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有哪些(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方法是哪些)

媒体模版 admin 浏览 评论

1.单纯与秩序

运用单纯与秩序的法则使图文的编排整体而完美。所谓单纯,一是指基本形的简练,二是指编排的结构简洁、明确,在对文字和图形编排之前要对大量的图片和文案资料运用理性和逻辑思维进行大胆取舍。

秩序是指版面各视觉要素组织有规律地形式表现,它使版面具有单纯的结构和井然有序的视觉效果。实质上,编排越单纯,版面整体性就越强,视觉冲击力就越大。

2.对比与和谐

运用对比与和谐的法则使图文的编排活泼而不失统一整体。对比是将相同或相异的视觉元素作强弱对照编排运用的形式手法,版面中的图形和文字在形与形、形与背景中均存在大与小,粗与细、多与寡、鲜明与灰暗等对比因素,归纳这些对比因素:有面积、形状、质感、方向、色调这几方面的对比关系。他们彼此渗透、相互并存,交融在各版面设计中。

3.对称与均衡

运用对称与均衡的法则使版面庄重而稳定。对称与均衡是一对统一体,常表现为既对称又均衡。实质上都是求取视觉心理上的静止和稳定感,关于对称与均衡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即对称均衡与非对称均衡,对称均衡是古典主义版面设计风格的表现,但处理不好易单调、呆板。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版式设计的分享,怎样运用形式美法则来使图形和文字在传情达意的基础上达到一种艺术美感,你这下学会了吗?

一、版式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版式设计中包含了很多的方法和够成规律,(站在巨人的肩头上就是爽)我们可以去理解这些方法和规律从而掌握板式设计灵活应用。这些形式美法则是版式设计的基础,在app界面设计中有些法则经常运用。在banner中的排版方法几乎都是从板式设计方法中延伸出来的。 1、对比与极限对比是比较好理解,可以分为大小对比、形态的对比、色彩的对比、主从的对比、疏密的对比、方向的对比、材质的都比(肌理对比)。极限,我的理解就是在对比中达到一个极限值,这样更能够突出对比所表现出来的视觉冲击。2、协调与统一协调是内在的东西,元素配合得适度或者恰当。是说明他们内在相似的东西和状态。统一是指的个个要素连成一体时所形成的同一性和整体性。 3、比例与均衡比例是部分对部分、部分对整体之间“数”的关系。在比例关系形成一定数值时既成为美的条件。均衡又称为平衡。平衡又分为对称式均衡(稳定、庄重、安全)。非对称式均衡(活泼、新颖、巧妙) 4、反复与律动(韵律)反复,同一类别,同一形态的图形连续不断的出现称之为反复。律动,要素从一定的间隔配列编排时所产生的节奏韵律美感。二、版式构成样式版式设计有很多种的构成方式和方法。这里我列举一下常见的方法。1、全版式文稿或者图片占据整个版面,不大面积留白、不制造臆想的空间,充分的运用这个版面来传达信息。2、标准式常用于书籍、杂志、报刊、寻求个性及变化。可分为中式(竖版)、西式(横版)、古典(传统)、现代(新潮)。3、对角式便于理解和认识的一种版式设计(不稳定感、动感)缺少均衡难以把握。4、定位式文和图各自定位,分为上下、左右、中斜、倒置。 5、坐标式无论是文字、图形还是线条装饰,在编排时均按垂直或者水平方向有规则的出现在版面中,形成类似坐标的格局,称为坐标式。6、重叠式文字和图片等元素之间的全部或者局部重叠。 7、聚集式给人以紧凑联系紧密的感觉。8、分散式无拘无束的感觉,自然宽松的气氛。 9、导引式利用视线、动势、指示性箭头线条做引导。 10、组合式有明确的模式规则,但不能呆板或者单调。规律中有变化,打破固有模式。11、立体式利用元素营造立体效果 12、自由式没有明显规律,灵活多变,生动自如是其特点。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任意堆砌。

