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提取码:stwo
《园林》
导演:金明哲
类型: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06-20(中国大陆)
集数: 8
片长: 50分钟
又名: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投拍的纪录片《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共8集,每集约 50分钟,从先秦、汉、唐、宋、明的园林讲起,直至现代。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具象表达园林里的慢生活。
在这个注重精神生活的年代,人们有时会暂时厌倦了迪厅里刺
耳的尖叫声,或是腻烦了酒吧里来往不定的人群,又或是对卡拉
OK厅里聒噪的所谓音乐有了些倦怠,这时候需要用一种安静而不
俗的方式去释放自己,人们选择了去茶园,去有品位的茶园。何谓
有品位的茶园?即指好品质、高质量、上档次的品茶去处。许多聪
明的商家在改进自家茶园经营模式和销售策略的同时,也在不遗余
力的做好影响茶园经营业绩的一件事,就是将茶园从外到内做统一
风格的装饰装修。个性突出的门脸能吸引更多的过路者入内消费,
而环境优雅的室内更能留住大批的回头客。
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渊远流长,“每饮一口芬芳的清茶,就好像
在品味中华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内涵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茶馆
的装饰装修。很多设计师都尽可能地采用了各种最能体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古典设计元素,来创造一个品茗的佳境,而最典型的当属中
国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在福州就有这么一处胜地,给福州人提供
了一个有品位的去处选择,它就是“古堞斜阳易安居”。中国园林
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浓郁的
诗情画意。“易安居”的室内外设计在现代与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
的同时就揉进了中国园林设计手法,“今”与“古”的碰撞造就出
了这个集观赏游玩、茶艺休闲、艺术收藏、音乐修养、商务聚会等
于一体的胜地。但凡去过的人大都有一种“易安居中话斜阳,除却
人间别有天”的美好感受。
“易安居”地处福州著名旅游景点西湖的古堞斜阳一角,占尽
地利之便,符合了园林设计的首条要领相地之说。“古堞”即老城
墙,“古堞斜阳”取意幽美,听其名既知其境佳。而茶园名“易安
居”则表达了主人的一怀释然情义。在“易安居”,无论白天或晚
间,室内或室外,都能让你将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西湖公园里的一条青石小路带领客人来到“易安居”的门庭处
(图一),但见古树虬屈,城堞安详,神像静立,让人不禁迫不及
待地想推开那扇红色朱门,一探究竟。
在这个注重精神生活的年代,人们有时会暂时厌倦了迪厅里刺
耳的尖叫声,或是腻烦了酒吧里来往不定的人群,又或是对卡拉
OK厅里聒噪的所谓音乐有了些倦怠,这时候需要用一种安静而不
俗的方式去释放自己,人们选择了去茶园,去有品位的茶园。何谓
有品位的茶园?即指好品质、高质量、上档次的品茶去处。许多聪
明的商家在改进自家茶园经营模式和销售策略的同时,也在不遗余
力的做好影响茶园经营业绩的一件事,就是将茶园从外到内做统一
风格的装饰装修。个性突出的门脸能吸引更多的过路者入内消费,
而环境优雅的室内更能留住大批的回头客。
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渊远流长,“每饮一口芬芳的清茶,就好像
在品味中华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内涵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茶馆
的装饰装修。很多设计师都尽可能地采用了各种最能体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古典设计元素,来创造一个品茗的佳境,而最典型的当属中
国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在福州就有这么一处胜地,给福州人提供
了一个有品位的去处选择,它就是“古堞斜阳易安居”。中国园林
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浓郁的
诗情画意。“易安居”的室内外设计在现代与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
的同时就揉进了中国园林设计手法,“今”与“古”的碰撞造就出
了这个集观赏游玩、茶艺休闲、艺术收藏、音乐修养、商务聚会等
于一体的胜地。但凡去过的人大都有一种“易安居中话斜阳,除却
人间别有天”的美好感受。
“易安居”地处福州著名旅游景点西湖的古堞斜阳一角,占尽
地利之便,符合了园林设计的首条要领相地之说。“古堞”即老城
墙,“古堞斜阳”取意幽美,听其名既知其境佳。而茶园名“易安
居”则表达了主人的一怀释然情义。在“易安居”,无论白天或晚
间,室内或室外,都能让你将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西湖公园里的一条青石小路带领客人来到“易安居”的门庭处
(图一),但见古树虬屈,城堞安详,神像静立,让人不禁迫不及
待地想推开那扇红色朱门,一探究竟。
的栈道低临湖面,水动且柔,或信步其间赏
荷赏鱼,或凭栏而憩冲泡品茗,乐在其中;
依水堆筑的假山,石静而刚,似静立思考,
二者一刚一柔,动静结合。在这里,白天的
山水在清秀中透着一丝直白,晚间的山水在
绚丽灯光的渲染下象是在静静等待着故事的
发生。有人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
