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产生以来,人们无时不刻不在探索新的设计,但在这些过程中,仅有少数人的行为或成果成为"流派".因为它们首先意识到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并作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探索,这样,他们的成果才被人们接受,被历史承认。在设计史上,西方即有重理性(例如包豪斯)也有重感性的(例如工艺美术运动)的阶段。莫里斯蔑视和反对机械生产的科技理性的工艺美术运动理论,他们认为脱离了人的天性思想和手工创造的机器工业生产是不能有出路的,只有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才能将人类设计美学发扬光大。西方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理性.说到理性,有一个国家不能不提,那就是德国,德国文化对整个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西方文化大厦的结构中如果拆除德国,那么大厦将无法站立.要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语也会象英语,法语一样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工业设计真正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来自德国. 1907年成立的德国制造联盟开始探索设计与工业的有机结合,穆特修斯和威尔德都在理论上有所发展,联盟设计师贝伦斯更是在实践中将工业与艺术完美结合,成为一代设计先驱.新技术不断震撼着古典美学的基石。终于在 20世纪初诱发美术革命,产生了机器美学以适应世界的飞速发展,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以画笔抨击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信条,崇拜科技并主张基于科技来创造和理解艺术。德国不愧为理性主义的堡垒,20世纪年代德国包豪斯学校引爆了用理性思考取代狂热梦想的设计思想的重磅炸弹.它的冲击波已经震憾了整个地球,更重要的是它冲进了人们的头脑.其理论成就获得一个高规格的称呼:"现代主义",代表了整个古今时代设计精髓的融汇,"后现代主义","有机现代主义"都是以它为参照物的的反义或同义的衍生物。包象斯深奥的抽象美学所体现出来的严峻,简练,少装饰成为一种高审美水准的象征.说到德国,其国民对信念的执着可谓"高处不胜寒,无敌真寂寞".无论世界设计思潮风云变幻,一日千里,德国理性主义思想总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巍然不动",即使是在高技派,高情感,反设计,交织错落的当今"后工业社会",理性主义仍在设计风云录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典型代表就是德国电器巨擎布劳恩公司,1951年 Artur Braun和 Erwin Braun兄弟接管了父亲的公司,自从聘请了拉姆斯(Dieter Rams)等年轻设计师成立设计部以来,"秩序,和谐,经济"的设计法则一直沿用到今天,布劳恩不盲从奇异的所谓"时尚设计",而认为设计的深化应该是有技术根据并是逐渐的.布劳恩的产品售价比同类的日本,香港货高出数倍却仍倍受到欢迎,是因为它给人的是出色的质量和高品位,严谨的艺术象征.德国式的理性也有德国人试图打破,其中就有"设计怪杰"科拉尼,他的设计造型自由,具有强烈的仿生意味和变化意识.其实,科拉尼本身就是空气动力学专家,他的许多运输工具设计看似怪诞却是有其空气动力学的理论依据的.现代主义设计是以批量销售的市场为前提的,设计师逐渐意识到从个人主观的艺术感受出发的设计并不能满足大众的需要,为了适应各类消费者的需要,设计师个体的狂热个性逐渐被克制住了,设计演化成一项集体的活动,变成美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科学互相妥协的结晶,这就是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设计的发展终究跳不出"辩证法"这一如来佛的手掌,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上升规律对设计风格的变迁仍是十分贴切的,现代主义的冷漠被人厌倦之后,20世纪 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的"有机现代主义"以其非正规化,人情味和轻便,灵活开始兴盛.60年代的"新现代主义"似乎为设计界吹进了新鲜空气,其实也是 20~30年代现代主义的换汤不换药地继承发展,它推崇几何形式和机器风格,与现代主义不同的是新现代主义更注重几何形式的抽象美和高品位.当然,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商业办公机构的发展对秩序,冷漠,严肃格调的要求也为它推波助澜.与新现代齐头并进的还有"高技术风格".它不仅仅是理性科学的体现,而且在感性的美学理论上大胆地夸张高新技术.高技术派对采用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高新技术表现出极高的乐观和崇拜.有机现代主义是探索如何使现代主义的冷漠刻板更具情趣和人情味以使其更适于有血有肉的人.而高技派则认为人应该抱着对高新技术无比乐观的态度去适应高新技术及其深远的社会影响.1976年,英国建筑师皮阿诺和罗杰斯的设计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震动世界,它不仅坦率地暴露了结构,而且把电梯,水电空调系统的管理都装在幕墙之外,并且涂上鲜明的颜色加以区分,造成一种令人嗔目结舌的视觉感受.当时的高技术风格的家电的技术含量被大大夸张了,面板上控制键和显示仪表密布,看上去象尖端科研使用的专业仪器.高技风格在反传统,纯技术方面走向了"根限主义".物极必反,高技风格产生的同时,POP风格闪亮登场.POP以追求形式异化.风格鱼龙混杂,同时强调视幻效果和光怪陆离,讲究趣味恢谐奇异,甚至借用风格牛马不相及的人和物品形状来进行设计,终于走向了形式主义的极端.但是,它们出现又预示着设计史上的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是后现代主义的战斗檄文.它用"少就是乏味"代替"少就是多"的现代主义名言,它与现代主义绝非一脉相承因而最直观的名称应该叫"反现代主义".后现代试图用文脉主义,引喻主义,装饰主义来重建被现代主义湮没了历史和传统.就象理性的包豪斯只可能在德国出现一样,激进的后现代设计组织"孟菲斯"只可能在意大利出现.这正如严谨,高质量,高性能的奔驰房车出生在德国而意大利则是"新奇,刺激,高品味"的法拉利跑车的故乡.