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书画作品展示(著名书画家杨星泉诗词书画作品欣赏)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书,即是俗话说的所谓的字,一般写字,只求正确无讹,在应用上不发生错误即可。倘若图书馆和博物馆把一般人写的字收藏起来,没有这个必要。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书画艺术的展览邀请函,欢迎大家参阅。

书画艺术的展览邀请函1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资源联合会佛学艺术研究院兹定于 20_年 10月 22日上午9:30在中间建筑艺术家工坊举办《翰墨丹青菩提心》佛学艺术书画展。真诚邀请您莅临参观指导,感谢您的支持。

主办单位:

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文化部)

中国资源联合会

香港玄奘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

中国资源联合会佛学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

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文化部)

中华养生书画研究院

中国禅佛书画院

中国高尔夫网络电视

北京市华商会

陕西三原于右任书法学会北京分会

书画艺术的展览邀请函2

活动意义:

为了让学院师生的书法爱好者能够有一个互相切磋交流的平台,也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了解书画艺术,懂得书画艺术。丰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理念,推进广大同学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鼓舞同学们发挥自身潜力,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爱校园,爱文化的情感,使同学们提高书画的鉴赏能力。

书法展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作品展览+交流

展览时间:20__年6月21日至6月25日

展览地点: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展览厅

开幕式时间:20__年6月21日14:00

开幕式地点: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

交流时间:20__年6月21日15:00

开幕式流程

1.介绍领导,嘉宾

2.介绍本次书法、绘画比赛情况

3.宣读获奖名单

4.颁奖

5.领导致辞

6.参观展览、交流

书画艺术的展览邀请函3

我院准备于20_年12月份在福建省福安市会展中心展厅举办一次全国性书画作品展,诚邀各书法家、美术家及爱好者参展,并邀请部分中国书协、美协驻福建的会员以及当地的领导、新闻媒体参与评审和参观,大家觉得怎么样?

不收费,不退稿,均发给优秀作品证书,展览过后选出优秀作品200幅印制成册,免费

寄给每位入选作品的作者。来稿请写明作者具体地址,以备寄《20_年中华书画展优秀作品集》。

内容要求:积极进步,健康向上

尺寸要求:六尺整张及以下

作品请寄:

中华书画院王智

邮编:3___联系电话:

截稿日期:20_年11月30日(以收到日期为准)

还望书画界朋友们不吝赐大作,重在会友,重在交流,以后每年举行一次。

书画艺术的展览邀请函4

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

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德市武陵书画家协会主席、知名书画家张中华先生决定于20_年“元旦”节期间在常德市建设路丝瓜井社区服务中心举办其近年创作的100幅书画精品展览。所展作品将全部由著名收藏家刘民楷先生珍藏.现特邀请您光临!指导!

开展时间:20_年1月1日上午10点

展览时间:20_年1月1日—6日(上午9点—下午5点)

展览地点:常德市建设路丝瓜井社区服务中心三楼(常德市民政局斜对面)

qq:765504338手机:刘民楷张中华

张中华新浪博客网址:

主办单位:常德市文联《年轻时代》杂志社

常德市武陵书画家协会

常深民楷展览馆

常德市武陵书画家协会

常深民楷展览馆

20_年12月

书画艺术的展览邀请函5

您好:尊敬的__________老师

我公司在美丽的世界风筝之都潍坊,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历史上的古九州之一。久远的历史给潍坊境内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群带,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和遗像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地处齐国故地的潍坊,自古以来人才辈出。齐国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北宋画家张择端,诗人李清照等文化名人灿若星辰。原籍他乡而在潍坊为官做事的名士,也为数众多。北宋宰相寇准、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清代郑板桥还有近代画家郭味蕖、于希宁等名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文墨迹,至今流传于世,为中外游客所仰颂。

潍坊是艺术文化比较繁荣城市,我公司与潍坊博物馆在20_年中秋来临之际,在美丽的潍坊举办一次《江山多娇---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特别邀请老师您参加。

本次画展将于20_年9月5日-8日在潍坊博物馆举行。活动内容具体如下:邀请相关文联领导、社会名流、企业家、老一辈知名书画家及书画收藏家等相关人员参加本次画展,展示书画家的不同风格作品,互相交流书画艺术,探讨书画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创新。

