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有哪些成功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式有很多,不过,比较常见的是以下三种:

一、纯粹的文字新媒体营销

这种通常是打感情牌或者故事行,将一个营销者,或者将一个阅读者的情感融入到整篇文字文章当中。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或者通过感情牌逐渐的升温,从而吸引更多的人阅读相关的文字。文字当中会插入到一些相关的广告和引流相关的产品在其中,从而达到最终引流的营销手段目的。

二、图文结合的媒体营销手

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媒体营销手段,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优美的文字配了优美的图片,这些图片和文字都具备原创和精美的精心创作,而这些常常会被各大新媒体平台和自媒体平台所推荐,从中可以产生巨大的曝光和流量得到吸引和最终实现营销的目标。

三、视频营销

这是新媒体运营最火爆的营销方式。自2017年以来,许许多多的主播或一些美女或者行业公司产品,逐步纳入到整个视频营销和小视频的创作制作过程当中。他既有声有色,有很好的把所有的产品带入其中,通过视频直播带货。

社会化营销,又叫做社会化媒体营销或者社交媒体营销。社会化营销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举个例子,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单向性,即信息是由一些媒体发布的,而受众只能被动地单方面地接收信息,没法反馈,所有的信息都是围绕这个媒体。

而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在传播的各个节点上,每个人都是传播者,媒体或者其他Kol发布了信息,用户也可以再次创作再次发布。

社会化营销的主体是用户,人人都可参与,最后达成一种病毒式的传播。

一般来说,社会化营销都有这么几个特点:活动有趣好玩、内容有价值(利益点)、用户主动参与、用户乐于分享等等。

做社会化营销比较成功的是汉堡王。

没错就是前几天微博热搜,在麦当劳门前打广告的汉堡王,这波操作也是没谁了。

汉堡王之前推了一个活动“只要删掉十个好友就可以免费获得一个汉堡包”,考验人心的时候到了“朋友贵还是面包贵”,活动一出来,很多人蠢蠢欲动,为了获得一个免费汉堡朋友也不要了。看来有些“朋友”抵不过一个汉堡

最后很多朋友翻脸了,而汉堡王也营销成功了。

汉堡王在墨西哥为了推广产品对游客进行了一场测试。

众所周知,墨西哥人爱吃辣的,越辣越好,那么怎么突出汉堡包的辣呢?于是汉堡王从游客下手,告诉游客这个汉堡包不辣,然后很多游客被辣的不行,有的直接吐了,有的狂扇风,有的直骂人各种各样的表现都被直播进去了。没错戏耍了游客还直播进去了(?.?)

墨西哥当地人看了视频,有这么辣嘛,我要去试试,于是直播里墨西哥人淡定地吃汉堡包,并吐槽一点也不辣。。。

虽然戏耍游客看起来不是很好,游客也不是很介意,可能因为环境不一样,加上比较好玩,有趣,宣传的也比较快,营销比较成功。

汉堡王挺会搞事情的哈哈哈!

接下来是钉钉,对就是那个逆子钉钉。

钉钉的社会化营销也很成功。看当初的《钉钉本钉在线求饶》有多火就知道有多成功了。

钉钉由于小学生一星好评陷入危机,钉钉随后进行了危机公关,出了一部鬼畜的在线求饶视频,节奏快,歌词搞笑,很快引得一批人评论转发分享。

大家瞅瞅歌词,然后可以去B站听听,听多少次都不会腻哈哈哈哈!

可怜的钉钉,这波营销很可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二次元跨界联名的案例也比较成功。

比如小米与初音未来进行的联名。

这个自然引发了二次元爱好者尤其是初音的粉丝的尖叫!大家纷纷转发分享甚至下单。

最后做个总结

一般来说,只要是能够引发用户主动参与分享的营销活动算是成功的社会化营销。

这些活动可以好玩有趣,可以有价值或者利益点(比如红包或者其他奖励),也可以戳中时下的热点(比如歧视女性问题)等等。

重点是用户乐于参与并主动分享。个人认为拼多多那种砍价组团式的营销不算。

其他的一些案例网上可以搜搜,蛮多的,像小米雷军的“areyouok”等鬼畜营销也挺成功的,主要就是好玩,然后用户主动传播分享了~

随着互联网对社会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新媒体不断崛起。以微信、微博、朋友圈等为代表的自媒体营销更是如火如荼。那么接下来我跟读者一起来看一下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分析吧。

