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多报社使用的维思或飞腾排版软件中,都有“捕捉整字”设置选项,这是一个对报纸整齐起重要作用的设置,但许多编辑为了操作方便,将此选项取消,这样虽操作起来方便了许多,却对排齐版面带来了困难。 2.许多报纸在排图片时,都没能很好地使用等距和底齐等方式,图片虽多,却因排列较乱而无法形成视觉冲击。 3.以天空及白墙等为背景的图片,如果不用细线勾边,其背景就会与报纸融为一体;特别与其他背景的图片排在一起时,会显得没有整体感。当然,如果需要压题,或是需在空白部分走文就另当别论了。 4.图片在排版时基本都需要进行裁剪,如果没有裁剪干净就置入版面时,既不美观,也不能与其他照片对齐。 5.报纸中常出现罕见的字,用多种输入法都不能录入,有的即使可以打出,也不能正常显示,这时就需要造字,现在的造字方法多种多样,如果是左右结构又能打出单字,可用改变字的横、竖宽度来造字,但不少人忽视了比例问题,把两个字同样放缩,结果造字看起来很别扭。另外造完字一般最好插入正文比较好,这样在改动整篇文章时,造的字也会跟着文章一齐走,不会因为调整而与正文错位。 6.报纸的图片与样本或画册的图片有所不同,因为输出线数较低,注定会损失许多层次,所以在调整报纸的图片时,应注意白场和黑场的定标,一般情况下,低于5%的网点,在报纸上就会绝网,高于85%的网点会糊版。因此人物脸上的网点不能低于5%,否则印出来的就是大白脸,如果头发网点高于85%,那么头发就会看不出层次,黑成一片。7.注意文案的逻辑顺序。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在排版的时候,也要尊重这一逻辑关系进行体现,遵循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的顺序。 8.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比如标题的字体、主色调等,如果产品针对女性群体,那就用方正大标宋、方正中倩简体等稍微柔和一些的字体,更能引发兴趣。此外,要多在排版划分版块、插图上下功夫,事实证明,版面划分越小,越精细,阅读起来越方便,广告的阅读率就会越高。 9.充满活力、富有视觉冲击力。如果仅仅只把文章排个版,那还只是原始阶段。真正的广告,需要在各个细节上,加强活力因素,视觉冲击因素,让人看你的广告,不感觉到累,甚至有一种美感。 10.引导继续阅读。在各个板块之间,多用一些引导元素,比如各种小符号,箭头之类的,引导读者继续往下阅读。 11.突出重点,如电话、产品核心卖点等。 12.整体感觉。排好之后,进行缩小,如果有条件,就按照原尺寸打印出来,确保整体感觉一目了然,标题突出,风格比较活泼。13.图文协调,颜色和谐。如果有条件,可以打印设计稿出来,给其他人进行点评,多采纳宝贵建议,进步很快。排版和设计 1.一般纸张印刷可分为黑白印刷、专色印刷、四色印刷,超过四色印刷为多色印刷。 3.传统印刷制版一般包括胶印PS版(把图文信息制成胶片)和纸版轻印刷(也称速印)。随着市场的发展,商务活动的节奏和变化越来越快,即时的商务要求,成就了印刷技术的重大变革。商业短版印刷、数码商务快印CTP应运而生(不用制版直接印刷)。 1.凸版纸凸版纸是供凸版印刷书籍、杂志的主要用纸。凸版纸按纸张用料成分配比的不同,可分为1号、2号、3号和4号四个级别。纸张的号数代表纸质的好坏程度,号数越大纸质越差。凸版印刷纸主要供凸版印刷机使用。这种纸的特性与新闻纸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由于纸浆料的配比与浆料的叩解均优于新闻纸,凸版纸的纤维组织比较均匀,同时纤维间的空隙又被一定量的填料与胶料所充填,并且还经过漂白处理,这就形成了这种纸张对印刷的适应性。与新闻纸略有不同,它的吸墨性虽不如新闻纸好,但它具有吸墨均匀的特点;抗水性能及纸张的白度均好于新闻纸。凸版纸具有质地均匀、不起毛、略有弹性、不透明、稍有抗水性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等特性。重量: 49~60)±2克/米2。平板纸的规格:787×l092毫米,850×ll68毫米,880xl230毫米;以及一些特殊尺寸规格的纸张。卷筒纸的规格:宽度787毫米, 1092毫米, 1575毫米,长度约60m~80oo米。 2.新闻纸新闻纸也叫白报纸,是报刊及书籍的主要用纸。新闻纸的特点有:纸质松软,富有较好的弹性;吸墨性能好,这就保证油墨较快地固着在纸而上;纸张经过压光后两面平滑,不起毛,从而使两面印刷品印迹比较清晰而饱满;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透明性能好;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这种纸是以机械木浆(或其他化学浆)为原料生产的,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其他杂质。