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化太快,瞬息之间,会衍生出许多的不确定。在我们无力把握的时候,不如释然,而释然的结果,便是少了忧愁和烦恼,其实呢,释然也是一种随缘,是解除负担和羁绊的一种心灵的自由。在我们的生活里,世事复杂,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是谁也控制不了的。当我们感慨那些无情的时候,不如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情,安静的接受,安静的放弃,这也是随缘的表现,如此一来,也就能培养出自己一种处事不惊的人生态度了。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后习题总结如下:
名词解释:
媒体艺术:当代社会基于数字化形式的视觉化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媒体艺术无论是基于印刷,光学,电子或数字媒介都是科技,文化和时代媒介密切相关的艺术,可以说是一种技术的艺术最原始的形式,媒体艺术也是一种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米歇尔麦克卢汉: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学家,思想家,地球村的理念是他提出来的。
著作:《理解媒介》、《机器新娘》。
理论:1、媒介即信息。2、媒介是人的延伸。3、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有塑造了我们。
新学院/帕森斯学院:1896年成立,早期是一所时装设计学院,今天则是美国艺术设计学院中体系最完整的学院,也是美国网评选出的全美最好的艺术设计学院之一。该学员有5所下属学院,其中,艺术,媒体与技术学院将科技创新与艺术相结合,成为全球数字艺术教育的佼佼者之一。
包豪斯:(德国魏玛市的大学,包豪斯一词是德国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创建出来。)他的建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大学。它将科技,媒体与艺术相结合,成为德国大学最有影响力的学院之一。包豪斯风格成为现代主义风格的代名词。
金字塔模型:代表技术层面,艺术层面,媒体层面,服务层面。这个模型的特点在于通过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和多角度的思维来看待数字媒体艺术。
这个模型中的每个面都依赖其他的面而存在,相互依托,缺一不可,共同形成金字塔的整体构架,也形象的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所具有的包容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四棱锥的结构也反映了它从社会服务到顶层设计的结构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指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它也是伴随着20世纪末期数字科技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趋势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和艺术创新领域,是一种在创作,承载,传播,鉴赏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的推陈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艺术形式。
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是推动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创意产业提供给我们宽泛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价值相联系的产品或服务。
元媒体:最原始信息材料的载体或者拥有创造最原始信息资料的传媒机构。计算机是现有媒体,新媒体以及尚未发明的组合即媒体的媒体,网络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元媒体。
列夫曼诺维奇:纽约市立大学硕士中心教授,新媒体理论家。他的著作有《新媒体的语言》,在《什么是媒体》中提出新媒体的基本原则:数值化再现,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可转码性。
简答题:
1、什么是媒体和媒体艺术?如何区分数字媒体和新媒体?
媒体意为两者之间,是信息传播的一切中介。它具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具备承载和传播信息功能的物质或实体;第二种是指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媒体和媒介两个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媒介属于传播学范畴,侧重于语言,符号等抽象概念;而媒体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和实体性的内容,如技术和机构等。
媒体艺术就是当代社会基于数字化形式的视觉化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媒体艺术无论是基于印刷,光学,电子或数字媒介都是科技,文化和时代媒介密切相关的艺术,可以说是一种技术的艺术最原始的形式,媒体艺术也是一种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把依赖于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称为数字媒体,从广义上看,数字媒体是当代信息社会的技术延伸或数字化生活方式,是社交媒体,互动媒体,推送媒体和流行媒体的总称。从狭义上看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计算机对上述媒体的编码。
从技术角度看。作为软件形式的数字媒体具有模块化,数字化,可编程,超链接,智能响应和分布式等特征;从用户角度看,数字媒体具有高黏性,虚拟性,沉浸性,参与性和交互性等特征。
新媒体预示着媒体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历史性变革,同时也暗示那些在现有体制中尚未明确的,具有实验性和不为多数人所熟知的媒体。新媒体指的是一种全新的沟通模式或沟通媒介。
2、为什么数字媒体艺术能成为绿牌专业?
