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framework)是一个框子——指其约束性,也是一个架子——指其支撑性。是一个基本概念上的结构,用于去解决或者处理复杂的问题。框架这个广泛的定义使用的十分流行,尤其在软件概念。框架也能用于机械结构。
框架( Framework)是构成一类特定软件可复用设计的一组相互协作的类。框架规定了你的应用的体系结构。它定义了整体结构,类和对象的分割,各部分的主要责任,类和对象怎么协作,以及控制流程。框架预定义了这些设计参数,以便于应用设计者或实现者能集中精力于应用本身的特定细节。
具体释义:
1、建筑工程中,由梁、柱等联结而成的结构;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2、土木工程中,由梁、柱等构件刚性连结而成的结构体系。
3、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这部长篇小说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框,读kuàng,不读kuāng。)
由梁和柱组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梁和柱是刚性连结的。主要要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承重骨架,桥梁构架或工程构筑物。
一般指建筑工程中,由梁或尾架和柱联结而成的结构。由于我国古代家具自宋以后曾吸收古代大木构制的作法,故传统家具采用框档、立柱结构形式的即称框架,并将此类结构形式的家具称之谓“框架式家具”。
第四节逻辑框架法与项目分析
一、逻辑框架法的概念
(一)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概念
逻辑框架法(LogiC FrAmework ApproACh, LFA)是目前国际上广泛用于规划、项目、活动的策划、分析、管理、评价的基本方法。这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是用一张简单的框图来清晰地分析一个复杂项目的内涵和关系,使之更易理解。
逻辑框架法的核心概念是事物层次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这些条件包括事物内在的因素和事物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二)逻辑框架法的基本结构
逻辑框架的基本结构是一个4×4的矩阵,如表5-1所示。
表5-1逻辑框架的基本机构
二、逻辑框架法的目标层次及逻辑关系
(一)逻辑框架法的目标层次
逻辑纲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1.目标(GoAl):通常是指高层次的目标,即宏观计划、规划、政策和方针等,该目标可由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
2.目的(OBjeCtives or Purposes):目的是指“为什么”要实施这个项目,即项目直接的效果、效益和作用。一般应考虑项目为受益目标群体带来什么,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成果和作用。
3.产出(Outputs):这里的“产出”是指项目“干了些什么”,即项目的建设内容或投入的产出物。一般要提供项目可计量的直接结果。
4.投入和活动(Inputs AnD ACtivities):该层次是指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内容,主要包括资源的投入量和时间等。
(二)逻辑关系
逻辑框架的逻辑关系分为垂直逻辑和水平逻辑。垂直逻辑关系,即因果关系,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进行四个层次的分析,其中关键在于层次纲要与假定条件的关系分析;水平逻辑主要是指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
1.垂直逻辑的因果关系
在逻辑框架法中“垂直逻辑(VertiCAl LogiC)”可用来阐述各层次的目标内容及其上下间的因果关系。
2.重要的假定条件(ImportAnt Assumptions)
在逻辑框架的4个目标层次之间有一些重要的限制条件,称为假定条件,即必要的外部条件或风险。重要的假定条件主要是指可能对项目的进展或成果产生影响,而项目管理者又无法控制的外部条件,即风险或限制条件。这种失控的发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项目所在地的特定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其次,政府在政策、计划、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失误或变化给项目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第三个不确定因素是管理部门体制所造成的问题,使项目的投入产出与其目的目标分离。
以某农业项目为例,如图5-4所示,项目的前提条件与各目标层次间的因果关系可用“若...”和“若...那么...”来表示。
3.水平逻辑关系
逻辑框架的垂直逻辑分清了评价项目的层次关系,但尚不能满足对项目实施分析和评价的要求。水平逻辑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主要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来衡量一个项目的资源和成果。对应垂直逻辑每个层次目标,水平逻辑对4个层次的结果加以具体说明。水平逻辑关系则由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条件所构成,形成了逻辑框架法的4×4的逻辑框架。水平逻辑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的内容和关系如表5-2所示。
表5-2水平逻辑示意图
(1)客观验证指标(OBjeCtive VerifiABle InDiCAtors)
