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版式设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版式设计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版式设计的核心就是吸引人的视线。当我们在观看某些东西时,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习以为常的观看习惯。人们往往在一瞬间就会判断出这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是人们会想起与所看到的东西相近的信息,并判断画面中信息的价值,我们将这种心理倾向称只为视觉心理。

其中,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就是视觉引导的技能,也就是要学会如何引导观者的视线,视觉引导最终关系到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设计师必须具备引导观者视线的能力,让观者关注你设计主题,收到你要传达的信息。换言之要想让观者愿意去看,就要会运用视觉心理去引导。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运用视觉心理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的比例为35:33:37,而我们却感觉三种颜色面积相等。这是因为白色给人以扩张感觉,而蓝色则有收缩的感觉。

视线移动最自然的轨迹就是由上至下,大多数平面设计都是自上而下的视觉引导为基础来进行版式设计的。在杂志版式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都放在页面的最上端,报纸和传单也同样如此。

这样的设计原则是由文字的书写方式决定的。横写时,是从上一行换到下一行;竖写时就是从上往下移动。不过,横写时从左上角开始往下写,而竖写时是由右上角开始往下写。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先注意到大的东西,特别是当两件物体颜色或材质相同的时候,视线往往会集中在大的物体上。根据这一原理,应该尽量放大希望吸引读者注意的东西。

色块叠压法色块叠压法,顾名思义就是改变色块的摆放方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色块与色块之前的叠压;通过色块与色块之间的非常规摆放形式,打破原本常规的版式结构,增强其形式感、活跃度,下面我们举个例子:通过上下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下侧画面整体版式结构更跳跃,直白的说就是不死板,而且形式感更强,给人的感觉也更舒服、有趣味性;而上侧画面的整体感受并不是说不合理,只不过相对比而言,这种种结构形式很常见,版式结构变化性不高,形式感和设计感也稍有欠缺,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1、顶部LOGO区域因采用了色块叠压的手法且故意将LOGO处的色块放大,使其超出导航栏的固定范围,在视觉感受本身来说就已经形成了很强烈的形式感,打破了原本色块区域分明的布局,因此,版式的跳跃性也更加强烈~2、时间说明区域将原本上下关系的色块划分通过叠压的手法将其改变为前后关系,且合理的将海报、时间说明、以及下半部分三个不同模块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提升版式活跃度的同时也增强了视觉的整体性!色块叠压的形式在很多优秀作品中也是很常见的,这种手法对于版式结构的重组、改变也是最直观的一种,比如:通过色块之间的相互叠压,形成了很好打破常规的效果,使得页面版式的跳跃性更强!第二类:色块与主体的叠压方式,通过色块与主体物或者产品之间的相互叠压作用,营造出非常规的设计形式,从而提升版式整体的灵活度以及设计感,举个例子:这里运用的就是将主体物与色块之间相互叠压的手法,形成了一定的前后关系,而且这里主体处色块最大作用还是打破常规的版面形式,目的是在视觉上给人以更加新颖、更具形式感的感受,且虽然做了结构上的改变,但并没有影响到主体信息的传达;切记,不能一味的追求非常规而忽略了设计本质问题,一定要合理运用!局部放大法当作品版式不够活跃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刻意改变某处的局部信息,将其放大,提升视觉变化的对比性,因为放大的元素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及装饰性,比如大号字体、数字、图形等等,所以局部放大的手法在页面版式设计中也是很常用的一种表达形式,比如:将主体的某一处细节或者某一局部放大处理,与原本偏常规布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在页面整体而言也起到了很好的打破版式关系,试想一下:当用户前面一直在浏览比较常规的布局结构时,突然有1-2处这样非常规的处理模块,会很大程度上提升页面对于用户视觉的冲击力,,给用户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得作品整体的版面结构更加富有跳跃性!还有另外一种局部放大形式,即在放大的基础上故意按照非常规的形式摆放,往往也能起到很好的打破版面布局的作用,只不过这种形式在使用时相对不好把握,比如:类似案例中所展示的一样,通过产品非常规的局部放大以及摆放形式,画面给人的感受更加大气,视觉冲击力更强烈,同时版式的跳跃性也更强;只不过这种形式在运用时要注意:页面整体中最多出现1-2次即可,用于活跃版式、提升设计感,一点出现次数过多,很容易形成杂乱的现象;之所以叫做非常规是因为有常规方式加以衬托、辅助,所以才会在视觉上形成反差!使用非常规形状既然是为了提升版面的活跃度,那么版面中所有的元素都可以是尝试改变的元素,比如常用到的按钮,再或者线条等等;使用非常规的形状、图形也是方式之一,比如最简单的:说到矩形,很多人都会想到常规形式,而也有一部分设计师会联想到非常规形式1,少数人会想到2和3的形式,这四类并没有设计上的好坏之分,而是当我们习惯了常规形式的色块之后,也可以尝试一下其他形式,也是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非常规形式2的运用:相比平时看到的矩形排列方式,这一作品则给人很新颖的感觉,原本平面的作品,因为色块形状的改变使得整体有了很强烈的纵深感,版面的跳跃性很强烈,这样的版式还会有人说死板、常规吗?非常规形状3的使用可以参考下面这个案例:在原本页面中完全统一的形状图形中变幻其中一处的形式,对于页面整体跳跃性的提升还是一目了然的,原因在于:此处矩形的形态就属于非常规类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设计感,而用在此页面中又与上下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对比,所以使得版面整体更加活跃!还有很多非常规的形状,同样也可以尝试,比如:想要版面看似来不古,、就要在页面中的每一个视觉元素上找突破,版式听起来好像一个很大的整体一般,其实一样可以抛开整体,把每一个局部作为突破点,寻找合适的视觉表达形式;当某一种形式已经让大家所熟知甚至成为常识的时候,我们不妨稍作改变,在不影响辨识度以及视觉传达的基础上,做一些形式上的改变,往往可以给与版式更强烈的跳跃性以及设计感!总结版式就像配色一样,很感性,没有完全一成不变的理论;当我们想要提升版面整体跳跃性的时候,我们不妨试试以上方法,也许小小的改变对于整体而言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当然,也不能盲目的追求形式感、特殊性,要切记:特殊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没有对比,就无法形成很好的视觉反差,同时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是要提醒大家:一个整体非常规的手法用在1-2处即可,太多的话是很难把握的!