绿牌专业是指全国范围内失业率较低,薪资和就业满意综合指数较高的专业,及需求增长型专业。
现在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科技,传统艺术形态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数字科技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数字媒体艺术,它引起了全新的体验,建立了受众与新技术之间的新型关系,建立了超越现实的体验,是传统媒体边缘化。它传承了传统媒体艺术的特点还能产生与观众的多感官交互体验。
随着我国创业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体设计人才的需求和薪资待遇也在日与俱增,能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高收入群体。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率高,工资涨幅增大,就业岗位多,随着抖音等短视频的火爆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也在同步增长。
3、作为一个学科体系,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本体研究:主要是对学科的界定,分类,特征,美学,交叉领域和表现规律的研究。主要是对交互性和跨媒体等艺术概念的研究。
发展史研究:主要是对媒体艺术史的阶段,事件,人物,作品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对媒体艺术的演化规律的研究。
创意方法学研究:主要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意规律的研究,如创意思维,作品分析,技术分析,受众分析,心理分析等研究。
应用领域研究:主要是对创意产业的研究,主要厘清学科与就业的关系。
4、请以皮克斯动画室为例,说明艺术,技术与市场是如何结合的。
皮克斯本身就是技术+艺术+商业的结晶,艺术家拉塞特,科学家艾德卡德莫尔,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三人合作。科学家支撑技术,启发对艺术的灵感。艺术家引领潮流,推动媒体改革。企业家掌握市场回报,推动技术的创新。
在拥有硬件技术的支持同时,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性和商业眼光,需要把握好时下新兴的制作技术的研究和突破。
5、通过什么标准来界定数字媒体艺术的范畴和分类?
通过学科和媒体的性质来定义数字媒体艺术的分类和范畴。国家一级和二级学科是数字媒体艺术学科构建的理论依托,它标明数字媒体艺术属于设计类。依照媒体性质可分四大领域,第一个领域为时间媒体设计,它是时间或叙事的艺术形式如电影,动画等。
第二个领域交互产品领域,主要是数据库或者交互有关的应用或艺术形式。第三个领域互动娱乐设计,强调娱乐体验的艺术,以游戏为核心的艺术形式。第四个领域为视觉设计延伸,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形式,如广告与平面设计,装帧设计,插图漫画等。
6、举例说明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课程体系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学习数字媒体艺术主干课程包括数字媒体艺术基本原理,影视特效,交互媒体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新创业5大模块。对数字媒体艺术历史的研究涉及媒体艺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谱系学,同时还需要借鉴科技史与媒介的演化历史,由此可以追溯数字媒体艺术的思想、观念与实验的文脉与发展历程。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未来的研究,通过回顾历史和分析当代来判断未来媒体与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当代,分析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基础与生态环境,这部分主要包括该学科的界定、分类、范式、特征、美学、媒介环境,表现规律。
7、试比较传统艺术的美学与数字媒体艺术美学之间的差异。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审美体验更加大众化:它采用技术的方式来体现艺术,不像传统艺术需要专业的艺术功底,拥有熟练操作的技术也可以进行艺术创作。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具有互动性的审美特征:这也是它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最大关键点。它具有开放式的特性,如设计图案,欣赏者可参与到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为创作者出谋划策。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具有数字化的审美特征:传统艺术与数字无明显关系,均是人思想的产物。而数字媒体艺术在传播和存储都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并且提高了创作效率。
8、如何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理解数字媒体艺术?