激进设计(Radical designs)把理性主义设计观当作发挥个性风格的障碍抛到了九霄云外.自称"反设计"(Anti-Design).激进的"孟菲斯"的出现虽然与意大利当时的工业现代化程度和经济状况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意大利富有激情的民族特性.意大利拥有世界上最火爆的足球市场,足球及相关产业已占到意大利整个经济馅饼的十分之一,这与意大利球迷乃至整个民族的强烈激情分不开的.60年代开始,激进设计组织开始涌现.但风格不够鲜明,影响不大,尚未形成气候,1976年成立于米兰的阿契米亚画廊又将激进设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成员有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曼地尼(Alessandro Mendini)等,可谓人才济济.但它仅停留在"画廊"的文化活动层次,没有产品设计实践.真正功成名就的是 1981年成立的孟菲斯设计集团.它的设计准则是所谓的"Kitch",kitch是德语词汇,其含义大致指浅薄,新奇,时髦,眩烂等.孟菲斯是从感性的人文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科学的理性开始设计.无论从材料,形态,色彩上都故意打破常规,以乐观,喧闹的态度直面人生,同时它又不仅象看上去那样天真滑稽,许多孟菲斯作品中暗含着动物,人形的隐喻.设计师的设计不是肤浅随意的,孟菲斯作品常常被试图赋予于某种生命的灵性. 20世纪以来,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经济发展一日千里,所以尽管也有人宣扬核恐怖或机器奴役人类的技术悲观主义思潮,但技术乐观主义还明显地占了上风.但是,从 60年代起,科技的负效应日益显露,因而又引起人们的关注.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描绘了污染使春天的死一般沉寂的景象,深深地震憾了人们的思想.1972年联和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人类环境宣言》.人们开始意识到正确处理人与科技的关系,保护环境的迫切性."高技派"一味炫耀技术的伟大,认为技术是至高无上的,它的缺点逐渐被人们认识,人们开始通过人本思想来正视科技,有的前卫设计师甚至开始批判对科技的盲目乐观态度.于是,所谓的"超高技设计"应运而生,"超高技"是与"高技派"对立的异化物,将技术当作一种符号加以嘲弄和挖苦.伦敦的"独体集团"(one off)的骨干分子隆阿拉特(Ron Arad)于 1980年设计了一套"混凝土音响"将现代高保真电器装置在从废弃工地上捡来的混凝土块上,以颓废的形式来讥讽对高技术的盲目崇拜."超高技"的技术悲观思想注定了它是短命的.它的作品与生活距离太远,但它的意义不在于它的作品,而在于它的精神为盲从科技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同时,在设计风格上,后现代主义"宁可丰盛过度,也不要简单贫乏"理论同样受到了责难,朴素的美学观又在对繁复设计的批评声中开始成长.但是,这一次提倡简洁的设计思潮其实质不象包豪斯那样"非常理性",其中包含了强烈的感性因素,正如《易经》认为朴素的自贲是复归于平淡,是最高境界的美,平淡素静比华丽繁缛更加崇高.江南才子郑板桥有诗云"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疏疏落落,何必重重叠叠".体现了"少就是多","少能胜多"的高雅审美价值观.2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极少主义(Minimalism)从近乎混沌的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它较之现代主义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感性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一种设计风格,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被抛弃了,物欲被淡化了.极少主义追求清心寡欲以换取精神上的高雅与富足.这种思想与靠消费支撑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是格格不入的."节约是美德"仅出现在战后经济复苏期.然后以"消费是美德"振兴经济.在产品大量积压,经济停滞时期,有人甚至提出"浪费是美德".实际上,极少主义是一种极端的形式主义,崇拜"干净利落"到了不惜代价的程度,比如说室内设计没有门框,没有踢脚线和地板,一切必要的细部均毫不留情地"枪毙".这样的极端思想反而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以及对高性能材料的要求,变成一种"浪费".极少主义的思想家有英国的波森和赫斯特等.毕竟,极少主义思想过于"超凡脱俗."响应者为数甚微.无独有偶,以迈克格雷夫斯(Michacl Graves)和迈耶(RMeier)为代表的"白色派"(The whiter)也是这种思潮的代言人.但它以极少的直线语言来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它与"兼收并蓄"的后现代主义仍是水火不相容.工业设计产生以来不变的话题"简洁美"又有了一个新的诠释.在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没有哪一种流派能够一统天下,也没有什么权威去剥夺某些流派存在的权力.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最近出现在汽车设计上的"新锋锐"风格就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与刚挺有力度的"硬线条"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感性认识,理性推理的协谐.成为造型设计形式的新引导趋势.总之,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形式之间只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