不宜长期存放。保存时间过长,纸张会发黄变脆,抗水性能差,不宜书写等。必须使用印报油墨或书籍油墨,油墨粘度不要过高,平版印刷时必须严格控制版面水分。重量: 49~52)±2克/米2。平板纸规格:787×1092毫米,850x ll68毫米, 880x l230毫米。卷筒纸规格:宽度787毫米,1092毫米, 1575毫米;长度约6000~8000米。 3.胶版纸胶版纸主要供平版(胶印)印刷机或其他印刷机印制较高级彩色印刷品,如彩色画报、画册、宣传画、彩印商标及一些高级书籍,以及书籍封面,插图等。胶版纸按纸浆料的配比分为特号、1号和2号三种,有单面和双面,有超级压光与普通压光两个等级。胶版纸伸缩性小,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平滑度好,质地紧密不透明,白度好.抗水性能强。应选用结膜型胶印油墨和质量较好的铅印油墨。油墨的粘度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出现脱粉、拉毛现象。还要防止背面粘脏,一般采用防脏剂、喷粉或夹衬纸。重量: 50,60,70,80,90,100, 120,150,180克/米2。平板纸规格:787×l092毫米;850×1168毫米。卷筒纸规格:787毫米,1092毫米,850毫米。 4,铜版纸铜版纸又称印刷涂料纸,这种纸是在原纸上涂布一层白色浆料,经过压。光而制成的.纸张表面光滑,白度较高,纸质纤维分布均匀,厚薄一致,伸缩性小、,有较好的弹性和较强的抗水性能和抗张性能,对油墨的吸收性与接收状态十分良好。铜版纸主要用于印刷画册、封面、明信片、精美的产品样本以及彩色商标等。铜版纸印刷时压力不宜过大,要选用胶印树脂型油墨以及亮光油墨。要防止背而粘脏,可采用加防脏剂,喷粉等方法。重量: 70,80,100, 120, 150,180200,210.240,250克/米2。平板纸规格:648×953毫米,787×970毫米,787×1092毫米 5.画报纸\画报纸的质地细白、平滑,用于印刷画报、图册和宣传画等。重量:65,91和12克/米2平板纸规格:787×l092毫米。以印刷机分类胶版印刷:指用平版印刷,多用于四色纸张印刷。凹版印刷:指用凹版(一般指钢版)印刷,多用于塑料印刷。柔性版印刷:指用柔性材料版(一般指树脂版等),多用于不干胶印刷。丝网印刷:可以在各种材料上印刷,多用于礼品印刷等。印刷常识 1.订单的印刷工期有多长? 2.如何进行印刷前期的准备? 3.如何准备用于印刷的印前制作文件? 4.菲林、打样、印刷品及电脑屏幕的色度差别: 5.印刷的报价是如何形成的? 6.印刷纸张? 1.订单的印刷工期有多长?我们为您交货的时间取决于印刷订单的要求情况。我们的生产周期一般都在3- 8个工作日,通常在4个工作日内。印后加工较多的情况,如复膜,装订,裱糊,模切,烫金等。一般会多于7个工作日,我们的长期客户在卓诚享受急活免收加急费的服务。 2.如何进行印刷前期的准备?各类工序分工较细,您可以非常方便的找到能为您提供速捷周到服务的专业印前制作公当然我们也能为你提供印前文件的排版、设计制作,我们能为您提供全套的菲林和打样,我们建议您为做好上述的菲林和打样。这样可确保你的交货时间,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减少中间环节和费用支出。 3.如何准备用于印刷的印前制作文件?如果您没能有时间到印前制作公司完成菲林和打样的制作,我们会立即协助您完成印前制作的工作。您带来的文件请留意如下的方方面面,他们会帮助您节省宝贵的时间。 1.请确认文档中有全部必需的文件,请确认图象文件一定已包含在文档中,有时图象虽然可在显示呈现,但实际上缺图或者分辨率较低,所以请确认必需的图像并提供足够精度的图象文件在文档中。(图片分辨率不低于280像素/英寸) 2.别忘记拷入必需的字体,请一定确认提供必需的文体,有些字体虽然显示,但仍需拷入可出片的字体方可输出菲林。只有保证可显示又可输入的字体才能不会浪费您自已的时间。 3.别忘记把所链接图片的颜色从RGB转为CMYK,否则出片后的菲林会出现色彩混乱现象。 4.当Pantone专色转成CMYK颜色后,请确认是否会达到同样的效果。 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二者一般会产生一定的差异,部分Pantone专色转成 CMYK后,按照输出经验可达到同样效果,但那些Process Pantone Color肯定是 CMYK所不能达到的,那么就只能用增加专色的方法来解决了。 5.图片双倍扫描;单倍输出,可以提高图片的扫描质量。 6.排版文件是否设好出血3mm这一简单问题也常常让一些资深经验的电脑高手折戟;排版软件中的色彩是否按色标值设定好?所以请做最后检查。 7.与菲林对应的印刷打样是印厂最省心的参照物。