国传统造园一个最主要的特点,那么,造园
艺术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这一方面,
主要即得之于山和水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
玻璃房外青翠欲滴的灌木丛林,幽雅宁静的疏梅竹影,都因了那山
那水的相映成趣而格外俊美融洽,讨人喜爱。
“易安居”的每个观赏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若放上一个
构图框就是一幅幅不同的自然风景画,这也正是园林设计手法中
“移步换景”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撼动,其中当然少不了植物景观起
到的莫大帮助。“易安居”从建筑入口开始的到园子的每个角落,
从迷人的鹤望兰到可爱的猪笼草(图四),从娇媚的红杜鹃到清逸
的滴水观音,从俊逸挺拔的修竹和苍劲盘曲的古榕,随处可见主人
充分利用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而设计
布置的植物花卉。室内的大厅和包间有了植物景观的点缀既丰富了
景观,也达到一定除菌吸尘的作用。而在室外,这些植物(图五)
与山水景观更是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了一块。在品茗的同时,我们用
心灵去体会,“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
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
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
产生的意境美”。
2.3建筑
茶园里除去大厅(图六)、凉台、桥亭等开放式茶座外,还有
大大小小的包间十三个,最大可容纳近二十
余人,最小也可供三四人促膝相谈,供宾客
任意选择。每个包间各有精彩之处,包间名
也与此处美景互相呼应:潇湘水云、卧花醉
月、曲水流觞、笑傲江湖,还有松风、甘霖
等等,茶园主人的文学情节和良苦用心可见
一斑。而临湖而建的三个玻璃包间则当仁不
让的成为大家来此的首选,把自己埋进柔软
的沙发,奢侈地将西湖美景统统揽如怀中,
一壶馥郁神怡的安溪铁观音或回甘带蜜的武夷岩茶将陪伴你享受一
个温馨的下午或是一个静谧的夜晚。
为大家盘点了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包括颐和园、拙政园、网师园等十大园林的相关介绍:地址、相关历史、组成部分、艺术特色等等。
一、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历史背景: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
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2、相关介绍: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
3、艺术特色:
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但它的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
仁寿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听政的大殿。慈禧、光绪曾多次在此召见群臣,接待外国使节。现在央部还保存着清代的原来陈设。展前陈设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仁寿殿之北,有一组戏园建筑。为德和园、颐和园,古代各种建筑形式应有尽有。
排云殿,是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慈禧在园内过生日时接受贺拜的地方。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它北靠万寿山,南临昆明湖,在长廊上漫步,可以欣赏湖山的景色,而且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可供观赏。
乐寿堂,是慈禧在园内居住的地方。室内的陈设,基本上保持当年的面貌。庭院里栽种了几株珍贵的玉兰,并点缀着一块名为青芝岫的巨大的山石。
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桥的造型优美。它西连南湖岛,东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
颐和园共有各种建筑3000多间,游览颐和园,除了园林以外,观赏各种古代建筑物也是重要的内容。以上就是一些关于颐和园的信息。
二、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1、历史背景: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拙政园造景山水并重,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也以水池为中心,各类建筑皆临水而立,亭树楼阁倒映水中,相互映衬。拙政园分东、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一直沿用拙政园名。
园中,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湾池水,岸线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立。池水上一架木桥横跨,可直通远香堂。站在桥上四面望去,园中景致,历历在目。
2、相关介绍: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座,也是最著名的。占地5公顷,内有远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州六鸳鸯馆、留听阁。