合作媒体:潍坊晚报、潍坊日报、中国书画家报、中国书画报、当代美术、艺术导报、艺周刊、美术同盟、新浪、搜狐、网易、人民网、新华网等。

参展作品要求:

(一)国画、书法、油画等现代艺术作品。

(二)参展作者须精心创作,每人参展作品不少于5幅,不多于10幅。

(三)参展作品单幅原则上不小于4平方尺,由作者本人自行装裱成卷轴或镜心。

书画艺术的展览邀请函6

刘红卫先生(女士)台鉴:千年古刹万寿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城西北部,唐大顺二年(891年)僧道元建,迄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现还生长着唐朝时的茶树。北宋著名禅师、苏轼佛门挚友佛印曾于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万寿寺并捐资建寺(古迹尚存)。宋明清历代皆有重建,道光间(1821—1850年)毁于火,同治六年(1867年)六月重建后保存至今,成为罗源县最著名的'千年古刹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寺院落实国家宗教政策,梵音大振,佛日增辉,又进行了大规模重修,现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万寿寺坐北朝南,四面环山,苍松翠竹,景色怡人,为修行旅游的好去处。为弘扬中华国粹,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万寿寺文化氛围,决定在寺内建一楹联书法艺术九曲回廊,我会素仰您的艺术成就与社会影响,故不揣浅陋,恭请您拔冗惠赐一件楹联书法作品,勒石以记,辉照蓬壁。

一、约稿要求:

1、楹联内容:(附后)

2、作品尺寸为150cm×25cm×2,用纸不限,书体仅限楷、行、隶、篆四体,要求落款清楚,钤印清晰。

3、此次约稿仅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或已具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的作者。

4、总约稿数为100件。

二、邮寄要求:

1、为确保作品顺利送达,请使用挂号或特快方式邮寄。

2、请您附寄200字左右简历一份、名片一张以方便主办方与您联系。

三、作者待遇:

1、凡被确定采用的作品,主办方即向作者回赠【中国寿山石】印章一方(材质:寿山老岭石,规格7×3.5cm,由寿山石雕刻名家何马设计制作,配特制锦盒)。

2、您的作品原作由万寿寺永久收藏陈列,并颁发收藏证书。您持收藏证可免费游览万寿寺,并由寺方提供一日素食、住宿。

3、您的作品勒石展示于万寿寺楹联书法艺术长廊后,承办方将拍照上传“中国书法家网”(#url#),以供世人收藏鉴赏。

4、全部入选作品将由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每人一个版面,届时主办方将赠送每位作者作品集两册(挂号邮寄)。

5、拟在20_年元月举办“中国百名书家楹联作品邀请展”并进行作品集首发。

6、主办单位将恪守承诺,保证作者待遇落实。

四、约稿日期:即日起至20_年6月底止。

五、收稿地址:350600福建省罗源县文联(政府大院内),收稿人:陈钦女士。

六、联系人电话:15985787899(林知林)

13860671701(余飞扬)

罗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罗源县书法家协会

罗源县万寿寺管委会

二〇_年五月二十六日

书画艺术的展览邀请函相关文章:

★关于书画展的邀请函5篇

★艺术展览会邀请函范文

★艺术展邀请函范文

★书画展邀请函范本

★画展邀请函6篇参考2020

★书画展邀请函参考5篇600字

★书画展览的邀请函范文

★画展的请柬范文

★画展的邀请函

★艺术交流邀请函范本

董全洲,字雨轩,号文溪。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类),荣获中国"人民艺术家"称号,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院士。是我国知名的书法家。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董全洲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董全洲书法作品欣赏

董全洲书法作品图片1

董全洲书法作品图片2

董全洲书法作品图片3

董全洲书法作品图片4

董全洲书法概述

董全洲,字雨轩,号文溪。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类),荣获中国"人民艺术家"称号,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院士。1956年出生于青岛,自幼得益祖父开蒙教诲,执笔临池,中学时期就得到多名书画老师的专业辅导。痴迷书法五十余年挥毫不辍,对书法名家二王,赵孟頫,智永,以及于右任,董其昌等大书法家的名帖下过苦功,近些年专业研究书法。对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皆有造诣,尤其是行草风格鲜明,被国内多家刊物推崇发表,深得行内专家好评。其作品被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二炮、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等单位和领导收藏,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朋友热忱关注。

