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专业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计算机类专业,全称为数字媒体技术,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主要研究与数字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等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类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信息的获取与输出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等。
网媒专业全称就是网络传媒专业。
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
传媒就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而自从计算机的普及化,网络媒体是在计算机网络中成为一种新形式的传播媒体。
网络传媒,顾名思义,就是指利用网络为载体,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进行公共或商业行为的一种平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交流。是一门融网站设计、网络推广、网络营销于一体的一门学科。
在商业界,可以将网络传媒定义成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的表现模式,有音频和视频两种形式,目的在于教育广大观众,为制作商创造利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适应社会的需求而设立的,综合性为其特色,是“文”和“理”的结合、网络技术与数字媒体的结合。
专业旨在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
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中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招生对象:|学历:中专|专业代码:080906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核心技术,了解数字媒体创作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为数字媒体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提供基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具备设计、开发数字媒体系统的基本能力;
5.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终生学习意识强烈,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新创意的能力;
6.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具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艺术创作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具有专利和版权的保护、利用、经营等创业意识;
8.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程序设计、网络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音频处理、计算机动画、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32+32学时)、造型基础(16+32学时)、图像信息处理(32+16学时)、数字摄影(16+32学时)、计算机图形学(32+16学时)、场景设计与表现(16+48学时)、数字媒体资源管理(32学时)、数字视音频处理(40+16学时)、计算机动画(32+16学时)、计算机视觉(32学时)、人机交互技术(32学时)、角色形象设计(32+32学时)、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基础(32+16学时)、数据库系统原理(32+16学时)、计算机网络基础(48+16学时)。
示例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16学时)、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40+16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8+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32+16学时)、多媒体原理与应用(32+16学时)、现代电视技术(40+1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原理(48学时)、媒体内容安全技术(32+16学时)、计算机图形学(32+16学时)、媒体网络与交互电视技术概论(32+16学时)、多媒体系统设计(16+ 32学时)。
示例三:数字媒体技术导论(32学时)、媒体制作软件(32+24学时)、3D图形程序设计(32+16学时)、多媒体画面艺术(24+8学时)、游戏架构设计(16+16学时)、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32+24学时)、计算机图形学(40+8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0+8学时)、实时虚拟现实技术(32+16学时)、游戏开发(64+32学时)、动画设计(64+32学时)、影视制作与合成(32+ 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需要设置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动画原理与设计实验、数字视音频处理实验、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多媒体原理与应用实验、数字媒体制作实践、网络应用技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素描实习》、《游戏设计基础》、《计算机三维建模》、《网页制作与脚本编程》、《Flash编程技术》、《数字媒体后期制作》、《动画插件编程》、《动画渲染》、《计算机美术基础》、《计算机图形学原理》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游戏开发、移动媒体开发、游戏设计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动漫与影视后期制作、数字影视动画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及游戏开发技术。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动漫、游戏类企业:动漫制作、游戏开发、人物设计、场景设计、3D建模、软件开发、VR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页制作。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毕业生从事的主要是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影视、娱乐游戏、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及其他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企业。在广播电视、广告制作等信息传媒领域从事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编辑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及多媒体产品的开发与制作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学校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音视频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工作。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数字媒体专业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计算机类专业,全称为数字媒体技术,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主要研究与数字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等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类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信息的获取与输出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传播技术、数字信息管理与安全等。
补充材料:
数字媒体技术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字内容创作、制作及相关软硬件工具研发、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应用及开发、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的创新型专门人才。
数字媒体技术的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IT企业、新闻出版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与动漫公司、数字娱乐、大型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软件编程、数字影视、动漫游戏、交互娱乐、网络信息系统、数字出版、移动终端等领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网媒专业的全称(网媒专业全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