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式图
1、将服装效果图标识出来,要求有正、反面。
2、要注意细节部位要与样衣相符,不得有出入。
3、右上角处应标明:款号、尺码(女装为M,男装为L)、长度单位(CM)、产品安全类别(根据具体产品而定)。
二、面料信息的填写
1、货料型号、型号简称、单位、幅宽:根据设计师编制的“商品材料配量估价表”,详细信息由采购部注册。
2、成份:依据采购部提供资料(检测报告、签字后的内联单),对于库存面料,可引用以前资料。
3、用量:依据“商品材料配量估价表”中工艺师(排料)提供的单耗量。
4、备注栏:填写面料的用途。各个部位填写要详尽。
三、辅料信息的填写
1、货料型号、型号简称、单位、幅宽,根据设计师编制的“商品材料配量估价表”,详细信息由采购部注册。
2、辅料应按样衣审核“商品材料配量估价表”的用量。
3、备注栏填写辅料使用部位。填写要详尽。
4、细节描述:
1)缝线钉制类扣件用量需加备扣一粒。注意有的备钮可钉在洗唛反面,有的则需要备钮袋。
2)汽眼底部、四合扣子扣底部需加相应规格的垫片。旋转工字扣底部有的情况下也需加垫垫片,具体要根据面料的性能及厚薄来确定,同时影响其牢度的还有扣件本身的质量、扣脚与面料接触的面积大小。要注意针织面料慎用汽眼等破坏面料组织的辅料。
3)汽眼垫片侧面呈梯形,梯形宽面贴于布面,窄面贴于汽眼。常用于汽眼底部,四合扣子扣底部,有的情况也用于面扣,这要根据面料的厚薄及性能而定。
4)定绳器与橡筋、绳、带规格是否匹配,确认在其在大货生产中不会出现操作困难,并且满足质量要求。
5)带、绳类辅料需加3%损耗。另在缝份外需多加1CM的量作为制作中必要的损耗。绳、带的毛边需进行处理的需增加损耗。
6)拉链长度的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地:上衣门襟拉链的长度=衣长-前领深+前领尖长。要特别注意水洗处理类、棉服类产品拉链的长度的确定。
要着重核实样衣的成衣尺寸是否与工艺单规定的尺寸相符,然后核准拉链的长度,这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误差,因为打样面料与大货面料的缩率不同。所以在封样时,尽量不要辅料代用。
帽拉链的长度=领围-12~14CM(领贴条位置距前中距离5~6CM,拉链位置距领贴边1CM),同时应相应考虑到帽子的尺寸宽度。帽口毛饰条拉链的长度=(帽高 -一端让出的量)*2。
袋口拉链的尺寸确定,应符合设计的具体要求,根据上、下止是否需要外露,确定拉链长度。在公司的实际操作中,尼龙拉链各码可统一定最大码的尺寸,而树脂、金属拉链必需按尺寸要求定出每码的长度,二码并一档,每档1CM跳档。
门襟拉链的尺寸,规定二码并一档,每档1CM跳档。例如:M#为12CM,则,M、S为12CM,L、XL为13CM。
7)封胶袋的规格,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地:用于T恤、衬衣类产品,用于裤子、裙类产品,用于女装单、夹衣类产品,用于男装单、夹衣类产品,用于棉服、羽绒服类产品
8)有印花的款式,需开免烫吊牌。
9)充绒袋:羽绒服专用。
10)备纽袋:牛角扣等特殊扣件,或洗唛上无法缝钉的扣件需要用备钮袋。
四、尺寸信息
1、要注明正确的测量方法。
2、公差的确定要符合款式的要求,不可千篇一律。
3、跳档尺寸符合规定。
4、尺寸信息详尽。
五、配色信息
六、配码信息
七、缝制要求
1、裁剪要求:面料分匹裁剪,同件同向。注意起绒组织的面料倒顺应按工艺要求。
2、缝份要求:
1)各部位缝份宽度,根据所采用的缝型确定。
2)缝份倒向,根据款式效果确定。
3)环缝切边不大于0.2CM。一般地,针织面料四线环缝缝份不小于0.6CM,梭织面料环缝不小于0.4CM。
3、针距要求:厚型织物的平缝机缝迹密度控制在9~10针/2cm,包缝机缝迹密度为6~7针/2cm,薄型织物的平缝机缝迹密度控制在10~11针/2cm,包缝机缝迹密度为7~8针/2cm;装饰线针距根据具体效果确定。
4、缝线要求:厚型织物缝线一般选用20支或40支,薄型织物缝线一般选用60支。
5、缝迹的选用:
1)针织面料采用的缝迹:三线环缝,用于衣片边缘的包边。四线环缝,多用于衣片的缝合。链式线迹,多用于衣片的缝合,特别适用于长的缝口。绷缝线迹,用于折边缝合,及需要搭缝的部位。根据设计要求可作装饰效果。锁式线迹,用于没有弹性的部位、要固定的部位或装饰位置。
2)梭织面料采用的缝迹:多采用锁式、包缝线迹。用衬部位一般在领、袋、腰、袢等部位。根据款式效果的要求确定用衬部位及种类。
7、铺棉要求:
1)领部位用棉应重于或等于大身。
2)袖、帽部位用棉应薄于大身。