逻辑框架垂直各层次目标,应有相对应的客观且可度量的验证指标来说明层次目标的结果。为了证明层次目标实现的程度(成功度),逻辑框架采用的验证指标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清晰的量化指标,以测定项目的成功程度。
②必须针对项目主要目的,突出重点指标。
③验证指标与对应目标的关系明确合理。
④验证指标与层次目标一一对应,而且是的。
⑤验证指标必须是完整的、充分的、定义准确的。
⑥验证指标必须是客观具体的,不是人为可以变动的。
⑦间接指标的采用。
⑧验证指标的准确性。
(2)验证手段(Means of verification)
在逻辑框架水平逻辑层次上,对应验证指标的是验证手段。验证手段就是主要资料来源(监测和监督)和验证所采用的方法。验证方法可按照数据收集的类型、按照咨询信息的来源和收集采用的技巧来划分。
①数据收集类型。数据收集应符合说明指标的要求,每个层次的指标都有不同的数据收集要求,因此数据收集必须有针对性,简明扼要。
②咨询信息来源。验证方法需要说明资料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找出省钱省时的途径。一般的信息来自建设单位、当地群众和官方文件等3个方面。
③数据收集技巧。在数据类型和来源明确之后,要确定是否符合信息管理对数据质量要求,再编制表格。一般的验证指标都有一些比较常用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和技巧,可根据要求和条件加以选择。
总之,逻辑框架法不仅是一个程序,更重要的是一种帮助思维的模式,通过明确的总体思维,把与项目运作相关的重要因素集中加以分析,以确定“谁”在为“谁”干“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原因”?以及“怎么干”。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是由舒伯提出的。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登·舒伯(Donald Sup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是迄今为止最为广泛应用的生涯发展理论之一。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主要围绕个体在整个人生旅程中的职业成长和相应的发展任务展开研究,探讨了个体不同生涯阶段所面临的发展需求与心理课题,以及如何通过各种职业探索、学习和工作体验来实现职业目标和生涯发展。
舒伯提出,人的职业发展经历五个阶段,包括成长阶段、探索阶段、成长期、建立期和维持期。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生涯规划目标也各不相同。在成长阶段,个体处于儿童阶段或青春期早期,此时正处于自我探索和身份建设的过程中。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身份认同,并学会分辨和鉴别不同的兴趣和价值观。
随着个体逐渐成熟,进入探索阶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在青春期晚期或早期成年期之间的一段时间。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尽可能广泛地探索大量不同的职业领域,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才能和价值观。在这个阶段,个体除了要完成明确的职业规划计划外,还需要学会更好地应对职业决策的挑战和失误。
到了成长期,个体进入了稳定的成人状态,此时个体已经确立了职业目标和个人的职业角色。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加强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在职业生涯上获得认可和成就感。
建立期是个体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个体在此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通过进一步发掘个人潜力和利用职业网络,来获取更好的职业机会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而在维持期,个体会面临职业退休等转变性质的生涯事件,对自己的生涯进行总结和回顾,重新评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观,希望在生涯后期获得个人成就和有意义的生活。
理论的价值
1、为个体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框架,指导个体从认知自我、探索职业兴趣、定位职业目标等方面,更加有针对性和方向感地进行职业探索和发展。这一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从迷茫中走出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并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2、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进行职业发展和探索,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生涯阶段以及不同发展环节对职业发展的影响。通过理解哪些职业机会、经验和技能对个体发展最为重要,个体可以有选择地获取相关的职业经验和培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和发展。
3、能帮助个体适应不同的生涯转折和职业退休等变化事件。随着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增长,个体在职业阶段之间经历许多转折。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可以作为一个框架,帮助个体适应职业变化和生涯终点的转变。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框架概念最早由谁提出(逻辑框架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