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打样,请您一定提供至少一份打印件(彩色最好,实在没有,黑白的也好),我们必需上述的二者之一来核对菲林。 4.菲林、打样、印刷品及电脑屏幕的色度差别:菲林及其所对应的打样是减少误差和节省您与我们成本和时间的最佳选择。。 6.印刷纸张纸张的开数明细表开数:全开889×1194mm(大度)全开 787×1092mm(正度)对开590×880对开780×540四开 590×440四开 390×540八开420×290八开390×270十六开210×285十六开185×260三十二开 210×140三十二开185×130国际尺寸 A4=210×297mm全开=965×630mm 1P=16开=A4纸张的度(用于黑白印刷胶版、古版) 52g古版纸铜版纸的厚度 60g胶版纸=0.03 64g青铜 70g胶版纸=0.04 80g铜 80g胶版纸 105g铜 100g胶版纸 128g铜 120胶版纸 157g铜 150g胶版纸 200g铜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是否可读、能否在报摊上吸引视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版面的设计。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版面吸引读者,主要是吸引读者的视觉,利用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波,牢牢勾住读者的眼球。《北京青年报》以“浓眉大眼”为特色,要求报纸放在报摊上能脱颖而出,读者在几米外就能首先印入眼帘。这就要求在版面设计中,创新多种编排手段体现主题,在读者的视觉感受上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
版面的布局和编排没有固定的公式,也不应该有固定的公式,一些版面处理在以前看是“犯忌”的,但读者包括不少圈内人士都认为很有特色,甚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也有根据版面内容需要,有意“触雷”,那不是犯规而是创新。比如杭州的《都市快报》面世之始,即以整期报纸无一竖题的面貌,出现于读者面前,以其标新立异与大方得体一目了然,很快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之后,又有几家浙江省有影响的报纸,纷纷选择了这一版式。这些报纸不受任何传统版式规则约束,创新了一种以横题为显著特色的全新版式,方便读者阅读,追求读者视觉和版面编排的结合点,报纸才得以常办常新。对报纸版式不断创新,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感受,这正是编辑工作的乐趣所在。
一、让眼球首先被吸引——营造版面视觉冲击波
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都会遵循这样的欣赏次序:先通观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于画面上的某一处,这个地方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视线才会移动,读遍全画。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从人类眼球的生理构造看,只能产生一个视焦,人的视线是不可能同时停留在两处以上的,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这一理论,运用于报纸编排,主要是加大版面视觉中心的处理,让读者在几米之外就能被它吸引。众多报纸放在报摊上,还要使本报的视觉中心成为众多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流览之下,读者的视线便迫不及待地停留在这个视觉中心上,掏出钱来,首先购买。从具体的编排手段来说,以下因素往往能突现视觉中心:
1、突出中心主题。
在零售市场上,报纸是对折放在报摊上的,只能展示版面的上半部分,因而将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标题放在版面上部,作突出处理,极为重要。通过加大头条稿件所占面积、加大头条文字的排栏宽度、拉长头条标题加大标题字号以及使头条标题反白等等……都能使头条成为视觉中心。同时要注意不能把版面处理得过于花哨而转移了读者对新闻本身的注意力,这样就能使我们在路过报摊时无意地一瞥,便留住了脚步。《新华日报》改版后标题与正文所占的版面比例在1:2左右,多用大图片、大标题、粗线条分割的办法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穿透力和震撼力。此外,版面表现重大事件时,往往在体现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还需突出一个中心。版面突出的中心就是编者最想说的话。采用多种编排手段,突出一个主题,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慧眼巧用图片。