如果说美学的内涵中心是和谐,那么由此派生的对称律则是形式美法则的核心。艺术设计中平面构成的诸多法则如重复与发射,条理与反复,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等,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即“对称律”。对称狭义上是指同形、同量、同结构的均衡形态,广义上则应理解为均衡的变化统一,和由此产生的连续、统觉等视觉形态和规律。一、和谐与对称对称的形态,一般是会形成和谐的,但和谐的感觉未必都是由和谐引起的。为了对艺术设计形式美法则的核心——对称,做进一步的论述,有必要先对和谐这个美学内涵中心做讨论1、和谐和谐即协调,是事物在矛盾对立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实现的统一。人的和谐感觉是与自然的和谐规律相统一的,它是一个合理的自然的运作规律。艺术设计者正是提取了自然和谐形成的要素,运用点、线、面组织成各种形式法则来实现设计意图的,因此和谐之美不仅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而且是可以运用它去创造我们心目中的美。公元前6世纪,由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创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用数学研究乐律,指出了弦长与音色的比例美。他们注意到了很多自然物如植物,动物乃至人体上均有着一种协调的规律,并总结出形成这种和谐状态的比例,即“黄金律”,其比值为1:1.618,也称“黄金分割”。在欧洲最典型的有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其建筑整体与局部都符合此比律。这个比律虽然不是中国人总结出来的,但我们的祖先不论是在建筑方面或者其它的设计方面,均不自觉的体现出“黄金律”这个形式法则。应当讲,自古希腊一直到今天,这个比例充分显示了它在造型艺术中的价值。这究竟为什么呢?据研究,人们看到以这种比例构成的物体时,心理的节律是和谐的,心情是愉快的。因为他找到了两个事物之间恰到好处的距离。这种比例作为人们的一种审美尺度,便很自然的与心理感觉联系在一起了。与物如此,对人也是这样,所谓“中庸之道”即是“恰到好处”,而非简单的不偏不倚。《论语�6�1雍也》有云:“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即说此意。人们的审美心理与自然规律相协调,所以从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这个角度来审视,几何形便是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和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化归纳,这其中蕴含的各种美法则都离不开一个中心法则——和谐,以上谈的是和谐律的本源。下面谈一下由和谐律派生出来的对称律等形式美法则。2、对称那么究竟什么是“对称”呢?为什么它是形式美规律的核心?这须从起源上进行探讨。对称的概念是很宽泛的,最初是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如人们陈列物品时,总习惯于左右匀衡的摆设,这是人的行为规律。再如,人的面部器官左右两边分布相同,这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规律,随着这一概念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这个定义逐渐严谨起来,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如在数学上,它的意义是对称变换,在物理学、地质学中研究晶体的对称性质,则有了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型等概念。而在艺术设计中,对称这个概念则是从形式美法则中归纳出来的。从视觉上讲,它是均齐之美;从心理感觉上讲,它是协调之美,其它形式美法则均是与之相联系的。从本源上讲,对称规律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相适应的。从人类孩提时期制作工具、物品的时候起,就逐渐感觉到对称的形成要适合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要求,使人感觉到方便和舒适,久之便自然的对此产生一种美的感觉。