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设计美学是啥(什么叫设计美学)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

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科的一个理论分支,其理论也与传统的美学艺术研究不同。因此,它不但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设计美学的基本构成要素:

形式美、功能美、技术美和材料美。

扩展资料:

中国美学史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从奴隶社会开始,中国思想家就把审美与艺术问题同宇宙、社会、人生的根本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考,虽在表述和论证上显得不够系统,但在根本上贯穿着自己独特的深刻的哲学观念。在古代文明发达的几个国家中,中国美学自成一个独立的严整的系统。

中国美学研究“美学是伴随世界史的全球化进程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美学研究有一个引进、传播、发展及创新的过程。

1、美学在中国的引进

清末民初,以王国维先生为代表的留学知识分子,将西方美学的思想方法、学科体系引入中国。以王国维先生修订的教学大纲将《美学》列入教学计划,标志着美学在中国的确立。后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美学家,进一步将西方美学理论介绍到中国。特别是,从德国留学归来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使美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2、美学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美学研究在形成最初的原理著作时,基本上是移植西方的美学原理著作,从1917年到1930年,中国共出版了标准的美学原理著作6部(萧公弼的《美学概论》、吕澄的《美学概论》、吕澄的《美学浅说》、陈望道编著的《美学概论》、范寿康的《美学概论》、徐庆誉的《美德哲学》),另有美育原理著作3种(李石岑的《美育之原理》、蔡元培等的《美育实施的方法》、大玄、余尚同的《教育之美学的基础》)。

如果说,朱光潜和蔡仪的美学代表了中国美学在学科上对西方美学和苏联美学的移植,那么,王国维的方向,即用美学的观念来重讲中国材料,特别是重讲中国艺术,表现在宗白华和邓以蛰的著述中,特别是宗白华在西方斯宾格勒思想和国内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从一种世界文化比较的背景中去探讨中国美学的独特性,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3、美学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展开了一次关于美的本质的学术大讨论。在以美的本质为基础的美学类型里,讨论美的本质,成了共和国前期重建中国美学体系的基础工程。该讨论得出了四种观点:1、客观派: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

2、主观派:美是主观的,以高尔泰和吕萤为代表;

3、主客观统一派: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

4、社会派: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这四种观点互相争鸣,从20世纪50年代争论到20世纪80年代,80年代的美学热是这四派争论的继续及各派的体系化的完成。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美学成了中国美学的主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学

艺术设计美学

设计艺术美学是从审美的角度认识设计、理解设计。其研究对象包括设计艺术的所有领域,从产品到设计计划、构思过程、设计方法到设计的技术、制造;从物的实用功能到设计的文化品位、表现形式风格等;从造物的形态到造物的思想与理想;从审美时尚到市场消费等多种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的研究。

(一)功能之美

产品的实用功能虽然与其自身的功能美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但实用功能却直接影响着主体对它的审美评价,实用甚至可以转化为审美。“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是实用的功能美,即明确表现功能的东西就是美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潮不仅使设计摆脱了和纠正了18、19世纪以来重外在形式不注重产品内在功能的偏向,同时也创立了一种简洁、明快具有现代审美感性和时代性的新风格,深刻发掘了来自功能结构的美

(二)材料之美

因为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工艺手段,即所谓“材美工巧”,各种材料在表现上各有各的特点,它直接关系到器物的功能与审美。手工产品,人利用双手亲自去接触材料,用心去感悟、探究材料的性能、质感、特征,扬长避短地按照其性能显示其材质。中国古代家具的典范——明式家具的成就之一就是很好地体现了材质的质地美。不同的器物,在选材、表现手法、加工技术、制作工艺以及精神价值上都各具特点,在因材施技中,最终达到传递视觉美的信息,形成物与人的亲密无间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高度统一。

当今,材料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它作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往往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一项新的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关键也取决于材料。当然,现代工业设计更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持。在现代设计中,特别强调产品结构和环境设计中的装饰构件在形态、质感、色彩、肌理甚至光影效果上的处理,充分显示出高科技材料的特性。只有运用适当的技巧去处理适当的材料,才能真正解决人类的需要,并获得纯真和美的效果。

(三)技术之美

技术美与功能美是相伴而生的另一种审美形态。两者具有不同质的内涵和规定性。技术美是从其审美价值的本源和构成形态上作出的界定,而功能美则是从其审美价值的表现和效用形态上作出的界定。

技术美学作为美学的分支,较之于一般美的哲学的思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应用性。它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关美学问题的应用美学学科,是随着20世纪30年代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的美学分支学科。它与文艺美学和审美教育相并列,构成了美学的三大应用学科。

技术美学是现代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技术美学是美学原理在物质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是设计观念在美学上的哲学概括。技术美学表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它不仅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问题,而且涉及文化学、符号学以及各种技术科学知识。

(四)科学之美

科学美作为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本质上是一种理智的美。如果从形态学角度作表态考察,可分为科学理论美(包括科学公式美)和科学产品美。如果从创造学角度做动态考察,又可分为科学理论创造之美和科学实验之美。科学美不仅体现于科学研究成果,而且显现在科学创造过程之中。

科学美是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这一点很重要,它揭示了科学美的独特性。科学美绝不是“自在之物”,它是科学家的理智对大自然的感知、领悟和发现。科学美所显现的固然是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但它不是外在的、表层的、纯感官即可享有的美,而是内在的、深奥的、凭理智方可领会的美。

科学美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结晶,它是在人类审美心理、审美意识达到较高的发展阶段,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渗透的情况下产生的。科学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创造的科学发现和发明之中,它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或形式。

(五)装饰之美

艺术的起源,应当说是以装饰的出现为标志。在艺术史上,装饰艺术这条线一直没有中断过。手工业时代的造物设计,主要通过描摹自然形态的纹样来对物品的外形作装饰性处理.工业革命时期,如工艺美术运动斗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运动等,则主要围绕装饰与被装饰物之间的关系,从视觉美学到功能美学的观念更新,表现为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功能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在进行。

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因此,装饰艺术对于造型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设计美学是指在设计领域中所涉及的美学原理和审美标准,旨在诠释人们对美感、形式和结构的认知和理解。它是一种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方面对物品或环境进行评价和判断的学科。

设计美学包括了许多方面,如色彩、形状、比例、线条、纹理、材质、空间分布、光影效果等。其中色彩学是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精神体验,并与其他设计元素产生联动作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同时,在设计美学中,还需要考虑到产品或环境的目的和使用者的需求,以便在视觉效果和实用性之间达到平衡。例如,产品的外观设计需要符合其使用场景和目标用户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获得市场认可并提升产品价值。

总之,设计美学是一种关于美的审美思想和实践,是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设计美学是啥(什么叫设计美学)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