根据符号学的结构可以将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成和表现特征分为三个层面:技术层面,艺术表现层面,交互层面。
技术层构成了数字媒体的基础。元数据对应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结构:像素,曲线文字等。这些不同数据构成的媒体单元在符号学上对应字母。模块化数据是由不同元数据组成的词汇,也是数字媒体的基本单位。
模块化的数据经过语法规则或计算机处理算法后,就形成了段落,这个过程需要人对计算机算法进行干预,通过photoshop进行剪切,拼贴等。需要学习者对计算机算法和媒体工具软件的掌握和理解。
艺术表现层面体现了感情符号的特征。学习者掌握了软件,就进入艺术层面。它在符号学上对应章节和书籍,主要作用是艺术语言或“情感符号设计”的表达。这个过程主要是艺术层面的工作,作品内容的上下文(章节)成为表达的核心。将技术性的词汇和段落构成有思想,有意义,有情感的章节是作者自身文化修养的体现。
数字媒体艺术还表现出独特的交互层面的属性。交互性的实质在于观众通过界面和互动改变了底层技术的编码,从而实现了作品对观众的智能响应。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有人说,艺术是社会的镜子。社会什么模样,艺术就该有所反映。当电脑和各种科技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工具,视觉艺术工作者开始以电脑和数字科技取代纸和笔,一种被广泛称为数字媒体的新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计算机的出现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超乎想象,无论是在人类的科技史还是在艺术史上,都是划时代的里程碑。就数字绘图而言,最先出现
的是工程图而非艺术品。同任何艺术设计形式的发展过程一样,在满足了功能需求之后,人们不自觉的开始了对数字化创作的艺术追求。在
1963年之前,人们称一些科学技术人员用数学算法和电子设备形成的图形图像作品为“电脑绘画”。1968年,首届计算机美术作品巡回展自伦
敦开始,遍历欧洲各地,最后在纽约闭幕,从此宣告了计算机美术成为一门富有特色的应用科学和艺术表现形式,开创了艺术设计领域的新天
地。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
美术》、《电脑绘画》等书刊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应运而生。以电脑画家为职业者也在这一时期出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脑硬件
和软件技术的日益进步,数码设计与绘画的制作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简单的数值计算作图程序逐渐向丰富的二维图形图像系统和三维动画系
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电脑图
形学和电脑产业的发展,数码设计与绘画在世界各地广泛普及的事例则不胜枚举。许多国家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不少学生能用电脑创作数码
设计与数码绘画作品,电脑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介入使数码设计与数码绘画不再仅限于用平面硬拷贝(纸张、幻灯片和照片)的形式展览与交
流,而拥有了更加丰富、高效的创作与观摩的手段,我们把它称为数字媒体艺术。而除了数码设计与绘画之外,数字媒体艺术还是一种可以编辑
、剪辑、重组和解构运动影像的艺术,这一点使它和电影艺术非常接近。因此,数字煤体艺术还可以归纳为一种能够综合其他各种具有时间性的
媒体,如电影、动画、录像、声音的“综合艺术”,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还可以通过“互动”的手段与网络相结合,使得观众和作品的“距离感”
消失,达到更丰富的艺术体验。
从艺术交流与传播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使传统的艺术数码油画《地中海风光》,作者:李真。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革
命性的转变,艺术交流的方式与传播也从过去的封闭、个人与个人转变到现在的全球化和互动化,文化的传播也跨越了国际。因此,数字媒体
艺术将成为网络时代艺术与传播的主要媒介形式。
数字媒体艺术的传统与现代
体现民族性、世界性、综合性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贯穿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它支配着中国人的行为、思想以至灵魂。它是
不变的,或者是极难变的。文化传统是稳定的、恒久单一的。传统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构成民族文化的话语系统。
数字媒体艺术体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将推动文化传统、文化艺术的全球化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快我国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如果善于
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对思想传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大胆展现民族的、民间的、乡土的、传统的各种象征与神话表述,在保持本
民族传统艺术风格的同时,融入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及现代设计理念,能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生命力。
因此,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语言的完美结合,是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走向世界,得到世界文化认可的重要途径。
越是全球化越需要民族个性的深入发掘。所以,要不断追求具有国际化语言和中国本民族内涵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新思路。“具有中国特
色”的文化艺术将在中国人的精神与感官世界崭露头角。
网络化、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符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的机遇。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
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方向,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文化符号的再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对待传统与现代态度上,应该是批判的继承,将传统的元素打散后转化为现代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细节中,从而即发展了传
统又创新了现代。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
具有真正的世界性。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
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
艺术审美情趣。
因此,只要各民族间的交往存在,艺术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艺术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
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和永存。
同时,艺术的综合性也是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注重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关联,更要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关联。要善于将各种
