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红色文化展厅简介(红色文化展厅设计建设思路是什么)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1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位于繁昌县荻港镇板子矶岛。在矶头西北部一块砌有五级台阶大理石的平台上存有“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地”纪念碑,整个纪念碑是用大理石琢成的,它像一艘扬帆航行的船。石碑底部长约2.5米,碑的主体高约3.5米,宽约1.5米,正面镌刻着“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12个大字,左下方落款为“中共繁昌县委、繁昌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纪念碑的背后镶嵌着两块黑色的大理石,上面镌刻着两段碑文,其中第一段的碑文如下: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响应“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庄严号召,以百万雄师发起了伟大的渡江战役。4月20日夜21时许,第3野战军第9兵团第27军一部率先突破长江天堑,在繁昌登陆。另外,在板子矶下游距离板子矶27公里的夏湖附近江边公路旁,还有一座“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纪念碑。它距离板子矶27公里。这是一块高约2.5米、宽约0.8米的青石纪念碑。碑的背面镌刻的碑文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飞渡长江。四月二十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集团提前发起进攻,率先突破国民党的铜(陵)、繁(昌)江防,所部第27军79师235团一营三连五班所乘之船,于21时最先在夏家湖登陆。夏家湖——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这一载入史册的地名将永放光辉。中共保定乡委员会、保定乡人民政府。 2004年7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命名为“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 2王稼祥纪念园坐落在芜湖市十一中校园内风景秀丽的狮子山上,西临长江,东望赭山。始建于1986年,占地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由王稼祥铜像、纪念碑、事迹陈列室、藏书室等组成,其中王稼祥事迹陈列室分五个展厅,详细介绍了他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贡献和丰功伟绩。纪念园收集并陈列了王稼祥的信件和文章96件,照片189帧,珍贵遗物43件,书籍1000余册和“吉姆”轿车1辆。 1995年被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繁昌新四军三支队纪念园位于繁昌县孙村镇中分村。新四军三支队自1938年底进驻繁昌县中分村,到1940年底离开,时任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员的谭震林同志在此指挥过多次战斗。仅1939年1月,指挥了5次繁昌保卫战,共歼敌寇近千名。粉碎了日军企图夺取繁昌、“扫荡”皖南的阴谋,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威望,深受群众爱戴。为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和谭震林将军诞辰105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牢记革命历史,繁昌县孙村镇中分村村民自发筹集兴建了此纪念园。园内恢复了“谭震林将军故居”,并依据历史原貌,修旧如旧,恢复建设原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四厢八正,木楼花窗,屋内有天井。园中收集展出了谭将军早年生活历史照片40余幅,配有谭将军生平简介等展板资料,同时还修复了新四军三支队阵亡将士烈士墓。 4芜湖市烈士陵园位于风景秀丽的神山森林公园内。1953年4月始建,2003年重新修建后,集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充分体现“山水相融、动静和谐”的精巧构思,烘托“庄严、刚毅、永恒”的主体氛围。现占地共66亩,由芜湖烈士纪念馆、事迹报告厅、纪念碑凭吊区、休闲广场4部分组成。每逢清明或重大节日期间,全市各届群众纷纷来陵园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年接待人数超过6万人次。为第三批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于1995年、2001年两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繁昌县烈士陵园位于繁昌县城南郊峨山之上。整个公园占地13万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纪念塔、烈士公墓、烈士事迹陈列馆、凭吊台等纪念建筑物组成。1996年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开园以来,每年接待游客达3万多人次。 6戴安澜烈士墓位于芜湖市赭山公园内。1979年重新整修,并树立了石碑。左碑铭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先辈当年题赠的挽诗挽词挽联;右碑是将军生平简历;中碑是王昆仑所题“戴安澜烈士墓”。墓区林木茂盛,松柏长青,瞻仰的人们,终年不绝。墓群和地面采用花岗岩蘑菇石粘贴,新增加了汉白玉护栏和上下两座瞻仰台,重新制作了墓碑、简介碑和领袖题字碑,面积由原来的216平方米扩大为336平方米,可容纳同时150多人。 7芜湖烈士纪念馆位于芜湖市烈士陵园内,占地1600平方米,整个纪念馆分为5个展厅,分别展示了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芜湖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发生在芜湖的重大历史事件。展馆内144块展板采取平面展示、喷绘、雕塑等艺术手法,并运用多媒体、声、光、电等现代化科技手段,重点介绍了王步文、李家发等72位主要烈士,全方位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8官陡门大捷纪念馆位于芜湖市北郊十余华里,芜湖市官飞小学校园内。为纪念官陡门大捷而兴建。 1939年1月,时任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的粟裕同志,亲率部队,仅用八分钟,全歼官陡门守敌,活捉俘虏57名,缴获机枪、步枪、短枪及其他军用品不计其数。纪念馆分“官陡门大捷纪念室”和“粟裕将军陵园”两部分。纪念室正中是粟裕将军塑像,室内展出了有关资料。文字方面有:粟裕将军生平简介、官陡门大捷进军路线说明,几位军队领导人的题词;图片方面有:粟裕将军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官陡门战斗前后的有关图片、照片;实物方面有:官陡门大捷中缴获的部分武器、粟裕将军的衣帽及用过的皮包、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同志寄来的信件和赠送的书籍。系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和芜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家参观过918历史博物馆吗?918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地处沈阳东北部,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长大铁路。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918历史博物馆简介,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更多关于“九一八”内容推荐↓↓