平面设计范围太广,不知道阁下具体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平面设计?(1)用一些特殊的操作来处理一些已经数字化的图像的过程。(2)它是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内容。一、理解平面设计了解设计的定义和概念将是了解设计的第一步,有助于了解我们作为一名准平面设计师的职责范围。 1、平面设计的正名与分类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包括很广的设计范围和门类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等,而平面设计现在的名称在平常的表述中却很为难,因为现在学科之间的交*更广更深,传统的定义,例如现行的叫法“平面设计(graphis design)视觉传达设计、装潢设计……,这也许与平面设计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设计无所不在、平面设计无所不在,从范围来讲用来印刷的都和平面设计有关,从功能来讲“对视觉通过人自身进行调节达到某种程度的行为”,称之为视觉传达,即用视觉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而装潢设计或装潢艺术设计则被公认为极不准确的名称,带有片面性。现在,在了解了对平面设计范围和内涵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看平面设计的分类,如形象系统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行录设计、包装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可以这样说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设计。另外,商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很显然是存在的。 2、平面设计的概念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感动他人的能量,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的信息,事实上她更象人际关系学,依*魅力来征服对象,你的设计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吗?是一见钟情式的还是水到渠成式的,你需要象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还是一个不修边幅的叛逆之子,或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事实上平面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却又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你事实上是“出卖”感情的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3、平面设计的特征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明白严谨的态度自身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振动。二、平面设计之路设计的学习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路,因为这是有设计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决定的,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不管你曾经如何如何,在进入设计领域之后,你以前的阅历都将影响你,你都将面临挑战与被淘汰的可能,正如,想要造就伟大永远不可能是依*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达到的一样…… 1、你确认你要进入这一领域吗?--设计师的知识结构设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必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及信息获取方式。第一步: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第二步:你会画草图吗?1998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调查结果,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10项技能第一位就是:“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着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画艺术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的设计的基础!”第三步:你还缺少什么?缺少对传统课程的学习,如陶艺、版画、水彩、油画、摄影、书法、国画、黑白画等等,太多太多,你还是问问自己吧!不管如何这些课程将在不同层次上加强了你设计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最关键的是让你明白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你发现你自己的个性,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四步:“我可以开始设计了吗”?当然不行,你要设计什么?正如你要开始玩游戏了,你了解游戏规则吗?不过你不用担心,你已经进入了专业自身的学习,同时也意味着你才刚刚开始,你将不折不挠,不浮躁不抱怨、务实的、实事求事的态度步入这一领域。我们以标志设计为例,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背景知识,标志的意义、标志的起源、标志的特点、标志的设计原则、标志的艺术规律、标志的表现形式,标志的构成的手法、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为什么可口可乐会红遍全球;为什么我们渴望穿Lee牌牛仔裤?作为一名设计师,你对我们周围的视觉环境满意吗?问问自己,你的设计理想是什么?第五步:你能辨别设计的好坏,知道为什么吗?上一步通过对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知不觉你已经进入了设计的模仿阶段,为了向前我们必须回顾历史,既而从理论书籍的学习转变为向前辈及优秀设计师学习。这个阶段伴随着一个比较长期的一个过程,你的设计水平可能会很不稳定,你有时困惑、有时欣喜,伴随着大量的实践以及对设计整个运转流程逐渐掌握,开始向成熟设计师迈进。你需要学会规则,再打破规则。 2、你能成为优秀出众的设计师吗?