媒体表现形式结合,熟悉各种艺术的特点,做综合的艺术,而不是单一的。未来各种艺术走向融合,互相作用。数字时代的技术让数字媒体艺
术发展成为可能。应逐渐走向艺术的综合推进,未来的作品对综合性要求将越来越高。单一的学科制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
的创作需要。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和意义的表演,将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必须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必须富有艺术文化的底蕴在数码技术完善的今天,提到数码设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随便打开
手边的一本书就会发现在版式设计、时装发布、广告、音乐图像、数字电影、网页设计等各个领域,数码设计和绘画随处可见。数码设计正在
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正在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平民化的艺术形势。无疑,数字媒体艺术以它自身特有的方便、视觉效果丰富等特点带给
人们极大的愉悦。但科技在给人们便捷与欢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对文化和艺术情感表现得尤为匮乏。艺术
的精粹,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积淀、民族的心理情感、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审美情趣,使人们的心理情感交流上引发极强的亲和力,产生心灵
的共鸣。新生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创作是在科技和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美学情感上缺乏文化基础,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较大的局限
,使人产生在文化遗传上的陌生和疏远。
数字媒体艺术只有在创作的表现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不同文化,各学科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才是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根本,才能使创
作的作品具有艺术性。结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是不断充实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所以,要用民族的文化艺术来丰富
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以弥补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文化内涵的不足,将创作者所要表现的文化、情感或思想等运用熟练的计算机数码设计技术手
段表现出来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具有艺术性的。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把握和反应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
再现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懂得了中国的美学思想,才能体现中国艺术的魅力。中国艺术发展的关键是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辟新的艺术途径和新的技术。
如果仅仅是只停留在画笔和纸的阶段,是无法跟上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无法真正进入数字媒体艺术的世界。
人类正在迈向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在冲刷着艺术形态的同时,也在被传统的艺术过滤着。就艺术发展而言,数字绘画虽然是数字时代一
种重要的绘画方式,但是它依旧是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只有真正植根于传统绘画艺术土壤中,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必须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和传统绘画一样,都是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传统绘画是一种对影像的模仿,
无论是用写实还是用抽象的手法来画一头牛,画布上的“牛”都不是一头真实的牛,它带有虚拟的性质,同样用计算机绘画也是对影像的模仿
。因此,绘画的“虚拟性”是电脑绘画和传统绘画所共有的基本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设
计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技术,并且是最近几年国内外科技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学者对虚拟现实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钱学森院士
译为“灵境”,国内学者丛杭青认为虚拟现实是:“使用计算机所创造的交互式的三维空间效果,在这个空间中物体有一种空间存在物的含义
”。虚拟现实在英文里写成“VirtualReality”简写为“VR”,英文本意为表现具有真实事物的某些属性,本质上是虚幻的。从名字可以看出
,VR其实就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映像。例如,1997年囊括美国奥斯卡金球奖11项大奖的史诗巨片《泰坦尼克号》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电影数字特效再
现了70年前的海上灾难,它标志着数字电影时代的来临。目前,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影风格的表现中,许多画面如果没有数字技术的参与就
不会产生影片所追求的表现风格。
因此,我们要在中国美学观念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一些新的实用可行的新的视觉技术,体现到视觉艺术的表现中。
未来数字媒体艺术的界面将更加人性化和情感化,随着人们与虚拟现实等数字世界的深入接触,数字媒体艺术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设计中
极为重要的部分。
数码设计作为一个迅猛发展的边缘学科,它必须综合艺术与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必将带来巨大变革。与此同时,人们对艺术表现
的手段、形式、载体的选择,艺术表现的认识等观念也将会发生巨变。
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应该动员高科技手段,进行内容创新,整合与提升各种人文资源,创造与开发新的市场需求,多方面提供现代文化产
品,使传统的人文研究和文化事业向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业方向发展。任何文化都起源于文化意义的创造。在一个技术主导的世界里
,文化意义的创造,同时必须就是她的技术表达方式的创造,而数字媒体艺术创新的革命性变革,就是文化内容的创作在一种数字虚拟现实环境
技术形态中获得完美的实现。
总之,现代的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艺术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艺术的沟通是
必然之势,让数字媒体技术表现手段在与传统艺术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