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分析一

多芬:让美丽发声

妮丝·帕特洛(Gwyneth Paltrow)的照片相比,大多数女性都会觉得自己虽然不漂亮但也很胖啊

2014年,全球女性共在Twitter上发布了500万条推,抱怨自己的容貌和身材。与之相比,微信朋友圈上的中国女性立马显得自信而向上。

多芬希望改变Twitter上自卑和自怨。其联手Twitter,应用语义分析监测负面的自我评价,鼓励发推人自信起来,并推送由专家提供的“美不在外表”的“建设性”建议。此外,在奥斯卡颁奖典礼期间,多芬发布了一系列推文,鼓励女性在看到红毯上的明星时不要“自卑自弃”。

从2004年开始,多芬花了11年的时间纠正我们的审美。从《真美素描》(Real Beauty Sketches)到选择美丽(Choose Beautiful),以 Real Beauty为母题的各种活动不断鼓励全球各地的女孩们相信自己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所谓的品牌价值传递和文化引领,以及品牌和消费者“共生和共赢”的关系,应该就是这样吧。而探索与社交媒体平台的更高层次的合作,是多芬“让美丽发声”案例值得思考的地方。

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分析二

Uber

作为在2015年讨论量巨大的一个品牌,Uber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你要说Uber在2015年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社会化营销大案,似乎也没有。Uber在2015年的成功有两点,一是产品本身引发的讨论,作为共享经济的始祖级别产品,Uber的出现有利于闲置社会资源的利用,也更有利于居民的方便出行,它是一个对用户来说足够好的产品,共享经济汽车的竞争者是另一端的垄断性出租行业,因此Uber当然会损伤受益者的利益,但因为其产品的价值,每当管制部门作出不利于Uber的决策,它总是会在社交网络上得到声量巨大的支持,它在社交网络似乎给人造成这样一种错觉——反对Uber就是反对经济和社会进步。

当然除产品本身的价值点之外,Uber成功的第二点是基于平台的巨大用户量作出的一系列营销案例,而且由于其一直持续不下的声量,很多其他品牌都将与Uber进行跨界营销合作视为一种荣幸,这点看看年末刷爆朋友圈的那篇《微信平台全面封杀UBER的24小时里,优步做了什么?》就会有所了解。

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分析三

大圣归来

说到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大部分人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黑猫警长,葫芦娃上。国产动画似乎在那之后就默契地陷入了集体沉迷。2015年一部国产电影《大圣归来》的成功则让人看到了一点振兴的希望。

《大圣归来》票房的成功可以说与社交网络的助推密不可分。这部低调的在上映前没有做过太多宣传的电影在上映的前几天排片量很低,但口碑不错,看起来它很可能遭遇大部分小众电影的结局——口碑不错,但上映几天后排片量迅速下降,最终票房惨淡,但《大圣归来》的结局却并未如此。在上映几天后,开始有大批量的人在社交网络上讨论这部电影并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同时大批人对这部优秀电影如此低的排片量表示不满。很快开始有人以支持国产动画片为口号号召网友到电影院给予这部电影实际支持,利益至上的电影院似乎看到这部电影的潜力,在舆论的引导下逐渐提高《大圣归来》的排期,某影院还以支持国产动画为由在微博上公开宣布大幅提升排片量并号召网友前来。于是这部看起来小众的电影走了一条口碑逆袭,进而逆袭票房的路线。

《大圣归来》的票房最终超过10亿,这个数字在电影上映前没人能想到。

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分析四

2015年农历年后,很多人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被柴静的“穹顶之下”刷屏。“穹顶之下”来的正是时候,中国多个城市连年遭遇雾霾,人民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对城市的生存环境日益不满,2月28日,柴静的《穹顶之下》在多个视频网站播出,迅速引发巨大关注,接下来在更短的时间内它借助社交网络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讨论,它的影响从一线城市扩散到三线城市,从社交网络扩散到日常生活中,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3月2日,视频播出几天后,腾讯视频的播放量超过1亿次,乐视和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的播放量也超过了千万。一个关注度巨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也会引发争议,《穹顶之下》同样如此,但伴随争议的则是讨论量的几何级上升,雾霾问题从未在短时间内集中获得过如此巨大的讨论。如果没有社交网络,《穹顶之下》引发的雾霾问题同样会引发关注,但它的关注度绝不会这么高。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有哪些成功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