现代社会是个“读图”的时代。图文并茂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图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报纸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对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形成版面的视觉中心有直接影响。照片为一天的新闻制造气氛,它诱使我们去读一条本来可能会被忽视的报道,或者刺激我们的视觉吸引我们去买一张报纸。由于照片在表现抽象的内容时作用极为有限,于是报纸编辑们寻找了一种新的“药方”:新闻图示。它的好处是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笔墨和最小的篇幅给读者最多的信息,包括图表、图解、地图等。
3、增加版面亮点。
有时报纸头条、二条会让位给政治性内容,读者不感兴趣。此刻,就要在版面的中下部突出读者爱看的稿件,增加版面亮点,使之成为视觉中心,从而改变版面上部大标题、长消息,下部小标题、短消息,报纸头重脚轻的不良版式。在突出处理中下部稿件时,可以采取局部的图案套衬、加大标题字号和所占版面的空间、突出的题图设计、标题形状的奇特变化、加大文章所占的版面空间、独特的花边形式、题图压衬等方式。还可采取“稀有因素”的对比,例如在许多垂直线中有一条斜线,或在许多斜线中有一条垂直线一样,稀有因素往往因数量对比的原因显得异常突出,在画面中成为视觉中心。对比关系是产生视觉刺激的基础,对比包括明暗对比、方向对比、大小对比、曲直对比等。此外,一条有声、有色、感染力强的标题,三言两语便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标题的编排形式多样,标题各行左端平头或右端平头、引题主题副题留白适当、黑白错落有致等均极富现代气息,吸引读者的视线。视觉中心理论能更好地活跃版面,较好地处理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甚至可以通过版面表现力的强弱,明确视觉层次,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编辑的要求,做到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但是,版面视觉中心不能过多,是在版面中需突出两条有时也可为三条重要的稿件或图片时采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版面编排形式,突出处理的稿件过多,也就谈不上视觉中心了。
二、刻画报纸“生动表情”——视觉美感的形成
精良的版式设计能够刻画报纸的“生动表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使报纸充满韵律,韵律不仅是指版式设计富有动感和流畅性,更重要的是编排的内容饶有趣致,既矛盾又统一,从标题的精心制作到内文的详略得当、图片的清晰有味和装饰的可圈可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创造版面美的前提,版面的美感是通过视觉感受到的,版面中各视觉因素结合起来,既统一又变化多样,从而使版面既不觉单调又不显杂乱无章,充满灵性、诗意和美感。
1、丰富新闻的“表情”。
不同的版面有不同的内在灵魂,把握住内涵就能刻画新闻的“表情”。现代的版式设计,已不再是几根线条和几块网纹的组合,它所体现的是报纸的个性,传达的是报纸对新闻的态度,这就要求编辑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有针对性的版面语言来描述新闻,创作出带有“表情”的版面。新闻版的“表情”力求凝重沉稳,处理版式注重大气、庄重,体现新闻稿件的分量和内在的震撼;文体版的“表情”力求活泼和激奋人心,琳琅满目的图片,展示扑面而来的强烈文化气息或观看比赛时的紧张刺激;生活副刊版的“表情”热情、时尚而轻松,透过充满趣味的编排方式,传达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2、视觉效果的多样统一。