2014年国庆节,是中国著名核物理专家、年轻时即为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先生的首席助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清华大学郑福裕教授退休十周年纪念日,国家相关部门和清华大学党委准备专门为他举行一个座谈会,因为郑教授是一位对国家、对清华有着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教育家。郑教授决定向领导们赠送十幅书法作品作为答谢厚礼。一个偶然机会,郑教授在朋友的微信圈里看到了一位叫做董全洲的山东书法家的作品,顿时眼睛一亮:就是他了。

青岛农业大学陈岩教授这样评价董全洲的书法:全洲先生的书法,总体面貌以魏碑风格为基,并深得二王精髓,同时融入唐人大草、挥洒连绵,收放随意的特点。借鉴了宋人行书适意、随机、文雅。但强化了行笔关节处的特点,突出用笔的方折,并用墨色来强调节奏感。

单独欣赏董全洲先生的作品,明显感觉到作品浓烈的个人面貌,不急不历,沉稳柔和。这与先生的全面修养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董先生的书法,基本是以理性书写的过程,却呈现十分感性的结果。一点一划都讲究起笔、行笔、收笔的到位。突出结字、章法、墨法的法度。不仅保持了传统术法的精髓,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横视当代书坛,人才济济,风格林立,格局多元。而董全洲先生能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广采博取,灵妙自探,不能不说难能而可贵。

董全洲出身书香之家,爷爷15岁到青岛,18岁进京谋生。受到爷爷的影响,6岁的小全洲开始上学,当然也开始写字。在全洲的电脑里,至今还保存着爷爷遒劲沧桑的墨迹。

全洲从小对写字有着极其特殊的感觉,第一天走进课堂,第一眼看见一排排方队的字体,他的心"蹦、蹦"直跳,心中突然涌出一股无法抑制的激情。以后,每当他坐在书桌前面对纸笔的时候,他就觉得手中的毛笔倏然之间就化为一眼山泉,铺开的纸就是一片山野,沟渠纵横,笔中涌出的泉水灌满了田野中的沟沟壑壑,一幅幅美妙的图案就这样构架出一排排字体的方阵……

也许,这就是董全洲书法艺术的起点。

董全洲自幼酷爱书法,以后的岁月里,无论他在干着什么,只要看见书法……不,只要是字,他都要仔细地端详揣摩一番。多年之后他回忆说,只要是看见好的书法,他的心里就会涌出一股激流,这股激流就会沿着书法的字体,汩汩流淌。有时偶遇激情,书法的字体已经灌满,激情还会在眼前的空间龙腾虎跃继续游弋下去,直到自己从陶醉中醒来。

他的这种"心书法"使他受益匪浅。他只要闭上眼睛,眼前立马就会出现书法史上著名的字帖。这些民族的瑰宝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全洲的心田里。

立字先立人,练字兼练心,可以说是董全洲先生一生的座右铭,而且几十年来,他一直都是毕恭毕敬遵循着这一人生和艺术的法则,在不断的修炼。回眸全洲先生走过的路,为人清清白白,为官清清白白,为文清清白白。全洲先生堂上八旬老母尚在,全洲先生每天毕恭毕敬哄着老人家开心,老母康乐之余,竟为全洲所染,每日习字上百。

全洲先生对书法之爱,实可谓如抱桂玉。

在民族书法神圣的殿堂里,全洲寻着艺术巨人深深地脚印一路走来。他学习魏碑以张猛龙、郑文功字帖为师;其后习行书以王羲之、王献之法帖为师;再其后习草书以张旭、怀素字帖为师,兼学于右任草书,临帖、摩帖,精髓传神。

光阴荏苒,书法艺术的灵犀之气渐渐在他的身上初露端倪。

他深悟书法的深藏之道:"立字先立人"、"练字兼练心"。他始终如一地坚持对书法进行钻研和锤炼。不方便用纸笔时,他就在掌上练,地上练,心里练,心领神会,翰墨染意于宣纸之上,终将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通灵透悟的境地。用董全洲的话说,他有"四为"即:学秦篆为探书法之源,临魏碑为养书法之气,摩唐楷为壮书法之骨,书张(旭)怀(素)之草书为悟书法之神韵。

