦式标题;情感诉求式标题;反认知类标题。
数字呈现式标题的特点:简洁有亮点。数字包含了把抽象变具象的涵义。
“新观点”式标题的特点:新闻热点会让读者产生好奇心阅读,而观点引导好奇心落地。
场景聚焦式标题特点:通过对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场景的聚焦,形成了特点鲜明的风格化标题。
情感诉求式标题特点: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反认知类标题特点:落差极大,感受极强,阅读体验极深刻。
(2)三大原则
三大原则分别是:一切以直接建立情感关联为首要;强冲突,产生颠覆性认知;直戳情感点,设置情感环节。
一切以直接建立情感关联为首要:“切忌第一眼看不懂的、绕圈子、说车轱辘话、耍聪明、自嗨自赏、卖关子、故作高深、自我感觉良好的标题。”
强冲突,产生颠覆性认知:很多被当成经验之谈的观点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不太适应这个时代了。新时代、新语言、新语境、新的表达。
直戳情感点,设置情感环节:以戳痛点的方式。
(3)三个经典公式
三个经典公式分别是:新闻热点+观点的“新观点”;定位+数字的“锦囊”;显性场景+隐形观点的“情节”。
新闻热点+观点的“新观点”:作者在标题上摆明的立场,引起了共鸣以及广泛讨论。
定位+数字的“锦囊”:标题前半部分做定位,给出线索。目的是为了引出后面的数字,也就是逻辑归纳的几点,作者最终给读者的破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称为”锦囊“。
显性场景+隐形观点的“情节”:这是一个经典模型。举例说明一下这个经典公式:
i以《我爸的电动车,蹭了同学爸爸的宝马》举例。显性场景是蹭车现场;隐形观点是生活不易。
ii以《婚姻好不好,看看厨房就知道》举例。显性场景是厨房,实则讨论的是婚姻关系。
确立好了标题,我们就可以制定写作大纲了。
写文章时的大纲,是为整篇文章制定写作规则的。
初始想写的主题,就一直围绕该主题进行创作,而不能写着写着就偏航了,要“不忘初心”。
一个好的大纲,包含了三个核心点:
(1)锁定文章的主题;
锁定文章主题要注意三点:
i 紧紧扣住一个主题的观点,不要描述感受或者说大道理;
ii 这个观点要把是非、喜恶、对错、好坏表达出来;
iii 锁定了文章的主题,读者会产生”放心“的感觉。
(2)确定文章的逻辑;
文章大纲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反正式三类
并列式大纲逻辑:
中心主题(线索案例+主观点)+一方面来说(案例+分观点1)+另一方面来说(案例+分观点2)+再一方面来说(案例+分观点3)+总结升华主题(强化主观点)
递进式大纲逻辑:
中心主题+是什么(问题展示)+为什么(时间的好处或危害)+怎么办(总结和方法论)+升华主题
反正式大纲逻辑:
中心主题(故事+中心观点)+反面观点(故事+分观点)+正面观点(故事+分观点)+怎么做(3个方面)+总结升华
(3)修订文章的偏差。
到了这一步,我们需要回过头来,检查文章的架构内容是否有偏差。毕竟,灵感再强,也要实现简单搭建一下框架,不至于“写飞了”。
三步骤可以检查大纲的问题,分别是:
第一步骤,中心观点与分观点之间的完整性,中心观点能否统御分观点,分观点之间是否逻辑自洽;
第二步骤,每部分的故事素材是否贴合这部分观点;
第三步骤,大纲的形式是并列式、递进式、反正式?
确定了文章标题,制定好了大纲,接下来需要设计好开头和结尾了。
(一)好的开头,满足三个要素:
(1)引发好奇——让读者有期待;
这是文学作品在设计开头时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目的就是引发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读下去。
(2)直抓痛点——使读者有触动;
自嗨式写作无法触动读者,容易令人扫兴。因此,要让读者受到触动。
(3)引发共情——和读者有关系:与我相关;与他相关;与情感相关。
与我相关:“我”代表了写作者的立场。你的文章和他们是否产生关联,是否能帮助、提醒并启迪他们,看完了能否有收获。
与他相关:事件里面的人性、感悟等,不但与他的生活有关,还对他的生活有警示、指导意义。
与情感相关:你的文章和读者产生关联。
(二)“结尾两要素”让文章升华
我们都希望读者看到结尾后,产生转发收藏文章的欲望。学会运用书中的“结尾两要素”,让你的文章在读者心中“念念不忘”。
两要素包括:
(1)能否提振情绪?起到情绪的高唤醒,醍醐灌顶的感觉。
(2)能否产生共鸣?“一语点醒梦中人”,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什么是文章的架构;
其次,我们说到了为什么需要做好一篇文章的架构;
最后,我们说到了3个步骤帮助我们解决一篇文章的架构问题:
第一步是好标题的遵循标准;
第二步是好大纲,让你“不偏航”;
第三步是写好开头结尾,让读者“念念不忘”。
今天的分享,让你了解了《爆文制造》的第一站,除此以外,你还会了解到如何做选题,找素材,以及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方法,这部分内容很重要,因为虽然爆文很难,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写作的技巧,让自己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好。
明天我们将会进入《爆文制造》第二站,为你分享以独特的视角切入选题点,并抓取合适的素材内容,3个方法,让你的文章与众不同。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新媒体文章范文怎么写(怎样写新媒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