★ 918事变手抄报好看★

★八年级918事变手抄报★

★★九一八事变诗歌★★

★九一八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诗歌★

★九一八事变作文勿忘国耻★

▼ 918历史博物馆简介

1997年9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开始扩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并由-同志题写了馆名。新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开放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

博物馆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电脑触摸屏14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并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等设施,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辽宁省对台交流基地。

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 918历史博物馆资料

建设历程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纪念碑和陈列馆相结合的建筑。始建于1991年5月,于“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当时馆名为"九·一八"事变陈列馆,主体建筑即为如今博物馆标志性建筑残历碑。1995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进行第一次扩建,1997年9月沈阳市开始对博物馆进行扩建,其后短短三个月内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捐款、物资达5000余万元。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捐款、捐物人数达366万多人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赴沈阳为扩建工程奠基。1999年9月18日,新馆落成并对外开放,同时更名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新馆题写了馆名。

2008年1月31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工程竣工重新开放。建设“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总投资达到了1.3亿元。

建筑特点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内的“九·一八”事变纪念碑,为砖石水泥筑成的空心体,纪念碑从平面上看其形状是一幅巨大的东北地图,前方有一几何形的广场,底座四周为不规则的绿色草坪所围绕,整个建筑高十八米,宽三十米,厚十一米,用混凝土铸成,花岗岩贴面,呈立体台历状,两边对称,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台历的左面刻着“1931年 9月18日”,右面记录着事变的发生过程。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附近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建立的。“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和残历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

历史意义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及对中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哀婉的《松花江上》,勾起了多少沉重的过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_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爆发_周年。当“九一八”的警钟再次响起,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抗日歌曲又一次唱响,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抗联将士无所畏惧,战斗不息的精神,依旧激励着中华民族砥砺前行。

上午9时18分,沈阳的纪念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始。14名社会各界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回荡在空中的钟声,寓意着中华民族20__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

警报声划破天际,鸣响3分钟,街道上的汽车纷纷停下,行人驻足肃立。退役老军人代表邹继良说:“和平环境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在哈尔滨市育红小学,师生们将赵一曼等英雄的事迹编成了快板,红色基因像雨露一样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更多的人通过在抗战纪念馆中聆听抗日歌曲,追寻先烈的足迹,接受灵魂的洗礼。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歌曲《松花江上》唱出3000多万东北同胞悲惨遭遇和悲愤之情,更是一个民族发自心底的抗战呼号。