3)贴袋面、袋盖、外袋牙、搭门应铺棉。
4)领部位铺棉应特别注意,贴近颈部一层必须铺棉。翻领可单层,立领须双层铺棉。注:根据实际情况掌握。
8、绗棉线要求:
1)各部位经向绗线时,上衣袖肘部,裤膝部、小裆、后裆须增绗斜或横趟。起装饰作用的线条除外。
2)绗线针距,不小于5针/3CM。
3)绗线间距按款式要求。
9、锁眼要求:
1)薄面料锁平头眼,厚面料锁圆头眼。
2)带柄扣应锁圆头眼。
3)扣眼大小与钮扣大小及厚度要配套。
4)有伸缩性(弹性)或非常薄的衣料,要考虑使用锁眼孔时在里层加布补强。
5)要注意锁眼针距与宽窄,疏密宽窄适当。
6)设计有特殊要求除外。
10、钉扣、汽眼要求:
1)对眼对正,平头眼距眼前端0.3CM钉扣。
2)一般地,四眼扣每孔不少于6根线/眼,带柄扣不少于12根线。反面需留线结0.5~1.0CM。
3)四合扣、汽眼及铆钉,松散组织的面料应在反面加垫组织紧密的垫布加固。
11、套结要求:
1)套结规格,长*宽尺寸。
2)套结针迹密度。
12、牵带要求:针织面料肩部位需在后片上夹牵弹性牵带。外套类(带里料的产品)一般在肩缝、腋下、帽顶开刀缝(2处)、袋布、双层袖口需要固定。
13、绳、带类:需预缩。花边、缎带的毛边需要测试是否会脱纱(丝)。
14、锦纶粘扣带袖袢处:毛面在袖片,刺面在袖袢。口袋;刺毛钉在袋布,毛面钉在袋盖。注:特殊情况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15、缝制过程中特别注意事项需重点提示。
16、配色信息(文字表述):应与代码信息的表述相一致。
1)面料镶色
2)缝线撞色
3)印花(字)配色:注明底色、配色。
4)横机类:注明底色、配色。
八、主标、洗标、侧标
1、主标:
【a】、T恤类:商标钉在领后中,领缝向上一针处,号型码钉在主标下口中心位置。
【b】、衬衣类:商标单层钉在后领中,领座上下居中,号型码钉在主标下口中心位置。
【c】、风衣、棉服类:
后领贴与肩缝相连,商标钉在领缝向下2CM处,号型码钉在主标下口中心位置。
后领贴为方形或菱形,商标钉在领缝向下2CM处,号型码钉在主标下口中心位置。
【d】、裤、裙类:商标单层钉在腰里后中,上下居中,号型码钉在主标下口中心位置。
【e】、特殊工艺产品可根据需要设置,放置位置以不影响服装的穿着和产品的使用为宜。
2、洗唛:
【a】、T恤、衬衣、单风衣类:洗唛夹缝在左侧缝,女装距下摆12CM,男装距下摆15CM。
【b】、风衣(有里料)、棉服类:洗唛夹缝在里料左侧缝,女装距下摆12CM,男装距下摆15CM。
【c】、中长、长外衣:洗唛夹缝在左侧缝(衣里),女装距腋下点40CM,男装距腋下点45CM。
【d】、裤、裙类:洗唛夹缝在左侧缝,女装距腰缝(不含腰)向下10CM,男装距腰缝(不含腰)向下12CM。
【e】、其他:顺着缝份倒向,洗唛有款号一面在表面。
3、侧标:
【a】、缝制时要注意其方向性。
【b】、位置按款式具体确定。
九、整烫要求
1、整烫温度:
品种直接熨烫(OC)垫干布熨烫(OC)垫湿布熨烫(OC)
棉 175~195 195~220 220~240
麻 185~205 205~220 220~250
毛 160~180 185~200 200~250
桑蚕丝 155~165 180~190 190~220
柞丝 155~165 180~190 190~220
涤纶 150~170 185~195 195~220
锦纶 125~145 160~170 190~220
维纶 125~145 150~170 180~210
腈纶 115~135 150~160 180~210
丙纶 85~105 140~150 160~190
氯纶 45~65 80~90不可垫湿布
2、整烫方法:
根据不同的面料和款式选择熨烫方法。注意毛绒织物的熨烫不可压倒毛绒。
十、包装方式
1、标识牌放置:
上装:商标吊牌处于明显位置。主吊牌(条形码)、合格证、免烫吊牌依次用尼龙针钉在尺码标背面。
下装:可按上装钉挂,也可挂于裤袢上。
2、各类产品的整叠方式:
T恤、衬衣类:两袖反折,再上下对叠,前片摆在正面。内衬防潮纸。
裤类:左右对折,再1/3折叠,门襟一面摆在正面。内衬防潮纸。
裙类:上下1/2对叠,门襟一面摆在正面。内衬防潮纸。
扩展资料:
服装工艺单制作小技巧:
1、关键:主布/配布的颜色搭配与使用部位,要绝对正确且清晰。错了的话就是整批货玩完。
2、关键:辅料/配饰的颜色搭配与使用部位,要绝对正确且清晰。错了的话就是整批货玩完。
3、关键:印花/绣花/烫钻/订珠的颜色搭配与部位,要绝对正确且清晰。错了的话就是整批货玩完。
4、度尺批示图要给,车间师傅可以以此帮你把关车间的产品尺寸。
5、车缝工艺那一档,会车缝懂得怎么做就可以多写点;不懂就可以写“做法跟办”(前提是样办做法正确)