现代的版式设计,是让读者在众多的报纸面孔中,不用看报头,一眼就知道报纸的名字,版面的名字,这就是报纸独特的个性风格。没有个性的版面是失败的,就像一张毫无个性的面庞,在视觉上不易让人记住。整张报纸的风格要有统一的设计,形成一个整体,报纸的整体视觉设计正如它的ci形象设计,应该从更深层次上体现报纸的定位、它的办报宗旨以及适应目标受众的欣赏口味;同时各个编辑还要在自己负责的版样上下功夫,在整体风格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又要形成各自的个性风格,逐日规划新鲜的、醒目的版面,达到多样统一的视觉效果。从版面的具体编排而言,各种元素的统一不仅是方便阅读的需要,也是产生视觉美感的需要,过多的变化只能是进一步加重负担,统一从视觉效果来看,更能体现秩序感。此外,有效地利用“节奏”也能使版面产生美感,节奏指同一现象的周期反复,例如,一般好的版式会让多个标题呈“梯形”排列,使得版面产生了音乐般的效果。
3、追求视觉的均衡。
版面设计就是组版元素在版面上的计划和安排。优秀的版面设计,都表现出其各构成因素间和谐的比例关系,达到视觉上的均衡。在绘画的构图理论中,均衡指画面构成要努力使各种力量均等,从而获得一种稳定感。黑格尔说:“在较大幅的构图里,最好的办法是把整体划分为若干容易认出的部分,而同时又不使它们显得零散。”在版面设计中亦是如此,必须把版面中的组版元素作为视觉力感、数量因素、物理因素来考虑,使它们在画面中的分布能够上下左右大体相等。体现对比、统一、平衡、节奏、动感的原则,并处理好主次与聚散、图与地(即背景)、群组与间距、四角与对角线、空白与版面率等等关系。此外,比例法则也是实现形式美感的重要基础,达·芬奇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版面的比例,我们可以采用“三三黄金律”(两条垂直线和两条水平线交汇的四点,是视觉中心);“四分法”(版面作纵三横四分割,几个相邻矩形组合一起,形成美丽的匀称和平衡);“黄金分割”理论(长宽之比为1:0.618,以此设定字号的大小、线条的粗细、围框的大小、点线面组合的比例)等,达到版面视觉的均衡。
三、以视线流畅为出发点——减轻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社会,现代的读者又是多元化的读者,是匆匆忙忙的读者。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谁能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谁就是赢家。大众传播学理论将新闻传播的过程,即从记者采写到读者接受的过程解释为编码和译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如果存在“噪音”,就会影响受传者对传播者传递的信息理解。因而这一过程越短、越简明,传播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我们设计版式,必须服从于简洁易读这一原则,减轻读者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不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从生理学的研究我们知道:眼球只有停下时才看到字,跳动时看不到字;视线由一行读到另一行,眼球在跳动,也看不见字;每次眼停时最多读6个字,眼球跳动次数越多感觉越疲劳……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设计出视线流畅的版面。
1、简化版面的构成要素。
从近几年获奖版面所体现出设计风格,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版面都在尽可能地舍去甩来甩去的走文,繁褥的花线,变来变去的字体,可有可无的花网,追求粗眉头(大标题)、小文章、大眼睛(大图片)、轮廓分明(块面结构)的阳刚直率之美,行文上很少拐弯,不化整为零,字体较少变化,线条又粗又黑。《北京青年报》较早地采用了这种“粗题短文多板块,钢筋结构大窗户”的版式。记者、编辑想说的话非常清楚,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即能一目了然,提高了单位时间、空间里的读报效率。此外,空白也可以使人在读报时产生轻松、愉悦之感,标题越重要,就越要多留空白;而照片上面的空白千万不要随便派用场。美国一位报人对报纸上的空白有过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说:“读者在密密麻麻的版面上看到空白,有如一个疲倦的摩托车手穿过深长的山洞后瞥见光明。”彩报也是如此,如今,有不少彩报编辑热衷于色彩的使用,凭喜好罗列一些漂亮的颜色,涂抹在版面上,色彩过于“凸出”或“凹陷”,翻开报纸,读者有一种在百货公司流览各种颜色面料的感觉,视觉极易疲劳。高明的编辑从不滥用色彩,只是让报纸的颜色更接近于自然,正如达·芬奇所说:“如果你希望使相近的颜色并且排得又要美观悦目,就请注意组成霓虹的阳光的次序”。