董全洲的书法,字体运笔流畅而稳重,线条柔韧苍劲,结字寓变化飘逸之中。字体的大小参差不一,行距字距错落有致,时现变化之妙。字与字间有断有续,飞白自流,妙趣天然,断处觉密,续处成疏,笔画舒展,线条明快,笔到意到,刚柔相济,飞珠溅玉,留空白以资遐想,从整个书法作品来看,在拘巧中显露潇洒,灵妙中透出朴重,豪放中独见情怀,浑厚华滋中呈现朴拙自然之风,平淡朴实中书现绚丽之美。

董全洲笔下的字,融进了他艰辛的劳动和深厚的"字外功"。

全洲先生历任乡镇长、党委书记,基层的工作艰辛,使他的胸怀变得越来越大了起来,后来,他担任市级机关领导干部,又把这种心胸慢慢收送出来,使得他的人生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这一时期同步得到了尽情挥发,尽情张扬。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任处长期间,全洲更是如同大海一样,变得越来越潇洒自如。人如春风舞春潮,字如春风意气高。官有正声胸襟阔,挥笔霜风在银毫。这一时期他的作品,足以看得出马蹄疾驰的人生潇洒和豁达。

这些年来,董全洲为了在艺术上广收博采,他像一位虔诚的朝圣者,他的脚步走遍了许多艺术圣地和殿堂。他的书法艺术在美国、意大利、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有着不可小觑且日渐增大的影响。

但是,董全洲很不介意名气和地位。他说,一个书法家是靠作品说话的。他极力主张书法家要学者化。他说,古代的书法家,首先是学者,然后才是书法家。历史上无数有名的书法家都是大学问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他们的书法无不透出学问的浩气,他们的学问也无不透出书法的筋骨。真正的书法家是学问与书法结合完美的人。

他认为,书法不仅是"写字",更重要的是把人格力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书法艺术。

董全洲正是沿着这样的一条路走下去的。他多才多艺,不仅精通书法艺术,同时对写作、摄影、旅游、考古等多门学科均有着很深的造诣。

我们面对着董全洲一幅幅精湛的书法艺术,感悟、品味、掂量着董全洲的书法作品,似乎感触到一阵阵有力的脉动。这是时代的脉动。这些作品"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会感到他的书法是有灵魂的,是活了起来的。你站在她们的面前,就好像在与历史对话,在与艺术对话,在与你的灵魂对话……

全洲先生是一位饱学之士。孔孟之乡的优良传统熏陶了他,书香门第的高尚家风培育了他。因为饱读子集经典,广涉社会科学,使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门各类,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按照全洲先生的话说,书法艺术,不是技巧的展示,而是文化底蕴的凝结。为什么中国书法有着如此迷人的魅力,正是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体现。难怪清华大学郑福裕教授当时看到全洲先生的作品,就十分肯定,因为郑教授当时就从作品的点画线条的勾勒和布局中,看出了全洲先生不仅仅是一位饱学之士,而且还是一位对社会、对人民有着强烈责任感和真挚感情的理性汉子,也是一位对事业、对人生有着极其深刻认识和远大抱负的志士,更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与时俱进的高人。

我们凝视着董全洲先生的一幅幅作品,心里只有一句话:祝福董全洲先生的书法艺术之树根深叶茂!

著名书画家杨星泉诗词书画作品欣赏——鲵影萍踪编撰

(2018年5月23日)

杨星泉,四川兴文县大坝镇人,著名书画家。现居成都眉山。

挥毫泼墨,书写人生!这是著名书画家杨星泉先生2018年4月8日返乡,应邀出席兴文县香山中学弘扬国学传承文明书画研讨座谈会时,即席挥毫的生动场面。

香山中学交流书画现埸

书赠香山中学副校长万启蓉

书赠香山中学书记张天才

香山中学合影

杨星泉(后左二)认真观摩恩师伍中一(前一)的行书小楷的用笔技法。

杨星泉师从著名书法家伍中一先生。

杨星泉(右一)与恩师伍中一(右三)联袂参加四川省书画联展合影。

伍中一艺术简介

伍中一,名岳,号渡叟。中国诗书画研究馆研究员、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楹联学会顾问。1985年受聘于乐山大佛、峨眉山文物管理局主持碑林兴建工作。

伍老先后出版字贴数本并多次再版,其中《历代名文选》、《历代名人咏峨眉》畅销书肆,被日本书界一次购去5000册,《眉州远景楼记》、《伍中一墨迹》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著名书法家杨星泉手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现场旨在广种福田,共沐法雨。书法家所抄写者不仅仅是经文,更是对佛法的虔诚之心和自己的内心修养。如能参与,楮端禅露,无不欣悦;纸上流光,皆为慈悲。