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说:“把一种用具磨成光滑平整,原来的意思往往是为实用的便利比审美的价值来得多,一件不对称的武器,用起来总不及一件对称的来得准确,一个琢磨光滑的箭头或枪头也一定比一个未磨光滑的来得容易深入。”格罗塞从人的审美与劳动说起,可谓精辟。人为什么偏爱对称呢?这是长期生活经验所致。原始人类在彩陶的纹样上,在器皿的造型上所表现出来的对称意识,证明了这种规律已潜入到人类的大脑之中,而又不自觉的将之运用在对生活态度的表达之中。它的起源首先是为使用的方便、合理而产生的,只是到了后来,特别是几何形意识的出现,才形成了艺术创造的审美基础。对称的规律是构成几何形图案的基本因素,其它形式美规律则是它的复合、交叉、变异。从起源上讲它是最古老的,从构成法则上讲,它又是最基本的,因此说它是形式美法则的核心。正如普列汉诺夫在他的《论艺术�6�1没有地址的信》中指出的一样,人所固有的对称的感觉,正是由这些样式养成的,这从下面的情况可以看出来,野蛮人在自己的装饰艺术中重视横的对称,多于直的对称。器具和用具仅仅由于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也往往要求对称的形式。依据格罗塞的说法,如果装饰自己盾牌的澳洲野蛮人认识对称的意义,就像具有高度文明的建造巴特农神庙的人一样,那么很明显,对称的感觉在艺术史上根本什么也没有说明,而是给予人以能力,而这种能力的练习和实际运用则由他的文化的发展进程所决定,为了进一步说明对称法则的广泛意义,下面说一下对称律的几种形式:1、完全对称,即“均齐对称”,是完全同形、同量、同结构的形式,如建筑物的外廊立柱,中国传统客厅中堂的布置,自然物中的雪花结晶以及衣、食、住、行中的若干对称均衡的因素等。完全对称,能使视觉效果稳定,产生庄重、沉静等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构成要素,处理不当,易产生死板、单调、无生机之感。2、近似对称,即不完全同形、同量、局部结构稍有变化的对称图形,如传统的对联、门神、门前石狮等。门联的内容左右不同,门神的形象文武相别,石狮又分雌雄等,这种局部有差异的对称,均衡统一中的小小变化,更能从稳定的匀齐中感受到丰富的变化。3、反转对称,虽同形、同量,但方向相反,典型的如太极图,这是对称均衡的形态两相逆转,均衡互移产生的图形,这种对称对比强烈,有静中含动之势,富有张力。随着对称图形这个核心的不断变化运用,在不匀称中求平衡的构成中便产生了律动,在多样统一之中这种律动演化组合成反复律,因而产生了节奏和韵律,因此,连续之美便产生了。连续之美体现出的是节奏与韵律的和谐组合,在音乐里节奏是指节拍的长短或强弱交替出现而又合乎一定的规律称之为节奏。节奏是旋律的骨干,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旋律则是在节奏基础上的扩展,反复、重复,以音的高低不同形成的旋律线,体现出一个调式特征,表达着音乐的意义。而在图形设计中,对节奏和旋律的表现,则是以构图条理中的反复、黑白、大小、虚实、强弱、主次等关系来体现出的,是统一中的变化,变化中的延续,延续中的重复与回归,回归中的再次统一和变异。这种变化,其根本因素还是内源于对称律,古今中外人类的艺术创造中无不体现着这种变化来的连续之美,它构成了我们的设计世界。如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商周青铜器,汉画像石,古代建筑、家具、石窟装饰等,无不体现着这种形成规律。由对称而连续,最后会生成一种感觉——统觉。具体地说,当一个图形以一个不断连续的方式向上下或左右重复延伸,我们看到这个图形时,无论视点移到哪个位置,呈现在我们视觉中的都会是一种连贯的整体感觉,协调统一。如图案形式中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均是产生这种规律的土壤,这种纹样与轮廓融为一体的视觉感受就是统觉。对这种法则的运用,在我国古代装饰艺术中俯首皆是,如仰韶文化半坡型之“菱形纹”陶盒,据考,这里菱形纹是由鱼纹演化而来的,在这陶盒的装饰图案中已不见鱼的踪影,所见到的是由扁方格之内黑白对比的三角形,配置成一个单元,交替延续而生成的统觉——菱形纹的连绵不断。这种视觉和谐规律,包含的诸多形式美法则是丰富的,具有说服力的。

转载请注明:片头模版 » 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有哪些(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方法是哪些)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网友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