--对设计师的要求(1)、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A、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B、发明创造的能力 C、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 D、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E、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应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应概括当代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真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起码你应当明白,优秀的设计师有他们“自己”的手法、清晰的形象、合乎逻辑的观点。(2)、设计师一定要自信,坚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品味。不盲从、不孤芳自赏、不骄、不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为个性而个性,不为设计而设计。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有独特的素质和高超的设计技能,即无论多么复杂的设计课题,都能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用心思考,反复推敲,汲取消化同类型的优秀设计精华,实现新的创造。(3)、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职业,设计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和设计师人格的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决定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就是人格的完善程度,程度越高其理解能力、把握权衡能力、辨别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将协助他在设计生活中越过一道又一道障碍,所以设计师必须注重个人的修为,文人常说:“先修其形,后练其品”。(4)、设计的提高必修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设计师的广泛涉猎和专注是相互矛盾又统一的,前者是灵感和表现方式的源泉,后者是工作的态度。好的设计并不只是图形的创作,他是中和了许多智力劳动的结果,涉猎不同的领域,担当不同的角色,可以让我们保持开阔的视野,可以让我们的设计带有更多的信息。在设计中最关键的是意念,好的意念需要学养和时间去孵化。设计还需要开阔的视野,使信息有广阔的来源,触类旁通是学习平面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艺术之间本质上是共通的,文化与智慧的不断补给是成为设计界长青树的法宝。(5)、有个性的设计可能是来自扎跟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设计思想,民族性和独创性及个性同样是具有价值的,地域特点也是设计师的知识背景之一。未来的设计师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每个民族的标志更多的体现在民族精神层面,民族和传统也将成为一种图式或者设计元素,作为设计师有必要认真看待民族传统和文化。
世界现代设计史的流派如下:
1、20世纪以前:工艺美术运动(美国称芝加哥流派)、新艺术运动(德国称“青年风格”奥地利称“分离派”)
2、20世纪之后:装饰艺术运动、流线型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俄国有“构成主义”,德国有包豪斯,荷兰有“风格派”)
3、50年代后:国际主义
4、60年代后有后现代主义(其中有高技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微建筑风格),以及意大利的孟菲斯,阿基米亚等。
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至今已走过了200余年的风雨历程,其不仅从根本上颠覆了18世纪以前的传统艺术思想,同时也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创作形式以及感受方式,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从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的150年间,现代设计思潮如涌,流派迭兴。千姿百态的设计风格一时间波澜壮阔,蔚为大观。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分别为探索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工业化设计的探索、现代主义的确立、国际风格的垄断及没落、多元化风格的设计时代,以时间阶段为线索来梳理艺术设计风格历史演变,最后以设计本体的回归来点明本书要义,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生意盎然。
设计是大众、实用,不仅仅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现代设计理论,其实包括范围很广阔,主要包括了现代建筑史论、工业产品设计史论、平面设计史论、时装设计史论、广告设计史论等等。
而在每一个范畴中,又有派生的理论分支,比如在建筑理论中,又有室内设计、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等的理论分科,体系宠大。
它是对世界现代设计史的源流、发展及现状进行通论式的阐述,描述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的各个时期重要流派、重要人物、重要作品,展现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基本轮廓、构建基本框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世界现代设计史
百度百科_现代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平面设计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平面设计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