四川书法家用8小时手书《心经》(图)

中新社发夏劲摄

京报网 2012年10月11日15:33

10月10日,四川著名书法家杨星泉手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并现场捐赠给峨眉大佛禅院。手书的书法作品用了38张纸,总长度达45.6米,高2.4米,书写260个字耗时8个小时。

自幼习字艰辛求索

杨星泉四岁入塾描红,先生见他领悟快,特别为其书写了临摹范本《集腋成裘》,要他每日习写24字。先生审视,每每加双红圈表示认可。杨父见他写字有天分,不时加以诱导,长此以往,杨星泉对写字情有独钟,日日临池,未有一日闲过。

杨星泉六岁已可为父书写川剧脚本和账目,七岁书写春联。从小学到初中,各种文科作业全用毛笔书写,秀丽、整洁,常常被展览,很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赏识。杨星泉写字兴趣愈浓,由是一发而不可收。

其时,因家境贫寒无钱买纸,杨星泉就用米汤在草纸上书写,水湿的字形跃然纸上,干后不留痕迹,可反复使用。就这样,他将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临写了10遍,几可乱真。

1963年,杨星泉当兵,军营生活紧张,写字因此中断。1968年复员进眉山车辆厂上班,又因工作繁忙,中断了五年习字。直到1973年,偶然在朋友处看到有正书局发行的石版精印碑帖,书中晋唐至清各大书家的代表作,可谓字字珠玑,十分惹人喜爱,重又勾起了他习书的兴趣。

久未提笔,杨星泉遇到了第一个拦路虎:提笔写字手腕颤动不止。他做了一支长300毫米、约一斤重的铁笔,日日划沙达半年之久,尽管十分疼痛,但终于闯过稳笔难关。他以水为墨、地为纸,如是练习10余年,将家中粗糙的水泥地写成了镜面,光可鉴人。

研习小楷书就长卷

1984年,杨星泉有幸投于著名书法家、诗人、四川文史馆员伍中一门下,得其亲授笔法、墨法、结字谋篇的奥妙,书艺始初露曙色,自此由习写转为创作。

杨星泉草书《桃花源记》(陶渊明)

其间,伍先生为星泉讲历代书论,一步步引他入书法殿堂。杨星泉因此懂得,书者的思想意志、品德情怀、才学知识、审美观点均可表现在书法中。

杨星泉草书《桃花源记》(陶渊明)

杨星泉行草《前赤壁赋》(苏东坡)

书法家杨星泉应永寿法师之邀,来到乐山大佛禅院。峨嵋大讲堂的地上,早已铺开了三十八张八尺整宣在等他。杨星泉先生脱鞋上阵,左手端盆砚,右手握狼毫,弯腰蹲地,笔走龙蛇,一气挥就国内最大《心经》,令围观者惊叹不已。永寿大和尚喜形于色地说:这是乐山大佛禅院的宝藏!

著名书法家杨星泉巨幅书法长卷《心经》捐赠仪式

此卷《心经》长45.6米,展开达109.4平方米,共用宣纸38张,是杨星泉老先生的第100卷《心经》作品。在整卷《心经》完成后,杨星泉老先生将这部作品捐赠给大佛禅院,完成了他多年来的夙愿。

“书品即人品!”明白这个道理后,杨星泉以“慎独”二字警示规范言行,培养作风。杨星泉从王羲之的书法中感受到阴阳四时、寒暑调畅、虚灵安详、圆转生动、宁静简远的阴阳会合之美;从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中读出内含刚柔、平正端凝、蕴藉高远、清心淡泊的含蓄之美;从《张黑女墓志》中读出俊丽朴茂、虚灵静穆、境界深远、余味不尽的典雅之美。四十余年以来,杨星泉把读书、读帖、临池作为系统工程严格对待,一丝不苟,三更灯火五更鸡,又先后临写了《兰亭》20卷、《丧乱帖》100多卷、《书谱》8卷、《石门颂》四十通等。其间,还在伍中一先生的传授下学习小楷,从临习《灵飞经》、《汲黯传》、《玉版十三行》中吸取营养,先后书写了《唐诗三百首》一卷、《孙子兵法》四卷、《金刚经》一卷、《前后出师表》等数十卷。

