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不是简单的、客观的再现主题,而是想方设法用修辞的手法,反映你所认为重要的特征。元素是外在的,如何抉择、使用则是艺术的再创造。艺术创作的手法可以利用类似修辞的手法:对比、比喻、排比、重复、夸张、倒装(表达的角度变化)。这时候,画面的视觉元素就像是文章中的词语与句子,二者相同的目的就是编排元素,形成表达。
《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好照片的三个原则中,第一个就是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主体(即你想表达什么)。而所有构图的技巧、方法,都是为主题的强化与表达所服务的。即将所有的元素服务于中心思想的表达。通过画面的思想表达来感染受众,而不是按照程序完成一次拍摄操作。
构图的目的,就像是格式塔心理学中所提出的,我们大脑会自动简化外在的信息,这样才可以减少大脑的负荷。杂乱而没有组织的话,每个人简化的方式可能有所差异,或者无从简化,这样就难以表达主题。
同时,《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另外两个原则:将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画面简洁,都是在说要突出重点,避免受众被次要信息所干扰。这样,才能让你要表达的思想更有影响力,像一束强光,直入人心。
构图的方法,也就是元素排布的方法。一个是可以与简约设计的四要素相通:删除、组织、隐藏。一个是可以平面构成的手法相通:重复、渐变、发射、对称、平衡、对比、特异、分割、比例、群化。
从大的角度来说,即:一、画面需要哪些元素。二、画面中的元素如何处理,才能使各自的关系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画面需要哪些元素:除了隐藏、删除,也可以借用相机本身的特性,通过对焦的清晰与模糊(曝光时间、焦距等方式)、曝光的明亮与暗黑来弱化某些不必要的元素。因为将主题放到视觉中心位置的时候,避免不了会带入一些无法删除的元素。
对于元素的组织而言,本质就是建立关系,明确主题,形成整体感、统一感。一方面可以与版式设计中模块的划分相通:通过间距、分割线/引导线、背景、色彩等来强化不同的部分,组织各部分大的层次关系。另一方面就是位置的变化、视线的引导、重复、对比、特异、对称、分割、发射等构成方法来让模块之间、元素之间产生关联与互动。
摄影构图的考虑应该从主题出发,而不是从某个细节着眼。先处理好整体结构,然后再去完善细节。就像是《金字塔原理》的思考模式/构建结构的方法:1、自上而下,即先有框架,再去丰富细节。2、自下而上,将元素组织成一个有逻辑的、能让人理解的结构。
构图是组织要素的过程,将散乱的元素组织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营造氛围同时将注意力引向主题元素。
照片的含义是只能看,不能读的,是纯粹的视觉信息。所以,给人的感受也是看到画面的瞬间给人的心灵感受,而不是靠言语说明的含义。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任何平面设计的形式都是基于一个结构体系,这些体系和框架可以归纳为8种主要类型,每种变化有无数的变化。在理解这些基本的视觉组织体系后,设计师可以在一个结构中灵活地安排文字和图形,可以将各类结构融合起来,或是对某种关系进行改造。版式设计过程是复杂的,因为版式设计中的元素不仅要完成传达沟通的功能,另外还有视觉层面、阅读顺序、易读性和对比关系等标准,都需要起到作用。
本书中有8种编排设计体系,又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每种体系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规则,这些规则有自己的目的和意义,看中设计中的决策问题,可以起指导作用。这样可以形成一种设计语言。正是一种体系的特点与限制在激发创造,鼓励设计师去对构成形式进行探索。
——金伯利-伊拉姆,瑞林艺术与设计学院,平面设计与传达系,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市
对设计师来讲视觉体系有什么用?
视觉体系的建立,可以让设计师深入地把握设计过程。以过程为导向对视觉组织体系进行探讨的方法既简单又有针对性。
传统中的视觉体系总是机械地水平与垂直的网格体系捆在一起,那是由于早期的凸板印刷技术所决定的。但现在随着印刷技术的突飞猛进网格体系不再是秩序和有效性的唯一选择。对现在的设计师而言,已经可以通过使用一下8种编排组织方式,来选择更灵活的方式传达板式信息。这些板式传达了视觉语言,引导读者进入到多姿多彩的文本内容中。
最常见的视觉体系都那些呢?
本书中介绍了8种体系分别是:轴式、放射、外扩、自由、网格、过渡、模块、对称体系。
同时这8种体系又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做视觉研究:
1、限定使用磅值一致的相同字体来设计各种构成。此过程可以通过多个清晰的效果图充分检验某个编排体系,超越那些显而易见的方案。
2、在构图中使用各种抽象元素和色调变化,检验强化信息的传达。
8种是不是太单一?如何在这种限制中发挥创新和不同?