1931年9月18日。这是刻在中华民族心口上的一道伤疤。当晚,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也是从那时起,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救国烽火迅速燃遍全国,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长达20__年的持久抗战,中华民族开启了走出苦难的艰难跋涉、逆转命运的历史征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发出抗战宣言,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并迅即派出一大批骨干进入东北领导抗日武装。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以赵尚志、杨靖宇等为代表的抗联官兵是东北抗日武装的中流砥柱。他们面对强敌无所畏惧,身临绝境依然战斗不息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

“春日里游击地利为我用,路泞滑河水冰敌人难行动……夏日里游击草木来相帮,树叶浓草深长到处可隐藏。”《四季游击歌》,描写的是东北抗联战士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抒发了抗联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必胜信念。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复原的抗日游击战争实景中“荆棘丛生”,不少参观者被模拟的危险环境所震撼,真切地感受到抗联战士遭遇的艰难险阻,并被先辈为理想信念而献身的精神所感染。

坐落在哈尔滨市一曼街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曾是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赵一曼被俘后,就被关押在这里。

前不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加20__年全国青少年宫系统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的1000多名青少年在这里开展红色教育研学活动,同学们聆听赵一曼、八女投江等英雄事迹,感受先烈们用生命谱写的壮丽人生华章。东北烈士纪念馆副馆长王冬说,赵一曼烈士的抗战家书体现了她对国和家深厚的爱,情透纸背。这种体现“情感认同”的教育拉近了青少年与先烈的距离,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共鸣。

“乒乓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冲锋呀……”伴着《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激昂的旋律,电影《杨靖宇》_日在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举行了首映式。吟唱着这铿锵有力的军歌,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炮火连天的抗联岁月。

“杨靖宇是我爷爷,也是民族英雄。我流下的眼泪中既有崇敬,更充满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杨靖宇之孙马继民动情地说。

马继民告诉记者,马家有件传家宝,是一块桦树皮,是20世纪50年代父母亲从东北带回河南老家的。在爷爷的忌日,母亲就会把桦树皮拿出来,讲述令人唏嘘的家事。

如今母亲不在了,这块桦树皮又被传到了马继民家中。“下个月我孙子就要出生了,以后我也要拿着这块桦树皮跟他讲我爷爷的故事。”马继民说。

9月18日当天,当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奏响《义勇军进行曲》时,它所承载的民族忧患史、奋进史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为中华民族“强起来”接续奋斗。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尽,然而抗战精神将世代相传。“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为的东北抗联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抗联研究处干部孙太志说,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荣意识,不断激励一代代后人践行革命先辈的精神,为国家强盛不懈奋斗。

918历史博物馆简介相关文章:

★ 918历史博物馆相关内容

★上海历史博物馆相关内容整理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导游词

★席慕蓉的现代诗《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心得体会5篇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感悟5篇

★沈阳918纪念馆导游词3篇

★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西安历史博物馆导游词介绍

var _hmt= _hmt|| [];(function(){ var hm=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var s=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首先,红色文化展厅要有效地整合各种传播要素,并化繁为简地呈现出来。红色文化是历史财富,要传播的内容很多,展厅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形式,将文化主题进行提取,并运用适合的方法和载体加以诠释。

其次,可观、可触、可衡量、可感受的四位一体的多样化传达。红色文化展厅是一个实体,展板、模型、声像软件和图书音像资料等载体配合色彩、音乐等营造出红色氛围,让参观者在思想上受到共鸣、在心灵上产生震撼。

红色文化展厅是集展示、宣传、教育于一身的教育基地。展示文化脉络、宣传先进事迹、传播革命精神,引导参观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红色文化展厅设计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展现方式上都要符合红色这一主题,将红色文化全面的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红色文化,从展厅的各个部分都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氛围。详情可以百度。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红色文化展厅简介(红色文化展厅设计建设思路是什么)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