“在取精用弘、兼收并蓄的基础上,一定要写出有自己个性的字来。”杨星泉下定决心。从1994年4月16日着墨至1998年10月24日,他用小楷工工整整书写出四尺对开幅面、长500米、74万余字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全卷。

衣带渐宽终不悔。于书坛中一路走来,个中寂寞、甘苦有谁能知?值得庆幸的是,他通过读书习字,不仅提高了文学修养,夯实了书法基本功,还磨练了意志,培养锻炼了临池不辍的书法作品创作毅力。

淡泊名利启迪后人

“艺品人品两得知,当不虚此生。”杨星泉悟出了人生哲理。伍中一先生曾赠他三方闲章:“不羡人”、“磨穿铁砚”、“但能花好不嫌迟”。从中杨星泉受益匪浅。他以李贺的“踏天磨刀割紫云”诗句为座右铭,取法乎上,不随流俗以“踏天”;勤修苦练,深蓄厚养以“磨刀”;继承传统,冲出传统,以我之笔,为我之字,写出自家风格,割得半片“紫云”。

据我了解,杨星泉习字多年,从未参加过全国展览。“我从不因为自己的书法作品不能登上中国书坛而懊悔!”欣慰的是,爱好书法的国内外朋友常来函索字。对此,他都有求必应,所书作品流入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深得赞誉。最近,杨星泉为日本学者北株先生写了一帧四尺对开的《前后赤壁赋》,在日引起小小旋风,时有越洋电话索书。

杨星泉书画双璧

杨星泉的画作更得益于深厚扎实的书法功底,笔墨线条遒劲柔美。

如这幅《兰生幽谷》,纯以墨色写出茎叶、花瓣,作画行笔与书法题跋融为一体,可谓相得益彰。

国画《高品天成》

国画《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书法家杨星泉应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之嘱,为他用小楷书写的一部《金刚经》册页长卷。(部分展示)

杨星泉先生诗书画具善的艺术家,其书法根底雄厚,研习书法六十余载,尤擅小楷。其书作继承了小楷书写艺术,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笔势恍如飞鸿戏海,生动至极。

杨星泉虽然身体瘦弱,但精神矍铄、直爽健谈。很难想象,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用顽强的毅力,历时四年半,以繁体蝇头小楷写就四尺对开幅面、长500余米、74万字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杨星泉诗词欣赏

荻笔堂杂咏  ■杨星泉

诗八首

一、惜字

吾家笔墨血痕多,涂鸦不肯换群鹅。

若卿果是真羽客,索我黄庭不为过。

二、睡时吟

临街结得半间屋,满壁云烟有龙腾。

忽忆昨宵留醉墨,不期竟是屋漏痕。

三、砚边偶成

人生难得是墨缘,绳系落日书案边。

笔下时有龙蛇动,纸上偶见凤凰眠。

四、学古

翰墨小枝不可轻,旨在山阴道上行。

胸中丘壑书中竟,腕底风云纸上生。

五、自嘲

山翁野老满头霜,笔秃千枝字万行。

休怪时人浑不解,只缘先生太平常。

六、读庄子

闲在书斋读南华,无功无名莫咨嗟。

虚实生白少牵挂,无己无用最堪奢。

七、叹柳永

偶失龙头黄金榜,奉旨填词屈柳郎。

晓风残月杨柳岸,王候未必胜宫商。

八、题梅

凌空铁骨傲苍穹,学得孤山处士风。

不与群芳争高下,独立断桥待放翁。

词二首

一、调寄八声甘州·峨眉金顶抒怀

对轻薄秋岚锁雄秀,杖藜上峨楼。喜绛草迷津,翠杉拥道,白练飞流。云生幽幽谷底,寒枝戏群猴。鸟声若弦管,蝉唱金秋。

百旋登临绝顶,对千佛万佛、笑傲赵州。流光抛人去,白了少年头。休听那、山僧说法;莫孤负、血染旧征裘。从奋起,七尺男儿,再展风流。

二、《望江南·问梅》

凭栏久,仰首问梅花。凌空铁骨铸冰雪,荡胸灵气洗秋霞,松竹共三家。

思往事,追忆旧年华。澄怀不被浮名误,忘求但得一杯茶,欣与梅共话。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书画作品展示(著名书画家杨星泉诗词书画作品欣赏)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