在设计过程中,每种板式都会有一些限制,也会有一些选择。设计师需要根据内容,主观性去判断和运用以下的方法去丰富设计。随着设计的深入设计师一定要具备这些敏感性。
1、字行的断开:字行可以按照设计师的意图断开,导致出现更多的字行。(断句、组词的应用)
2、行距:行距可以紧缩,使各行紧挨在一起;行间距也可以很宽,保持足够疏松。(段落之间也可以分段落间距)
3、字距和字母间距:改变字距和字母间距会创作出不同的版式效果。为了避免混乱,当字母间距增加时,字距也必须随着增加。
4、抽象元素的辅助使用:线条元素应用,根据粗细、节奏、重叠等;圆系列元素应用,可以界定抽象关键位置、创造层次、吸引眼睛导向等;色调系列,通过颜色深浅、明暗、饱和度等制造层级关系,强调引导内容导向。
阅读完的感受:
一直受困排版难题的我终于找到法宝了,原来排版也是有这么多样式和体系可以遵循,一直野路子的我终于可以系统严谨的开始做我的设计作品了!任何美都是有据可循的,我一直在琢磨可以系统的学习版式编排设计,如鱼得水!
其实这几种自己经验总结出来的只是这些排版样式中很少一部分,但一些细节和原理是共通的,但是难能可贵就是设计思维和设计中的主观意志,在一个前人总结出来的系统框架下去设计会非常的有理有据,成为自信的设计师,学习并掌握这些样式非常重要!
零基础的同学学习UI设计,可以看下《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版式设计原理》、《配色设计原理》、《UI设计黄金法则》、《设计师要懂心理学》、《移动应用 UI设计模式》、《亲爱的界面》、《 The Icon Handbook》、《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第2版)》、《设计的125条通用法则》等不错的书籍。但切记要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可以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排版的一些理论,非常适合没有设计基础的学员,版式弱的一定要好好看看这本书。
《版式设计原理》
日本作者写的设计书,大多语言简洁。这本书通俗易懂地讲清楚设计原理和思路,对设计感兴趣的同学都应该翻一翻,从中汲取设计的精华和思路。
《配色设计原理》
书里有实用而又系统的配色知识,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逐条讲解配色理论;将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修改前后的对比,分析了如何才能使配色更具效果和表现力;根据希望达到的不同表现效果和目的,展现了设计师必须要了解的配色技巧。适合对色彩感知比较弱的设计师同学。
《UI设计黄金法则》
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UI设计界面中的一些排版法则,适用于对于UI设计界面设计,版式颜色这块不知道如何进行的学员,不过此书比较深奥,一般人看不懂,大家需要多看,细看,才能看懂。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
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用户心理学,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很多时候,要考虑到用户的心理是怎么想的,我们再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做设计,对于学习设计心理学,帮助非常的大的,强烈推荐大家一看。
《移动应用 UI设计模式》
要想精通 UI设计,需要先搞清楚底层的设计模式,这本书作为一本 UI设计师的工具书还是很实用的,附录的模式分类,再对照上索引进行学习和查阅,是很有帮助的,推荐入手。
《亲爱的界面》
这本书是一本相对全面介绍和归类界面设计的书,囊括了大部分界面设计相关的30个问题,作者也在其中给到了自己的看法和阐述,包含了用研、设计方法、原型设计、测试上线等全方面维度,适合新手设计师入手看。
《 The Icon Handbook》
作者通过访谈一些经典的 Icon设计高手的创作思路,分享设计过程中的灵感与启发,对于想进一步强化图标设计的 UI同学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第2版)》
这是一本你可以一口气读完,并且记大量读书笔记的设计类好书。书中会讲述如何从目标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出发,结合人类本身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用简单的方法创建易用、有效且让用户愉悦的设计。书中阐释了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这4个令交互设计成果最大程度简单易用的策略。第2版根据近年来交互设计领域的实践和发展,对书中案例进行了全面更新。
《设计的125条通用法则》
这本书厉害在覆盖了很多设计法则,并且言简意赅,解释和案例都很恰当,收录的125个设计法则,不仅适用于UI设计,还包括建筑、工程、工业、程序、游戏、平面设计。对初学者特别友好,又方便专业的同学随时查阅。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版式设计原理读书笔记(编排设计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