远香堂耸立在一个不高的青石台基之上,四周廊庑环绕,堂中四壁皆为透空的长玻璃窗,可观四面不同景致,所以又称四面厅。香洲是一组造型优美的建筑,西而最高处是一座二层楼阁,叫澄观楼。东面是一个三面而透空的茶亭,澄观楼与茶亭之间一个较低矮的连接部分就是正厅香洲。
留听阁在卅六鸳鸯馆西北,阁内有雕刻成云龙图案的楠木落地罩和螺铀雕漆屏风等,雕刻极其精巧。西园的北半部池水环抱着岛屿,岛上有浮翠阁、与谁同坐轩、倒影楼、波形走廊等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景致丰富多采。
三、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南十全街,占地仅0.54公顷,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
1、相关介绍:
至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造园,因面临王四巷(即今阔街头巷),便取谐音而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网师是渔夫、渔翁的意思。网师园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占地仅0.53公顷,但园内山池厅堂布局紧凑。东部住宅区正门在阔家头巷,是封建官僚中型住宅的代表作,大门照墙内盘槐当前,并设有东西巷门。
2、艺术特色:
樵风径在水阁西侧,为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走廊,取意于宋之门问诗句:“归舟何虑晚,日暮有樵风”和杜牧诗句:“陶潜宫罢酒瓶空,门掩杨花一径风”。
月到来亭循樵风径北行可至月到来亭。取唐代文学家韩愈诗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为名。亭中悬大镜一面,镜中之景与镜外之景交相映衬,别有韵味。
殿春移西部内园,占地一亩,园中有屋字、亭廊、泉石、花草,集中体现了苏州庭院布置的匠心,取得了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从看松读画轩那一排花树掩映的镂窗花墙中望出去,只见一片精巧闲静,古朴幽雅的景致,这就是殿春移。
四、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顺德市大良镇清晖路,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相关介绍:
该园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清乾隆年间,为进士龙应时购得。其后,经龙氏数代精心营建,至民国初年,格局始臻定型。
2、艺术特色:
顺德市委市政府对清晖园进行了大规模修缮,面积为2.2万多平方米,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之特色。园内水木清华,景致幽雅,碧水、绿树、石山、小桥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造型构筑别具匠心,花卉果木葱笼满目,艺术精品俯仰即拾。
集建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凸显出我国古园林“雄、奇、险、幽、秀”的特点。其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六角亭、惜阴书屋、竹苑、斗洞、笔生花馆、归寄庐、小蓬瀛、红蕖书屋、凤来峰、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阁等。
五、寄畅园
寄畅园位于惠山横街,毗邻锡山和惠山寺,面积15亩。
1、历史背景:
明正德中1506—1520年,秦*以惠山寺僧舍改作别业,万历时,园再传至秦耀,理荒杂草,变造陵谷,列十二景,借王羲之诗意,改名寄畅园。明末清初,园曾分割。清顺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孙将其合并,并加改筑,延请造园名家张钦掇山理水,疏泉立石,园景益胜。
康熙、乾隆两帝各六次南巡,必到此园,乾隆仿此园于颐和园中建“惠山园”(谐趣园)咸丰同治年间,寄畅园多数建筑毁于兵火,后稍作补茸。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给国家,即作保护性修复;又将园西南角建于雍正时之贞节祠划入园中,后陆续重修园内景点。
2、相关介绍:
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假山依惠山东麓山脉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水流注其中,潺潺有声,园内大树参天,竹影婆婆,苍凉廓落,古朴清幽。
经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山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各,属山麓别墅园林。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绮园
绮园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花园弄。绮园原为“冯氏花园”,为江南典型私家园林风格。
1、历史背景: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1年),园主冯缵斋于此建宅三进,次年冯缵斋综合其岳父黄燮清经营的明代故园拙宜园、砚园两废园之精华,在自己住宅“冯三乐堂”后辟地修建园林,建成了现在的绮园。成为浙江园林中的一颗名珠。
2、相关介绍:
绮园占地一万平方米,水面约两千平方米,树木遮盖面积达七千平方米,整个园林几乎为绿树所覆盖,园内树木近千株。其中古树名木四十余株,均经数百年风雨。
树木有耸立于山巅,有静障于山谷,有展翅于山崖,有俯仰于水畔。还有小竹丛丛,以及攀附高树的藤蔓,蒙络摇缀,翠盖如云。
3、艺术特色:
整个园林的建造,妙用了“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叠山理水园论。其特点是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点缀建筑,与今日以风景为主的造园手法相近;园自成一区,不附属于住宅区;用大面积水域,以聚为主,散为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大假山前后皆有丘壑,与苏州园林因面积小而略其背面的做法不同。园从西侧入口,中建花厅,前架曲桥,隔池筑假山,水绕厅东流向北,布局与苏州拙政园相近,水穿洞至后部大池。
园内有潭影九曲、蝶来滴翠、晨曦罨画、海月小隐、古藤盘云、幽谷听琴、风荷夕照、美人照镜、百鸟鸣春、泥香三乐等景点。
七、莲花池
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中心,是一座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总面积2.4万平方米,池水面积7900多平方米,盛夏时节荷花满塘,故名莲花池。
1、历史背景:
莲花池的"古"源于其悠久的历史。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汝南王张柔重建保州城时始建,明清两代都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
雍正十一年(1733年)于此建莲池书院和行宫,乾隆、嘉庆、光绪、慈禧等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小住。乾隆帝曾多次来这里并赋诗赞美莲池。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
2、相关介绍:
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园林内主要有水东楼、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和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亭、观澜亭等建筑。
秀丽的宛虹桥、曲桥和元代建的白玉桥,参差在假山奇石、林木荷塘间,构成了一幅“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园景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幽雅别致,素有“城市蓬莱”之誉和“小西湖”之称。
八、豫园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市南市区,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历史背景: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从1559年至1577年建造完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因是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孝敬父母而造,取意于“愉悦双亲,颐养天年”,故起名为“豫园”。
豫园曾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是一座揉和了我国明、清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2、相关介绍:
豫园内园系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建,全园面积仅2亩许,但山石池沼、大厅堂室、亭轩楼台一应俱全,花墙小廊,布置得宜,益使小园曲折迂回,疏密有致。
内园还新建有古戏台一座。“点春堂”,因宋代文豪苏东坡的诗句“翠点春妍”而得名,“点春堂”曾是太平天国时期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指挥所。
3、艺术特色:
豫园的围墙,上饰游龙蜿蜒起伏,把园林30多亩的地方分隔成不同的景区,以虚隔作幛景,似隔非隔透出园林丰富的景层,成为豫园内一大特色。园外商肆栉比,中国著名的豫园小商品市场就在这里,与园林建筑浑然一体。
毗邻豫园的城隍庙,原为一座古庙,光绪年间,在庙前后逐渐聚集了不少江湖艺人,加上附近开设有不少茶馆、食肆,这一带变得异常热闹,极富地方色彩。
九、圆明园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1、历史背景:
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
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2、相关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将圆明园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经过多年整修,遗址公署已初具规模,大部分山形水系得以恢复,再现了山水相依、烟水迷离的江南景致。
园内有数十万株树木,复建的少量园林建筑重现昔日光彩,一些重要遗址得到保护整修,形成了以西洋楼为代表的宏大遗址群落。
十、个园
个园位于扬州古城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1、历史背景:
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园内种竹千杆,因竹叶形如“个”字,故名。
2、相关介绍: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
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个园运用不同的石头,分别表现春夏秋冬景色,号称“四季假山”。有春季的山林,夏天的荷塘,秋日的残阳,隆冬的雪狮,无不形象生动。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园林案例百度网盘(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