2、模块式编排。
模块式编排,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莫恩教授作了这样的解释:“模块就是一个方块,最好是一个长方块,它既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包括正文、附件和图片在内的一组辟栏,版面都由一个个模块组成。”,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是方便读者阅读。现代读者读报时,视线在版面上停留往往只是瞬间。因此,每篇稿件或者把意义相近、相反的稿件都框起来,独立成块,不与其他稿件交叉,就能将读者的视线锁定,产生简化而规整的美感。读者读完一栏自然转到下一栏,不用无规则地穿插跳跃,在读完一栏文字后往往要搜寻下一栏。从视觉心理上分析,模块式有其特定的优势,格式塔派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根据这个命题,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模块设计的优势。如果将一组意义相关、相近或相反的稿件散拼在版面上,那么它们也仅仅是一篇篇独立的稿件;如果将它组合在一个“方阵”之内,就可能产生一种不用文字表达的新信息,甚至出现“1+1大于2”的效果。此外,模块式编排基本上以横题横排为主,从生理学上分析眼球的转动可知,横向阅读比直向阅读省力。本文开头介绍杭州报纸创新的横题编排,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读者在这种版式上阅读稿件,视线以横向阅读为主,移动基本顺畅,用不着因为稿件的藏头露尾而东寻西找,阅读省力。
1、先说《北京青年报》。特别是前几年,该报追求超强度的“视觉冲击力”,版面设计追求感官刺激,“五步三秒”效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曾把读者买报的过程描述为“五步三秒”。要做到在五步三秒里,新闻标题和新闻照片直逼人眼,有极强的吸引力、冲击力,使读者一眼便可发现它,喜欢它,进而产生购买欲。因为倾向于商业性,前两年的《北京青年报》喜欢用大标题、大图片,犹不过瘾,还要大框套小框,框线还粗,还浓丽,当然前提是和谐好看的。想来,那帮美编每天都搞得很累。
话说人文地理。可以理解,北京大气,那北青报也不负北京的水土养育,做得就跟故宫和天坛似的,很有皇家的霸道气质。版面上以浓墨重彩和强对比来增加视觉冲击力,提高实际零售率。例如,版面采用框架式结构,整版都加上全封闭的粗实线。标题根据空间来决定字号,尽可能排满,甚至有通栏的大标题设计,还频繁的使用反白,灰黑色块的反衬使标题显得更加满当。正文的编排也尽可能的排满,几乎没有留白。但前提是,新闻本身好看(说到这,想起参观北京青年报社时,在底楼展示栏上看到的一句话:“新闻是有重量的”),否则,只是版面抢眼,也骗不过素质越来越高的读者。
但《北京青年报》今年作了版面调整,去掉了那些浓丽的粗框线,复归平民化,版面情绪温和多了,爽快多了,新闻版差不多只用细线(破栏问题,现场观摩)。而从阅读上来说,读者的眼睛不累。持续强刺激,再强壮的人也会趴下,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北青报聪明,尽管已做出了独有的风格个性,但还是改版,适宜市场需求,兼具政治性报纸和商业性报纸的特色,既追求利润,又追求政治效应。但仍是“浓眉大眼”的一张“脸”——疏朗大气的硬汉形象。
2、《南方周末》的版面采用竖式的模块结构,这样的设计使得一个版面上多篇内容同时突出,各篇之间的对比不强,视觉冲击减弱,表现出《南方周末》公平分析、客观报道的风格。正文以外,淡化所有的装饰性设计。图片应用少,一般来说,一个版面上只配一两幅很小的图片(当然,特殊情况下也有大图片,如特刊,如第一版位置)。而对色彩的应用也是“吝啬”到极致,正文和标题一律用黑,除报头、分版报头和少数的图片外,整叠报纸不见颜色。
版面对装饰的克制,反而突出了文章自身的张力,表现出报纸的严肃性和对文章质量的极大自信。版面风格整体上看,平稳规矩,严谨有序,但不死板,很有灵性。这种灵性,主要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留白及标题字体的艺术运用。要掌握此火候,还要点功夫的。人家南方周末那帮人,就是文化底子高,且还悟性了得。
《南方周末》的文化版面为吸引读者,设计上强调趣味性、文化性,打破了很多版面设计的陈规旧矩,借鉴了期刊杂志新颖的设计手法,留白,像中国画一样。淡雅有韵味。(我们的彝海和旅游、文艺版等副刊是否可借鉴?原来做新闻周刊时,我们尝试用过)
《南方周末》——“清雅挺拔”的一张“脸”。
