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内容如下:
1、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教学计划是根据专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课程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
课程教学计划具体规定本课程的基本说明(性质、学分、地位、总体目标)、总体要求、教学时间与教学进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安排建议、考核办法等。
2、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
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又称为教学进度计划表,就是针对承担课程做出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具体安排。主要包括课程、授课主讲教师、教材、学年、上课周数、学时数、本学年(学期目的与要求)、月份、周次、讲授内容、教学形式与建议、课后练习与辅导安排、备注等。
3、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就是从一章或者一单元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
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计划现状:
近代以来,特别是在实行学科课程的条件下,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科的计划,或只是学科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教育结构不断发生变革,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主张对教学计划的结构实行改革。
除了教学以外,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发展体力和增进健康的活动、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等也应列入教学计划。在工具课和一般科学知识课、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普通教育课和职业教育课之间应相互渗透。
在新知识不断涌现的形势下,只有必修课而无选修课的单一结构不能适应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和知识多样性的要求,适当增设选修课,已成为发展的趋势。
书写方法见下面:
认真分析班级的具体情况,这是制订计划的根据和基础。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学校的现实情况,确定教学方针、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再据此确定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确定工作的具体步骤。环环紧扣,付诸实现。
根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缺点、障碍、困难,确定预算克服的办法和措施,以免发生问题时,陷于被动。在实践中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计划。计划一经制定出来,并经正式通过或批准以后,就要坚决贯彻执行。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环节、教学时间安排等。其中教学目标是在员工培训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教学目标也是确定某一具体教学任务或教学班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环节、教学时间安排等。其中教学目标是在员工培训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教学目标也是确定某一具体教学任务或教学班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
教师制订课程教学计划的问题
教学计划形式化
教学进度计划,即教师学期授课计划,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学校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制订教学进度计划马虎不得。但教学进度计划只注重字体、是否简写、有无错别字等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进度计划只是要求对固定表格填空,以至于不少老师把往年的教学计划改个时间、学期等上交就能过关。
教学计划简单化
一些学校的课程教学工作计划只包括课程名称、授课班级、计划学时等内容的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说明,和课次、周次、授课日期等内容的教学进度表两部分。这样的教学计划太简单了。制订课程教学计划,首先要对课程教学对象——学生进行分析,只有摸透学情,才能因材施教,因此,课程教学计划要有学情分析,同时还应有“导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中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和途径等。
在信息化的浪潮下,课程教学计划还要有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计划,即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占用时间、资源来源、资源平台的利用等,甚至还可包括QQ、微信等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计划“教书”化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因此,课程教学计划,不应只是“教书”计划,更重要的,是渗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任课教师要思考“本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这些素养可以与本门课哪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如何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如何通过课程内容的延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精神和再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认真负责、重视细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等问题,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实现课程的素质目标。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教学计划表(教学计划表模板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