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自媒体是什么时候兴起的(自媒体的发展与变迁)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自媒体定义:以内容为核心,呈现在手机端的媒介形式。通俗地讲是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的电子手段,通过一定的平台发布一些资讯。

电脑端的论坛、贴吧、博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头条等,具体以文章、动态短文、问答、长视频、短视频、小视频当形式出现。

2003年,自媒体由美国新闻学会提出,其前身是“媒体3.0。”

2005年,博客的出现真正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博客进入中国并在社会公众层面得到认知。

2008年,博客进入全盛期,中国有1亿博客。

2009年,新浪推出微博。

2011年,新浪微博走向巅峰状态。

2012年,微信推出公众号(公众号)。

2013年,自媒体开始崛起。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微信朋友圈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户通过朋友圈来阅读文章,交流。

2014年,自媒体开始赚钱。一些个体通过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获得商业上变现,其中一小部分人的收入相当可观。微信公众号被一部分人运营,成为“创业”的开始。

2014年年底,微信团队推出了“认证体系”,越来越倾向于企业运营公众账号,微信公众号的运作,不得不走向团队化。

2014-2016年间,由于短视频的出现,抖音、快手改变了人们观看视频的方式,占据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碎片化时间,使得视频得到快速发展。

2018年,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腾讯推出了微视,百度推出了全民小视频,而抖音依然是龙头老大,占据了小视频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2019年,今日头条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又推出一款基于年轻人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多闪,拉开了内容创业领域的新发展历程。经过团队的努力运营,实现了在多闪里的支付流程,而不依赖于微信平台,这是一项大的改革。

如今,抖音、今日头条、百家号、天天快报等以平台职能推荐、精准内容分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越来越多,验证了这是一条可发展的商业之路,很多传统媒体被迫向新媒体转型。

1,阅读你的自媒体涉及领域的相关爆文。从爆文中来分析学习别人的文章哪里吸引读者,哪些地方是你可以学习借鉴的。

2,追踪热点事件。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和阅读量可以较快地掌握受众的喜好范围。

3、专注于某一领域,做好深耕的准备。只有聚集,才能吸引到兴趣相同的人群,为你的自媒体打上标签,推荐给更多该领域的用户。

4、提高阅读量,可以多阅读相关领域的爆文,从中学习。

自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自媒体平台和商业变现的机会越来越多,只有好的内容足够专业,足够吸引人,这样才能做到更长久的输出。

1872年传统媒体在上海诞生,网络媒体的诞生要从1995年《中国贸易新闻网》上线开始算起,2005年新浪博客上线代表者Web2.0媒体成功的进入到中国,同年我乐网也成功引进视频分享模式打开另一扇窗,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成为引爆自媒体人的一个助燃剂,2011年微信的上线一直到2013年的火热兴起,成功的把自媒体转移到手机自媒体上。

从媒体的发展可以看出过去的媒体时代,因为信息的垄断,造成垄断的话语权;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包括微信,微博这样的工具的发展,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发言人。

2003年,美国人提出了“wemedia”这个术语,中文翻译过来是:自媒体。

2005年,Blog进入中国并开始在社会公众层面上得到认知。

Blog是早期互联网个人网站之后的自媒体典型应用。

到了08年的Blog全盛期,中国有1亿博客之巨。

2009年,新浪试水微博,并借助它强大的媒体属性,将微博推向彼时中国头号互联网应用之一。

11年新浪微博走到其巅峰状态。

即便在今日已经不复昔日之辉煌,依然号称每日有6000万活跃用户之众。

它是博客之后的又一个典型的自媒体应用。

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一开始作为一个用于人际传播的个人通讯工具。

12年,微信推出公众平台(公众账号),随即引发大量机构和个人入驻,开设自己的账号。

某种意义上讲,被微博击败的博客,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得以重生。

时至今日,微信公众账号有800万个,相当于每160个中国人就拥有一个公众号。

在微信公众号中,有着大量的个人自媒体,并在这些自媒体基础上,形成了自媒体联盟。

如果把05年的博客视为自媒体的起点的话,中国自媒体已经走了十年的路程。

如果再推到更早的个人网站,那就是有近二十年的光景了(不过早期个人网站无论如何是达不到百万这个量级的)。

但自媒体之风起云涌,并隐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商业套路,的确是微信公众账号催动的。

虽然微信公众平台是2012年推出的,但2012年只有一些早期的玩家,也大多属于试水性质。

到了2013年的时候,很多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强的媒体工具。

拜两个原因所赐。

其一,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深入到普通中国人之中。

与微博不同,微信公众账号允许长文本--140个字有时候实在说不清楚什么,而与博客不同的则是,微信公众账号的阅读,在手机上便能完成。

其二,更重要,微信公众账号依附于一个强大的社交网络:朋友圈。

这是为什么诸个新闻客户端也引入了类似公众账号的自媒体功能,但依然无法和微信抗衡的原因:它们缺少一个社交网络。

根据腾讯官方数据,80%的用户通过朋友圈进行阅读。

更何况,微信还有强大的人际传播场景(点对点通讯),群体传播场景(群),这都会助长公众账号文章的阅读量达成。

2014年,自媒体开始收割。

一些个体通过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获得了商业上的变现。

这里包括为商业公司鼓吹,包括投放商业公司硬广,也包括成名后作为一个KOL出入各种会议讲座,成为公司顾问。

还有些自媒体账号,影响力巨大,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粉丝经济,组织“**会”、售卖“**牌”货品,做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

在1872年传统媒体在上海诞生,网络媒体的诞生要从1995年《中国贸易新闻网》上线开始算起,2005年新浪博客上线代表者Web2.0媒体成功的进入到中国,同年我乐网也成功引进视频分享模式打开另一扇窗,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成为引爆自媒体人的一个助燃剂,2011年微信的上线一直到2013年的火热兴起,成功的把自媒体转移到手机自媒体上。

从媒体的发展可以看出过去的媒体时代,因为信息的垄断,造成垄断的话语权;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包括微信,微博这样的工具的发展,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发言人。

2003年,美国人提出了“we me dia”这个术语,中文翻译过来是:自媒体

2005年,B l o g进入中国并开始在社会公众层面上得到认知。B l o g是早期互联网个人网站之后的自媒体典型应用。到了08年的Blog全盛期,中国有1亿博客之巨。

2009年,新浪试水微博,并借助它强大的媒体属性,将微博推向彼时中国头号互联网应用之一。11年新浪微博走到其巅峰状态。即便在今日已经不复昔日之辉煌,依然号称每日有6000万活跃用户之众。它是博客之后的又一个典型的自媒体应用。

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一开始作为一个用于人际传播的个人通讯工具。12年,微信推出公众平台(公众账号),随即引发大量机构和个人入驻,开设自己的账号。某种意义上讲,被微博击败的博客,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得以重生。时至今日,微信公众账号有800万个,相当于每160个中国人就拥有一个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有着大量的个人自媒体,并在这些自媒体基础上,形成了自媒体联盟。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自媒体是什么时候兴起的(自媒体的发展与变迁)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