3、两年多以前,北京街头出现了一份叫《新京报》的报纸,它疏朗、大气、时尚而优雅的风格吸引了很多高端读者的目光,它不但在内容报道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在视觉上在国内同行中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新京报》是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创办的一张新型都市日报,是中国第一份得到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跨集团、跨地区创办的报纸,承载着中国新闻体制改革与创新的使命。
作为北京新锐主流媒体之一,《新京报》以其丰富权威的资讯、清新时尚的风格,得到了北京市民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化的报纸推广活动及策划特刊,引起了巨大的市场反响。
这次学习中,《新京报》视觉总监何龙盛,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十分欣赏他的文化底蕴、及把其文化底蕴在报纸版面上很好地表现出来。
他提出了全新的版面意识,即:不强迫阅读。
所谓不强迫阅读,就是说,犯不着追求强度的“视觉冲击力”,和版面设计上追求所谓的“轰炸”般的感官刺激。版面视觉设计要力求新颖大胆,在吸收国外报纸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中国文化”的融合表达。
我本人之所以一眼就喜爱《新京报》的版面风格,是因为它传达出这样一些符号感觉:大气、平和、理性、新锐、简约、时尚。
——事实上,《新京报》视觉总监何龙盛也谈道,《新京报》倾心于这样一种平衡:厚重,但不失其轻松;高端,但不失其亲切;主流,但不失其时尚。以简约细腻的版式设计理念,造就清新大气、优雅时尚的版面形象,让源源不绝的阅读快感,从第一印象开始。形式就是内容,形式放大内容,用设计提升报纸格调,让形式呈现出思想。
《新京报》从某种意义上承担着现代版面设计与视觉化整合运作的探索者角色。新京报的定位是时政类主流报纸,视责任感为使命和魂魄,这决定了报纸内容的严肃与主流。当然这不意味着报纸有理由板起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
《新京报》在图片运用、版面设计方面简洁大方,相当的现代。现代都市生活要求简洁清新的版面风格以方便人们的阅读,它们的设计理念、图片运用和视觉部的结构,代表了中国报纸的一种发展方向。(不单纯注重信息量,现代咨讯多,可上网,但报纸必须做好看的新闻)
90年代中后期以来,“扩版增张”成为综合性都市日报快速扩张的普遍策略,如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在一再扩版之后,现在日出报版数都在100版以上。
2003年才创刊的《新京报》,在创刊伊始,就定下日均80个版的高起点。可以说,我国报界在经历“单报种时代”和“多报种时代”之后,开始步入“厚报时代”。(像杂志样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在车上和地铁里都可以看)
“厚报时代”的来临,以及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预示着报纸的阅读方式将从传统的精读方式过渡到速读方式。报纸要做到向速读方式的转变,更多的以视觉方式传递新闻信息。
美国主流大报《华尔街日报》向来忽视图片的使用,但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也开始尝试使用图片报道形式。而大量使用图片、强调速读和易读性的《今日美国》报,如今则成了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据统计,《今日美国》)平均每个版面的“视觉要素”,74%是新闻图片),并且其办报准则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美国其它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报纸。厚报时代为视觉传播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我们深知,一份现代报纸的品质不只系于内容,真正的高水准,必然是内外兼修,形神俱备,厚实的报纸内容和艺术的版面设计并重,理性的文字传播和感性的视觉传播并重。基于对报纸视觉传播流程的整体优化,他们致力于成就一份可读——易读——悦读的报纸。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报纸排版欣赏(报纸排版的技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