6、当然还有订单数字与包装方法要清晰不能出错了。
服装生产的工艺分析
工艺管理工作可分为工艺分析、工艺制定和工艺贯彻三个阶段。服装企业进行工艺分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针对客户定货要求或来样、来料进行的工艺分析;另一种是根据市场需求自行设计产品的工艺分析。工艺分析是工艺设计的基本依据。
一、产品的技术要求
1、原辅材料的基本性能首先要弄清原辅材料的品名、品号、规格、花色、颜色、色号以及物理和化学性能,如色牢度、缩水率、耐热度等。
2、产品的号型系列及名称产品号型系列及名称要与要货和约或设计任务书或生产通知单、实物样品的要求相符合。
3、产品的规格尺寸要求明确量制;产品零部件形状及规格要求;所提供的是人体净体尺寸,还是服装成品尺寸,产品各部位规格尺寸的测量方法。
4、产品加工制造的手段如采用的专用机器和设备,采用的技术手段。
5、产品的工艺组合方法如零部件的安装,各部位缝合要求及全部件的组合顺序等。
6、产品采用的标准是国家标准,还是部颁标准或企业自行制定的标准。
7、数量及搭配每箱盒的数量及各档规格、花色搭配是否与总数要求相符。
8、商标及其它标志使用何种商标、吊牌、尺寸标志、成分标志、洗涤说明以及其它标志,代号的具体订法盒安放部位。各类标识所指内容与要求相符。
9、熨烫方法和要求采用的熨烫工具和各部位的熨烫方法和要求。
10、包装要求包装的方法和包装时所用的材料;折叠的方法;包装的规格、数量、包装物的麦头、标志等。
11、其它特殊要求通常指超越正常标准范围以外的要求及质量评价指标。
二、服装产品的技术标准
(一)、质量标准
我国的服装质量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三级。服装质量标准的内容包括:
1、标准名称
2、适用范围
3、规格系列包括
4、材料规定
5、技术要求
6、等级划分规定
7、检验规则
8、包装及标志、运输、储存的规定
(二)、服装质量技术标准的指标
1、质量评分
2、质量等级分为优良、一类、二类、三类等。
3、合格率是指全部制品中合格品的比重。
合格率=合格品数量/(合格品数量+不合格品数量)×100%
4、等级率指产品某一等级在合格品总和中所占比重。
等级率=等级品数量/合格品数量×100%
5、返修率在送检产品中被退回重新加工产品的比重。
返修率=返修品数量/全部送检数量×100%
6、调片率因原料织疵及缝制加工中造成的坏片在所需材料总数或生产总件、条数中的比重。
调片率=调片耗用原材料数/正常耗用原材料×100%
调片率=调片数/生产总数×100%
7、漏验率一是不合格品前道漏验率,二是前道检验漏验率。
不合格品前道漏验率=后道检验剔出的不合格品数/(前道检验剔出的
不合格品数+后道检验剔出的不合格品数)×100%
前道检验漏验率=后道检验剔出的不合格品数/前道检验数×100%
8、废品率
废品率=废品数/(合格品数+不合格品数)×100%
服装生产工艺的制定
服装生产的工艺方案是服装生产及产品检验的技术标准,制定服装工艺方案,可使服装生产符合产品的规格设置、质量要求,合理利用原材料降低成本,缩短产品设计和生产周期,搞效率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一、工艺方案制定的内容
(一)、生产总体工艺制定
生产总体设计包括服装厂规模和生产品种。总体设计表,详细说明本企业生产的品种及各部门人员的分配情况。设备配置表,指根据生产品种在各道工序所需的设备进行列表。
(二)、生产准备工艺制定
1、设计图包括服装款式正视图、背视图的白描图。
2、内外销订货单根据客户的要求拟定,详细说明客户订货项目和包装要求。
3、生产通知单计划部门根据内外销订货单制定生产任务单,并交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再安排生产。
生产通知单
合约对象交货期月日生产组辅助料
品号品名
面料夹里颜色规格及搭配交货期
包装要求
商品
吊牌
织带
塑袋
纸盒
纸箱
开单人:日期月日
4、物料明细表将一件衣服所用面料、里料的样卡列在相应的使用栏中。
物料明细表
合约地区品名
编号数量
原料使用辅料使用
面料(附样卡)里料(附样卡)规格种类 S M L XL
里缝缝线
外缝缝线
拉链
钮扣
按扣
牵带
锁扣眼线
包缝线
商标出样
5、原辅料测试纪录表测试数据有耐热、色差、色牢度、缩水率等。依据测试数据,确定裁剪、缝纫、熨烫等工序的工艺要求。
6、样板复核单主要是尺寸复核,复核样衣与样板的差别。复核的数据一般有衣长、胸围、衣领、袖长等。根据服装品种的不同,复核部位也不同。
7、原辅料定额表将所有原材料列入表中,可看出定额用料和实际用料的差额。