常见的版式设计形式有三种.一、古典版式设计这是五百多年前以德国人谷登堡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图书设计艺术家所确立的版式设计形式,具有典雅、均衡、对称的特色,一直沿用至今.这种设计形式的特点是:以订口为轴心左右两面对称,字距、行距具有统一尺寸标准,天头、地脚、订口、翻口均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组成一个保护性框子.文字油墨的深浅和版心内所嵌图片的黑白关系都有严格的对应标准.二、网格设计网格设计于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瑞士.这是运用固定的格子设计版面的方法:把版心的高和宽分为一栏、二栏、三栏以至更多的栏,由此规定一定的标准尺寸;运用这个标准尺寸控制和安排文章、标题和图片,使版面形成有节奏的组合,未印刷部分成为被印刷部分的背景.网格设计以比例、力场、中心、方向、对称、均衡、空白、韵律、对比、分割等艺术规律的运用,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网格设计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建筑艺术的深刻影响,它运用数学的比例关系,具有紧密连贯、结构严谨等特点.如果只考虑网格的结构而忽略了灵活的应用,那么网格将成为一种约束物,导致布局呆板.因此,在现代设计中创造性地应用网格设计尤为重要.三、自由版式设计科技成果的突破,激光照排技术的产生,是自由版式设计诞生和发展的前提.特别是计算机制版技术的普及,使自由版式设计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自由版式设计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设计师戴维·卡森.他改变了字体和书写的规律,突破了人们原来对版式设计的认识和传统设计的界限,开创了划时代的设计新观念.当然,自由版式设计必定也有自身的形式规律,这就是版心无疆界性、字图一体性、解构性、局部的非阅读性和字体的多变性.1.版心无疆界性.自由版式设计既不同于古典式的结构严谨对称,也不同于网格设计中的栏目条块分割,而是依照设计对象中文字、图形的内容随心所欲地自由编排.实物所占空间与空白间隙同等重要,无所谓天头、地脚、订口、翻口,可让读者产生丰富的想像空间.2.字图一体性.这是把文字作为图形的一部分,将此“文字图形”作为一幅绘画作品,运用形式美的节奏、韵律、垂直、倾斜、虚实等手法来完成,达到字图一体;还可将文字叠加、重合等,以增加空间厚度和层次.‘3.解构性.这是指将古典排版秩序肢解、破坏从而重组新型的版面.这与艺术创作、平面设计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一脉相承.4.局部的非阅读性.这是对现代设计更高境界的追求,是功能美与和谐的结合.例如戴维·卡森常将文字作虚化处理,通过文字的旋转、重叠而使其表达意义的功能大大弱化,从而成为非阅读部分.这是在高信息量的生活环境中,简化一部分信息而强化另一部分特别需要的信息,以达到两者高度统一的艺术手法.5.字体的多变性.这是指在设计中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字体形式,从而使设计充满时代感.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版式设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版式设计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