原辅料定额表
货号品名规格
任务单编号数量 S M L XL
原辅料名称门幅规格定额用料平均用料定额总用料平均总用料损溢
面料
里料
衬料
拉链
钮扣
缝线
备注制表
制表日期
8、首件封样单第一件样衣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以便批量生产中进行改进。
(三)、生产阶段工艺制定
1、样板管理样板领用与归还的原则。样板领用与归还时,都要经过相应的手续,签名、检查、审核等。
2、分床工艺要求符合生产条件规定的层数和最大长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重复劳动;节约面料,方便排料。
3、排料工艺要求遵守服装制作的工艺要求;保证设计要求;节约面料;选择合理的排料方法;防止漏板现象。
4、铺料工艺要求保持面料平整;布边对齐;减少铺料过程中对面料的拉力,并在铺料完成后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裁剪;注意面料方向性;采用格针扎在要求部位保证对条对格的准确。
5、裁剪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裁剪设备;保证裁剪精度,即保证衣片的形状或规格尺寸等;合理控制裁剪温度。
6、验片工艺要求检验裁片的重要部位在尺寸、形状上与样板有何偏差,其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第一层和最后一层的裁片偏差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剪口、定位孔打得是否准确,有否有漏打现象;有对条格对图案要求的面料,应检验相应衣片是否能对上条格和图案;检查裁片的边际是否有毛边,破损现象,是否需要换片;检验裁片是否圆顺,是否有走刀现象。
7、打号工艺要求打出的字迹清晰、持久;打号部位准确;绒面面料,采用贴标签的形式;衬料,一般只需打出规格号。
8、粘合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粘合设备与工具;粘合后裁片无极光、气泡,剥离强度较高;粘合时考虑面料本身的性能。
9、生产加工工艺流程是制定生产工艺的基础,也是安排流水线和配置人员以及准备和安装工艺设备所必需的技术资料。
10、生产工艺单用于服装具体规格及部位的质量要求。
11、工艺卡是服装生产中,总体工艺规程的具体工序的体现,是加工产品技术规范的细则,是进行品质控制的依据。
12、工序定额包括裁剪工序定额标准、缝纫工序定额标准、锁钉工序定额标准、整烫包装工序定额标准。
13、整烫工艺要求根据各种面料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工艺参数,即压力、温度、湿度与时间要适宜;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与数量,选择合适配套的熨烫工具与辅助工具;样额按照不同种类服装的熨烫顺序进行,避免极光等现象出现,保障产品的一致性;正确操作专用设备。
14、产品质量分检表纪录产品中间抽料检验与产品最终检验情况,避免重复失误,是服装厂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步骤。
15、成品验收率包括质量和数量两方面验收,要根据定货合同或产品设计任务书的相关内容,由定货单位和生产单位共同进行质量验收,清点数量。
16、成本计算单对成品服装进行核算,成本计算除了考虑主辅料外,还应考虑工人工资、设备损耗、包装费用、水电费、产品加工费等。
服装生产工艺单是服装中的生产一个重要的技术文件。它规定某一具体款式服装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指标。是服装生产及产品检验的依据。
工艺单编制的是否正确规范,直接决定了服装生产是否能够符合产品的规格设置和质量要求。是否能够合理利用原材料、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周期。
编制工艺单的依据
客户提供的文字说明及企业试制的确认样衣、合约单指定的规格、款式、型号、及生产批量。客户提出的补充意见,样品试制记录及改进意见、产品技术标准,或客户的特殊要求。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服装产品工艺单(什么是服装生产工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